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26 0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5-25 14:43:00的发言:
0 I; a( ~% }# _- v3 b

beiwei 学长思维敏捷,观察仔细,不过这位艺人从选石头到最后搭建出三座“石塔”,都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完成的,没有什么小动作或猫腻吾的。头顶着石头是他一边做下面的调整,一边挡着上面的石头以防不平衡掉下来。两只手加上头部的辅助,他最多能搭起三层高的“石塔”,再多一层他就很难作调整。

7 k, O: R7 p. q b

他的诀窍大概是经验吧,看看他的选料,多为比较表面粗糙石头和鹅卵石,以增加摩擦力。。。其他的我就解释不出来了。

3 `8 z2 ~! ~+ U3 M( \, L

这东东看起来不可思议,真正做起来可能不是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以后有机会去海边玩,一定试一把。。。呵呵。

" w) Q- ]0 e F) `7 k/ A

 

/ q& n5 F* ~8 Y/ J8 Q9 Z

这是他的当天全部作品

" I2 N3 B" q F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156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f- J8 [2 [" p* G

      经水小子所说的在现场全程察看和其中有关细节的说明与解释,看来那位垒起危石的师傅的功夫是真功夫,确实让人佩服,很有表演与观赏价值。如此说来,我更为水小子没能利用这位师傅的绝活来招摇一番,发个大财感到可惜,可惜呀,可惜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应该是下面这两张照片,我昨天明明看着是408页,怎么位置变了?

0 ^' k1 z* _" Z+ H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5-26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5-26 0:37:00的发言:
' O8 d2 B/ r) S

      经水小子所说的在现场全程察看和其中有关细节的说明与解释,看来那位垒起危石的师傅的功夫是真功夫,确实让人佩服,很有表演与观赏价值。如此说来,我更为水小子没能利用这位师傅的绝活来招摇一番,发个大财感到可惜,可惜呀,可惜呀!

' I: S; W1 p& j9 p) D- ?9 h! _( V3 X

是啊,是啊,老鞠大哥说得对,一个绝好的机会一下子从手边溜掉,忒可惜了。这主要是我头脑里面一直缺乏商业意识,没办法,只好以此为鉴啦,呵呵。。。

发表于 2010-5-25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5-24 21:12:00的发言:
- D9 @* p Y: S& y( M! _

……

8 m* M5 E" }! M% [/ @3 x

 

! M6 _- ^2 E6 e& e/ ]

不过,依我观察,这位海边的危石搭建的玩家似乎是玩的是某种小招数--他可能有所谓的“门子”(江湖杂耍卖艺行的隐语,即诀窍)来完成这种危石搭建,而不是实打实地垒石头。

' J( e2 e3 A& ^2 g6 r

 

1 _+ f1 T7 C* ^; N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人太执着了,太有恒心了,这活儿太不可思议了,真是不简单。但是我看到他用头顶着石头的照片,突然觉得这个动作有些夸张了,表演的有些过了……

5 @% A; F8 `' \8 R

 

. Q9 e5 @$ [, G% V# H

出于生活中的经验,如果用头顶石头,而不是用眼睛及双手来找平衡,应该无助于将石头放稳,那么他这样做是为什么?可能的解释是:他在什么地方备有速干胶,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使用胶水粘石头,然后用头顶石头的动作来拖延时间以便胶水凝固。。。。。

5 P/ U0 e0 ~4 Z' t

beiwei 学长思维敏捷,观察仔细,不过这位艺人从选石头到最后搭建出三座“石塔”,都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完成的,没有什么小动作或猫腻吾的。头顶着石头是他一边做下面的调整,一边挡着上面的石头以防不平衡掉下来。两只手加上头部的辅助,他最多能搭起三层高的“石塔”,再多一层他就很难作调整。

5 j2 x7 r! k2 Z. B' S9 T6 |* e

他的诀窍大概是经验吧,看看他的选料,多为比较表面粗糙石头和鹅卵石,以增加摩擦力。。。其他的我就解释不出来了。

1 y# G( _9 ]: L8 V% N/ T0 ?

这东东看起来不可思议,真正做起来可能不是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以后有机会去海边玩,一定试一把。。。呵呵。

' y: f/ d T" x9 L

 

, \/ ~' _/ Q2 _9 b0 e

这是他的当天全部作品

Q" I; @$ p, Y- ]

JsIDSvZI.jpg

发表于 2010-5-25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5-25 14:43:00的发言:
$ r# i. f1 k: n: p& x

beiwei 学长思维敏捷,观察仔细,不过这位艺人从选石头到最后搭建出三座“石塔”,都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完成的,没有什么小动作或猫腻吾的。头顶着石头是他一边做下面的调整,一边挡着上面的石头以防不平衡掉下来。两只手加上头部的辅助,他最多能搭起三层高的“石塔”,再多一层他就很难作调整。

" c1 Z) c6 g2 _6 f

他的诀窍大概是经验吧,看看他的选料,多为比较表面粗糙石头和鹅卵石,以增加摩擦力。。。其他的我就解释不出来了。

5 U. a! o" }+ u! l

北魏的意见有道理,可能是看魔术多,联想就多的原因。当然你也是个爱思考的人。不过,我还是更多地认为还是真功夫。据说在中国的街头也有这样的卖艺人。

发表于 2010-5-26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首诗可谓脍炙人口,恐怕三岁稚童也能背诵。但有些才子认为这首诗好是好,就是啰嗦。他认为

, _& a( E! v1 p

   既然是“清明时节”必定“雨纷纷”,

& d, r2 X) k: b# w

   既然是“行人”必定走在“路上”,

; G2 N. _( E1 B

   既然说“酒家何处有?”,必定是问话,

1 D. ]; }3 ^2 Y2 Y) v

   既然“遥指杏花村”,又何必是牧童!

) g3 t% f5 B/ L# Q7 j

   于是,可改为

: z4 T) j# `( ~2 Q3 `" T# j/ `

      清明时节雨,

) p [0 j# n; e7 n

      行人欲断魂,

" l! x) T, \$ e

      酒家何处有?

7 E8 d/ E" ?3 D4 \) y: L

      遥指杏花村!

, M% c5 a7 a4 w

 

$ ^% K% z) i8 Y4 |& W2 r4 |

 

" C8 o& ?0 d9 S' c1 e/ _

 

2 C& M8 N1 {: e7 i

还有人将它改为一幕微型剧:

0 z; L" f" Z# f* D

 

6 ]* h8 d" {, p

【时间】:清明时节,雨纷纷。

, g" ^* j! V+ ^6 W" Y1 f

【地点】:路上。

8 a) P. E& b- }" g

 

2 H5 C( H( g$ O6 D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 H- a6 P" L- \/ o2 I/ y5 f; Z

     牧童:(遥指)杏花村!

2 l1 K ~2 w" W& ]5 I

 

/ { |6 G9 ]* k! Y; M

 

发表于 2010-5-26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5-26 8:41:00的发言:
: r2 v' O& w. P# d2 ?) y) C6 o8 N

鞠大哥:应该是下面这两张照片,我昨天明明看着是408页,怎么位置变了?

4 ]4 W r: a9 Y: L/ [3 F7 X/ ?

雨中漫步,你好,已遵嘱发至你的邮箱。

发表于 2010-5-26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5-26 0:38:00的发言:
& X' F5 q2 X$ W4 n% v: r

感受

+ t/ R+ r2 ?- C' K

   

2 e4 n, k& @/ z; @* K% N5 f

      胡老师对我的表扬,让我无地自容。实在惭愧之至。我会把表扬当成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大家有胡老师为代表的老师和校友的关心、支持、爱护,一定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珍惜爱护母校这块乐园,培育灌溉师生情谊之花,让这些花朵更加繁茂,更加绚丽多彩。让我们更长久地能在这里享受亲情和幸福快乐。对于已步入年迈的老师来说,对于多数已届中老年的校友来讲,已不断有老师和校友驾鹤西去,所以这个幸福快乐的时光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更需要大家努力留住这个时光,延续这个时光。我转贴几幅美图,我们的乐园是否比这些图所显示得更美?

7sEUVNCG.jpg
wYbelMR6.jpg
trQCbj82.jpg
nq4MQj9P.jpg
38IWPh4o.jpg
E6cdqSrh.jpg
iOTdvv0q.jpg
NfNyhOjR.jpg
发表于 2010-5-27 0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5-26 22:29:00的发言:
x1 a* _# _/ _% c x0 B3 A

有谁能解释一下【只看该作者】是什么意思?

% J# Y, A' X3 Z, O9 u& O

 

) W9 ^! x1 C9 i7 S# q; j$ _# J

己见:《老北京网》增加的新功能,应该是点击“只看此作者”即可归类见到此人的所有发言。

发表于 2010-5-27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位是机院附小67届的同学,他们分别了40年后,相聚在美国圣何塞市(San Jose)。有没有67届的校友能上来认出照片中的男同学吗 ?

4 V! |! L. L- k' }

 

6 a( U5 c v* o" {0 S ~

 

) K7 m4 t; f; K& Q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_8 `0 `1 R: T: B- s' f

 

3 K% ?8 P. t7 E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5-27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0-5-27 2:50:00的发言:
8 [; y, M8 k8 R4 ?3 E7 [

 

; ^, ]7 x- F7 Y

己见:《老北京网》增加的新功能,应该是点击“只看此作者”即可归类见到此人的所有发言。

2 n, @& V' o# n- o, X' M2 c _0 D

谢谢wangpei的说明,这下子方便多了。

发表于 2010-5-27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5-26 18:57:00的发言:
$ Z m0 \7 z" U9 L2 z, f, `1 X' j: N f

雨中漫步,你好,已遵嘱发至你的邮箱。

+ a: V: r8 M1 @

鞠大哥:照片收到,谢谢!

发表于 2010-5-26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能解释一下【只看该作者】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0-5-30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pei爱护、关心、支持、参与我们论坛的建设和发展。受到我们政治局主要领导胡老师的热情赞扬。深受感动之余,一时激动,没经集体研究,也没有请示胡老师。擅自搬动胡老师在去年授予wangpei最佳友情奖的基础上又授予wangpei好邻居奖。对于我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请胡老师及政治局常委们、校友们进行严肃的批评。哈哈,我是不是面对严重的错误,好像不太在乎?

) j% x6 L( b( W+ h7 N. ]% `8 P- ^; z

 

9 l6 t' b" h( u3 r

Jerpm9Cs.bmp

# i$ D9 ]! c1 [3 Y) o" U U

__喂!伙计,你搞错了,那不是你的园,你在给别人浇园哪。

# ~" a5 K; u- I

__哈哈,没错,我就是在给朋友浇园。



ZvpK3B4Q.jpg
3m0EJSU8.jpg
LHkLpZZI.jpg
发表于 2010-5-30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承蒙胡老师,鞠大哥等附小师生厚爱!

. r L8 m4 u- J# y F8 ~4 B

 

& |; n, y q' s. v9 R: f

(无论在哪里,正气终将压倒邪气)。

发表于 2010-5-31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0-5-30 13:54:00的发言:
, i3 F5 K `: ^0 f& x+ a6 L7 W: n

承蒙胡老师,鞠大哥等附小师生厚爱!

* s2 v6 B5 d6 I, x

 

# T/ ^. t# O4 @2 F

(无论在哪里,正气终将压倒邪气)。

' H, C P, b1 a3 h7 @

最佳好邻居,当之无愧。育新楼、机院附小楼,比翼齐飞。

发表于 2010-5-28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鞠大哥!您言重啦。
发表于 2010-5-28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发表一点看法
        这位靓女范辉具有这样的爱心:不怕脏、不怕传染、不管别人的口水是非,她关心地只有这位老人的一双烂脚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少受痛苦;她关心只是希望能够唤起老人家的亲生儿女的良心,来对自己年迈的老母刻尽孝心,让老人晚年能有好日子过,至于自己的所做的善事都可以被忽略。
    这是一位多么善良、胸襟宽扩、富有爱心的靓女范辉啊!对于她的作为,任何贬义的议论都是苍白的。我是一位72岁的老人,我看到学友们的议论,鞠衍行学兄真实、感人的全屏画面报道后,着实地深深地被感动了……。我一贯认为不孝顺父母的人,绝不与他(她)们为伍,更不会去结交这样没有天良的朋友。因为他(她)们已经失去了人性、失去了良知,连孕育他们生命,生育养育她(他)们成长的父母都弃而不肯赡养,父母可是他(她)们的活菩萨,百善孝为先呀!岂不是连禽兽都不如啊! 
    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高雅靓女范辉的作为,却和老人家的儿女不孝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老人的儿女应该警醒啊!赶快回头来孝敬自己的父母吧!这可是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大事了。否则悔之晚矣!否则会受良心、舆论的谴责,会遭天谴、天罚的!

发表于 2010-5-28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胡涂人先生看看一位同行女记者所写的严肃的性侵报道

1 U& |% g) Z: ]

      请胡涂先生看一看一位南方都市报女记者写的这篇性侵报道,也许你会理解几位上海女性寻找骆小海的苦衷。这个世界是有解衣卖淫的大量女性,并不证明所有的女性都不会受到性侵的伤害,受到伤害后还要隐忍地生活下去,这种悲惨,相信男性也能理解,还有那位出言相骂的漫步大姐更能理解。

H X, ^6 I& P: ^) R. O* t

 

$ t, D( d# k' O6 v% Z2 q2 p

“山木王朝”采访内幕及我的冷思考

$ v9 o. F' F2 W4 s. A( j, v, W K4 Z- M

 

3 ]& v; o; F& q0 K( S
P( e l% X$ A, H

    我确实在宋山木疑似强奸案发生后的一两天就决定做这个题目,当时,我已经联系了一次北方出差,行李已经打好包。然而,宋山木案的第一条新闻让我想留下来,而第二天,更多的细节让我直觉,这是一个典型的职场性侵害。

7 L) F2 a5 R0 t

    跟部门主管喻尘提出来,他犹豫地说,他正在考虑。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他随口说这个新闻我“不合适做”。这激起我的斗志,我振振有词地说,没有任何一个记者比我更合适做这个新闻—虽然我内心底气非常不足。

. U& ~4 ?% o, j0 v4 u4 z( D( x

   不过,谢天谢地,喻尘从善如流,压抑着他的不信任,让同事顶替我的出差,派我去做山木案了。

0 e% Z" j9 c9 Q P

女权身份的“偏激”

# F& H% u! Z+ X# i! S

   我大约能了解他为什么犹豫,又为什么觉得我不合适做。在大多数人看起来,这条新闻虽然够劲爆,但是动态新闻正在几何级数地抛出大量新情节,很可能在案发一周以后才能刊出的调查报道还有什么可报?况且,在很多调查记者眼里,这新闻真的只是普通的社会新闻。调查还能做什么?

h8 f, i: T( [$ I' |- E+ j) _

   另外,相信他认为我不适合做的理由,是因为,我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在我的写作和志愿工作中,我严肃地承担着这一身份。为了能够改变大众传媒报道的性别误区,我有一份志愿工作,定期开展一些讲座和培训,让记者们讨论涉及性别的报道如何可以祛除对妇女的污名话语,不囿于成见,对妇女和性少数更加友善。然而,很多人认为女权主义会带来价值的偏激,很自然,我的主管认为,女权主义者的身份,会让我失去新闻的中立性,“只顾为女人说话”。

- ]; B1 B! E) o: t: U

关于工作中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关于性骚扰和性侵害的文化和制度支持—通常,那些都是国外的经验研究。我很少看到国内的研究,能够非常形象、贴切地描述一个发生性侵害的工作环境。而作为记者,我唯一的机会,就是新闻发生的时候。

6 O |# b- o: @( x8 l

说到强奸,长期以来,我对大多数关于强奸的媒体报道持不同立场。譬如,去年我批评过一个关于奸杀的报道,记者花了很多笔墨,描述强奸的受害人发型是“爆炸头”、穿着暴露,喜欢晚上外出、交友复杂以及晚归宿舍等等。这样的报道,记者是否思考过自己的伦理立场呢?确实,社会的成见就是如此运转:那些遭遇性侵害和骚扰的女性,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自重”—虽然事实上,强奸受害者是各式各样的,甚至老年妇女和男性都可能在其中。当记者质疑强奸案受害者“不自重”的时候,他们不会怀疑自己的“客观”。因为这种客观得到了社会成见的强力支持。

9 Y. T8 K$ w' b* z5 C- K( P

   然而,在关于暴力的研究中,这种逻辑叫“咎责受害者”。正是这种咎责受害者的机制,让被强奸者心理的受挫远甚于生理伤害,于是,报案成为自取其辱—尤其是熟人强奸发生时,受害者跟加害者交往的一切细节,都会被用来佐证她“愿意”或“另有所图”。同时,咎责受害者减轻了强奸者的罪恶感,因为这一恶行是“有道理”的。正是这种文化机制,支持了强奸。

. N4 E* ?" T6 ] }

   在收集资料、到处打听的那一两天中,我跟一位男性朋友争起来了。他跟宋山木有过交往,但完全不愿意给我任何信息。他说,这种男上司和女下属的“潜规则”不是很多见吗?有什么公共性?媒体真够八卦的;就算是强奸,也是个人行为,跟这个人的企业家身份有啥关系?跟他的企业和他的成就有啥关系?民营企业老板的事业,都是自己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你们舆论监督应该去监督国企老板啊,打个小老鼠算什么?这位朋友曾经留学国外,他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也许,我的采访,就应该回答他这一系列的驳诘。

. K' _- g: ]! E

  那些关键的细节

9 z$ v- y! ^6 D$ B- q5 o2 T

  然而,作为记者,光有理念没采访,一切都是痴人说梦。如何操作,是一个问题。还好,在报社内部协调下,深圳呼叫中心给我一堆爆料者的电话。

9 q* @- s' H5 k. A8 {

这些爆料者,非常有趣,主要是男性。然而,即便最核心的两位,知道的信息也较为边缘。一位是女友受到侵害,自己愤愤难平,这个很有责任感的男朋友很希望帮助我,但很难说服自己的宝贝女友出来跟我谈。另一位,是非常资深的员工。他们都在外地,我暂时还找不到飞过去跟他们面谈的理由。另外,还有一些神秘的爆料者。他们说的情况也许很重要,但是我目前没能力证实,或者跟性侵害没有关联。

: `) P' \, {3 Y# O% t

跟两位 “核心”数小时的电话中还是得到不少信息,那位资深员工还指导我看山木培训的官网,山木集团基本的管理情况逐步清晰了。并且,偶尔有些小细节跳出来,譬如,《山木基本法》的一些苛刻规定,企业内部的个人崇拜和对新闻的“管理”,宋对风水命理的研究,总部女生必须穿黑丝袜,和宋山木的摄影爱好。

* N/ |/ f/ S; {" r9 l! u# g

   一边继续拜托男友劝女友,一边,我完全不抱希望地在天涯上留了一个广告帖:找宋山木案线人,留了我的QQ。

! e8 \6 t, E" x. V3 ?7 O6 D8 M5 l$ G2 V4 m

我希望能够见到罗云之外的受害人。然而,深圳的受害者李晶的朋友在电话那头抱怨我的同事没有保护她的信息,质问我报社怎么负这个责任。电话信号不好,我换QQ,那天晚上和她们在QQ上聊到凌晨两点,她的朋友说她在那边又痛哭起来了。她仍没有答应跟我见面,我觉得自己完全接触不到真相。

, `" M0 |% R9 `; e& e

所有爆料者都很恐慌,不肯给我关于他们自己身份的信息—这样的爆料怎么可以用?两三天了,永远是没头没脑的电话、看不见面目的爆料人,精疲力竭。我甚至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圈套,一个策划集团在行动,要把我这样的记者哄得团团转,让我们认为山木大有问题,他们就是要让山木倒台,然后渔利……

, H/ t/ F% k! q0 g

   没有办法,我决定先见罗云。这时候我已经没有什么信心了,我问最早报道这个新闻的叶飙:“你有没有怀疑过,这可能是个局?”他说,他和同事都认为,事主是个实在的孩子。见完罗云,我稍微心定了。就像叶飙说的,她讲的内容,措辞和语气,有着无法伪装的一致性。

6 i! v- Z) A$ S5 e

见罗云之后,几个投诉者加了我的QQ—天涯竟然有用。当性侵投诉人沈薇加我的时候,我又已被匿名爆料者弄得头晕脑涨。我冷淡地对她说,我要睡觉了;我还发牢骚说,QQ上乱讲一气对我有啥用呢,因为验证不了对方身份,我不能用这些资料。没想到这个女孩后来跟我谈了很多,到了某个时候,她把她的电话号码交给我。她说到的细节,跟我从其他消息源获得的资料印证,我也终于发现,这是可以确信的陈述。

7 |$ k! D4 s' }4 Q+ M8 b

蓝羽最初是给叶飙写信,叶飙把她的联系方式给我,我终于说服她见面了。当叶飙得知她不愿意见男记者时,只是憨憨一笑说,你去吧。我很庆幸自己所在报社的工作文化,同事之间能如此合作无间,没有这个,我啥也干不了。

; g( F3 }8 u6 I# W3 R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如何在访谈已经被同事和警方询问过无数遍的对象时,能发现性侵嫌疑人的隐疾。

* Z8 o9 b( C6 ~4 V8 s

我想通过当事人看见宋山木。确实,和很多网友说的一样,宋不缺乏买春的条件,为何要强奸?我想知道强奸这一行为对他的意义。我跟受害者谈话,更像一个社会学的结构性访谈。我请当事人仔细地重复他在整个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细节的描述也有助于我甄别,投诉者是否真实的受害者。于是,之前没有被注意的“负能量”被我抓住了—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工作关系中的权力,和组织的驯化,与性侵害行为之间有了直接联系。

4 ?' u# Z5 P; K. H8 h& S$ F" I' [

    性侵犯发生时有一个情节,宋山木事前总是对女孩表示自己生理上的 “无害”。宋的行为,我和罗云都无法解释。第二个受害人沈薇出现后,类似的程序以不同的方式又出现了一遍,我开始怀疑宋有生理隐疾,于是我鼓起勇气向罗云求证,她证实了我的怀疑。而后来,我跟蓝羽是见面谈的,这女孩更是坦诚。不过沈薇和蓝羽都没有性经验,她们要描述一个男性的特征,很困难。报道发表之后,第四位受害者也给我来电,继续证实了这一点。这也能够解释为何强奸行为中会有按摩器。思考再三并请教了专业的医生后,我决定报道中点明这一点—在不暴露侵害者太多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我要说,这不是一个八卦。和通常对强奸者的想象不一样,一个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强奸女下属,展现的“雄风”,到底是“能力”,还是“权力”?

' R6 P& _" I( [

女记者的“特长”

$ A; V7 Z, `6 o$ l- n: Q- y* d" T

报道出来后,一位男记者跟我说,他认为采访这些强暴案件的女事主,是女记者才能做好的事情。

0 }- U+ o: p( S

过去,我认为男女记者在任何领域都可能旗鼓相当。然而,这一个报道,却让我发现,性、性别和暴力,确实是女记者值得深入的报道领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是如此多发,我们不去理会,是因为在我们衡量新闻“重要性”的那个天平,给这些题材很低的权重。然而,只有女记者的经验和体悟,才能发现这些题材的价值。

! d1 _: ~0 `1 X/ [

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男性很难像女性那样,对于性别歧视和性骚扰有着切身的体会,因而也就难以建立与受害者之间沟通的敏感。在采访中,经历了那么漫长和紧张的接触,我了解受访者的担心。我确实可以非常自然地用中性的语言、尊重和同情的态度(有时候同情心也会伤人的),来跟她们谈论受暴过程。举例说,对这些比我年轻十岁的姑娘,我一直以“您”称呼,尤其是问到尴尬问题时;何时使用隐语,何时直截了当,也是需要把握的技巧。

+ y( I: a0 Z# t( p- X" }

在报道山木案之后,细读台湾的性侵害防治法,让人不得不服的是,这部法律不仅规定了医疗单位、社工和警察应该如何对待性侵害当事人,也规定了媒体的报道原则。

5 _8 v. W6 X h8 G9 ]1 |0 Y$ {

为了不影响这些勇敢站出来的女孩现在的生活,我尽最大努力隐去了她们所在的地域、现在的职业和生活状态,以及她们的样貌和性格——尽管对于调查报道,这是在“客观性”上巨大的损失。稿子出来前,我给接受采访的所有人看稿。蓝羽指出了一个问题:我描述宋山木看中的女主角都有着某种相貌特征,她认为这样,很多人会据此去揣测山木培训的女员工是否被性侵害。于是我删去了那些特征。

. S$ x2 y8 M* U& |0 k l8 U% w+ {

性与权力

3 b" o( S6 I/ p7 V# N

新闻真的是客观的吗?事实上,有经验的记者都会了解,我们能发现什么样的“客观”,取决于我们自己有着怎样的“主观”。如果一名记者认为,上下属的性关系,是你情我愿的“潜规则”,或者荷尔蒙作用下的个人事件,那么他看到的可能只是八卦。而我则坚信,任何一个职场的极端事件,无论是自杀或是他杀、性侵或是性爱日记,都可以放到日常的制度和管理环境下去分析。简单地说,很多人在这个事件中看见的是性,而我看见的是权力。

3 \: r+ @1 E; |8 L$ q3 _9 H' y, o

一开始,我就从这个方向寻找。如果找不到,那是能力和运气问题。但我真没有想到,山木培训集团在这个层面,有那么多让人“惊艳”的事实可供收集。有些细节看起来相当不可思议,譬如控制体重、监控隐私,取“黄金”名字和穿黑丝袜。然而,这一些看起来可笑的事实,是如何被组织成一个 “正常”的环境?280条罚则组成的“基本法”,如何让员工认同或服从?

; h* U0 ]. Y. f {( a7 M

我想,我的报道已经描述了山木企业的教化过程,从身体到精神。以藐视劳动者人格权的取名为入口,军事化的身体管束和生活控制为手段,加上他对所谓“传统文化”和“礼仪”的推崇,无非是希望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伦理秩序,这种秩序的本质,就是崇拜、追随和服从。那是一种强化等级的王朝秩序,而不是个体独立、享受着尊严与自由的现代秩序。在这个环境中,男女员工都不会被当成有尊严的人,发生侵害是题中之义—只不过他感“性趣”的,是女人。

8 ~9 x$ C: i, N6 ] h7 e

这只是一家企业、一个人的造神运动吗?在军事化管理上,宋山木今年出版的《山木方法》序言中表示,跟他有共识的企业家不乏其人。而山木企业内部的种种管制逻辑,总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大的系统。而服从这种管理的个人心态,跟大多数人奉行的生活原则并无太大不同:崇拜和服从有力者,只问结果,不管是非的犬儒心态,基于恐惧的对恶行的熟视无睹。

+ g+ `6 K1 p) f; ?7 \- m7 B% Y

从“客观”的立场,我对自己一直放心不下。我怀疑自己对山木集团的企业文化过度解读。在成稿之前两天,和一位朋友的通话,让我有信心写下去。在这一小时的通话中,TA告诉我TA之前工作的一家企业集团,跟山木集团是多么相似。家天下的管理结构、后宫式的职业上升道路,而TA也描述工作在其中的女性员工,只有离开和性的服从两条道路可以选择的尴尬。有意思的是,那个企业的掌门人,也喜欢经营传媒中的“儒商”形象。

" E2 m* B# b! U' c N& B) F

% _" {4 o* O* `$ T2 v# D, K
 
4 k6 _5 C3 _( h" H

我认为我的采访,在权力的压迫和性的压迫之间,建立了逻辑自洽可信的联系。可惜我没有足够多的资料,可以分析貌似强大的当事人,内心的虚弱从何而来—他总是通过吹嘘来夸张自己的地位和手腕;他不断攀附体制内资源;通过员工相互监视和派遣枕边人去管理分支机构,显示了他对权力的不自信。那是很重要的另一个维度。我对这个主人公,仍缺乏了解。

6 @3 S" u9 ^: K6 m+ y7 z$ P

新闻确实是希望收集真相、报道 “客观”,但这个过程,伦理选择无处不在。

4 j) e, G( u) Q

 

# U B: t0 r# ~ ^ R) ]

作者系《山木王朝——性侵害疑云中的山木集团调查》报道作者、南方都市报深度新闻部记者

发表于 2010-5-28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帖的字体好像大了点儿。
发表于 2010-5-28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5-26 18:45:00的发言:
O' v9 y' h' K0 T) i! _: c" @3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首诗可谓脍炙人口,恐怕三岁稚童也能背诵。但有些才子认为这首诗好是好,就是啰嗦。他认为

* J/ \# M$ q) l, w

   既然是“清明时节”必定“雨纷纷”,

; x# |$ z8 g; a5 H0 c

   既然是“行人”必定走在“路上”,

# \- v; x, e0 h( R8 ^$ F" t6 ^

   既然说“酒家何处有?”,必定是问话,

/ n' k+ o& k. G# ^! W" q

   既然“遥指杏花村”,又何必是牧童!

# g, p& d$ t/ S. z& a% Q

   于是,可改为

4 f1 {7 W5 M7 ^5 H

      清明时节雨,

/ ], u# K5 Q+ X& ^8 o8 S. c, ~

      行人欲断魂,

' G& A# A8 h* G" l# T( }3 I

      酒家何处有?

8 k4 C- U; I# y! J

      遥指杏花村!

. ]/ _: I* Z& V

 

9 r' e9 ~$ w9 [- i' \$ h

 

# Q0 W& _- Z+ S3 d

 

9 U) c! U' ~7 O* ~" K$ D7 {

还有人将它改为一幕微型剧:

) U4 l* d. H8 E

 

2 x# O/ o/ d8 O+ [* t8 A" i

【时间】:清明时节,雨纷纷。

! W7 s5 X4 I- W$ t- z! b

【地点】:路上。

, k+ N9 C' f# r# l) C P8 j& o

 

. q$ Q8 u, {( p8 \' p, j& x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 `/ D: y0 h& I%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Y: Q2 c4 v. Z2 ^

 

8 E: S) _9 K: W, g* l) n

 

3 t2 ]! w B: ]( `

 

1 c7 I8 ]5 j; t. A5 U, f

哈哈,冬虫夏草对杜牧老先生开了个玩笑,我再与虫草老弟开个玩笑,哈哈!

' C8 b7 V3 |, N) S* L' W

 

: t$ K& A7 F) U7 \( p" t

BIbGtvGg.jpg

发表于 2010-5-29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5-28 23:20:00的发言:
% b- o" j. [% M; W9 D

 

3 q' r- M/ T& N- \

哈哈,冬虫夏草对杜牧老先生开了个玩笑,我再与虫草老弟开个玩笑,哈哈!

7 v" U }8 V" y, T9 |) S

 

& {+ P r% S& ?3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完稿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e9 J1 _7 v3 z" y( F' r

0 r0 T) H, o) [ ~" D8 E

+ u: m0 t8 W/ b- |! |9 Z

& B5 \( z* d1 x) R$ {4 [

鞠大哥:传皇上口谕,特命杜爱卿服冬虫夏草!

' P7 e' R2 h( D. s% W: ?! \3 `. V

杜   牧:这圣命难违!却如何是好?唉,臣服冬虫夏草就是了。这乱改诗么,不告也罢!

5 J, w; C: W) {# W/ m0 Z

唐   帝:哇塞,大胆鞠爱卿,如何假传圣旨!杜爱卿也忒辜负朕意,朕让你服用虫草,将养滋补身体,好心当做驴肝肺不成!立马以杏花村酒服送虫草,不得有误!

发表于 2010-5-29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29 17:54:00 [只看该作者]

+ d3 O4 K# |# `; r % D/ | ?) y( y8 ^( p. [% g G; m5 e0 ]' V% I* r+ F5 Y: k- a5 g4 _1 \- n6 b. ~
9 x: A( S4 T5 x& g6 u
4 ^$ T3 ?8 q* v2 R" q6 a) |

育新学校的王培、邱江等学友们:
    我是你们的邻居——机院附小的一位老师,上你们的论坛走访,受益匪浅。你们的论坛办得生动活泼、质朴纯真、涉及的知识层面也很广,友情的直白交流多,对话衔接自然亲切,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凝聚力,对我教育很大。你们聪明地采用了贴出每个人儿童时代的照片,这是一个童贞可爱,特别吸引人的特点,它标志着童心永存,对来访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1 ?$ Q) l: Q3 a* K9 ]# G* t( v

  祝愿你们的论坛越办越好,成为众论谈的好榜样。
    秋江的文章,对我启迪很大,我把你近期的有关中老年健康的两篇文章,都复制粘贴在我家硬盘中了。邱江学友你是一个善良求上进的好大夫,你的学友们和我们这些中老年读者们都很需要你的关爱和提示,希望你继续努力,善光普照,尽善尽美。谢谢你啊!

- b4 @# d2 `7 @

 

发表于 2010-5-29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和谐的......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9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5-8 20:57:00的发言:
9 h Y. a) |5 j: U9 ?9 {% T

黄敬部长的死亡,据说很突然。可以谈谈吗?

B2 J5 _, |4 S1 {

     前面提到的《家族》书中引用了一个姓李,自称是中南海私人医生的文章,讲黄部长南宁会议犯病,送到广州治疗,在飞机上给李富春下跪,精神错乱,到广州后跳楼,摔断腿,后来死于肺栓塞。

发表于 2010-5-9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9 u9 \1 N; F& f7 k0 W. ^

    和那些出版社打官司是没用的,他们也要生存,也要赚钱,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甚至也要“与时俱进”。fficeffice" />

+ U' N6 k0 h1 J% Q5 i' G) Y, z/ J# d

以前只是从书本上学得一些成语什么的,认识很肤浅,近些时日才逐渐有了一些亲身体会,什么“道听途说”,“子虚乌有”“断章取义”“主观臆测”“闭门造车”。。。。。。

) U6 U3 v1 P! l9 a

    记得港台电视剧片头曾有言——“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如有不同,纯属自然!

! s( A& p" a* c. p+ e/ d; h

 

8 U" l- j6 z2 }

    另外,估计俞正声没在我附小上过学,因为黄敬应该知道“易子而教”的道理。

6 Y) i! `! X( P' W6 ~

 

# ~: O4 _, _5 y; [/ u

 

$ U, ~6 O3 ]+ i2 F& d

 

发表于 2010-5-8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年末要加一个“最佳孝悌奖”,胡兄当仁不让。请转达对胡兄老母亲的问候,祝早日恢复健康!

' u4 `$ l b: X

 

1 e) r0 I* x% P' X1 d

水老兄的新作拜读了,好!前两天老兄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忧,现在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啦!老兄又创建了一个新平台,瓷坛装威士忌、白兰地,别是一番滋味,令我等如痴如醉,真是可喜可贺!

7 l/ |9 F0 ~6 ?) P% X2 V# D6 c" A

 

/ o% u2 }: s6 x, r0 e4 L- d @7 [$ C

玉龙学弟好眼力,竟读出俄目光的“深邃”,实在是太抬举俄了。俄那是“迎风流泪眼”,深究不得。这几天正为自己的“惨象”耿耿于怀,“伤自尊啦”,从今后俄要加紧修炼,让大家“刮目相看”。哈哈!至于“聪慧”、“悟性好”、“得体”,不知从何说起,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我真心当做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玉龙老弟也要来个“恶补”,补交前段时间拉下的“作业”!

发表于 2010-5-9 0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5-7 16:47:00的发言:
, v) Z2 Y3 _0 N% U/ T

可以和《明镜出版社》打版权官司了!看来该出版社的许多书的内容都是这样出来的,从不考证,所以其可信性很差。正因为这样它所出版的图书经常爆出惊人的内幕。猎奇的人也爱读,但是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不然就会“以讹传讹”地没完没了的考证研究下去。

9 k" ^% e; t5 E5 H1 i& N. p

 看了马达兄提供的情况,我在网上(博讯网)找到了有关内容,引述在下面(同马达兄提供的章节一样,也是繁体字)。另外就此谈点儿看法。

0 q* e3 Q& X) |" b/ ?3 ^

 

3 A; ?2 z) }' ]) _

如果说《俞正聲和他的家族》的作者对帖子中1958年建校的说法已经说明是引用,只是属于参考性质而不做考证,还算有情可原,而另一个错处就完全说明作者似乎缺乏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4局男孩的原帖是有错字的(“吃不饱钣”),看来成书的时候照样是错字,就如“革命后代”所说,可能连标点符号都照抄。

. u/ C( B* i& W) I! f

 

* v0 e+ c1 G/ d. C

去年编辑母校的纪念册和光盘时,我也引用过“4局男孩”的这段内容。当时我发现了这个错字马上向相关人员提起注意。有人曾调侃说:网络语言无错字。也许我们可以暂且宽容帖子上的错字(由于打字急,打字不熟练,眼神差,等等),但落实到纸面,就一定要保证无错字才是。

% c% [7 v7 [5 o+ ]8 U

 

* w- y6 n) `( N( I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俞正声在机院附小就读过。如老三兄所言,有说法是俞曾在八一学校就读。

' n9 y$ v! D! o* F

 

, j' [( U5 g+ H/ f1 W% R3 p+ W6 V, O

我同意各位的看法,“明镜”出的这本书可信度比较差。不过,虽然如此,我们的学校却籍此书扬了一下名。是否还要领这位作者的情啊?哈哈哈哈!

/ V E0 |) ?- T/ T. |4 ]% m& Y

 

7 X: ?0 ~( O- m$ w7 t+ D& y

网络时代,编书太轻松了。不少出版物都是用网上的资料凑成的。就我的阅读经验看,有些港台海外版的所谓“内幕”出版物都是这类的水货。海外出版物的水平参差不齐。其实,有些大陆学者写的东西非常有水平,但只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海外出版)。同时,那些水平较低的海外出版物也不乏销路(各种渠道)。众所周知,有销路的原因主要是物以稀为贵。据说香港某书店尽是内地客。假如内地也能出版这类书,低水平的出版物也就缺乏市场了。 

D, l2 U R. u; ^

 

9 l8 ^+ I3 X. d0 ~" F5 i0 B. W" ]$ ]

就说到此……以下是引自网络内容,请注意看“吃不饱钣”

) z5 k7 _+ M: }8 N7 a6 e

 

" Y7 h- i% ^5 [

 

2 Q3 M, t# |& J

《俞正聲和他的家族》作者高原鵬

' t; g$ U2 S0 I; Q# `

 

. Z3 ]% a; [$ G! j |2 |* q7 w6 p) W

本書作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俞正聲說五年級由一所高幹小學轉到普通的胡同小學,指的應該1958年成立的一機部子弟小學。如果俞正聲是1953年上學的,到了1958年正好是五年級。這一年2月,俞正聲的父親黃敬因病在廣州去世。
    相關資料顯示,一機部子弟小學也叫機械學院附小,成立的時間正是1958年,學校是由當時的部長黃敬動用部長基金設立的。校址在朝陽區北京機械學院內。
    該校畢業生在網上留言說,這個學校是五十年代學習蘇聯建立的,學生全是第一機械工業部所屬機關單位的子弟,來自北京各地方的一機部所屬單位的子弟,每週由單位派車接送回家一次 其餘時間全部住宿,吃食堂,伙食很好,由國家補助,從部長到普通炊事員的孩子一律平等,每個班都有專門生活阿姨照管。學習,生活,文體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是完全蘇式的教育,體育、文娛表演年年都是朝陽區第一。
    儘管學校各方面條件比當時一般學校要好一些,但學校對學生絕不嬌生慣養,在三年困難時期也一樣吃不飽鈑,也要靠吃野菜,地瓜面填肚子。與現在的貴族學校不可同日而語。(《俞正聲和他的家族》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发表于 2010-5-9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5-8 13:20:00的发言:
  & z3 O) N0 I6 i- K

2006 加州贺岁旅游纪行(2

9 J/ y6 Z* F2 b! i

我们的水小子真是好记性、好手笔。事过几年当年游洛杉矶的经历记得这么清晰,写得这么生动,最佳写手奖真是非你与虫草莫属。我早年也去过洛杉矶,记忆已经漠糊,看了你的游记依稀有了些印象,又翻了箱底的老照片,找到了当年的几张膠片机照的照片。

# C4 Y+ q8 l% v0 h z' I8 h

 

4 S( E4 n( }* ~

9 J7 B1 z5 E. _1 C# _" Y5 S% g) N# @

这座剧院前面的地面印满了明星的手印、脚印、签名,记得当时好像照了几个影星的“印”但照片找不到了

0 q+ _7 C# Q0 [2 v) i( G

 

3 M0 O- ]6 z8 u& d: c


我到此处战斗正酣,膠片傻瓜相机照不好。

0 p# Q3 `; \7 A

 

' t" B* p3 J9 c7 a

8 Z; B( q h. E* \1 `+ o

这几位影城人员,在这里接受与游人合影,不收费。

发表于 2010-5-9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w6 I1 v+ D9 k6 J* H0 `* o

这几位影城人员,在这里接受与游人合影,不收费。

6 c) c1 e! z3 f# \& q, w

 

& G5 _$ l2 a1 F" c

鞠大哥不会是和梦露合影吧?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6 17:35 , Processed in 1.22914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