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0 S8 z* X1 }% G5 m1 ^
(32) 玩弹球儿在冬季
: h6 }6 ?# Z# R y3 M0 }8 i' R$ w# a
8 g& [; |/ u2 @% f 小小的玻璃球儿,有“泡子”和“芯儿”之分。“泡子”整个就是一透明瓦亮的玻璃圆蛋蛋,而“芯儿”则是在玻璃圆蛋蛋里又嵌入五颜六色的,形状像树叶子似的东东。到现在我还没琢磨过来劲儿来,那五颜六色的“芯儿“是怎么包进玻璃蛋蛋里去的。
8 _$ g) L/ f7 f2 V) a3 p# P # [. t# J0 _. t @# d3 T
现在这个时代,这些“泡子”和“芯儿”无论坐在哪儿,都不太会引起70,80,90后生们的注目,可那时候要是传到了我们这一代小老爷们手里,便演变成一种引人入胜的活动。不信的话,问问周围的同辈人。
( y: Z) q' Y1 T
( x- o0 |! Y K6 ]6 L 记得小时候看大孩子玩弹球儿,心里发痒,无奈兜儿里没钱上街买,即便是有钱也不知道去哪买。想来想去,突然想到那小小的玻璃球儿容易从兜里掉出来。。。于是没事就到“五坑”战区乱转悠,嘿嘿,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捡到几个“泡子”和“芯儿”,有新也有旧。不错,知足啦。
! w6 q* C& s% ?' D1 V9 X
3 a! E N ?) s$ d 接下来就是每天晚饭后,在床上用被子,枕头挡在四周,拉开架势练准头。开始弹时,没人教,掌握不住要领,是“挤豆子”加“大努”。后来经过不断细心观摩和操练,技艺渐渐提高。不过,那几个新弹球儿也被砸得遍体鳞伤,成了“麻脸”。
- [, e. C8 `) M m5 u) }# i- b ( R- [/ q6 Y @8 k5 ~
按道理,玩弹球儿是一项一年四季的户外活动,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大冬天在外面凑一块堆儿玩弹球儿。可能是冬季里的活动太少的缘故吧。经常能看到这么一个镜头:大冬天里,楼道里两孩子一碰头,没说两句,就听, " R& @/ Y) N8 D. h1 Z$ N+ q
6 U% T, `2 H8 |- s1 r$ E" k/ m孩子甲:“走,玩弹球儿去?” 7 f, e4 t# m7 t) k: {
孩子乙: “行啊,泡子?芯儿?”
8 ]9 x. ?5 i" b; z孩子甲: “随便,真赢,假赢的?”
0 I5 [4 a+ ^5 T8 _. g6 R( G/ Q: `孩子乙: “假赢的。” ! Q4 K/ c S" X8 q, \% W
孩子甲: “好,但不带大疤痢的”. ' ?- R% Q- G2 `2 f9 Q, v
; H1 S( W& b& n+ P) A 啧,规则一经敲定,俩孩子直奔楼后找一背风的地方,刨坑划线,开始!。。。只见地面上两只不同的小手交替弹着球儿,一坑,二坑,三坑,四坑,。。五坑。得,成精!开始要“吃球儿啦”。不大工夫,会招来一大帮孩子加入战斗。有时玩儿在兴头上,连回家吃饭都不积极了。 , G' s1 `/ S8 G7 I
l/ B. @( v+ K
那时辰的孩子们虽说穿全身棉,头顶还有太阳爷爷关照,但还是冻得皴脸皴手,皴脚后跟儿。尽管这样,大家伙儿斗志依然旺盛,跺脚哈手转腰子,时不时靠近马上要蹦弹的人旁边撂上几句: 8 Q" m3 u8 W5 D$ K0 Z; f
: \6 b, \/ i; o: ~
“咳,咳,别凑鸡窝子啊” 8 M- C0 S- y0 i0 Q1 l6 O: P# K
“呦喝,你个大挤豆子,行吗?” $ q0 n1 M0 j$ |5 L, J: H7 `. ]
“哎,别大努啊。。。”
) C/ D7 x& _" l7 ~! w“打近不打远,打远大。。。”.
: H2 j; J& K+ ]
7 w+ V6 ^) T( G' D! h8 M 吆喝中还常常夹杂着北京方言土特产“你丫。。我丫。。”什么的,喝,这个热闹!如果操弹手没点定力,还真难扛住这些嘈杂噪音的干扰。
& q( ?' \0 r/ k! |) V
$ F; h \3 \& D9 L 光光的玻璃弹球在“五坑”战区地面上走出的轨迹,孩子们的吆喝声,“啪,啪”的砸球声,看着新球被砸成“大疤痢”而流露出心痛表情,脏乎乎的小皴手,。。。。这一切还真让人难以忘却过去冬天玩弹球儿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