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27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27 8:30:00的发言:     ( I1 d# e, V! S, a& B7 L

    尼克松反问这帮傻青:“论到我们不同制度下人民的自由。我想做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公民,可以站在白宫前高呼‘打倒尼克松’;请问你们哪位苏联公民敢在红场高呼‘美国万岁’?”(以上凭记忆大意)

9 k. T: c% u% F' E# i5 X) i( U

 

/ Y5 D7 ?& j1 E, [+ ^! _

     这帮共青团员立马哑然失色。

8 s& D6 C9 [- c* W+ j

1959年7月24日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展开厨房辩论(图片来源:历史上的今天TodayOnHistory.com)

, F4 Y5 f! ]5 L# b& ?( A

, I" F* D( D3 M

 

8 u9 y+ V9 v% a4 f+ f. D0 t

 

5 l7 ]7 D5 q+ E6 y

胡兄:“厨房辩论”是有记载的,那时候,尼克松是副总统。

/ y# N" A6 o) w0 t% i

 

+ B: E& B( `: {9 \

不过,您所说的关于尼克松“红场辩论”的事没有印象,听上去似乎与一则有关前苏的政治笑话相似,而那笑话的结尾更有笑料。

/ k' c+ O; O6 O/ W5 |# c& z

 

) W; k$ f7 Z) i" z1 U3 p' r I

按照那个笑话的发展,“哑然失色的"绝不是“这帮傻青”,而应该是尼克松。

) t* ?$ V7 {/ L1 X: t- A

 

. b7 c* B* e; X( C. P

注意,第一张照片中尼克松旁边那个粗眉毛的人很像勃列日涅夫。

, h9 T, _8 H- P2 n

 

9 _* c+ w0 R, q; w6 j* ?) t9 T

 

b! m# P5 h2 w# s

大致如下:

1 ~/ g% Q! c( U* j* _) ~

 

. f5 e* L+ X, z0 v

前苏时,美国和苏联的青年在某种场合进行“友好交流”,有这样一段对话。

6 f8 Q6 r0 n& o, K- j; Q! N- o

 

, q4 D* S' M' l+ ~; g; ]

美国青年:美国人享有言论自由,我们可以在白宫前喊打倒美国总统。

" a$ f, r6 q' Z: J# Y4 {

 

& D; z) N C( c- x, |3 B

苏联青年(很迅速地回答):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也可以在红场喊打倒美国总统……。

- K: b5 P% s" d! ^# K! U3 t U, Z

 

T4 |$ @: f3 N6 E) h S

美国青年:!(×&……%¥#(×晕!汗!

发表于 2010-3-27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老赫领着老尼在红场参观时,一群共青团员(有组织的)攻击“美国资本家专政,人民没有自由。没有苏联人民生活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由……”

3 B( Y' e! O# C9 B8 p

    

% W; r4 B* z# v8 g

    尼克松反问这帮傻青:“论到我们不同制度下人民的自由。我想做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公民,可以站在白宫前高呼‘打倒尼克松’;请问你们哪位苏联公民敢在红场高呼‘美国万岁’?”(以上凭记忆大意)

- d& ^: \+ P" L& c

 

6 I, K4 M& G$ U$ `' L

     这帮共青团员立马哑然失色。

' W/ n& _+ R6 R1 k9 ^. y, O* @


 

, `: U6 x) g* `$ [

不论是真是假,美国人像在写散文,“形散神不散”。而苏联青年团员像在做八股文,被严加束缚。哈哈

! T- b1 G8 `+ o2 i4 J

为响应号召,自动停用电脑至少一小时!

发表于 2010-3-28 0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台湾同胞和五星红旗

奥运开幕后的台湾街头 五星红旗飘

* x% F" @% m, x( Z

 

6 j0 j X" G5 m5 X

奥运开幕后的台湾街头 五星红旗飘

8 y6 m4 v) u+ ?0 a" F

 

1 \% h, G& t+ y4 r% H! C

# D. E1 a3 E- e n: y+ \

% ]' U1 ~1 B$ x& n: F" _( ^' i! V$ a, y/ o# ]4 q4 S V! t5 u6 O% Z/ ~' C9 B0 l! W! a& t$ [1 H& Y8 _. Q+ G
7 f K/ W% E- x S! G# N0 j& c( B
台湾爱国人士升五星红旗贺国庆
8 S: |% V; g# S

- z1 ^( U1 F# U! i6 U3 c* K/ ^; [


  中国台湾网10月2日消息 台湾的中华爱国同心会昨天(10月1日)在台湾“总统府”前升起五星红旗,并严厉谴责台湾当局纵容“台独”。

2 H% v0 S' w2 n, {( U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今年9月8日,有“台独”团体在台湾“总统府”升起所谓“台湾国国旗”。为对此事件进行反制,同心会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当天,在同一地点庄严地升起了五星红旗。

2 u4 F. A# ~% {- i

  据悉,这是1949年以来,五星红旗首次正式在该政治中心升起。同心会特意为此印制了纪念章,送给参与活动的民众留念。

~& o6 |8 @% k, H2 [# |, |7 p

  (来源:中国台湾网2005年10月02日)

发表于 2010-3-28 0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laojy兄注意休息啊!人在旅途,保证睡眠很重要。发片子不着急。

6 m- h2 Y- X2 [! G5 u

 

* S& l0 q9 N$ J8 y) c

我也凑凑热闹,转贴两张台湾同胞和五星红旗的照片。

发表于 2010-3-28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3-25 6:30:00的发言:
0 b+ a W* r X9 T6 d j5 U# R

我在2003年曾去过那里,在国父纪念馆参观,没有看到“联俄、联共、扶助工农”这8个字。看来对历史都是各取所需,我们这边是否也有类似情况,目前没有专门研究。

9 m6 @! n5 Y( b" d3 x7 N* F2 D
QUOTE:
也有人说,国父没明确提出三大政策。“联俄”是有的(有“孙越宣言”嘛,苏联也提供武器,协助建黄埔,等等),而与之相应的政策是“容共”……呵呵。
* n1 y: L( E) a
QUOTE:
再转贴一张图……
& B' k% U& h4 W# j* r

发表于 2010-3-27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10-3-25 21:00:00的发言:
% @! m! Y8 K: k) b/ ^ j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3250365753765a.jpg

- Y" A" |: T6 U- w; c& a" _

又有些时间没有冒泡了。看到laojy大哥在台湾玩的高兴真是羡慕,有机会一定要去玩玩。

" }4 N# I/ x$ _7 M

谢谢老三,照片经你整修,显得厚重,增强了立体感。大家一定会为你浮出水面感到高兴。



发表于 2010-3-28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28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28 8:58:00的发言:
8 {/ [" V( n5 }) z, p( x, x

 

/ S# [% l3 Z: o: J

      

2 S+ \5 t6 P9 C3 q. p1 _% \

    【北魏:不过,您所说的关于尼克松“红场辩论”的事没有印象,听上去似乎与一则有关前苏的政治笑话相似,而那笑话的结尾更有笑料。】

' V c1 P8 A- c/ t$ B

 

% @1 D2 @& Y7 ^. [

     北魏学弟,如果你能找到尼克松的《六次危机》一读,就可了然。那一幕发生在“红场”,我擅自称为“红场辩论”。哈哈哈。

9 L* _4 M7 o% v+ ]

   当时,老赫还请老尼坐游艇在涅瓦河上游览莫斯科的景观,“巧遇”一群青年工人在河中欢快地游泳。

5 r7 u* d- J" P$ ?, H% O, g

   他们见游艇过来,就纷纷游上前来。这时,老赫高声问他的子民:“你们是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奴隶吗?”……

: K: w8 C: l& E

   那群人高声回应:“我们是共产主义国家的主人,不是奴隶!”

* w* I' O* r$ C

   老赫又高声问:“你们生活的幸福吗?”

J) p+ H( B |9 I6 k5 s+ k" a

   那群人答:“总书记同志,我们现在生活的非常幸福!”(我估计是与斯大林统治时期相比较)

4 x6 S/ |+ C$ f* `

   尼克松写道:“我知道这些人都是共青团员,他们是经过挑选出来的人民群众……这是苏联领导人所擅长的。”(我是凭着记忆,大意基本如此,不会有太大出入)

+ ^% r+ ~# y. I) f7 t

 

/ ?) {3 k- F( S. x7 I( k: j+ k: q- d

    那则“政治笑话”,可能从尼的相关回忆录中演义出来的。

: ~% A$ i5 p- Q N0 y: I

 

! W- u; D1 V b! @

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忙坏了有关方面。尼克松所到之处,只见小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服,蹦跳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还有的在跳皮筋。中老年人玩着崭新的“扑克”。远处一座孤岛上,两个穿制服的男女作情侣状交谈。特别引人注目的事,一群青年男女竟在二月京郊长城附近拉着手风琴,迎风高歌。尼克松见状,半开玩笑地说,看来中国青年很喜欢在寒风中唱歌(大意)。

. c& S Y8 [' K. c1 u

尼克松一行过后,记者还没完全散去。只听老师向学生说,快快,把衣服脱下来,赶快上交。还有扑克!情侣及唱歌的年轻人也起身散去。

2 B% J! k/ H$ o

(摘自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回忆录)

% H+ I# Q* j2 a2 @

不是笑话,胜似笑话!哈哈

: ~( D3 t/ ~/ z, H! X

 

发表于 2010-3-28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2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25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25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2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z& W# N7 H, C- {* O: l

又有些时间没有冒泡了。看到laojy大哥在台湾玩的高兴真是羡慕,有机会一定要去玩玩。

发表于 2010-3-25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3-24 23:44:00的发言:
k! x9 ~3 _6 g( _; D6 w+ r

我们得谢两位仁弟,糊弟传来有趣的漫画,虫弟加以翻译,这样大家才能看得更明白。虫草这本事真让人妒忌得眼红。

w3 s4 E- |3 k: J6 Y" {: `

胡涂人:谢谢冬虫学弟将我转发的那几篇“动漫”中如天书一般的说词,译成顺畅的汉语……啊-原来如是呀!OK!

0 W$ z/ m5 i( u4 K7 s* ~% P


 

! H7 ?# L6 s: J% O8 Z$ V6 I& s" Z

北魏:赞赏冬虫助人为乐的精神!洋文略逊的同志们可以无障碍看图了。

r$ T' X$ D5 s. \ O/ ]& n

 

$ L1 S- l& E1 [6 I, a5 e! V

能为各位兄长出点力,是我的荣幸!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发表于 2010-3-25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0 T- X H( o, _7 f$ u# P

  鞠大哥好兴致,已然成功登陆宝岛。您在台湾已能登陆附小的网站吗?如果是的话,太令人振奋了。fficeffice" />

+ J- O; j U$ f& R0 Y% ]: |8 E: b

  俄没去过宝岛,但神往已久,过去一提到她就和“水深火热”联系在一起,心中常隐隐作痛。后来渐渐心仪起来:“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阿里山林涛在耳边回响。”

- l: J0 m+ a: L

  我的附小同班同学康某,其祖父是大资本家,其父是机院职工,以是“蒋介石的干儿子”而名噪一时。记得“文革” 初期,其父在机院大礼堂舞台上,当着众人的面,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愧疚地说,只是蒋介石送给他的钢笔。那样子,恨不得立刻把它砸碎。

& M u# S& m; f0 G' G

  解放后,其父一直为这个不誉之名深受其苦。近几年,他写了一本自传,名为《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其中还着重叙述去慈湖拜望老蒋的亡灵,绕棺三匝,鞠躬致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5 m' [; N+ Q- K! p

    后来,他拜访了蒋纬国,并告诉蒋,说抗战时,蒋还曾抱过他。蒋纬国闻言,抱歉地说,已经记不得了。

2 q( e R# @; ]" c u2 K

   《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记述,抗日时,康家在重庆郊区和蒋介石的别墅毗邻,书作者当时是个儿童,常到蒋家做客游玩,很讨老蒋的欢喜。这大概就是“蒋介石的干儿子”名声的由来。

( s Y& b* z9 }, ~6 N8 a

  另,书中记载,作者在天津解放时,和兄妹及同学划船游水上公园,不慎将委员长侍从室赠的钢笔掉入湖中,再无重见天日。

9 O! O: Y& I' K) U

  后来,作者随学校迁至陕西汉中。后经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辗转将其调回北京。

发表于 2010-3-25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10-3-25 21:00:00的发言:
/ O' E- I/ t* I! Z

又有些时间没有冒泡了。看到laojy大哥在台湾玩的高兴真是羡慕,有机会一定要去玩玩。

% V* t% d/ R* @4 [& u

知道老三兄那里事儿多,因此难得有时间上网冒泡。有空闲时就露露面吧!

$ I6 K) j4 [) y5 ~$ g

 

( N) j" e% q' A( d

从不断快速上涨的点击量可以看出,很多校友时时光临此地,只不过不发言或者很少发言。

+ F. H* L* [) [

 

* }' b3 `( Z$ j1 d! X

大家的关注也是发帖人不断发帖的动力。有兴致,跟个帖,当然好。有兴致来当看客,也挺好!都是一乐啊!

发表于 2010-3-25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3-25 21:36:00的发言:
  K7 p, M7 K4 p7 w' [, L( ~

   《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记述,抗日时,康家在重庆郊区和蒋介石的别墅毗邻,书作者当时是个儿童,常到蒋家做客游玩,很讨老蒋的欢喜。这大概就是“蒋介石的干儿子”名声的由来。fficeffice" />

% e+ W$ T9 e& M( h2 ]/ S

  另,书中记载,作者在天津解放时,和兄妹及同学划船游水上公园,不慎将委员长侍从室赠的钢笔掉入湖中,再无重见天日。

% h& j. V$ S$ S0 w' _% z1 M: |2 R

  后来,作者随学校迁至陕西汉中。后经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辗转将其调回北京。

9 @0 s( k3 t" k- @( ^2 I& Z: D
' V5 b* j, u, R0 a% x, b S

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陪都金融大亨康心如之子康国雄传奇人生(蒋介石的干儿子陪都金融大亨康心如之子康国雄传奇人生)

4 H/ M: s% P: F( q. K/ }3 R3 P
内容简介
《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陪都金融大亨康心如之子康国雄传奇人生》是康国雄口述回忆录,介绍了他坎坷的一生。全书分十七章:“干儿子”罪名的由来、父亲被指定为陪都参议长、少年也识愁滋味、坎坷岁月等。


我这可不是“植入广告”啊!用书面百度一下书名,能出来三万多链接!

从冬虫的回忆和书中的描述看,作者得到的钢笔不止一支啊!不过,这位康先生的经历也算不上坎坷了,应该说是幸运的。为什么?因为他联系的人物够高---比如章士钊---那是毛的座上宾,那就是通天了!有什么问题就都没问题了。
9 |6 K1 z! U. u) ]
 
* T: y( \9 K0 _( h
此一时彼一时。当年要解放宝岛,现在谈ECFA(”爱克发”---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当年痛批做"干儿子",今天慈湖谒拜、大陆出书……稿费版税都来了,多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n5 i$ g+ K$ D3 O$ w* o9 X
 
i$ ]2 g" K* ~
真正坎坷的是蒋家王朝中低层那些人,怎一个坎坷了得!
0 v1 g9 v- X/ Q# \; b' z9 E- Q

数年前曾到溪口访蒋氏故里,当地板儿爷对我们围追堵截颇似老蒋当年围剿红军之势---就是为了做导游生意。后来其中一精明者终于揽到我们的生意。那板儿爷不但做车夫,捎带把我们午饭等随附活动的支出都给赚到了,确实精明的一塌糊涂,绝不辱没其祖门风。

老蒋年轻时一表人才,这个小伙子也是挺拔俊朗。开始不知道他姓什么,就开玩笑随口叫声“小蒋”,此人立刻应声,正是姓蒋!他说当地人蒋姓很多,并颇以做蒋的家乡人为幸,“这些年老蒋帮助我们赚了很多钱啊!”
. s. I( i: |# b* i, d) Q! l' h
 
5 i8 ]& C6 K5 e, N' ^1 ]
现在台湾同胞也可以跟着赚大陆的钱了,laojy兄和其他游客都是他们的财神爷!当然,台湾已经不姓蒋了,呵呵……

和平真好,台湾和溪口的风景也确实好!
发表于 2010-3-26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26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26 10:14:00的发言:
  - ~' i2 p* z" i+ A- E- ?

                                   中国领导人制装解密背后隐含意识形态流变

) I5 C8 ~, m- V4 n1 P7 ?

 

; U+ [" o% K, b5 l* ^8 P5 T$ L; R

   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深色中山装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一种理解是,自开国大典以来,国家几代领导人在作为军委最高统帅主持国庆阅兵时,都放弃军装而穿中山装,是“不失传统,用意深远”。而事实上,作为国家领导人制装特供之一,每一件“国服”的背后,都“隐含”了中国意识形态的流变。

1 d$ d" M7 S3 r% j% a& @

胡兄的话题转得够快!正议论两岸呢!你又把话头引到秘史去了。好在咱们是文武昆乱不挡,唱念做打俱佳,什么话头都能聊。呵呵

. E2 [* t- h" K2 c/ s5 U

 

4 Q7 @. Y5 P$ a- Z8 Y$ T' [: C

解放后到文革前的阅兵,军委主席毛泽东其实是站在城楼上,并不是下到广场上。最开始是朱德以总司令身份下到广场坐车检阅,后来是国防部长彭,再后来是国防部长林……而且穿的都是军装(都是当时实际主持军委工作的人)

; H, T' v8 C+ v( T: a

 

9 S6 {; Y6 B/ K8 C5 n1 L

文革之后,才有了邓、江、胡作为军委主席(着四兜便装)到广场上坐车检阅的程序了。

发表于 2010-3-27 0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25 11:14:00的发言:
/ K; I3 U* q9 r1 k

 

7 x* j" P t a- i3 T5 h+ N* x/ h

       见鞠大哥身屈俯就在“女王头像”下所照,是在是太委屈了,施以“魔法”……让那些外人洗洗睡去,哈哈哈!




8 P, A+ b. x# ~5 _1 i2 d

谢谢老弟关心。不过让你这样一整,这不又是一出“真假丑猴”了吗!

7 r1 t5 a3 V* Q4 o& X

 


发表于 2010-3-26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Y# D8 t9 y1 y4 c' v: ~8 |5 O$ M, |0 @- E7 F5 k! g* c6 T9 k
: L0 @* i- H* O- b! z' [3 c% }
* U/ H# W R7 i! M6 h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3-25 21:36:00的发言:
  ( S8 I6 x& h4 T' V

   《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记述,抗日时,康家在重庆郊区和蒋介石的别墅毗邻,书作者当时是个儿童,常到蒋家做客游玩,很讨老蒋的欢喜。这大概就是“蒋介石的干儿子”名声的由来。fficeffice" />

6 ^, m1 q5 l$ X) p9 w2 t

  另,书中记载,作者在天津解放时,和兄妹及同学划船游水上公园,不慎将委员长侍从室赠的钢笔掉入湖中,再无重见天日。

" t6 W) m2 v% r

  后来,作者随学校迁至陕西汉中。后经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辗转将其调回北京。

9 {7 T/ x7 b' d3 D4 T
# {' N$ U! r9 e2 {7 U3 E- ^% r

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陪都金融大亨康心如之子康国雄传奇人生(蒋介石的干儿子陪都金融大亨康心如之子康国雄传奇人生)

. P- U: N( }; s' M2 D
内容简介
《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陪都金融大亨康心如之子康国雄传奇人生》是康国雄口述回忆录,介绍了他坎坷的一生。全书分十七章:“干儿子”罪名的由来、父亲被指定为陪都参议长、少年也识愁滋味、坎坷岁月等。


我这可不是“植入广告”啊!百度一下书名,能出来三万多链接!

从冬虫的回忆和书中的描述看,作者得到的钢笔不止一支啊!不过,这位康先生的经历也算不上坎坷了,应该说是幸运的。为什么?因为他联系的人物够高---比如章士钊---那是毛的座上宾,那就是通天了!有什么问题就都没问题了。
0 s, A7 P8 s# D; ?6 H6 o
 
2 ? _# Y$ S) E0 A! d
此一时彼一时。当年要解放宝岛,现在谈ECFA(”爱克发”---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当年痛批做"干儿子",今天慈湖谒拜、大陆出书……稿费版税都来了,多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C) P K9 ?7 D/ T9 r" D
 
% R, ?1 y4 m; p! b' v
真正坎坷的是蒋家王朝中低层那些人,怎一个坎坷了得!
2 {) {3 h9 k7 `

数年前曾到溪口访蒋氏故里,当地板儿爷对我们围追堵截颇似老蒋当年围剿红军之势---就是为了做导游生意。后来其中一精明者终于揽到我们的生意。那板儿爷不但做车夫,捎带把我们午饭等随附活动的支出都给赚到了,确实精明的一塌糊涂,绝不辱没其祖门风。

老蒋年轻时一表人才,这个小伙子也是挺拔俊朗。开始不知道他姓什么,就开玩笑随口叫声“小蒋”,此人立刻应声,正是姓蒋!他说当地人蒋姓很多,并颇以做蒋的家乡人为幸,“这些年老蒋帮助我们赚了很多钱啊!”
3 G1 d% c! z$ B% S, T
 
$ @2 ^1 Z O- `! p' j
现在台湾同胞也可以跟着赚大陆的钱了,laojy兄和其他游客都是他们的财神爷!当然,台湾已经不姓蒋了,呵呵……

和平真好,台湾和溪口的风景也确实好!

发表于 2010-3-27 0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3-25 6:30:00的发言:
4 C0 r+ e2 r( t4 o

老鞠学长夫妇兴致勃勃地游台湾,多么幸福。其实中国的台湾本该像海南岛一样任由国人去旅游,只是意识形态的作用,使得去台湾像出国一样费尽周折,这也是中国的不幸。

% `6 v7 s! T( E8 ^9 j5 X

 

) D% F! w$ h! ~# X5 y

这几天在台湾没有身在异乡异域的感觉,台湾同胞对我们都很热情关心。在阿里山有一家茶店,其所产茶叶经检测为全台湾质量最好的。马英九来此饮茶为其题词并与女老板林玖美合影,该茶店用其大作广告。

- \5 O# b- M( M& s7 W

 

) F1 s6 W* Y p B; a

5 O1 O/ S# a, o+ Q

茶店就在路边,到台湾旅游都可能有机会到该店饮茶。

0 A! k/ f& H" l _6 ]

 

) g5 F5 Q+ |; F# n8 j( m

" Y# j5 d! @; `8 t

这是马英九与老板手持题词合影。题词所书“梅山乡,产山梅,山明水秀;林美玖,是美眉,人美心灵。”这幅大照挂在茶店正中,成了该店的金招牌。

+ U" }, Y- z& f% f( z) ^

 

. C R+ [) n) Q6 c! @5 e5 R


6 u, T5 h0 X! O6 A2 e

 

7 y) i( q# D% Q4 f" ^' r# d

0 D8 Z+ _6 T# c3 E! k ]$ r4 A2 T8 O

在这家茶店的大厅,立有国旗和台湾的旗帜,就有游客把两面旗拉在一起留影。留影的人肯定是不在政治圈的人物,否则是不会这样留影的。不管店家这样做是什么样用意,也不要评论留影游客是否糊涂。这种现象起码说明了两岸在走近,两岸的人民对政治的禁忌也不在意,两岸当家的对此也显现宽容。

, `- M) f' d- _7 X+ `" p5 {

 

: ^: j7 y3 y- Y. r: b; F. F: `/ u


7 V9 }' V) C- L# F5 v2 t2 W% w

 

7 o" r$ }2 K b( p8 n6 @! |) ?


& q: r+ C) b+ [7 W3 |3 D6 ~" m, ~


发表于 2010-4-7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4-6 15:39:00的发言:
) `2 S2 S# A. X

     

+ O9 M: O1 u0 Q; R9 l; I

                  2009年4月11日“师生半个世纪相聚”时的记忆片段

1 R/ A- V q: x/ f; N

 

9 q `$ Y$ T e" C9 V' C L& m1 O3 E


 




- Z& S, S" \3 V7 F: _1 i% m

糊涂人真是牢记师生情意的人,对411记得这么真切,发出这些照片,勾起大家对2009年4月11日这个令人激动怀念日子的记忆。

发表于 2010-4-7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4-6 23:33:00的发言:
4 w, m3 ~6 i% h8 p. z" s$ N

真是宝岛,名不虚传!

, ?$ Z/ U% J2 ~ h, M

老兄又赶路,又写作,又发片,辛苦了!注意劳逸结合啊!

- N# N) t- d$ ?% _+ B4 N

谢谢beiwei的关心。我已回到郑州家中。我建议大家在有生之年都到台湾去看看。这是我们祖国不可缺失的一块瑰宝。台湾有人认为台湾至郑成功始就是独立的,是清朝夺去台湾才使台湾丧失了独立。如果我们不教后人正确认识台湾的历史。那么当真正了解历史的一代人离去,那么台湾曾经是否为独立的,本来是完全可以否定的问题,到时候反而有可能会成为说不清的问题。

发表于 2010-4-7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北京举行纪念活动,我建议:请孔同学选上十几首歌,可以是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我们都熟悉的歌曲。把歌名公布,让大家练习熟练了,到纪念日那一天集中到朝阳公园或者香山公园某地,集体大合唱。用这种方式纪念我们的小学和411活动。当然歌曲也可以仅是少年和童年的歌曲,可能会得人多一些,带着歌谱唱也行,但要物色一个指挥和几个手风琴伴奏。想法随感而来,大家讨论,否定我的意见,我绝不介意。
发表于 2010-4-7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4-7 9:02:00的发言:
5 G8 v2 _/ A* Q, J

“411”师生大聚会马上过去一周年了,要不要搞个活动纪念一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U3 p% U# r6 H' @( ^" T. Q2 g

      我们的雨中漫步好久没露面了,露面就出金点子。这个点子太好了。如何搞,除了大家发表意见外,我建议在京的“政治局常委”们与胡老师为代表的老师先商量一下,也听听老师们的意见。能有个初步供大家议论的框架。一是搞什么形式,二是搞那些内容。除了在一起交流之外,可不可以个人或几个人准备点文艺节目,这些不要刻意准备,随手掂来就行,其实临时凑的说不定更有乐趣。如唱歌、演奏,说逗、讲讲感言故事、播放点师生活动的照片录相等。或者在网上搞点什么,不过这种形式,有些老师校友受条件限制不能参加。搞这样的活动,比较耗时费力,需要一些人作出牺牲的。

发表于 2010-4-7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4-7 17:35:00的发言:
6 }, D2 i9 E$ f- p" G4 f

糊涂人真是;有情人,对411记得这么真切,发出这些照片,勾起大家对2009年4月11日这个令人激动怀念日子的记忆。

4 k7 C& x+ @" s9 e) c! W

发表于 2010-4-7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411就要来临了,在此之际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创造和组织了去年411令大家终生难忘的师生聚会,还编印了纪念册、光盘的老师和校友们。

: c) T# m1 `. d k* }% z


 

; e* V9 _( V ], _- P


* M; S- |8 o$ |/ n" k0 c& u% m


2 Z" v8 w) o- c6 \


发表于 2010-4-8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4-7 18:09:00的发言:
如果在北京举行纪念活动,我建议:请孔同学选上十几首歌,可以是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我们都熟悉的歌曲。把歌名公布,让大家练习熟练了,到纪念日那一天集中到朝阳公园或者香山公园某地,集体大合唱。用这种方式纪念我们的小学和411活动。当然歌曲也可以仅是少年和童年的歌曲,可能会得人多一些,带着歌谱唱也行,但要物色一个指挥和几个手风琴伴奏。想法随感而来,大家讨论,否定我的意见,我绝不介意。
) U- t* I; L8 h, V& z4 {. [

支持西水大哥的建议,聚会地点在北海公园是不是更合适点?57届的阮大哥,康桥,beiwei伴奏都应该不成问题,指挥也是现成的,只是要麻烦beiwei张罗一下,因为大多是他们同届的同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8 06:39 , Processed in 1.24181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