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11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6-10 17:00:00的发言:
4 k4 D7 ]' Q4 q& i7 V m4 m, x: M9 N2 F

laojy学长客气了。我支持一下,就此话题凑个趣儿。几年前看到一篇中国同胞们“偶然”走进马翁故居的小文章,颇可一读。特此贴出请各位看看。

# r! i% R# q# m x& o' F

小文很有趣味,也很典型。中国的老百姓想看看西方社会的另一面无可非议,但是中国的官员们想看可就有问题了,实际上都是中国人,欲望也是一样的。看到小文也就是哈哈一笑罢了。

8 r5 Y5 G( x5 d( O/ K

我于2001年和2007年曾经两次去过特利尔马克思故居,确实是中国人去的最多的地方。我感觉德国人只是把马克思作为一个名人看待,毕竟马克思的思想曾经在世界上掀起过波涛。在马克思故居不远的地方还有个马克思的研究机构。中国人对马克思感兴趣是出于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共产党的鼻祖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毛泽东等等,这些东西是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常识。所以既然有机会到了德国,为什么不去看看呢?对于老一代的理想主义的革命家就不一样了,他们是虔诚的。但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试金石上,一切唯物主义者都会服从客观的,不会为虚无缥缈的天堂去妄为的,无数牺牲的先烈们同样会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6-11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218]
发表于 2010-6-12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6-10 17:03:00的发言:
5 |5 I3 }4 L+ k

     。。。。。。王总说话了:“我看就别找什么红灯区了,今天咱们就看看这马克思故居。即来之,则看之。这是天意!”大家一致赞同。这天也正巧,平时下午六点关门的故居,今晚因团队预约,例外开放。我们购票,进馆,在这座有关马克思生活轨迹和共运史的博物馆里转了起来……

1 {0 @* n( H- C. ?- H

     三个楼面的陈列内容相当丰富,我的印象是,德国人至今对马克思还是那样的尊重,至少没有忘记。出门时,薛总在签名簿上题了一个五言对子:“追寻半世纪,今日拜真神。”全然忘了此行最初的目的。

$ y4 Z& p# H( G2 J2 T4 L5 |

可能是作者手下留情给文中人留点面子,也可能是马克思神威使然,使这几位身在马克思故乡不远的异域,一心只想看看红灯区,却没有想到应该去拜拜老祖宗的人们,鬼使神差来到马克思的家门口。还好,他们选择了还是拜谒马克思的故居。


CAUO9vtA.jp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12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6-10 17:03:00的发言

. B" u( u) v6 H8 {- o

不知老马和老马的信徒们看了这故事是哭是笑,我是笑不出来的.

发表于 2010-6-12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6-1 9:24:00的发言:
$ N! |" M& b6 d' ^

祝校友们节日快乐!

0 y7 a1 ~- I* t% h+ O

近来因家事繁忙,身体欠佳,故很少上网。

% w+ ]% b. E5 d* z7 q

端午节将至,在此预祝全体老师和校友们全家节日愉快!

发表于 2010-6-12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10-6-7 15:28:00的发言:
) K, A& z" {) j4 x6 A# ]) s

 

$ P6 ^( U1 P" I7 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哇哈哈.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 i, J- p1 v+ G8 w

这幅合成照的缺憾是没有四姐妹现在的靓照,略补遗憾的是在师生聚会上有一幅四小妹革命后代的新照。补上后可以看到时代变迁与人变化。

: m. |1 {# I* G! b# [

 

- Z0 R% ?1 D/ v7 x( U

 

7 z3 F6 l% K$ v6 K3 l8 F

3XPEVdqz.gi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12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10-6-12 18:11:00的发言:
: ~; S7 D1 ^; V3 T3 Y

近来因家事繁忙,身体欠佳,故很少上网。

, Z- b; o; a0 d& P' ^0 U

端午节将至,在此预祝全体老师和校友们全家节日愉快!

* f$ ^ T+ H0 U. v* w& E






发表于 2010-6-12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F! g" H1 o! ]7 R) D) { . \' I9 t/ U' C! Z3 T5 E/ m) i! a7 D& t& `* y2 Z& Y3 O4 \, L0 ^/ \0 R1 B; c, _- m* B/ r1 K U5 ~! M/ O; i9 q& r; x
* x( u8 y x t1 [: f' H/ B F* n2 _# q5 P- Y2 Y1 N( N0 j" T, g4 c3 e/ \: Z9 q9 w& D+ T# o6 a: S0 ~8 a+ C8 C1 ?+ q N F7 P) C) o& ]; s' n: m
, _( b% x# L1 t! E1 N% @: j: f 9 S! p( V0 c1 I% m0 ~6 E' H8 D2 l4 l) L+ f8 F7 m4 m/ O' S6 I: [% h" P) _1 M9 l/ c. e& c
) T, M% R8 A& q) I8 q" Z7 B6 H1 u" D j4 W8 w/ @$ Y, l8 ~$ w! A) |, T$ Q: G6 D' s, M1 q" S$ F+ K/ v/ e4 p3 y+ ]. x) a, P# ^. x% D* C Q4 Q% J; O/ d; X
: V, R( F% b" L& y9 e8 q: [

祝老师校友端午节快乐

" {% ]; I8 a Y; [$ ?9 X4 `

 

' L/ l! S+ v+ X- s# S

8 l: P$ s$ X+ x3 s( m

) [& \' I* ?- u% S: p. c- k

+ s$ }$ D9 |( K5 Z+ b

                                                                            

6 H6 |$ ?7 F1 I% D; k" F4 T. {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 o' `* Q/ |' a6 q+ E

9 H: a: G% w, G5 e/ X

) `1 u* w2 E9 D+ f' o0 S # Q) u$ `# d* i' `7 i7 e& I0 {$ ^* d$ Y+ L8 C# F/ t: N1 t4 u1 p u; v2 ] D, `1 t T/ x% s5 w
1 ~! s) y) z( e; f1 g! G* c: I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4 Z4 b' ^% M$ J! F g1 d# y* }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i: n4 @$ H* [: ] s5 d* t. B

  

# H! U0 E5 a; ^3 m

 

$ i* J! p6 r. v7 u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3 F3 J6 n. t m9 z- h1 _

  

2 ]" K0 q) \7 D* B

 

# S6 I5 h! X( D9 h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4 j) A2 n: ]$ p: S6 S7 d

" {! n; L* T- L; K3 l!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13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10-6-12 18:11:00的发言:
9 e" _) a3 {4 q0 V# `! {

近来因家事繁忙,身体欠佳,故很少上网。

" }+ m& Q/ R7 D

端午节将至,在此预祝全体老师和校友们全家节日愉快!

: ^5 t" ]3 L6 N2 N$ [1 l

 愚公学弟,身体欠佳可要注意,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再忙也要适当休息,坚持锻炼身体。送两幅半盗版拙作,以慰贵体。

$ R' A& [7 C! h

 

6 \6 a. R8 ]9 m0 H T: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0 d8 q4 b! Q4 P ]+ _5 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13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6-12 18:18:00的发言:
; e( \- ?+ D: {# z9 v2 |

这幅合成照的缺憾是没有四姐妹现在的靓照,略补遗憾的是在师生聚会上有一幅四小妹革命后代的新照。补上后可以看到时代变迁与人变化。

& c( V8 H2 @, L3 n. `2 a

 

- f0 i/ Y% d* D8 t1 ]

 

1 _) [; x1 k* s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革命后代三期.人gif.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q' p" r% H5 _- S

从小到大都这一个,,,,,,我晕!

发表于 2010-6-15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段时间到新乡市辉县的万仙山及郭亮村去转了一圈。没想到北方还有这样的景色。其中郭亮村不仅景色好,而且这个村的村民创造了人间奇迹。我转录一段文字给大家介绍一下。另外发几幅照片也请大家看看。

: Y+ R+ u! L5 w

 

! E& S* ?) k5 W2 B+ s( @0 P- Y) j
3 W3 I0 w U- Q C- V4 O 6 S. ?' y H1 s0 Y( |, @2 B: s, H Y3 w" Z' j, q5 d# \7 ^5 I3 d* ^* d6 Q9 ~/ h5 J! o0 u* R2 l8 N& k3 `/ [6 M8 f& l# U1 H% \; h _) T. I& N, ^0 B( T6 X0 o; W6 V+ c1 e" H: |( ~! p q- S' f( a O6 |- W/ b k' f& \5 S% j7 b% f+ W% H9 H: C: Z K+ E' x; r4 U. B! [0 ~& N6 W+ m1 W
0 b5 U6 E+ A/ b

太行绝壁上的村庄——郭亮村

9 c% y6 k1 |* a' n

 

) o0 _7 z8 n5 F4 u" C5 x

中国网 | 时间: 2005-09-02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q0 n/ L# b& t3 c# [3 b

 

! d% z N& J& m# a$ P

      郭亮村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深山区的沙窑乡。那里山高谷深,林木茂盛,流水潺潺,民风淳朴。自2000多年前秦汉开始,晋陕一带人家逃难来如今的郭亮村,落户生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末年,逐渐形成村子。

4 R4 e b t; _: d/ D

关于郭亮村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王莽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农民领袖郭亮兵败失利后,退守太行山,曾在这里驻扎,欲凭借太行绝壁固守。之后,他的义军被数万名官兵围困在绝壁上,眼看粮草皆无,郭亮心生一计,命士兵将一面鼓与一只羊悬在绝壁的树上,被悬的山羊四蹄乱蹬,发出咚咚的击鼓声。官兵听后,误认为郭亮准备大战,暂时按兵不动。郭亮看到时机成熟,率义军用绳索吊下绝壁,火速转移。两天后羊死鼓息,官兵方知上当。

6 b5 M: W0 c0 O1 c3 S9 K) ^5 h

后人为纪念郭亮的勇气与智谋,将郭亮将士驻守的山崖称为郭亮崖,崖上的村庄也由此得名。

( [9 v) |1 d# r3 V

愚公移山的壮举——郭亮洞

/ z1 Q9 m8 _9 O8 O% L

     郭亮村位于郭亮崖之上。过去人们上山下山,走的是百丈悬崖上仅可容一人过的绝壁小路,被称为“天梯”。这 “天梯”是村民通往山下沙窑乡的惟一道路。直到山民打通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郭亮洞,才逐渐渐废弃了这条“天梯”。

8 ^" Z6 f' i! a0 e& ]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牛、羊、猪等牲畜大多是在小犊子时就由村民从“天梯”抱上来的,喂大后若想卖给外村,还得绕上很远的山路才能转下山。平时从“天梯”将山货背到山外,换取一些紧俏的日用生活品。如今村民可以“舍天梯而行长廊”了。

0 u4 O5 I3 i& Z0 q3 p+ N+ e, J

今年59岁的村民申新福说,1972年村里人自发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当时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清理石渣。村民用掉12吨钢材,打烂了4000把铁锤。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了。

# f n/ C6 ~9 U# ~$ D+ i

     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200余米的石洞——郭亮洞,几乎是个现代愚公移山的故事。每个穿行在郭亮洞的人,都不能不惊叹这个壮举。村前有石碑记载着这一历史事迹。

8 x1 |2 }+ ?. G/ X

     走在郭亮洞内,你会发现外侧凿有35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天窗。天窗是为了便于清排施工中的石渣,如今已经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身处其间,仿佛置身苏州园林内的游廊粉壁上的花窗,移步一景,引来无数游客拍照留念。不过驾车的人都无心看风景,因为“隧道”坡度大、急弯多、路面窄,对面还常有车来“挤兑”,行车难度足可与蜀道相提并论。

0 f3 ?! U( h1 W/ z

     不少来郭亮参观的外国游客,都为绝壁上的隧道感到震惊,他们称郭亮洞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洞的开通,最为重要的是为郭亮村的经济发展与外界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 _/ w1 Q' ^3 v" t0 }; X

 

! t& C8 L% a: R


 

5 O- _8 q6 K2 i2 C; U, O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RIjXVM9l.jpg

lXtJ52dP.jpg
rIrzMB8r.jpg
pWUHeQV8.jpg
m2PHrhlx.jpg
vHnZeKVR.jpg

$ p2 y7 v! P% S4 B9 R5 G( g

(待续)

LoSQg5lk.jpg
发表于 2010-6-15 0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篇)

; \. ~2 s( k3 g8 d4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14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6-13 14:00:00的发言:
! J; W9 h4 N0 X0 T

 愚公学弟,身体欠佳可要注意,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再忙也要适当休息,坚持锻炼身体。送两幅半盗版拙作,以慰贵体。

+ c" P2 j0 F& M/ p

 

( H4 _6 \* q3 @. W% ~# {2 X0 a

laojy学长画中“盗版”的那首诗,看不太清楚。后查找到网上的信息,该诗是这样的,再次“盗版”粘贴如下:

* ^! e* E$ t9 x" A

 

% _8 g' E3 R# e+ p4 n h9 T" }

现代钓鱼诗

5 G# C& Z* _9 ~( s, W$ K- j


芳草凄凄芦苇黄,汉江河汊水沧沧。

* u2 i6 O) z: D# J W: w- C w5 K

鸳鸟点点展秀羽,暖风融融挟清香。

( _7 y q8 P5 C/ [6 T) k6 A( G

 鱼儿绕钩任游去,钓饵食尽却何妨!

% f& M) v8 r$ h* ~% p. Y

 论说人间悲欢事,直把夕照当朝阳。...

$ z O. g& Z; t- i

祝各位老师校友端午愉快!

发表于 2010-6-15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6-15 7:02:00的发言:
: e) a. L* X% w3 H& p$ R

, N; G( O) {' W; r, X0 W: ~

愚公移山的壮举——郭亮洞

/ x- D" {2 y, q/ R1 I

1972年村里人自发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当时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清理石渣。村民用掉12吨钢材,打烂了4000把铁锤。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了。

7 [2 ?$ \% n: R2 m# K/ O

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200余米的石洞——郭亮洞,几乎是个现代愚公移山的故事。每个穿行在郭亮洞的人,都不能不惊叹这个壮举。村前有石碑记载着这一历史事迹。

& N! t9 F, f8 R7 e |" I4 [3 ]

不少来郭亮参观的外国游客,都为绝壁上的隧道感到震惊,他们称郭亮洞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洞的开通,最为重要的是为郭亮村的经济发展与外界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郭亮洞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郭亮洞1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F9 p& |. P: B1 V& k0 S/ [' ?" I3 G5 H

郭亮洞真是人间奇迹,有点像台湾的太鲁阁。另外又使我想起一位湖南籍的烈士,也叫郭亮,土地革命时期被敌人杀害。刚才百度了一下郭亮,可能是为纪念他,他的家乡也叫郭亮村。

发表于 2010-6-16 0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下午到上海看世博会,晚上到外滩,原想乘船游浦江,根本无票。来到这里体会到人山人海是什么滋味,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来外滩的人多到什么样子

f, i; l `- q

 

1 y) _: ^ k E3 V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17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儿子七月初,在繁忙的工作中,特意请假两周回国探望父母和故友。因上海世博会的原因,飞机天天爆满,票价飞涨,从原来一张往返票700多美元,飘升到1500多美元,整整涨了一倍。尽管这样,也挡不住儿子思念故土亲人的心。

1 A+ N6 U1 t X) U6 A: R" Y

    于此可见,上海世博会,在世人心中的位置如何了……。

发表于 2010-6-17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6-17 7:37:00的发言:
1 V2 s" Q i. _* ^$ Y0 T

          我的儿子七月初,在繁忙的工作中,特意请假两周回国探望父母和故友。因上海世博会的原因,飞机天天爆满,票价飞涨,从原来一张往返票700多美元,飘升到1500多美元,整整涨了一倍。尽管这样,也挡不住儿子思念故土亲人的心。

# p. h+ R3 A2 w2 E. D. a* @; {" S6 |7 Q

    于此可见,上海世博会,在世人心中的位置如何了……。

6 J- M+ D2 [7 R; n. y

儿子回家,胡老师更要忙啦!呵呵……

+ e9 M* L" M& M3 D7 f$ Y

 

7 {8 F, Z1 }. h5 l& O& D5 L8 l

中国人口基数大,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去看世博会,就是一千多万人。那些小国家全国都没这么多人。因此,这类活动在中国举办,一定是赢利的。

发表于 2010-6-17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6-17 0:29:00的发言:
. |' w# R* k5 |7 Q2 {

今天到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去参观了。感触很多,先发几幅照片请大家看看。

/ w+ v% J9 Y* C' B; x) H/ ?' @. c


 

5 d' N' j: S9 t0 ?

laojy学长好兴致!月前刚从台湾回来,又去看郭亮洞。一转眼又去了世博会。真是当代徐霞客啦。

& ?0 v1 N7 O7 G! B1 v+ c

看到这么多人,还没到现场,我头皮就开始发麻。据说有的馆要排队9小时,听上去很有些恐怖。

, K: U- b1 a; J( d

 

1 U4 F q) {/ y

看来去世博不但要有兴致,还要有足够的体力和胆量。

* f [4 e+ [9 z! q5 G

 

) n% W$ h# J) Z. ~8 H! v5 K

 

发表于 2010-6-17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到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去参观了。感触很多,先发几幅照片请大家看看。

% u6 ]6 h- B6 Y. R# ]. _5 ?

 

3 T& {5 l- e; N; H3 [# A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1 c) w1 }7 u- M7 ]5 _* [5 Q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r& n. Q0 ^6 Q, ^4 F: @0 a

不少游客都是带小孩排长队,大热天,真夠小孩难受的

3 [3 V' K9 t4 s2 q1 ]: p5 x

 

/ F# y; x4 ^) k+ x) y$ p+ z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C* s$ o5 I5 {# r* y3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2 v( z1 c% r$ c' ?9 k

zOMviaI2.jpg

) n, T. Z m! u/ ?1 H) d( |! F

那位穿花衣服的原来我以为是位女士,近看才发现是位男士

1 }" C8 v! w" I8 N2 k

G1Vx1RIc.jpg

5 b& P: O! M$ |$ H4 Q1 p

法国馆排队的人太多了绕几个大圈,他们安排人在门口为排队的游客边摇风琴边唱歌

7 x& y3 Z1 }. j+ ^2 G


 

发表于 2010-6-18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6-17 18:17:00的发言:
8 ~+ V( U& Y6 n7 s7 } s* t& t S

看到这么多人,还没到现场,我头皮就开始发麻。据说有的馆要排队9小时,听上去很有些恐怖。

# U3 o4 U" b8 C' `, u( j, u

 

2 ]. ?1 a3 A' v& m. i

看来去世博不但要有兴致,还要有足够的体力和胆量。

5 V2 i. l6 p* B- w9 G2 ]

 

1 ^* W6 e2 k2 R

 

5 v2 S% S0 r! x3 ~

      对于看世博会有些说法有些夸张。观看的人虽多,但秩序还好。来此参观的还有不少坐着轮椅的老人,我曾问过一个由女儿推轮椅从外省来到世博会的老人:健康人来这里有的都累得吃不消,您老这么大年纪还来,会累坏的。老人家说:我是霍出来了,这次不看世博会,以后永远没机会了。我想给照张像,被他的女儿拒绝了。参观非洲馆还是不错的,不用排长队,还可以与非洲人近距离接触。

6 B4 e' e! |0 \5 m" b8 T% Z0 W

 

' e* s* _3 f9 }' s+ N, l' I

 

" m9 t1 l# l8 X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5 Y/ U; X& e0 g& `

他们可不是自已消遣,是专门给游人展现非洲的游戏是如何的搞的,看到没有,两个孩子被吸引住了。

. }* q- O# [2 W( u

 

1 t5 |8 E8 v, F$ L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R o |" m4 D; i- ^7 J; u- d

游世博会可以在门口花几十元买一个小纪念册,名谓“护照”,用于参观各展馆时,在上面盖章以示纪念。开头很紧俏,买不到。我碰到出售的,但是没买。后来发现有的展馆人员允许在游客所带的导游图上盖章纪念。这是一个非洲国家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游客盖纪念章。我所拿的导游图,已盖了十几个纪念章。

% N" ~( E$ y& O% T/ [

 

3 E5 y3 S1 }/ V/ W& H3 y' j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5 I! [$ f0 t1 L

 

) c5 v+ D* ?; t, l2 _7 T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 H6 c1 X! X4 }

 

* x" T2 [% p! Y&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9 ^' \% j/ y5 t: o+ a( F1 w

世博会上每天都会安排几个国家的展馆表演一些本民族的文艺节目,宣传本国的文化。这位节目主持人中文讲得很流利,他向观众提问时,有人答错了,他会说:“恭喜你___答错了。”

6 ]2 z0 a1 `- O& p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20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6-20 7:10:00的发言:
$ g, }. z* U4 }' ?" J8 c8 B ?6 K

                                                       感触

" p0 u0 p! z5 B3 {

胡老师太客气啦,我们当学生的只是想法让老师高兴就是了。

发表于 2010-6-20 0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h* c4 O5 Q2 n

中原大地一处旅游景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 v6 _3 \' E. h9 q

        前面老鞠大哥给我们展出的郭亮村奇貌的山水景色照片, 让我想起了去年五月中旬去过的河南省境内另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云台山。 我从Google地图上看,两地直线距离大概也就六七十公里,在地理位置上可能属于同一个板块儿,所以这两个地方的景色有相似之处。那一趟行程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我脑中以前对太行山脉的印象是秃山寡水的,可真没想到中州大地上会藏有这么漂亮的景色,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的印象。

+ S9 p8 M! u4 O# J7 k

 

" R* ~, d# N, r1 E

       有关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景点的介绍可以从网上找到。下面是一段摘录:

9 s1 \/ y( U4 n% ]

     “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峭崖台,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外围地区。 园区内山地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山地由于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且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园区内,群峰耸峙、直插云端,山势雄特、拔地通天,断崖飞瀑、幽谷清泉,潭池辉映、峰异石奇,生态植被、点缀群山,人文景观、历史久远,古生物化石、竞相争艳,地质遗迹、丰富多样,矿产资源、种类齐全。 。。”

3 m7 `% K2 W5 }3 Q7 k$ o+ G0 g

 

, q) S1 w* r) p. c. n5 x

       下面这一段描述大概只有搞地质专业的人员才能看懂:

+ }, f* y' J- ^) D8 L

“。。。这里有形成于距今约14亿年~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尤其是新构造运动遗迹,遍布园区各处,十分典型。”

# q! S( K( [+ U. p6 w! a

 

0 U/ N, D0 o3 |' N+ }

     我们是从郑州开车去的。早上7点半左右出市区向北进发,经花园口过黄河,进入郑焦晋高速后西行,在武陟乡转入233号公路向北,经修武县城,在上午10点半左右到了岸上乡云台山风景区。由于只安排了一天的游玩时间,所以只去了几个景点, 像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等。其中红石峡景色最令人印象深刻。

7 a0 J7 j% l5 B3 h9 a

   

; Q# ]/ D' K: K* F* c) q

    台湾宝岛,西欧,拉斯维加斯等等景点不错,但还得办理文件才能成行。但这云台山就在老鞠大哥眼皮底下,呵呵。。。大家有闲时去走走,倒也心旷神怡。发些照片供大家参考。

, v: }8 {! g" L1 J: e+ z1 d

 

& T- g+ s$ `6 y, H

进入旅游景区 

P* H) a' I3 d8 m7 h/ Q. `"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Y J0 c- J$ \& w3 X' V% @3 l

 

# D, V- U2 e% ?) m

云台秀丽山峰1

1 z) ~0 y: @- @) {8 H8 e4 v& G: t

Mt9I7dTl.jpg

5 p2 a. N/ p' h

云台秀丽山峰2

$ B. |$ x9 Y' Q3 C) q9 u9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r6 _$ D- G" c7 F3 M" P/ K3 U

 

/ Z; v4 k' [ L' Q% j8 n* h N

地质遗迹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9 ~* m8 l! p3 D t

 

8 t- l" l, t) s- [

断崖飞瀑  

/ L: r" r$ d: o5 X) \2 q8 o4 Q

JsAhZ5K1.jpg
 

1 E$ B5 d6 _$ N& V

潭池辉映 

+ G# A+ X/ D* l6 v1 v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4 C( |; y: o( D6 U& g

 

, U0 u* e h0 m- g# {

幽谷清泉  

+ b' m3 D" M5 z0 g/ \" A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d( x- ?4 u9 K a) F

 

; R( S+ T& L8 k3 l

蝴蝶石 

) a2 W) f% r: ?5 M3 _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1 d: k- F. y, S( N# V

 

, K9 W" n* ?) [9 m" W& Z

龙凤峡 

6 ~* k% ~2 K5 ~/ E2 T7 z6 Q/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I b! s+ A: \3 g8 q5 x6 o9 ~# b

 

8 B+ ~) C% V7 K

红石峡1

6 A! V. s% E- X+ u1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20 0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石峡2

" K$ R. |, z5 y# T& z) `& T. ?8 Y

 

) Y; g. _1 F% w7 R3 ^0 j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F, U0 @6 o) L9 @1 G5 }0 ~

 

: M5 |4 x2 ^& h+ f' m

红石峡3

8 s" C! J( ?4 }9 V/ U* ?# y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S8 @: a* }0 Z2 j1 k+ e

 

; o$ G4 n7 `6 d

红石峡4

. H& V/ f5 U$ r) U. P( i) q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p: C2 d- w8 F

 

7 e4 q. K( T" d h# W) N& G6 d% W

红石峡5

: `0 G5 \' p) m, g' H; D' s2 T5 b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2 \0 N& d% ?2 F( x- R) T( W5 v6 V

 

+ c, n( V5 C9 ~

红石峡6 

( a/ ^1 w. M( Q: B( E, ^+ T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A% C2 N; {# c+ c

 

4 h" M f3 X1 b& H

红石峡7 

4 O. Q: w$ K- m2 ?6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y# [3 O$ J$ h6 j

 

# y4 k7 [, \/ @) `) X/ O. y2 a

红石峡8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20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小子来河南,从郑州到云台山转转,我没能尽地主之义。一是惭愧,二是错过与老弟相见的机会,实在可惜。云台山确实是好地方,我去过多次,这里的地质地貌与辉县相似。老弟北京出来又国外闯荡,见多识广,能看得上河南并致赞美之词,真让我们河南人感到荣光。

3 B: N; t( C, l& v/ X; j! {) }, R

 

( n0 v4 i5 ~* ^


发表于 2010-6-20 0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触

! ]9 [( R3 G* A

      在劳顿的台湾宝岛、河南景点、上海《世博会》的旅途中,鞠衍行学友,仍不忘多次给论坛发回多张精彩、感人照片给老师、学友们欣赏,还用诙谐的文字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端午节等的典故,扩展了师生们的眼界,增加了知识的层面,使我们深受教育,感想无限。使我们师生心距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更有意义,心情更加舒畅……,做这些事情,意义非凡,但我想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5 }9 Z4 I8 L6 G& I+ V6 M0 c

   更没有想到的是,还能够得到鞠衍行学友在疲惫、辛劳中,不忘在论坛中写出了,对我写的小文《有关儿子的题外话三则》,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回应、理解、祝福。我非常感动。你是一个一心只在为他人而不顾自己;为老师和校友们着想,而付出辛劳的好人呀!

发表于 2010-6-19 0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儿子的题外话

2 w5 @& w8 j; b3 r2 `2 z! L4 z

             (一)上幼儿园的小儿子童趣一则
      一天,不同年龄的学生来到我家探望,师生们在一起谈笑风生,畅谈各自经历的事情。一位学生说:我们单位整——党了;另一位学生说:我们学校整——团了;小儿子接着说:我整——托了。大家惊诧地发愣了几秒钟,忽然明白,爆发出哈哈大笑之声,不绝于耳……。

% u# Y$ Q" s) @$ ^+ H


                    (二)小学时儿子和爸爸一次意想不到的机智对话

        一日爸爸、妈妈、儿子在家中闲谈,爸爸向儿子诉说:你妈妈今天真笨,做了一件蠢事。儿子点头符合说:我妈妈是笨啊……。他的附和,让我们两人都很吃惊,我不明白,他怎么会和他爸爸一头呢?!停顿片刻,他直眼看着他爸爸发问:是呀!我妈妈是笨呀,我妈妈不笨,能看上你吗?!

+ G( Y6 X0 G$ f5 ]9 `4 X$ b


     (三)1999年第一次去美国探亲,在儿子家晚饭后聊闲天
       
儿子每天下午下班,我们都要给他削好水果,做好晚饭等他回家吃饭聊天。每天晚饭后,他都要给我们讲一些国际国内的新闻以及单位里发生的事情,之后就给我们讲笑话。一天晚饭后,他对我们说:世界上没有神仙皇帝,一切全靠我们自己。我们想:这话有理,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是国际歌的一句非常有名的歌词,他到底想说什么呀?他接着说:依靠别人的后果是:靠墙——墙倒;靠妈——妈老;我老伴接着说:靠爹呢?!爹——跑……。三人哈哈大笑不止,寓真理于笑话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发表于 2010-6-20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6-19 4:54:00的发言:
B5 I" L" T! M E

                有关儿子的题外话

+ M+ A6 _6 x( a* t' |8 C; }

胡老师讲述儿子的趣事,充满了对宝贝儿子的深沉的母爱。儿子小时就表现出聪颖幽默,给老两口带来无限欢乐。胡老师的家是幸福快乐的家。


SxQNdDuL.gi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20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世博会展场的夜景真是辉煌灿烂,绚丽多彩。

* l: w3 y0 [ d' w. 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4 F4 [" E( c7 R+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N& _4 i: w/ B/ c D

(待续)

发表于 2010-6-20 0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8 h% q8 b% d8 Z _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7 0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学友们的文章和作画,真是美不胜收,可喜可贺,给老师们的享受,岂止在美文和作画之中,这是享不尽地精神大餐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7 17:16 , Processed in 1.22996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