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7 0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10-5-6 17:25:00的发言:
! @* w6 z5 Y4 Y$ I# M6 s3 M' n

 

/ x" N2 @3 F5 C* d0 u

香港出了一本书,提到机院附小,摘录如下:

$ k% t7 D# D6 y/ K

本書作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俞正聲說五年級由一所高幹小學轉到普通的胡同小學,指的應該1958年成立的一機部子弟小學。如果俞正聲是1953年上學的,到了1958年正好是五年級。這一年2月,俞正聲的父親黃敬因病在廣州去世。
相關資料顯示,一機部子弟小學也叫機械學院附小,成立的時間正是1958年,學校是由當時的部長黃敬動用部長基金設立的。校址在朝陽區北京機械學院內。
該校畢業生在網上留言說,這個學校是五十年代學習蘇聯建立的,學生全是第一機械工業部所屬機關單位的子弟,來自北京各地方的一機部所屬單位的子弟,每週由單位派車接送回家一次 其餘時間全部住宿,吃食堂,伙食很好,由國家補助,從部長到普通炊事員的孩子一律平等,每個班都有專門生活阿姨照管。學習,生活,文體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是完全蘇式的教育,體育、文娛表演年年都是朝陽區第一。
儘管學校各方面條件比當時一般學校要好一些,但學校對學生絕不嬌生慣養,在三年困難時期也一樣吃不飽鈑,也要靠吃野菜,地瓜面填肚子。與現在的貴族學校不可同日而語。(《俞正聲和他的家族》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 C3 A' S7 X2 N9 V8 k

该书作者有关机院附小的资料都是来自我们这个论坛,如果没有网络他是无处搜集这些资料的。但是关于俞正声是否在机院附小就读过,没有可靠的资料可以证明。也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俞正声曾在八一学校读过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循着《在路上》的歌声我们的玉龙雪山走来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 E5 }; L4 _* b. `$ p4 X

         向鞠老学长致敬!

发表于 2010-5-2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塞罗那掠影续

# L$ N- O0 _; o# n& p, z+ Y- `

位于海滨的哥伦布的纪念塔。

街头的乞丐,像是吉普赛人。

0 c) m3 r$ B2 _0 F



从山顶上两个角度观巴塞罗那。

' D9 x# I: L( [2 ~8 B



以上俩图都是巴塞罗那著名建筑艺术大师高迪设计的楼房作品。

发表于 2010-5-3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5-2 16:37:00的发言:
% F+ l/ g/ l& `, }3 ~

% S/ {9 \) P6 T: A

虽然你比我小一些,但是当年此歌曲大行其道时的情况,我是和你一样的。热血沸腾,认为天下只有我们中国最正确!最革命!我们肩上的革命重担要挑起来,作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现在大不一样了,甚至于我不爱唱新队歌,只爱唱老队歌。请爱唱新队歌的同学不要介意。 + |! ]8 _( ?: B# V, u# t

& O, n. V; c" i0 Q+ w

确实,郭沫若词、马思聪曲的少先队队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厚重的历史感

3 W6 I9 `8 j \+ p1 C6 k& l q

体现了1950年代初的时代特点。这是后来的队歌或者

9 a& N# d0 W$ T8 b k L

其它歌曲无法体现的。

4 F) e: V6 P' K& K0 `8 v

 

3 O8 f$ S: c$ o' c

我当然也对此歌曲格外看重。作为411师生聚会光盘的开始曲,西兄肯定也听过了。先用女声慢节奏版本的第一段(此版本应该是近年的)衬托解说

. x: U; @ b, y! m8 I

词,接着用完整三段的1957年北京市少年宫合唱团的童声

7 l+ j r8 ]. P

版本配合历史照片,效果很好。

0 L6 q0 j. i# R! ~% j& C! O* ^

 

( i) E7 j( C3 H3 n! F

我曾经同“失去的记忆”兄讨论过对新旧版本之感觉

2 j2 {! B6 v8 v4 V

。“失忆”兄对新版慢节奏的唱法有偏爱。光盘中将

2 S- }3 W3 A; _. q( z7 x* a

两种唱法兼收并蓄,料“失忆”兄应无憾矣!

$ `( e+ w- ~- p1 H) p' [( o

 

5 T0 C; r. e7 ?. H

411聚会和425聚会所唱的三首少年时代的歌曲都是很

6 P' S' n7 O7 G0 X- W. M5 R

好听的电影插曲。我的感觉是,这些歌曲似乎自然形

. s! R8 m& ?: k5 h6 r! n

成了一些内在的脉络,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教育方向和

3 H* h" m' _. V1 l! b

目标。

& y. V: \$ I" s3 [9 W8 _! q6 j

 

& k+ Y6 [" ~* J/ U* j4 q1 V v

《让我们荡起双桨》盛行于1950年代中期,表达的氛

6 w+ K8 M! Y) o& B9 ~

围是一片美好祥和,并且提醒孩子们谁给他们带来幸

! K) q" O' }; r5 p- Y4 ]

福的生活;《花儿朵朵向太阳》盛行于1960年代初,

3 y7 L* v9 ~. S0 \; v5 C9 s# v; E8 t2 O

描述的景象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要求孩子们树立远

$ A4 x4 i3 s2 P7 V+ \( V( a: o

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同时期的歌曲《我们是共产

" t6 z: ]% m9 [* R Y, \4 |$ N

主义接班人》(后成为少先队队歌)则由孩子们宣誓做

. j+ _% [3 Y; G- J, H# B2 u

共产主义接班人----即教育目标。

* P/ P& ^0 J1 [. T) W- Z

 

# @# M2 z5 W+ Q1 v) d' a( P/ f) d6 `

如冬虫老弟所言,《双桨》已成为流行歌曲,可以说

( S1 V% f4 M9 r+ u8 Y: I

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而内容向上,旋律也非常优美的《花儿朵朵向太阳》则仅仅是一代人的回忆了。《接班人》成为队歌,一直广为传唱。不知道它是否也会被“与时俱进”,呵呵。

发表于 2010-5-3 0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gjianjun在2010-5-1 23:14:00的发言:
& X' B' }/ w0 E! M1 r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430021673188_conew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鞠大哥这张西安-北京图片创意非常好!给你加个框。
( G t( {7 c# V- l& W

多谢xingjianjun,我的拙作经你这么一装饰增彩不少。不知你忘了没有,以前还是你教会我为风景照制作倒影的。以前是我的老师,看来今后还得拜你为师。哈哈。

发表于 2010-5-3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beiwei对那个年代儿时的我们所唱的歌而发的感慨,再看西安师生相聚的照片,有不少校友在纵情歌唱。而且唱的多是在母校作为小学生时唱的经典少年歌曲,由不得浮想联翩。原想把歌名歌词也写上,后来又想还是不写,留下想像的空间。

- n% \/ j2 i, ]7 [- Q" a5 Y7 Z

 

$ w; @" P! \6 ]0 ?6 \/ H


$ w2 C/ H- d# _

 

3 R( j2 T) i3 q0 `3 f B


8 o; l" p- Z, B

 

' x- H2 [3 ]* [& G7 a2 ^


' C! y; I& S/ t" p6 ~6 E# H' G

 

- g" \0 N. u& @/ L! v: T



! n9 W, ?# U9 J9 E1 h X' k8 v


发表于 2010-5-3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5-2 17:22:00的发言:
! B% m) G- t6 U8 _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58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R6 M$ C3 B/ q9 I' |' r6 O

高迪设计的教堂,从他活着时就开始建,到他死后依然在建,马拉松式的建造,经费来自游人门票和志愿捐助者。


我在余秋雨"行者无疆"中看到巴塞和高迪的描述.对高迪三十岁开始建造,七十四岁因车祸去世,造了四十四年也没建完,后他的学生继续造,到今天一百五十多年了的教堂感到好奇.西水车的照片中的圣家族大教堂还再建设中.谢谢西水车的照片.

% ?, |$ C2 b0 d* j% D' N




 

3 Z# v( M2 w7 V- T4 {

发表于 2010-5-1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5-1 23:40:00的发言:
3 M. ?6 _5 b% F, R/ f# s0 A' S

英特耐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

( n! J; z+ M9 `2 ^* z2 \) O

 

$ U& S2 g: Y4 y4 \* K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颈上的锁链,而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 k$ [# k. x$ i7 a# H3 q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d& j8 f1 Z, y+ b* M0 J8 Y* w

《共产党宣言》

+ }3 w) D4 H e5 Q4 S

卡尔 马克思     佛里德里希 恩格斯

* @9 l5 w% r& y

 

" t& n: E: W4 T( o4 P

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 P. b2 H! O# E1 m$ V5 J8 C+ n% M. c

 

8 N8 H P- Z5 e# C$ a" l8 J

(选自《列宁全集》第36卷第209-211页)列宁

/ S6 Z$ I$ [/ k3 F

 

, T$ l& C- y% r: {' A/ l

另外,推荐一篇文章,供参考。

/ T3 i0 L* V; x, Q' w

 

* m! [7 a" I6 p& P0 x4 L- h; N

国际歌》为什么从我们的耳边消失了?

& ]; r! S7 n/ w3 q5 m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09/11/58015_15511307.shtml

- ^1 n5 Y2 t; _% _7 y+ }" t. ]. O

你推荐的文章有一定道理,难道领导们真有这些淡化国际歌的精神?不过我还是觉得:国际歌虽然来自早期的法国劳动者,但在今天仍然有现实的意义。特别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圣贤皇帝,要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思想冲破牢笼。”这一段。群众的切身利益,即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是等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还有“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一段,对于现在的贪官们,再适合不过了。

发表于 2010-5-1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大哥你好,看你在意大利游玩的不亦乐乎很是羡慕。您拍的照片很美,让我们欣赏了异国风情。今年春节我在三亚住了一个月,也拍了几张照片让大家看看。


发表于 2010-5-2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城的纪念411歌咏活动一推再推,最后竟然要隔年,实在令人遗憾和失望。有道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古城西安425师生联谊,说搞也就搞成了,而且是取411和130的精华部分——130的“宴”,411的“会”,打造出别出心裁,特立独行的425“恳谈宴会”。

0 v3 `8 o5 Z& c- z" |

      京城是附小校友的大本营,人才济济,卧虎藏龙,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卷的!我们翘首以盼!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10-5-2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h; o. j3 ~! ^) g

西老兄,刚才我是凭借记忆及网络搜索,写了一些与《国际歌》有关的
文字。

4 z/ L. F+ }, O+ N6 D: ~7 G3 ^

《共产党宣言》那段结束语,当年属于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我和很多人一样,是可以背诵

+ {* j8 G0 D7 A! u8 Z, B9 {

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得很清楚。

4 r3 ?8 N+ } l% N% X% x& K; V

 

; |8 T! B% Y' G: ]% o( v7 F- k

列宁那段也是熟悉的,但比较长,因此到网上搜得。

8 M: Y) U0 ~$ b9 m0 R# \! H

 

# J3 Q& f& g# D5 j6 Q

那段网文,作为一个资讯,还是可以参考一下的。至于该文是否准确,还真是不得而知啊!

`' q7 o0 q" S ?. F

 

4 j7 Y& I* Q" w

也许就此探讨一下也可以。我觉得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定义时代,以及相应的如何解决社会矛盾。细说起来应该是大文章,似乎也很难细说。

5 F( ]; L- Q/ U7 S+ {# I, n

 

" c0 g E. h/ P0 [- B

我大概是这么理解的:《国际歌》高歌猛进时,是把时代定义为所谓帝国主义没落和社会主义革

. {* |* ?6 B7 H3 A) E$ O3 f M" \

命时代;“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皇冠落地……”(《520声明》?)而现在的时代定义是“

# y3 {, n r8 H! f3 \! ?/ ]

和平与发展”。

& Q5 x- A1 g" C8 w

 

4 C- a; \( ~, f( M- g x: b/ |9 [

另外,当今社会矛盾的解决是走法制-法治-改良的路子,比如肃贪反腐,而不是革命造反……

, y/ C) j" D0 n2 u/ e

不再是“先生们,你们的统治结束了,从今天起,直到永远”(《列宁在十月》?)。而在经济层面

9 y0 _0 P+ j; G2 a6 [% h

,是多种所有制并存,鼓励“非公”经济发展(中文的词汇丰富啊),而不是用革命的方式来

" g( t9 m( p4 s( z& P7 Z

“剥夺剥夺者”,等等等等,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因此《国际歌》的唱与不唱,也就“与时俱进

' ?4 i5 I8 z; S

”啦!

7 W' G/ V9 h6 M: i& j. U+ t

 

+ L0 K" M$ o5 X) k$ n

当年此歌大行其道的情况,我也记得。大约是每晚广播的新闻结束后,立刻就是那雄浑的旋

" b M% p* u( n* i1 K

律“3 | 5 - 4 3 | 2.3 (3半拍)4 …………”,我时常立马跳起来呈立正姿势跟着大唱特唱,共三段,每段词儿都记得。当年不到12岁,已经准备去解放天下受苦人了,呵呵!“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现在可能分不清段儿了,哪天咱们聚会时可以试试。

发表于 2010-5-2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gjianjun在2010-5-1 23:57:00的发言:
西水大哥你好,看你在意大利游玩的不亦乐乎很是羡慕。您拍的照片很美,让我们欣赏了异国风情。今年春节我在三亚住了一个月,也拍了几张照片让大家看看。
- _6 I; ^9 r; ~, E& {5 D

大约十几年前12月去过两次三亚,都只住了一天,是工作出差,随便游玩,肯定不如你玩的从容。那时还没有盖起很多住房,只有许多宾馆。从照片上看你是从高楼上照的位于海滨的住房。但黄昏的海滨就不是了。有机会我也想去住一个月休息一下。房租很高吧?

发表于 2010-5-2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献给冬虫夏草学长

 


好久不上论坛,都不会音像制作了,音配像应该播放器在照片下面。歌曲的名字叫《在路上》刘欢演唱。4 G5 A7 _+ w8 B* L2 L% C D

看到虫草学长的眼神,好深邃、这才是岁月励炼出的眼神......

: g( a; N$ m2 S

 

发表于 2010-5-2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5-2 0:38:00的发言:
我觉得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定义时代,以及相应的如何解决社会矛盾。细说起来应该是大文章,似乎也很难细说。 8 Y; G2 c: q f" u

 

% F/ G6 V/ f3 Z6 I. f9 Z, U: A

我大概是这么理解的:《国际歌》高歌猛进时,是把时代定义为所谓帝国主义没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皇冠落地……”(《520声明》?)而现在的时代定义是“和平与发展”。

$ D# B; v3 k0 R3 e( v, u/ }9 ]# R* ?0 A

 

# }3 y& B4 M# D8 ?& B% Z7 F

另外,当今社会矛盾的解决是走法制-法治-改良的路子,比如肃贪反腐,而不是革命造反……不再是“先生们,你们的统治结束了,从今天起,直到永远”(《列宁在十月》?)。而在经济层面,是多种所有制并存,鼓励“非公”经济发展(中文的词汇丰富啊),而不是用革命的方式来“剥夺剥夺者”,等等等等,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因此《国际歌》的唱与不唱,也就“与时俱进”啦!

: A6 }) B% z/ e: q3 H% i

 

& A# u" m. j2 R( G9 V

当年此歌大行其道的情况,我也记得。大约是每晚广播的新闻结束后,立刻就是那雄浑的旋律“3 | 5 - 4 3 |2.3 (3半拍)4 …………”,我时常立马跳起来呈立正姿势跟着大唱特唱,共三段,每段词儿都记得。当年不到12岁,已经准备去解放天下受苦人了,呵呵!“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现在可能分不清段儿了,哪天咱们聚会时可以试试。

3 w( s. R2 i5 s% q0 ~: R

我同意定义时代的说法,当年与赫鲁晓夫的分歧是:对于当时的世界革命形势,赫鲁晓夫认为要以建设发展为主流,要与资本主义和平竞赛。而我们(不说是毛)认为要以革命为主流,支持世界革命的力量,革命力量在哪里?欧美是没有的,那里的工人阶级已经修了,只有亚非拉。分歧不可调和,于是反修,决定新闻广播后播放国际歌。

0 h9 R6 z8 n4 ]

当今应该走民主、科学、法制、法治的道路,这是正确的。但是国际歌内涵并不和民主、科学、法制、法治矛盾,这就是理论家们的事了。如果是与时俱进,那就是推辞。任何东西都要与时俱进,当前最大的问题民主问题为什么不与时俱进,连个党内民主都动不了。这要一说下去话就多了,到此为止。

) J" p6 {, b5 j

虽然你比我小一些,但是当年此歌曲大行其道时的情况,我是和你一样的。热血沸腾,认为天下只有我们中国最正确!最革命!我们肩上的革命重担要挑起来,作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现在大不一样了,甚至于我不爱唱新队歌,只爱唱老队歌。请爱唱新队歌的同学不要介意。

发表于 2010-5-2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塞罗那掠影

这些照片不是景色照片,只是在该市的一个节日,圣乔治节也是情人节期间,一些随意的抓取画面。让大家领略巴塞罗那的文化风情。
街头卖艺的艺术家,地上摆着像是证书的文件。

7 X9 `" D# Z! K% Y; C: z! m' X

4 Q3 p8 D8 \5 t! H& Z$ n

节日里,主要胡同里的游人如海。

J' X6 S" Z1 @, h% A' Z

节日里,一个有名菜市场上的卖鱼肉的摊位。

节日里,阳台上的戴面具的表演者们。

' C7 p: Q4 C; L B. L( u n" l


位于海滨的英美艺术家创作的象征巴塞罗那的艺术作品,一前一后。

发表于 2010-5-2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5-2 13:30:00的发言:
6 P: a1 r! u$ [, ?8 x* X( [

大约十几年前12月去过两次三亚,都只住了一天,是工作出差,随便游玩,肯定不如你玩的从容。那时还没有盖起很多住房,只有许多宾馆。从照片上看你是从高楼上照的位于海滨的住房。但黄昏的海滨就不是了。有机会我也想去住一个月休息一下。房租很高吧?

& r( } m/ ? _0 ~8 F5 q; T1 O, g

房租应该还可以,一居室1600元左右一个月,还管吃。这是去年的价。五、六、七、八、九月份正是淡季,炎热多雨,但房价会便宜些。可以在网上直接搜寻三亚租房就可以得到有关信息。当地的物价比北京和海口要高一些。

发表于 2010-5-2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塞罗那掠影续

( ^5 V0 X# T8 e3 O' b+ @( \5 P

高迪设计的教堂,从他活着时就开始建,到他死后依然在建,马拉松式的建造,经费来自游人门票和志愿捐助者。

4 R7 U4 t5 S) x0 H6 S

以上2图是节日里,在山顶城堡里刚刚完成火枪对射活动的古装者们。

( Y4 u5 C/ q* a

与古装者愉快合影。

节日里在山顶上城堡里,欢度节日的表演。

发表于 2010-5-2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5-2 13:30:00的发言:
3 }4 ]* N6 ?9 P, P6 y

大约十几年前12月去过两次三亚,都只住了一天,是工作出差,随便游玩,肯定不如你玩的从容。那时还没有盖起很多住房,只有许多宾馆。从照片上看你是从高楼上照的位于海滨的住房。但黄昏的海滨就不是了。有机会我也想去住一个月休息一下。房租很高吧?

6 V/ [5 ?2 K9 e

   今年三亚的房价最高,春节期间三亚湾家庭公寓两室一厅月租价位在一万元左右。三亚菜价很便宜,基本在1元左右最高2元。建议您不要在春节期间去,那叫个人多! 在那过冬是很好的选择。

0 c8 W! u% n& U% q) R" J/ u& H


家庭公寓楼                                

& ^ H8 C, I8 l/ z

院内游泳池


南山寺                                  
南海观音                                

91岁老法师每年大年初一才出来主持法事活动
发表于 2010-5-4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0-5-2 16:30:00的发言:
- V. G9 n) p, l9 g% t+ p+ _!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冬虫夏草.jpg

好久不上论坛,都不会音像制作了,音配像应该播放器在照片下面。歌曲的名字叫《在路上》刘欢演唱。 0 U% v8 }+ e% D5 A1 k/ ]8 K' E$ @

看到虫草学长的眼神,好深邃、这才是岁月励炼出的眼神......

* D6 Q% e" T' P, |7 v! C

玉龙雪山真是久违了。千万别把音像手艺丢生啦!请继续多发现一些深邃的眼神,多练练手艺吧!

发表于 2010-5-3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5-3 1:33:00的发言:

. z Q! Z( c. Z m

看到beiwei对那个年代儿时的我们所唱的歌而发的感慨,再看西安师生相聚的照片,有不少校友在纵情歌唱。而且唱的多是在母校作为小学生时唱的经典少年歌曲,由不得浮想联翩。原想把歌名歌词也写上,后来又想还是不写,留下想像的空间。

" Y( W$ W" m" m* G5 U

 

& T; M8 `( i$ Q% ?1 s$ E

 

7 J' Z. v* ]% O# \8 a

laojy兄的即兴发挥富于想象力!

# }9 B4 T: ]' B" W$ z+ U

 

2 R: e: c& h) g+ W9 N, P$ c6 y

那张63届毕业师生合影很珍贵,也很清晰!除此合影外,也就只有56届毕业合影留存。其它各届合影据说也有,但都已找不到了,很可惜啊!

" U* l: G# w. R8 W- _2 }

 

9 F2 i a" W3 [! g5 Z

文革前最后一届66届当年还没来得及合影就被革命大潮冲散了,校方也无法再组织之后各届照合影了。

发表于 2010-5-3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0-5-3 7:08:00的发言:
! K8 v6 m3 q' ~. v2 t
QUOTE:
我在余秋雨"行者无疆"中看到巴塞和高迪的描述.对高迪三十岁开始建造,七十四岁因车祸去世,造了四十四年也没建完,后他的学生继续造,到今天一百五十多年了的教堂感到好奇.西水车的照片中的圣家族大教堂还再建设中.谢谢西水车的照片.

' c. f9 F) X" _

7 f0 _8 |1 J, b. ?* [4 N' a$ T8 R

高迪的作品很奇特。那座教堂貌似白蚁穴。

5 T* z7 N+ k2 \& F* E

巴塞罗那是个好地方,西班牙是个好地方,我是多年前去的,印象不错。若不是遭遇到一点儿意外,则那次西班牙之游可以说是完美。

发表于 2010-5-3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5-3 17:16:00的发言:
; T, T" _- G7 h1 f* y

高迪的作品很奇特。那座教堂貌似白蚁穴。

! \7 E6 o2 I7 D9 ?

巴塞罗那是个好地方,西班牙是个好地方,我是多年前去的,印象不错。若不是遭遇到一点儿意外,则那次西班牙之游可以说是完美。

8 w. ?$ k4 E" ?( [# E+ X

小意外也讲来听听嘛,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呵呵!

发表于 2010-5-3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5-3 20:43:00的发言:
5 ^: P# t+ F2 p

小意外也讲来听听嘛,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呵呵!

* s7 P% b$ ^6 p- \9 s7 `& Z* X1 a- t$ `

 意外的事儿另说如何?先说说对巴塞罗那的印象吧!

. D: ~' Q) i V0 l5 U0 ^

 

2 J( X# E% R' h0 \: u: Q

那是2001年的夏季。一天傍晚,我们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发,乘坐EUROLINES(似乎是个公路长途客运公司,暂译为“欧洲公路客运公司”吧)大客车经过一夜的奔驰,在时间已经接近次日中午的时候,终于到达了终点站——巴塞罗那。在车上憋闷了一夜,我并无疲劳之感。跳下车来,踩着大地,深吸一口气,觉得精神振奋。

% R, E( O0 G, h: m; K# d

       天气晴好,蓝天白云,阵阵清风,气候宜人。海滨城市曾经去过不少,有些城市的海风带有明显的潮湿气再加些闷热,感觉并不太好,而巴塞罗那的海风则是一种纯粹的凉爽。来往的人们看上去大都衣着光鲜,肤色健康,神态从容。刚刚踏上这片土地,就似乎已经理解了巴塞罗那为什么能够争得1992年奥运会的举办权。除了其它方面的原因外,国际奥委会那些投票的官员一定是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发表于 2010-5-4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真是久违了。千万别把音像手艺丢生啦!请继续多发现一些深邃的眼神,多练练手艺吧!

% k4 G5 I& {; i7 `( A& a4 c. R

 

% q( u5 {- ?- ~, k3 \

     向北魏学长致意!

发表于 2010-5-23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5-22 22:50:00的发言:
4 A$ N) @ V* ~; {" V

      水小子这几天不吝笔墨为我们记述了在美国的加州之行,还配以详实的图片,花这么多时间,费这么大劲隔洋跨海要把这次快乐的旅行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没图什么,只是这边还有经常想念的老师和同学。我想老师和校友都可以像西水车、水小子这样,把过去的、现在的经历、故事、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图片给大家聊聊、说说、看看,丰富我们的生活内容,增加我们的阅历和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这种形式密切师生的联系,维系老师同学的情谊,多多交流沟通于健康,于精神都大有好处,这样能让大脑和身心都处在轻松愉悦之中。

8 [1 O' y% Z0 v6 V% x; S4 ^

 

。。。。。
老鞠大哥善解人意!图像制作技术猛上层层楼,音乐,图片技术处理到位,。。。一番享受,谢谢!
发表于 2010-5-22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小子这几天不吝笔墨为我们记述了在美国的加州之行,还配以详实的图片,花这么多时间,费这么大劲隔洋跨海要把这次快乐的旅行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没图什么,只是这边还有经常想念的老师和同学。我想老师和校友都可以像西水车、水小子这样,把过去的、现在的经历、故事、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图片给大家聊聊、说说、看看,丰富我们的生活内容,增加我们的阅历和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这种形式密切师生的联系,维系老师同学的情谊,多多交流沟通于健康,于精神都大有好处,这样能让

5 j* S+ |' k( T$ a

大脑和身心都处在轻松愉悦之中。

6 m" B( j1 D. }/ f

 

发表于 2010-5-22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5-22 20:33:00的发言:
2 y+ i: U& k8 r& I) g _

我再理解一下:1931年,于右任题写了“多宝堂”三个字。50年代初,华老先生将于右任的题名剪掉,仅留下“多宝堂”三个字和于的印章,而现在的“多宝斋”墨迹与于右任的“多宝堂”无关,各是各的。对吧?

: ]8 [, q5 j1 }7 Q

哈哈,西水车真是一位认真作学问的老夫子。这股认真劲儿我们要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0-5-23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5-23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5-22 22:14:00的发言:
+ N' r" b; g9 E4 |' K

 西水车国外游照了不少很好的照片让我们欣赏,让我们见识了世界的多姿多彩,也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2 L: R. Y7 l9 x; m O& M

让我们再换个方式再体会体会。

0 S, ] u7 e* A* s+ \1 a |

感谢老鞠学长把本人的凌乱的照片,组织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发表于 2010-5-23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弟看了有关三国引发的议论可能感慨万端,我在网上看到关于日本糼儿教育的文章,也有些感慨。也传上看看。

8 c( X0 V: M+ i

日本幼儿园12件令中国妈妈目瞪口呆的事

( q! ^$ z+ v J' N

2010-03-12 11:32 作者:piaoyu263@yahoo.cn ' ~4 O! R% r7 z5 g! N; S) X3 A
前些天,为了记录田田的成长,我写了一篇《在日本幼稚园最后的运动会》,从网友的评论中看出大家感触很多,这使我想到,这个近邻还是有我们很多值得了解的地方。本来来日本以前,田田已经在北京上过一年幼儿园,可以说,对于幼儿园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日本的幼儿园,有些事儿还是让我目瞪口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话用在中日的身上,似乎没有“一衣带水”那么风花雪月,不过幼儿教育是根上的教育,别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 s' s( I8 x- D8 m( C
3 L9 W- K T; J8 p* U5 s

结合相关知识,雅虎小编就这一问题给大家推荐了几篇精彩文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更多帮助,不妨看看吧! . @0 d1 z5 F0 K! y

目录: : ~1 \; c4 ?3 q8 @+ u C

1、无数大大小小的包    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着 / c( `' h0 `" W. x9 I

3、反复脱换的行头    4、大冬天穿短裤 8 ]0 R+ V* Q# B% N; R, V

5、0岁参加运动会     6、女孩子踢足球 ' A; H! l/ o( r+ }% ?+ Y f+ U

7、完全混班教育       8、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 }& k% ^ X- m7 t7 Y7 Y

9、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     10、中国人都不过的节日日本幼儿园过 5 M5 K) e3 @* G$ }

11、老师的能量      12、佛教的影响

/ [ i' v. U) s, Q+ n( q

 

2 `* b$ V8 o( W) l, z% p

  $ R9 }* D0 U5 t$ `$ Y+ N3 t( K9 Q

1.无数大大小小的包。 {, E# x8 K3 p* ^" P3 Y

我们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向我们说明,要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我真是彻底崩溃了!搞不懂为什么日本人要弄出这么多复杂的名堂出来。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经过两年,我们都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的分门别类。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6 Y0 N& \7 C7 c8 A6 E

B o/ L; i+ `& Y$ z! S

这种是装被子的袋子

0 r* q9 Q+ ~# e6 J2 Z

 

& v+ _9 S0 z- l& s4 n

dadoVeuX.jpg

& _. R- D+ h" o7 H* q

左边是装阅读书的袋子,右边是装鞋子的袋子。

1 O- ~$ e/ l9 P( d e

 

7 A' O0 V0 z: ~! P# m3 c% a

相关文章

# s( W* \! o0 u z) ?2 H/ j

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着。

& z1 r( k7 Q7 b$ E3 _* v4 @

这是很震动我的一个场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说的那些少说也有两三个大包外加书包都由那些花朵们肩背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我们呢,自然还是咱国内的传统,田田空手,我拿包。过了两天,老师就来和我聊天了:“田田妈,Tina在学校可是什么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惯于只说半句话,后面的让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问家里的情形了,看我还在想,老师就说了“比方说上学时拿包吧。。。”这就是委婉的提醒。从此就只好让田田自己拿了。等开家长恳谈会时,我和大家说“在中国幼儿园,习惯家长拿东西”这回轮到日本妈妈目瞪口呆了,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爱孩子更多一点呢?

" u% Q2 `7 E4 N1 n, E

3.反复脱换的行头

! s# E, z$ e9 X% {* p9 m* n+ P

田田的幼儿园是统一服装,春秋换装,全年登园时最外边都要穿幼儿园的套头衫,穿短裤,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开学时老师要求拿一组换的衣服,在我们看来,那自然是防备孩子玩耍时弄脏备用的,然而,并不是。只要孩子们中午睡了午觉,起来必定要重新换一套。够多麻烦。(到田田在外边宿泊一个晚上的时候,光备用的换的衣服就要备好多套,真赶上那个爱新衣的皇帝了。)

5 j2 s0 Q5 E0 k$ w

刚开始每天早上去送田田,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田田在菊花班的时候,看她实在慢,我就不免代劳。但是不久就发现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慢慢体会到,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帖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 N/ i, E/ y1 ^

 

* b: M+ K& _9 M' a% z; w* o

6 t' h8 g: m3 M! Z/ M

4.大冬天穿短裤

1 S: d4 g6 q* G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刚去的时候,北京的爷爷奶奶非常担心,说一定要和老师商量一下,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孩子,受不了这个冻。这个.。。,让我怎么说得出口。就算不重新唤起东亚病夫的记忆,起码也激活小皇帝的印象。没法子,只好入乡随俗地狠下心来,为国争个面子。不用说,刚入园那时候,三天两头就冻病了。和日本妈妈说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看看一个个像小炮弹一样冲到我面前说“你好”的孩子,那个结实劲儿,我是觉得我们不能太金贵孩子了。

% Z% u6 R5 z; Z3 V( M# b


 

& }% C; k5 a J9 I, Z$ E l5 o

ZxIzTQSS.jpg

+ j l' X' B0 m& M

5.0岁参加运动会 9 _2 ?: w5 n) ]3 }4 q8 Q

刚到幼儿园,就看见很多老师怀里都抱着个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几个月大吧,一问,是0岁。田田幼儿园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田田曾经是菊花,然后变成百合,现在已经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风范的紫罗兰了。而0岁的小宝宝,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汉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来就来源于汉字),很是形象。这些0岁的毛毛,不光入托了,而且还要参加幼儿园的一切大型活动,比方运动会、演出发表会等。看这些0岁的毛毛哭着拼命向前爬,还是有点打动人的力量的。

+ S- S4 U2 W3 d% j/ W* Y5 e


 

8 Y# Z, V3 n u6 G& d& F" L, ?; q

3uT8AQfe.jpg

6 r. V! ~; T6 D! o9 {- \" y

  # c# m) ^1 c- s" ~3 y Y- }

  5 C5 N* Q+ m" V& \8 J( S% h4 c

6.女孩子踢足球 6 m! [* |/ M( \$ y

日本幼儿园到了年中组,开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课,相当于我们的体育和形体课;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孩子们成天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田田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了。 & J8 y! w7 B' Y" ]: ^- |3 r3 D

说实话,刚来日本时,田田的表现真是让人汗颜。日本的孩子一般从十三四岁开始,才往上蹿个儿,之前比中国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里,那可是鹤立鸡群的“庞然大物”,无奈实在是外强中干。日本孩子光着脚在外边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点沙子,就恨不得踮着脚走路。有一次远足爬山,最后一个不算,下来的时候,干脆由两个矮个子的日本孩子搀扶下山。这怨不得孩子,3岁的孩子,根本没有让她徒步爬山1小时的经验。现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环境下,徒步4个小时没有任何问题。
/ @, Y+ V& \3 |9 I' |/ [, L8 x
 
$ Q/ k1 c7 d7 R

(待续)(字体我没法搞一至,不好意思)

0GiEHn4M.jpg
wgPdvi7r.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1 16:27 , Processed in 1.29344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