|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8-11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送西水车朋友一个文件,很好看的.跟政改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8-11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挪威首都奥斯陆市区
奥斯陆人文公园
人文公园
小镇晚上近11点还有人乘热气球飞行
游著名景点峡湾
很多挪威人拉着房车去度假
也有骑摩托挂个拖斗去出游的
发表于 2010-8-11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降低论坛服务器负荷,自2010年9月1日起,寻找老街坊版将对回复超过100页的帖子进行锁帖处理,原贴内容不会删除,但禁止发表新跟帖,请各位老街坊同学们发布新帖继续您们的情谊,请相互转告!
! S* q9 Y! x b3 h+ y
发表于 2010-8-11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虽然下过雨,但是天气还是闷热难耐。转录一段音乐,发者说看完后能让你心静如水,不知灵验不灵验。全屏观看效果好些。

/ n7 m5 y3 y2 d7 O8 X

 

7 c v; J+ ]/ S) L$ H6 s& m

- q. A2 y1 ] g0 y: T

 

& k1 w% a$ M7 H4 ?

人常说,平淡是真,宁静是福。

8 ~" t8 B" p2 y/ i
5 v$ C9 T7 q, T A R: l. Y
         可真正的平静究竟是什么?    
3 R8 s7 w$ i2 r) E
是心静如水.

/ p* S% z7 ?, i0 o2 ~
7 q! R, T& U+ t6 F- H& p
夜幕降临
8 w) w/ z9 x' T. T$ _7 Z6 z+ v
, y! r b- x9 P/ q, J
我们把自己浸润于寂静的午夜梦回中聆听心之低语,
3 L2 }3 X3 F8 R; U) k
. v, D9 s" @0 n% C
你能感受到这份平静如水的心情,是如此的惬意.

5 R( i! s. x" s9 `
" O5 Z3 q/ C+ n$ o* f
透过朦胧的月光          
7 J1 s( C- i7 R" E5 ^& u
你能发现这平静如水的夜晚       
, e7 O* K* K) x' i& D6 e4 I
是如此美丽。当你不再十分在意成功和失败       
6 W& Q1 \- a. N# w1 y! v! s
开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审视走过的生命历程
' V4 L# R( } U( W p
, ~( n* }6 F9 Y& W
         温暖的阳光就会进驻,你曾经沧桑的心田:

, h( h4 c4 ^/ G
- ?- `0 z9 q, h. F. m
和煦的春风就会拂干你曾经苦涩的心泪         
8 P' y* K. @) S2 j$ F2 _) X6 z: W
当你不再十分在意形式和外表       
. o5 I6 b4 i- e3 f
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天 ,开始用灵魂触摸欲望         
; v$ x& [, C* O- _5 \# L* U0 ?5 M+ p
思想便能安宁,爱恨情愁便能一一化解。

8 E- [- l9 N5 A* e6 N. B0 s
7 {# d- R5 \) q. v: U: \4 b
当你不再十分在意名利和金钱    
. C2 G' j, i; J: E* i D3 `
就会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       
) ~" f% D, Y: M0 w; u
就能做到享受生活,体会人性的至纯至美。
" A$ @6 f+ d2 U( T
( j1 Y/ Z% I/ O; D

7 `, [& B5 Z! {& V7 x3 i9 i
* R! t" z7 _" r
当你不再十分在意拥有和索取     
! d+ N4 T, k# M( P1 D
学会奉献,学会放弃,     
/ W+ d& O$ f9 U8 `& P, H8 m, {
就会把失去当作一种获得     
A- d/ |7 q# ?. k' E% O
就能使快乐永随。
+ X' d. `; @( q& A7 l- l
       
2 U2 R, z9 J! Z
其实,人,只要知足,       
# J3 \* F1 ^# y. H( _0 E; h
便会心静如水,我们只能生活在世俗里           
8 V: e& B# G* l
虽然繁杂、浮华的世俗难得安宁           
$ y) g) Q/ j) f' S& Q
但平静能还我们一片湛蓝的天空,        
, Z+ L* J$ l5 h. P; }1 j& i
一方悠闲的心灵净土
& q; d5 ?3 V5 f' U
     
5 n- X2 o7 |& g4 w2 ]# h
我,独坐于此,           
' J P# R- E( s B9 ^9 y
倾听音响里缓缓流淌出来的如水音乐           
, D& H% \9 b, T2 ]
怀揣着真诚,用鼠标描摹平静的模样    
& ~0 R' v0 F- G3 _: v) n
感受平静的召唤
! |3 J1 I( B3 f: B- u
5 _9 d2 W: L. F
# l% d: b7 `" f( ]* ? R+ ?+ y# ~

. q' ]9 M( G/ \! p/ O" N3 e6 H5 t
6 z O3 k8 L ~! ?" h

       

( K" C" |6 I( S7 {1 D
生命恰似涓涓流淌的河流    
3 @% w2 T7 w5 G5 k* A
我更像一汪清泉       
" b6 X Z( ]6 R5 W! ]2 I/ C' {& F
静静地流淌,任凭鱼儿畅游          
, E) u, o+ {$ I/ v
仍旧波澜不惊。

: g8 z& r; S$ a
2 [; t/ J: E0 z9 U8 h$ @& }
2 f" n, l( x7 [- [
    学会真诚,流真诚的泪水,         
( g* M8 x. }; O
        露真诚的微笑             
6 g+ w% w' R7 @& ]7 c7 E
让心思澄明,使言行磊落   
* p/ E# ?8 b" M
如此,便不会内疚,不会心伤
4 F/ I: M( l! Q/ T/ n! o; ~
! f0 N; }& s2 v) c
不会抱憾。
, }- I& x/ W8 Q* M& \$ i, N( x5 D2 d
 
" O# z; ?" L" e& h# z

; z( t- O _# e4 L
% y& K" Y7 I, V; ~
学会坚强,不怕磨难   
6 y) t2 a3 f; p8 I
不怕残缺和丑陋,不怕恶言和冷眼
$ Z6 T2 E" X" F/ @ f* A
1 L$ s& c+ K: F" ? P
如此,便能坦然处世
2 ^* ]8 ^/ m T6 ~7 W
) X7 B( \* T! c' q
让生命充满阳光
6 j) q; j! g- c4 d) R
" b- [4 c3 f( n6 E2 Y2 a5 M
3 \1 C6 y& m4 c4 a6 H5 e( f

5 a" {9 `2 @" }0 J6 E- i* {
 
' z: C! A% @( ^$ y& z+ p- S$ T
) D/ E" a* |1 O+ x' o' _# o
学会放弃,学会松手
/ j+ p# Q! P# q2 G, W! ]
3 r$ Z8 F# p) l& y
学会知难而退
% k$ {% b& w* l2 H$ Z
: C- M. B# p3 a4 c, {& R2 X
在恰当的时机转身
- |$ @% ]8 f, l) g, |/ C
, z5 q/ f. f9 _
如此,便是智慧处事
. Z8 w# F c( b3 B6 e2 k9 O7 p
6 e' ^* J; H9 N5 t
h! }4 ]/ R- q4 |" t
        
, N( {8 I, n* P8 D6 a4 H
少了很多负累,多了很多潇洒       
: M4 G m" [, E& ~. i7 ~- r, d
学会用纯净的双眼观察社会         
. ?% d- f# z; h E) c( V* r
平静做人,平静处事             
: F4 t# p4 |: H& F1 w: F; M& w- }
如此,便能心静如水           
( X+ s4 F" R5 Q% G! Y, w1 r
心情如水!
发表于 2010-8-11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和各位学长热心国事,令人敬佩。我也说两句相关的话题,分享一些历史学者的结论。
/ u" i) u: d1 E! d
 
+ ~8 U9 a r: ~6 a+ w
据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观点: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转型期。第一次是在秦汉时。废封建,立郡县,废井田,开阡陌。这种郡县制一直到鸦片战争才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下,被迫做第二次大转型。第二次转型是向共和制的转型,唐先生名之曰“历史三峡”,也就是瓶颈。如果能顺利通过,之后就可能风平浪静。如果出了偏差,则就是惊涛骇浪。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时间大概历时200年(从1840算起)。
! R: D3 a5 l, B
 
5 @6 b& d& R; _% R/ I: }8 K
按唐先生的观点,这一转型至今尚未完成!!
- u/ k# z! v7 U* b5 Q8 Q# T. _% [- E) {: G
 
# i7 r) b+ B- o8 P
注:以上是唐著《晚清七十年》中的观点,不是原文,是大概的意思。
发表于 2010-8-11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读台湾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所著《中国人史纲》。他谈到秦国的变法时说:
) Y9 Q% d. I) J W& t; C" [7 K+ B
 
- R8 F. P+ J9 L0 O H
“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4 {/ z5 j% @, }: Q
 
j( y' y' C" h4 p/ h
柏杨先生还说:
4 ?) m+ ~, c8 c* E
二千二百年后,日本帝国效法公孙鞅,实行变法,即著名的“明治维新”,使一个跟当初秦国同样落后的古老日本,也魔术般地崛起。历史已显示一个定律,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国家强,改变而不彻底的国家乱,拒绝改变的国家则继续没落,只有灭亡。以上摘自《中国人史纲》。
) I! b3 r( ]1 q' a( g
 
0 }' | {+ R& L
请注意最后结论部分!(下划线是我加的)
发表于 2010-8-11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北欧的天都是湛蓝的,期待失去的记忆发来更多北欧幽美的风光照片。

+ J+ [" A3 L: s- w; O5 b

 

7 V. H9 P& M: X7 v" n |. 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11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8-11 10:24:00的发言:
" Z% v5 M# t: g* K1 f% M+ X

 

3 ]: S/ b! Q$ R# L3 `. T4 H) d

 政府管理成本大是事实没有不同看法,问题也不在五级管理还是几级管理,根子在于产生腐败的原因。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的解决是不可的。

      看到有媒体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国南京访问的情景。其中有一些细节︰默克尔抵达南京后,安排入住南京市“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楼的总统套房,套房400多平方米、可以看到南京全景。但默克尔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入住70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客房,房价1 800元(总统套房的二十分之一)。默克尔说︰“普通豪华套间条件已经足够好了。”早餐时的细节更令人感动。酒店本来准备了两套方案,房内用餐或是在只为贵宾服务的46楼行政楼层索菲特会所用餐,但默克尔总理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去7楼锦绣西餐厅,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吃早饭时,默克尔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默克尔在拿食物时,一不小心把麦片面包掉在地上,她不让赶过来的餐饮经理帮忙,而是自己将面包捡起,放回了自己的盘中。默克尔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两片麦片面包……。 
      老百姓基于自己简单朴素的认知,就会得出自己的判断,管理的成本就是这样形成的。
发表于 2010-8-12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沈宽在2010-8-11 22:12:00的发言:

送西水车朋友一个文件,很好看的.跟政改有关.
5 {: m1 L1 _" r( c9 x/ u$ s$ K3 r

谢谢!我很奇怪,至今还有那么多的怀念文革和阶级斗争的人,尤其是没有经过文革的年轻人,也可能是表面现象。

发表于 2010-8-12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用你的索尼相机拍的吗?效果不错啊!

) M- S' v6 d6 c4 O/ c

    电视上讲法国旅游不太安全,你感觉怎样?

发表于 2010-8-13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幅动态风景图,转来与大家共尝。

& a) F- |2 f' w" Z( `+ P. z7 ~. D

 

$ l2 ~7 L$ z, L4 G! v1 p/ N


 

5 y+ r k: U% o1 K$ 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0 `1 y# k& h E3 d, M5 s: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1 ]0 [3 M- \& D8 e5 n t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6 M- O a& x: p) | P1 h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N0aDYfoV.gi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12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8-11 23:32:00的发言:
: r5 T' T; E) ?/ d

是不是9月1日起,我们的大楼不能继续加高了,只能另建新楼了?因为我们的回复早已超过了100页,现在是425页。我理解得对吧?大家说说。如果我说对了,是不是由古刹听松再建一个楼?咱们好继续,政治局的同志们赶快决断吧!

4 l2 h1 X7 i8 Q4 i) l% ~1 N

西水大哥:我认为你理解的没有问题,但是由听松大哥再建新楼可能困难点,我觉得请鞠大哥或你来建比较合适,建议主题用“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这样校友们比较容易找到。你意下如何?

发表于 2010-8-13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忙着办别的事没有上网,今天上网看到掌柜的说了新规定。我还没整明白咋回事,雨中漫步就赶我这鸭子上架了。对雨中漫步这么看重我还真感到高兴,我还是乐意为大家服务的,但是,一是我在郑州母校校友仅老夫孤身一人,遇事来个近距离商量的都没有 ;二是我对网络有关业务的专业知识、行业规矩、组织活动关系都不熟悉;三是咱们这个网坛是依靠老北京网论坛开展活动的,得按照人家总坛的原则指导办事,得与总坛在组织关系上、人际关系上都有点接触,有点较好的关系,有事便于协商沟通。而这方面我是最欠缺的,在校友中肯定这方面见长的大有人在;三是老朽垂垂老矣,体力、精力都上不来,考虑问题,办个事情往往有疏漏或不周全。这个大家在网上都可看到,我为失误说“对不起”可能让大家的耳朵都听得生茧子了。我们校友中相对年轻,精力充沛,知识渊博,业务熟练,办事干练的大有人在。另外选个年轻的也保证母校网坛有个较长时间的连续性。这件事还是请咱们风风雨雨中形成的战斗集体__母校的政治局常委们决定吧。

3 I* x7 Z1 l0 ~

 

5 Q" ?& f, w- ~1 E

 

8 N$ a! |/ E' a, a4 H+ D" I% w7 v* l5 ^

b57iwE6O.jpg

# ~. [ A5 W' J

 

x6 ?) t8 H5 P: Z2 r1 h

 

$ I8 }) w, \2 f) S

d6qw0w8K.jpg

" ?( ^& e5 h* B: a* w7 @

 

) ]$ @7 Q# h/ A ]

04vKLva3.jpg

$ D! Y, p; P. P. E8 F% R2 y# z

 

$ ?$ l' W! u! D! o- `

 

7 Q+ F* A) ~7 e- B9 ]$ Q# y" J! _

请以上为母校师生组织重要活动的“政治局常委”们拿个主意吧。

9sMDf1uY.jpg
211dKyf1.jpg
发表于 2010-8-22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服务器压力太大,提前锁贴,望各位见谅!
发表于 2010-8-22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8-20 23:57:00的发言:
" m8 t0 e2 Y2 L: V" f) x
曝背闲谈
9 n. }# x5 Z; R' V1 V
 
1 K, z' p# g8 D, O9 S
午间暑热,不觉沉沉入梦。梦中情景正是盛夏。置身一所在,但见清波荡漾,无数人嬉戏一泳池中,其乐何如?突闻那边厢鼓噪阵阵,放眼观瞧,原是两顽童正放对厮打。情急间,听一声断喝:打什么打?要打--出去打去!!!!
" _* Z* C% @' x$ f
 
5 s& k' ]3 ?, E1 R2 X$ V
醒来却是南柯一梦。适才惊梦的那声断喝,疑是窗外闲人争执之噪音。凝神回想,梦中事历历在目,恍如1960年代旧景。
+ V m% l. i! M& v; C/ d2 t
 
% U( e. V% m' r$ t/ A' r+ Z/ u
鼠标滑过,得《对阵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对阵图.gif:

8 x" f( L" y" ]! A. J

 

6 {0 D# _7 [7 E0 K

 

q7 k/ g6 A2 R, r7 l$ Y$ u3 N) ~% y

bei wei 对机院泳池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午间暑热何不跳进水中游一番。南柯一梦水中体验。哈哈!


发表于 2010-8-22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冬虫夏草与糊涂人频发奇帖,给母校的乐园增添了秀色,让老师和校友看到了两位秀才妙笔生花。

7 t% y# r+ J$ @9 b& Y

 

5 d" E% i, a1 L4 L7 y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22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啊青春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S% e3 m1 Y/ `! n; v, Q

发表于 2010-8-21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年前

a- p) o8 O+ R, p1 T' l6 f6 [

6EllTnTM.jpg
GkjG3zG3.jpg

4 t8 {2 {+ M$ c& U0 U

 

+ Z1 z& Y/ e0 I5 h

                       四十年后
Z4akuMB2.jpg

发表于 2010-8-21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gjianjun在2010-8-21 22:45:00的发言:
- d( y) h% s& |3 V1 z5 y

                       四十年前

' a7 \' X" k6 r+ H# v5 k. B/ U5 } Z

 

8 I4 G0 k1 H5 p: X* r+ f

                       四十年后

0 Q8 u/ W$ e8 q4 s N9 {. D

哈哈!很有意思,这是一对一的原班人马吗?可能最后一排不是。

发表于 2010-8-22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小的才女xingjianjun学友又再现了,真是久违了。好想你啊!

0 a' X/ A* [! B- M% \ l" U

    你这次上的帖子:奇思妙想的三副对比的照片,真是耀眼呀!一对一的原班人马,更显特别。我反复仔细核对你们原班人马之中的每一个人,看个没够。四十年前都那么年轻美丽,就像一群秀美多姿飘飘欲仙下凡的仙女;四十年后,还是她们,岁月的流逝,没有让他们变得衰老,相反她们变得越加成熟、快乐;英姿勃勃,风韵犹存;充满了生命力。让我看到往昔的少先队员,如今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使老师格外感动、赞赏和自豪!

" p# d9 r% `+ C9 T- q

    代我们附小老师们向她们致意和问候!希望她们生活美满、幸福和安康!向西安的附小其他学友们和生活在西安的六位附小教职工们问好!并祝他们都快乐、安全、健康、长寿!

9 Y# z# L& C3 y- B: C: \; i3 g

    北京全体的附小老师们、海外学友们、我和我家老头特向组织和参与《4.25师生联谊会》的西安附小师生们问好,并表示最衷心、诚挚地谢意!致以崇高的敬礼!

发表于 2010-8-20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8-6 8:46:00的发言:
! V! X [& f- [" x
: F7 Z$ s! }+ O. j/ Z* p- t5 ?7 z
 
# c2 o8 M& {' c( ~7 n. f. U

泳池打斗的场面,似曾相识,但具体情况已经记忆模糊。

. b* L+ Q+ o+ {$ o- T

………………

: X2 R# N+ p) H

套用老舍《茶馆》的一句台词:“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就到外面去了,还来茶馆里干什么”

1 g- l9 b1 x! c4 e. \) D

 

/ g- Q, P$ H8 \: l+ v( P9 o

“你这是和谁拽列子呢!(现在是“你这是和谁扯闲篇呐!”)”

9 Z9 Z* X8 s% B! W

“我简直就是和你!”(这句是《骆驼祥子》)

( {) {( K4 w% P, G8 c

 

/ L3 [# D$ `0 q7 y6 Y

 哈哈,最后真真是“貂续狗尾”啦!fficeffice" />

2 e2 \4 q' b, z" S
曝背闲谈
/ Q( m9 b+ o: A3 D' f3 ]- w. d$ a; g
 
# }+ r6 a+ e. w5 ?
午间暑热,不觉沉沉入梦。梦中情景正是盛夏。置身一所在,但见清波荡漾,无数人嬉戏一泳池中,其乐何如?突闻那边厢鼓噪阵阵,放眼观瞧,原是两顽童正放对厮打。情急间,听一声断喝:打什么打?要打--出去打去!!!!
' [2 b/ `* R6 }$ U9 q+ B/ T
 
, Z! ^- k5 J# [3 u0 o: t
醒来却是南柯一梦。适才惊梦的那声断喝,疑是窗外闲人争执之噪音。凝神回想,梦中事历历在目,恍如1960年代旧景。
0 c& z O# K$ K
 
, h4 o P8 J. _9 p2 y- s
鼠标滑过,得《对阵图》……
9fvvKL5P.gif
ZOBRDwDd.gif
发表于 2010-8-21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8-18 0:26:00的发言:
. B! R6 r0 W! M' r, b) C

 

$ p, U8 l1 w0 Y5 {& n0 ~ @3 @+ \' [

建议:

6 N' @1 g* `$ o0 a( s5 C, e

1.由beiwei 与掌柜联系,新楼建好后,老楼能否置顶一段时间;老楼可以保留多长时间。

U/ K* o6 V0 h9 H% D( d
我注意到最近“老北京网”已经取消了“精华”帖子长期置顶的做法。不但“古刹听松”的这个老帖子不再置顶,育新的帖子及“心灵之花”的帖子也不再置顶。我看,此举同解决服务器负担过重的问题应该是一致的。
2 A) {2 Z [% B
 
5 R) W5 C& r$ ~9 Y" D
我同“掌柜”并无私交,“置顶”的要求也未必能得到“恩准”,不过既然善若水兄信任我,我一定遵嘱将善若水兄的想法转告“掌柜”。
发表于 2010-8-20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8-6 8:46:00的发言:
) |3 U5 S) t/ ~6 z$ z& W6 t
 
: {6 l" H+ i% c0 p) _' i
 
/ p- x: \- d& q9 j6 R" ~+ ]" Q- i- l
 泳池打斗的场面,似曾相识,但具体情况已经记忆模糊。
* W6 z! x. B) y/ E1 H4 l4 h; k
……………………
+ Z3 I& h; C# N, u; H( J
套用老舍《茶馆》的一句台词:“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就到外面去了,还来茶馆里干什么”
7 \, g" J2 e% K& M
新狂人日记
6 Z9 r, l4 _; N8 b4 ]+ f
 
9 d0 O8 H3 Q+ N
午间暑热,不觉沉沉入梦。梦中情景正是盛夏。置身一所在,但见清波荡漾,无数人嬉戏一泳池中,其乐何如?突闻那边厢鼓噪阵阵,放眼观瞧,原是两顽童正放对厮打。情急间,听一声断喝:打什么打,要打出去打去!!!!
M" v& R- q5 P/ r9 [
 
4 S& {+ e1 p. h# q9 N* Q
醒来却是南柯一梦。适才惊梦的那声断喝,疑是窗外闲人争执之噪音。梦中情景似曾相识,定神回想,得《对阵图》。
发表于 2010-8-20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20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g" C8 ~2 A) `& C9 H6 F

                       伪 杂 感fficeffice" />

1 m" e2 l. u2 W' X& X

 

, n0 Q& ]) G( o1 L$ `

得知附小论坛即将封顶的信息,第一反应是:“大清国要完!”

- J5 m8 x3 |) Y" A1 ^

 

B. h( s) T1 B: y4 j

接着,又想起《铁道游击队》中鲁汉发牢骚说的话:“刚刚吃上煎饼炖咸鱼,这好日子才开始,怎么又要关张了!”

6 _1 Z% B$ e m/ E0 v1 u

 

, g. c: N! K) r( V* X# X( {" J: g

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各分属两朝两代还是一脉相承?无独有偶,我们的“机院附小(一)和(二)”,不知是合二而一还是一分为二?

/ _; O4 h8 {; Y/ g7 S2 }) c

 

5 @% Y" K8 |) m% o+ h& p& I

秦腔戏中有这样一句名唱:“你大舅你二舅都是你舅,桌子板凳都是木头。”

2 I5 L. K- X, @0 e# R4 x* T- [

 

' `4 o s1 o9 O0 p7 Z

秋天来了。冬虫未成,夏草已枯。自古文章多悲秋,秋风秋雨愁煞人!

) c7 |+ N* ?& J& |2 U* N

 

" n: T9 ]3 g3 l) Z Y: w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列宁在十月》,对里面的经典对白烂熟在胸,脱口而出,什么“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什么“我们还有另一条,那就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等等等等,不胜枚举。不过,还有一段,至今不解其意:

7 m( b j8 [' s

 

' c( E1 U6 P$ D# M) t

“斯捷潘他战死啦,马林科夫他撤职啦,酒家懦夫他失踪啦,现在还有谁来保护我们呐?”(人名长而怪,未能记住,只好杜撰)。

" P. w3 r! h3 ?7 f" p6 m/ v$ z

 

( d2 c7 u1 i. S4 b1 _9 h

而今,历史惊人地相似,在附小大厦即将封顶之时,不妨戏说一把:

+ {4 p2 M" K( g, I1 Y7 u) K$ S

 

4 ~0 v0 j4 S! d# Z) h& G* r' B

“某某某“深沉”啦,某某某潜伏啦。某某某不冒泡啦,还有谁来保护我们坛口?!”哈哈,请勿对号入座。

! z" @6 H6 D3 j5 I8 s9 x

 

( Q; U% U9 @8 D

“别了,司徒雷登”

/ @5 P; A+ o. \" x

 

) @7 {& u6 c' C+ R9 {. o H

“别让我回头望,让我走一场。高高的白桦林,有我的青春在流浪。”

: `+ c( Z% n. j7 _* \3 U

 

. V8 x9 R$ p$ x4 X, O! Q

“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

" L6 K& ]; q) |* x( H

 

8 j% D$ w/ C5 `# f: }$ y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3 d) M9 ]6 G ] m) H% K0 q2 T

 

0 z. L. \: k% l/ {3 x9 t5 D/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p, o) J0 Z- }( D7 D q+ Q" V

 

) L4 P0 d2 H1 a) |

“按老年间的规矩,咱们喊喊:‘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

; `0 P9 ]! Y/ y7 Q8 a) S

 

6 H9 Q5 Y9 ?+ q5 s& O8 T

“凤凰涅槃”

; ^+ G! X1 d& q

 

) c1 P- Y5 Y7 J9 _0 M

我说,我说——

发表于 2010-8-20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8-20 9:30:00的发言:
7 O4 B/ r6 B/ Z/ e( `0 G

胡兄这篇帖子有力道,每句话都能让人在眼前勾画出一幅过去老北京平常百姓生活的景象。。。。

0 w. Z2 x) x8 P8 l: V) N7 ]: A% I

 

* I, i% J9 j& N6 v' j$ n

[em218]

发表于 2010-8-21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8-19 21:52:00的发言:
9 u# n$ z7 T( c; p& E2 o# Y

         糊涂人的帖子又出现了,真是久违了,大家都在想念你,希望你和往日一样,排除一切困扰,倾注你的一腔热血、倾注你的智慧和才能、倾注你的写作技能,在母校的家园平台上,继续发挥你的潜能,仍像过去一样成为我们平台上的一根顶梁的柱石!

Q& j6 j) X' G" m3 j* {+ V: Y

 

# B: E' H" p7 y* \7 V \8 a' H* s

欢迎胡涂人回归!

Y4 e' N6 k: u( L: R* h- z: l- S

 

" M8 F, I# _+ J' n( F! @

[em243]

发表于 2010-8-21 0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不灭,精神永存!

# t3 d- _, S- C% N

 

1 P( V3 \" i6 i$ z" h8 g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发表于 2010-8-20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20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8-19 10:29:00的发言:
  0 q" g+ Q6 Q4 N8 A

                                                                                天下何处无芳草

/ r9 H( m+ t0 Q1 ~) d1 y5 p7 W

 

6 G' m, ]) `8 `) r; }4 O

 。。。 

- W6 Q/ C9 T( r4 J1 r

   拆迁。老北京城如今已经拆迁的面目全非,继而代之的是玻璃幕的高楼大厦然。在这些巍巍矗立的大厦背后,残存着简陋低矮了几百年的平房小院。这些小院曾是提笼驾鸟,鸽群哨音缭绕的老北京人安贫乐道的居舍。这些小院曾是贩夫走卒、引浆卖水的老北京人祖辈栖身的蜗居。

$ h2 h( G& s2 i0 U, }

 

1 ^/ U' n" l8 l1 @" J9 L2 q

   曾几何时,在这炎炎夏日,时常见光着膀子,拿着蒲扇,坐着板凳在胡同自家门口纳凉的爷们和手拿针线活计的娘们儿。他们仨一群、俩一堆儿地嘻嘻哈哈闲扯家长里短,共话时日生计的乐趣与艰辛……即便偶有邻里之间不和斗气,那损人的话儿也透着老北京人的幽默、尖酸与刻薄——透着老北京胡同浓郁的文化:

0 N# b$ _0 _7 b! g h

   我七十年代中期去东四灯草胡同21号找小学同学王林阳,一进胡同口就瞅见一位30来岁的妇女,一头乱发,脑门上挤着一串红记。她脚上拖拉着一双布鞋,拉扯着一个4、5岁哭哭啼啼的小男孩儿……嘴里像金鱼吐泡:“你这龙生凤养的,咱家的龙宫就盛不下你?!你偏上人家王八窝儿去……让人家给你打了吧!活该!自找地!”…… 随后,这母子俩钻进了一座低矮的四合院门户……“喔X!”我当时惊诧至极。

# Z7 ]' j+ ^* X1 M- [

 

, P/ ]% v" N0 b0 m) j

   如今,回味这一情景,仍然京味劲道,余音绕梁N年不止。这景儿,现如今,已经成为京华旧梦。

1 ]* s7 [$ o/ d! I4 d+ y/ }# _

   。。。。


4 V: G6 f$ h) U- L* r

胡兄这篇帖子有力道,每句话都能让人在眼前勾画出一幅过去老北京平常百姓生活的景象。。。。

3 u# M; n! T5 G3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4 03:24 , Processed in 1.22663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