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11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大家关于学雷锋的话题有点兴趣,学习雷锋精神是什么年代都应提倡的,这么多年了大家还没忘记雷锋,说明雷锋精神或多或少已经被我们这一代人传承下来,雷锋只是一个典型代表,一个榜样。现在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学雷锋长大的。尽管现代社会一切向钱看,也有许多腐败现象。但社会也还是、也应该提倡一种向善的精神。爱国、团队精神、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等。其实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也在做一些好事,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不如自已的人,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的目的不是当什么典型或者去给别人看,人如果光为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义。“汶川大地震”我想全国人民都会捐款。

" B; c" R; Y% ^- f/ U& l; }

去年我儿子生日,我们两口子等他吃饭。他来到后先让我们猜他今天做什么了,我们都没有猜对。儿媳妇说我儿子在商场外面义务献血了。我当时很惊讶,他是80后一代,我问他怎么想的,他说想在生日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还问他怎么不在工作单位报名献血,他说那样就没意义了。我们两口子40多岁时都在单位献过血,也没想得到表扬,只是说血源紧张,报名人数不够,就献一次吧,为了给单位完成任务。事后还放了3天假,给了一包营养品。现在看比我儿子的想法还差点。当然这些和雷锋也没关系,是事到这儿了。

9 m3 F3 Q; c; x1 p- N# s

 

发表于 2010-3-10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10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怎样争论,雷锋很有人缘,就像邻家整天乐呵呵的小哥(过去是叔叔,却越发地辈小了,恕罪),似乎自始至终头上也没有更耀眼的光环,好像做他那样的好人好事并不太难,这是儿时以来的感觉,相信和我同感的校友不在少数。

' C9 Y4 Q8 u& |7 s" F5 z

 

5 }* ]8 M. `. S$ E) }) @

鞠大哥的海南风景照煞是漂亮,有些甚至可以做明信片。大哥是好心情,好体力,好精神,再加“好手段”,取得好景色,让我等好不爽快!

/ n) Q1 q- F" y; K8 b

 

6 p/ R5 J9 P) D& e

西水大哥的“巾帼颂歌”,情真意切,能和当年的《雷锋之歌》媲美!

( e9 T* @) n) T7 C* V0 V6 [

 

; _+ X. f# Z1 u( X8 w8 }/ G

胡兄的“警告”(字面上是“敬告”)已经领教。过去虽不敢频频去“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却也曾虎入羊群,还冒过几次险。而今却不敢了,就只是因为胡兄给曝了光,揭了底,惊动了“贼人”,使其有所警觉,对来人仔细盘查。老兄远在京城,可高枕无忧,我等就有些处境不妙,说不定哪天就会当作“胡氏公司”在西部的“代理人”被“揪”出示众,打翻在地,再踏上百十只脚!到那时,俄会“矢口”承认他们都是“洋肉串”,赛过肯德基,满含维生素ABC!哈哈

发表于 2010-3-10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10 10:02:00的发言:
3 Z) X# b: X; M e6 T( d4 n

    前两天光顾着琢磨“雷锋”,没有细细品味西车水学长那首壮怀激烈的“三八节有感”一诗。人说“诗人多青年”,因为青年多富激情。西车水学长年过六十,但内心激情不减,像鞠大哥拍的南方大海激情澎湃。西兄老当益壮,整个一个子弟小学的贺敬之啊!哈哈哈。

' d, b; q v+ s; F; K

 

5 t9 F; k4 ` U, N8 i% z

    西水大哥的“巾帼颂歌”,情真意切,能和当年的《雷锋之歌》媲美!

+ i# \. b" ^: ~1 v% ]7 U7 P

“巾帼颂歌”是我转贴的诗,我可写不出。糊涂和冬虫夏草老弟真是高抬我了,羞煞我也。

发表于 2010-3-9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久前北京电视台的“档案”节目播放关于雷锋当年的事。其中讲述了宣传雷锋的有关照片拍摄情况;雷锋真实的工作、生活情况等等。解答当下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雷锋做好事都有照片,还有文字记载。雷锋的真实生活什么样。有几位拍摄者讲述了当时的采访计划与拍摄过程,宣传上带有那个时代的政治色彩。雷锋有手表、有皮夹克,在当时也算是比较时尚的,也很正常,但是在宣传他艰苦朴素的时候,就把这些情节拿掉了。讲清了宣传上的问题,雷锋依然是好样的。

# @3 R* h; J" K Q0 D5 T* J/ F* j

     老百姓盼望社会有个好风气,有扶危帮困的好人,所以雷锋这个名字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的进步要靠社会的安定、民主程度的提高,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水平的提升,优秀人物的引领。。。我想雷锋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榜样。

发表于 2010-3-9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带大家到海南岛文昌的石头公园海滨去转转,轻松一下。我发现这里的海滨与三亚的海滨相比,好像另具特色。这里正在进行游览区的开发建设。有机会到这里来看看,与三亚相比是另外一种享受。

7 c9 E# X/ H, l

 

( c( M' }9 }: v5 f$ R% `7 d


; p- a8 H# m2 r$ M

 

_* Y1 x7 x$ M


, R0 j5 z' f* m5 N5 H; G


5 |& ^+ s( T. e! s


( t. {" h) q0 G6 U9 s/ V0 ~


2 ?. ]3 g0 V" z


发表于 2010-3-9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八妇女节的来历,现在的年轻人不知了解得怎样。搜集了一些有关妇女节的资料有兴趣可以看看

5 h6 t' P, k2 V! c

) T7 E V# N8 V* Y9 X; _' K/ d
% q# T* B C( J8 _& b. y" o* `- d* ?* J/ S" p" g$ M0 Y' [; M6 p, J! T9 l# ^ X0 }9 J! R5 ]$ A; F; H) n4 `+ l- b W" ], B! {+ S
7 |4 A7 c u) m7 S/ u
4 O: A$ Q0 h& s2 q 1 M7 N7 o* j/ g6 {0 P. E+ P: n* M8 F; C5 b& D+ w# }* V& ]1 Z& ~. f
% B/ k% Q7 y. y% H# X

 

( U3 r+ z; S3 Y" T3 l( ^0 H/ B, {

 

1 ^/ p9 y; U' `1 }' r. L. ]$ `

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三八”妇女节由来

o: V8 y$ X6 q" q

" P9 j% T: y \- [/ v' N

 

$ R. c/ x' L- @' e2 D) T

 

; p; T4 e9 v, I0 Z. C) m4 S
; a$ H6 h8 W D# x8 n3 |% @* q' ] 7 q/ A5 S5 l6 z _) `" O, c: |, }: B" a# x! a! m3 Z/ Y: [2 r
' {$ F* u3 B, I2 D# Z# P$ G

 

. R( U7 x3 Z7 m( n6 ^) C# e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9 F3 f* `1 O2 J! F/ j

   

1 T$ |) G# W0 J& D

      1909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6 ^& a! o7 G) m9 V# r) n

    

% g D) W" {& R7 M9 H, b2 n# T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 t4 k' g" X+ |: o ?4 R

    

. k: Z' ]! ~( F- A9 E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 x. ]. E6 I8 G4 L0 P% Y% ^

    

4 g" M* o! U+ [+ ]- d, R4 y) R( z% Y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 W; W2 ~, I! }/ X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 \: n, G! R: j& x
 
0 N7 a( B8 L" V2 @
 
+ E. X" D9 }* R' Z+ M" @
 
' Y' Y- X# Y& _( S
             蔡特金简介
+ p p5 J, b6 M/ H; a1 c9 v( a" v. ?& [
 
B z2 c, d, X
     克拉拉·蔡特金,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875年7月5日,生于萨克森地区一教师家庭。她自幼喜欢读书,尤其是爱读父亲珍藏的两本叙述瑞士和法国革命的禁书。在童年时代,她已经懂得“一个人必须准备为自己的信仰牺牲生命”。

  1874~1878年在莱比锡私立师范学校读书。

  1878年,克拉拉结识了俄国革命家奥西勃·蔡特金,并于1882年与这位革命者结婚。在奥西勃的指导下,蔡特金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她很快掌握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精髓。奥西勃还经常带她参加社会民主党的集会,听威廉·李卜克内西的报告,并同工人一起热情地讨论工人问题。蔡特金的活动引起老师和亲友们的强烈反对,但是蔡特金的政治信仰战胜了一切,她含着眼泪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不能放弃我的信仰”。1897年她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置身于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发起进攻的行列。

  为了宣传妇女解放,领导妇女为实现迫切要求而进行斗争,1891年蔡特金创办和领导了指导欧洲妇女运动的《平等报》。她把《平等报》当作手中的武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的传播者。蔡特金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承担了所有的编辑工作,《平等报》成了妇女们的良师益友。因为那上面写到了她们的生活,反映了她们的痛苦,更是替她们喊出了愤怒的呼声。蔡特金成功地使《平等报》成为社会主义妇女运动最锋利的武器。1907年8月,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召开。会上决定成立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把《平等报》作为机关报,并选举蔡特金为书记处书记。

  1910年8月,蔡特金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建议为纪念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纺织女工要求“男女平等”的示威游行,将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以团结各国妇女共同战斗。这项建议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赞同,克拉拉·蔡特金的名字由此而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同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她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蔡特金晚年的时候同德国法西斯狂热分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32年,蔡特金从莫斯科奔赴柏林,主持德国国会开幕式。当时,法西斯分子对蔡特金恨之入骨,扬言如果蔡特金敢来主持大会,就把她杀死。但是,蔡特金并未被吓倒,认为在这样反动的国会上,必须喊出劳动人民的声音。当国会开幕式最后一次铃声刚刚结束,蔡特金走上了国会主席台。

  蔡特金就是这样为了无产阶级事业和全世界妇女的解放而奋斗一生。1933年6月20日蔡特金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6岁。
4 B! ?/ q) A3 m# ]/ I
 
& b0 L% U$ h W O1 A" M




6 n/ G* P6 a! h0 S9 M

 

$ [6 S. q/ K) N$ r( m1 y: Y+ s) b

ffice:smarttags" /> 

/ [7 y6 o4 o: n) @% R1 G7 X

       36,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非洲裔妇女代表呼喊着反对战争”“反对暴力的口号参加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游行。2万多名来自比利时各地的各界人士当日在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举行游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

% U2 x, c$ D5 @$ d

 

- a/ R. Y' R2 E9 B1 @

 

) {( g5 U _, i2 V% Q/ Q! ^






发表于 2010-3-10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转发给我的几张照片,可能大家见过,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10-3-10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文件类型不对,发不上去,word文件里的照片,不行,怎么办?
发表于 2010-3-10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3-9 9:15:00的发言:
  : ?( {5 ]# W1 h3 E

北魏谢你的分析。当年的学雷锋运动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因素,与当时的造神运动和贯彻阶级斗争的极左政策捆绑一起,这使雷锋形象大打折扣。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至今还是普遍认可,以上原因使全面评价雷锋变得困难,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1 w1 s: e6 o" k

我想说的那篇文章的新意是“劝善还是改革”。社会风气好转劝善是难奏效的,社会进步必须要政治改革。改革牵扯到利益分配,谈何容易。至于该文说“越学越坏,劝善多是骗子,”此话过激。

. ], v* Y* m* x# [( v
“失忆”兄和“糊涂”兄,gui_my学长请了!
s1 ^. M0 H1 U2 y4 h$ F; o" M6 i b
 
0 n9 ^# X1 g5 y9 w3 a
我看,其实大家在学雷锋这个话题的大道理上(形式主义,实现社会公正,政改等等)没有观点冲突,是一致的。
0 n3 J1 J/ X6 |# L
 
0 {! b4 w; T- U" J
问题在于,“啃咸菜”在所列举的一些显而易见的常识(对我们这样的成年人来说,可以说是常识了)之中,夹杂了一堆牵强的观点。啃咸菜把这些观点同上述常识混在一起说,似乎振振有词,但其实那些常识和他的观点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文中的常识是对的,但“啃咸菜”提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比如:
0 A$ ?, l, }$ G7 K: T+ l2 `
 
+ {6 s' z8 Z5 ^2 _# w
1、啃咸菜文:让我们为实际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为建设一个文明进步的中国而奋斗!
( `0 O/ r; |& P7 W
 
% t: Y# D- h# c% \' L
2、啃咸菜文:劝善这个事情,听起来是很美好的,而且几千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劝善,这也不是什么新东西。你翻翻任何一本古典小说,里面几乎都有劝善的内容。
7 l; l8 @2 Y' E& \" _$ T
 
3 D6 _% i9 n/ H$ {8 i: `
3、啃咸菜文:关键是要实现社会公正。没有社会公正,就不会有好的社会风气。
) t: A+ r) O) c
 
$ `3 y2 F& \" X" r3 V; U& |) ]2 ^. Q
以上所说当然有道理啊!可是凭以上的道理,能得出“越学越坏”,“美国佬不学也很好”等结论吗?
2 ]9 W: @5 T# U# K" E7 p7 ?0 C
 
& u3 c2 |2 E' q* U
当然,我不欣赏该文,并不代表我反对文中的那些常识。那都是明摆的道理,怎能反对?可如果把那些常识从文中去掉,还能剩下什么呢?这方面我已经写过一些了,不赘述。
发表于 2010-3-10 0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3-5 18:58:00的发言:
& F; j0 j3 V/ b. B) Q1 z

  ……

7 _: Y$ }4 Z( O% ?5 F& a2 R

    诚如学友所忆,庄则栋的昵称为“小老虎”,李富荣为“轰炸机加美男子”,而不知为何,那时人们管徐寅生叫“小坛子”,大概和他的身形有关。不知这名声是使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还是我们附小范围的。请知情的校友指正释疑。……

& y4 g8 }/ N- h9 A8 s4 w O/ R
我调动了远期记忆,恍恍惚惚记起似乎徐寅生和“坛子”有些渊源。
8 L6 _% ^: X3 H6 W! S: Y5 f
 
: F( N- @2 r/ u: y. A2 [1 a
当年好像有篇文章,盛赞中国乒乓球队的战绩。其中提到在60年代的某次乒乓球世锦赛上,庄则栋和徐寅生组合拿下男子双打冠军“伊朗杯”。徐寅生同队友开玩笑说,我去把坛子领回来,大家一起顶坛子(按:伊朗杯外形像个坛子,顶坛子是中国传统杂技之一种)。
) ^3 ^: j7 ^! L7 h8 |5 o
 
1 L9 D y P# r! k* i
刚才上网查,发现在28届上,中国男队囊括男双的冠亚军和两个并列第三名,极一时之盛。估计那篇文章指的就是这件事,而你说的“坛子”和徐寅生也源于此了。
: {$ c+ d8 S F$ n+ h, v
 
. k* K4 a B$ s" S3 W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哈哈哈
' g' T* u9 ~6 ~' x: l/ K6 n

发表于 2010-3-10 0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3-8 9:38:00的发言:
+ K& K' o9 y7 s$ o& X$ T

三八节之际,转帖一首诗送给附小巾帼师生。

& p2 g5 q7 [( ^" X+ Q9 P2 T5 k0 @

 

* K9 W2 K8 \2 F+ k- e

 巾帼颂歌fficeffice" />

* }% l9 T! z# y' l/ J$ _' i

向巾帼英豪致敬!

4 ~; f/ V% \: B& k7 W

谁说女子不如男?

发表于 2010-3-10 0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3-9 20:00:00的发言:
; l2 { c' f' d% f, F- U

我带大家到海南岛文昌的石头公园海滨去转转,轻松一下。我发现这里的海滨与三亚的海滨相比,好像另具特色。这里正在进行游览区的开发建设。有机会到这里来看看,与三亚相比是另外一种享受。

% i$ ]! X+ }+ D

老兄伉俪好兴致,踏破南海万顷浪!

9 R; f2 y# [4 r; B) i) A3 D: n+ \( M

 

; E. q* f9 ~3 U6 h9 z1 g5 F7 N

羡慕啊……

发表于 2010-3-10 0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航天桥在2010-3-10 1:09:00的发言:
    对不起,文件类型不对,发不上去,word文件里的照片,不行,怎么办?
- x- L/ d9 P) t0 T7 ], ^; Q1 k7 `

首先将WORD文件中的照片另存为JPEG格式行不行?存的尺寸小一些。再把另存的图片上贴,就行了吧?

发表于 2010-3-10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11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3-11 17:31:00的发言:
$ g- m% y$ @5 b0 [: h

   我记得谭校长是一位儒雅的校长,那位同学知道他后来的去向?我们毕业证书盖有他的印章。

( Q- `% w6 _: T; w) q( U' W

 

5 m4 j$ ?, q8 `- \

      

- U& q; G, ]2 b6 R7 O; f

谭校长已经过世多年。他的儿子谭先竹继续了父亲的事业,曾在朝阳区某中学当过副校长,现已退休。退休后,他被位于大兴的一家住宿学校邀请,任该校的校长。

发表于 2010-3-11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11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一位西藏运输兵,军功章代表他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他未能在媳妇难产去世时回来看一眼,而

. T* {( N) M4 F3 I

只能在媳妇坟前跪奠......男儿一跪仍英雄!

发表于 2010-3-11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11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是为了几块钱的生活费而.....
发表于 2010-3-11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11 10:28:00的发言:
  : d" j6 U; c! k/ M9 o0 H

                                            往事: 小学 流亡 谭校长 饺子

- ?* q: l* {: F' j* W% s; p

 

; Z3 Z5 }, q' T: q4 \, L J# c

   

6 T) x5 ?9 d- ]# h$ t' `' ?1 b9 R

       多么好的谭校长、多么好的徐老师,对犯错的学生还像春天那样温暖。对这样的校长、老师,学生当然会感恩在心,永远铭记。这个故事又勾起我们对校长老师的思念。多么淘气的学生,多么捣蛋的“小坏蛋”,让老师和家长多操多少心。从糊涂人的忏悔中,才知道我们的糊涂人小时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小时淘气的学生多是聪明有余,精力旺盛的,从偷馒头、搬梯子、钻窗一系列行动有计划、有目标就不难想象长大会有出息。要不糊涂人怎么会在我们母校乐园大展身手呢!哈哈!这份坦白,为什么现在才出笼呢?老弟肚子里的故事一定还不少,渴望听到老弟更多有趣的故事。

发表于 2010-3-12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照片的摆拍,德国刊物列举有几幅在世界上比较经典的照片也有摆拍之嫌。仅举两幅比较著名的

2 U5 m6 L2 L8 p

/ O% z' N- ^' Z: H% r. a1 J
; X4 d3 W" F# m0 N3 t * f R( p: {4 G' i) ]# v* ^7 m5 R' v' j* y2 J% `& y3 m9 ]% z% i2 \; m( q5 q+ A& K1 ^& D5 d- K* Q# C% ^4 q# a+ a" D6 R; N$ R" k# I+ T, h L, ]1 e) q; T, T. o/ O0 N/ J9 t
6 G" x3 t# f& o. H# M l: K

德刊列举重大新闻事件PS和摆拍图片[组图]

% c$ N* J& I" H) a& |5 |. H

 

2 K2 e8 }; o+ B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7-12  发表评论>>

# F' T+ O) M. c! A; {

 

! V. C1 m% W* [& k! V( S ^

 

9 a4 x/ W% b# {

- V) C0 E( B, w3 {. V

) I- q) S# U: D9 V7 u. p2 i4 J I

苏联红军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

3 {" I) }& a8 R7 {) _; l( m! w

 

& J: S9 A& ]/ S) x- G, s! ?

 

& @6 t% J% I2 Q/ }/ e) W* F5 ?/ R

苏联红军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的照片也是摆拍的,摄影师给照片加上了烟雾以给人们留下战斗仍在进行的印象。

- ]! G# N" X T1 U" l% I4 m8 {* l5 W

 

1 k6 e9 M6 h2 o+ O/ y. O/ O1 Q

 

" {- ~, t% m0 ~5 E$ _- b7 {

 

) e5 W0 h' [1 I# ]. w

五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在硫磺岛战役奋力插起一面美国国旗。

% s2 L9 |9 b8 ~: m

  

3 V! d9 I9 h' ^& { C6 d# M

& `; w+ i' N O t1 _4 v$ w9 p

五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在硫磺岛战役奋力插起一面美国国旗的照片是摆拍的。当摄影记者上岛时,美军士兵已在岛上插上美国国旗三个小时了。

. C- t% n/ L5 V) S7 a. E

 

' r' G( p) ]% h

 

. m! m$ d, ?; q- q* Y( L7 I( j

     以上两幅照片的作者因为这两幅照片都在各自的国家获得极大的荣誉,虽然遭到质疑却也名扬世界。令人郁闷。

发表于 2010-3-11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11 10:28:00的发言:
  4 r3 k; B& u% P2 k

                                           

& F* o- r5 Z8 }3 p: N

    每每回想起小学的生活,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可敬的、慈眉善目、常面带微笑的长者谭校长。

4 n, s; q& S' f2 ~

   我记得谭校长是一位儒雅的校长,那位同学知道他后来的去向?我们毕业证书盖有他的印章。

6 {% s$ F* i* e: N! R7 o

 

- {- @* d/ w6 v h

      

发表于 2010-3-12 0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11 10:28:00的发言:
  ( {6 r/ o( X3 k; S0 r7 d; m

                                            往事: 小学 流亡 谭校长 饺子

# R; H8 E- i8 n! q7 M0 z

 

+ z+ E' z, F- z& }

    每每回想起小学的生活,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可敬的、慈眉善目、常面带微笑的长者谭校长。

1 j# m% `0 h1 @2 `* t

   1965年间一天下午,全校高年级师生在食堂开会。我、钟保家、唐世平、戴庆平、于建国等五人不幸受到全校通报的“警告处分”……这对我们四人来说如晴天霹雳,深感耻辱,随后那几日令我等惶惶不安,周六回家不知怎么向爹娘交代,耻辱啊。那时大有项羽兵败垓下之后不肯过江东,无颜见江东父老那劲儿。

, W! |6 O+ W, R/ W* y! Q+ B

 

2 b+ o, j9 b2 r/ o

  ........

& f G N0 a! _) J

啊哈,。。。不知儿时的胡兄犯了什么巨错,竟受到校级处分,之后还由于恐惧和其他小兄弟们上演了两日“机院逃难”记。这种事情一定记忆深刻,我有同感。还望胡兄能继续挖掘,给我们亮一亮你过去一些令人难忘的经历。

& E; E7 x* T8 V1 E

 

+ d+ L, ?! ~. b. x

谭校长在我印象中是一位慈眉目善的老师。天冷时常戴一顶深色呢子帽,穿一件深蓝色对襟棉袄,山东口音。只知道他有一女儿,比我大一级。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他还有一儿子。。。

发表于 2010-3-12 0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翠微烟雨在2010-3-11 11:30:00的发言:
0 `% z2 b6 }# x" {' z" L. V1 z7 v

去年我儿子生日,我们两口子等他吃饭。他来到后先让我们猜他今天做什么了,我们都没有猜对。儿媳妇说我儿子在商场外面义务献血了。我当时很惊讶,他是80后一代,我问他怎么想的,他说想在生日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还问他怎么不在工作单位报名献血,他说那样就没意义了。我们两口子40多岁时都在单位献过血,也没想得到表扬,只是说血源紧张,报名人数不够,就献一次吧,为了给单位完成任务。事后还放了3天假,给了一包营养品。现在看比我儿子的想法还差点。当然这些和雷锋也没关系,是事到这儿了。

' L, ^4 F7 I7 J. ]: {3 e/ C

 

, ], a- s) L% z& n6 M) H- O8 r3 s

     奉献精神代代伟承,看到两代人都干“傻事”。令人感动。奉献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民族繁衍至今。靠的就是这种精神。献血和雷锋没关系,但在精神上都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发表于 2010-3-12 0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3-12 4:18:00的发言:
! n$ v: _( ^/ Q8 b" x

谭校长在我印象中是一位慈眉目善的老师。天冷时常戴一顶深色呢子帽,穿一件深蓝色对襟棉袄,山东口音。只知道他有一女儿,比我大一级。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他还有一儿子。。。

: E: u" |5 Y+ a/ e

谭校长在来我校之前就在一机部工作。其长子谭先竹建校时就进入我校学习。他与我是同一年级的,均是我校60届的毕业生。毕业多年来,我们之间断断续续地有些联系,一直到现在。谭校长的夫人还住在北楼,已经是九十多岁的人了。我们这里的事情,我也曾向谭先竹说过,可是由于他现在担任着一个学校的校长,很难抽出时间来上网。4.11之前,我曾与他联系过,希望他能参加我们的活动,但他一直忙未能如愿。

发表于 2010-3-12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12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12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10-3-12 14:35:00的发言:
% V/ |6 _! s+ p9 e9 L K- f V4 {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紫色dsc02840aaa_conew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W% }' A' r' j, H% b/ Q7 |

革命后代心灵手巧,摄技高,照得好。真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7 07:26 , Processed in 1.194864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