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13 0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11-12 23:46:00的发言:
3 Y2 l/ d9 q3 i$ T% D& j; f

     敬请 西水车、老童、学长帮我发上这个视频好吗?

4 ~. {8 M3 m2 C- ]

龙老弟, 你几天没来,我想给你打电话了,想想也不能喜事连天,夜夜喝喜酒啊。 先不劳西,童学长

& M* K$ m9 p Q( t2 R

大驾,我来试着回答你。 在youku网上找好你要的视频,在小视频窗口下点“站外引用” 选flash地址

$ H3 N* f/ D8 X. }; C- H: L

就好了。 下面的事你肯定会了。以后就优先用这个网站。有声又有像。看来咱们还有跟着laogy学长学习。

- v4 y3 T$ Y# V9 M1 L; X1 N" ?+ S

 

4 g5 Y9 f; e* a1 ~9 l7 g

laojy学长,你别学的太快了。学弟们都跟不上了。要不让渔工把小鸟歌词改一改,我先改前两局:

! T% z; a: B# G+ G! H

学长在前面开路,学弟妹后面跟着跑。我们。。。。哈哈。你看50年不变啊。

6 `+ C1 o8 s8 l% g7 `

 

" e- [- L8 `- o ]0 g9 N

童学长,车学长已经命名我是算命的。 我们这一代出生地就是第2故乡。咱们是老乡见老乡。。

- ^, Y" P% M. w7 ~4 ~! Z

你是我们大连籍校友的老大哥,日后多多关照。下次基辅见好好叙叙故乡情。

9 C' P7 t2 n* G( `/ M* y

 

- o) G- e4 r2 x& R5 x3 N' W

记忆学长, 你和永明是同班,当我们学长毫无悬念。 411应该让永明兄来唱花朵。孔,桑唱小鸟合适。

" Y: D/ E; S+ V- r s

渔工你说是吧?

7 p% q) _3 t9 C, J

 

9 G/ J! X' P# m' k

糊涂,真滑跑刀阿? 照张滑湾道照看看。

* E- {& a, N$ y$ _" F

 

; y; H# }/ G; r' j3 s! w- s

先写到这. 稿子多, 有点忙。

' |6 @* V3 E/ F( [

 

5 F( z# b) n* i" r* H# N

 

t. K/ v; ~& |1 A%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0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09-11-12 8:22:00的发言:
电影《花儿朵朵》的主题曲“花儿朵朵向太阳”据同学们讲是我班马永明领唱的,视频中的娃肯定不是。声音是不是呢?。
* M4 L) a3 X# {5 O0 @4 I

跟帖中已经有多人说过,机院附小的领唱是马永明。但还从未有人提起电影中的领唱是马永明,或者说声音是马永明的。

1 {% |; O9 K4 D/ v# a( r" m4 L# F

 

( K% O( ^, B$ Q3 a0 D" d ^3 i6 T

其实何必据同学讲,直接问马永明不就行了吗?

4 G# I9 _4 X0 y v3 m

 

8 Y7 t; a9 w2 {! _. ]+ k# ^9 z

请看资料。。。。。

0 r0 g0 E+ z* a

 

; B$ |) r; H7 o3 [& @ d- L

资料来源

& ?/ y" h9 w4 b. A8 c) S) N q

 

4 ^1 F7 `0 F3 m' y& r! h

http://forum.lorein.cn/thread-10051-1-1.html

9 [# E. ^: Q8 T. `' a

 

- [/ U$ x4 R0 t8 O/ n

 

3 S! I9 E* B0 ~' e0 A9 a& S

彩色儿童故事片《花儿朵朵》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
      编  剧/ 导演 ---------------------------------------- 谢  添   陈方千
 
 摄  影 ---------------------------------------- 李文化
 作  词 ---------------------------------------- 袁  鹰
作  曲 ---------------------------------------- 唐  诃  丁  平
                       演员表
 方小华 ---------------------------------------- 刘   沛
 方小华妈妈 ---------------------------------- 王人美
      小后台主任 ---------------------------------- 张世鹏
小舞台监督 ---------------------------------- 呼中陶
      老爷爷 ---------------------------------------- 曹增银
小后台主任妈妈 ---------------------------- 凌   元
小报幕员 ------------------------------------- 朱小苗
小后台主任爸爸 ---------------------------- 孙敬修
小报幕员妈妈 ---------------------------------------- 秦   文
辅导员 ---------------------------------------- 孙凤琴
                       演  出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
中国戏曲学校:
北京舞蹈学校
北京体育学院
中国木偶艺术剧团
北京东华门幼儿园等

+ y7 u) z# B4 E4 u( ^4 e

 

s, d2 p1 _6 m4 d$ H

 

( b; Q$ j# s/ m( F) l

领唱的声音是谁?

/ G3 b1 c S& g2 x; y. ?7 N

 

3 e( A# ]2 O! m! Q

可能是焦健群。请看这段对话

+ m8 i2 w6 j( @' j2 y' @

 

: g/ \" P! o* E1 H

资料来源:

% u: M# c( O3 W3 S* F7 r

 

# R$ d& v; u5 M! O" K3 e

http://www.czqjkw.cn/bbs/dv_rss.asp?s=xhtml&boardid=92&id=5054&page=1&star=16&count=151

! z: \9 m, G9 s4 p r* Y3 H

 

9 B* D4 i) b! x. _

---电影《花儿朵朵》的主题歌《花儿朵朵向太阳》,那主题歌,我记得就是你们那儿的北京知青焦健群领唱的哟!

" v' W4 `; t& W* _5 f. z2 c

 

0 d& u! \1 @1 B7 N7 c8 o# W6 ^

( C- O8 c' U# v3 |2 P. A5 O

: `- J+ b" y* B1 y* y

; q2 W! R9 i: W7 p% N3 B4 H8 U

- B9 k5 q$ v$ h! i! k. |

---大凡兄好记性!健群兄唱的《我生在哈瓦那》 更是当时收音机里常常播放的童声独唱

发表于 2009-11-13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3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 d5 V' i- e

       龙老弟, 你几天没来,我想给你打电话了,想想也不能喜事连天,夜夜喝喜酒啊。 先不劳西,童学长

: d5 _. [; K& @- |

大驾,我来试着回答你。 在youku网上找好你要的视频,在小视频窗口下点“站外引用” 选flash地址

, D4 \- G. s% O

就好了。 下面的事你肯定会了。以后就优先用这个网站。有声又有像。看来咱们还有跟着laogy学长学习。

e$ k6 L* Z: I% q+ @

 

0 Z% I3 j: K& P! v' |! f. z; `

      all__right (那啥)学长万岁! 谢谢您的指导!我发送视频成功了!乌拉........

4 e* y$ k& n# H% |* {3 u


发表于 2009-11-13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趁开会前给同学们再献一首beiwei同学提到到“我生在哈瓦那”,再一次的童年回忆。哈哈。

- n& b- r( d+ }6 i, R

可能网上流量较大,要多等一会。喝杯茶再回来,再放第2遍。满好听的。

+ y/ n0 L# j, W

另外把鼠标放在屏幕的右上方可出现"download this video"(下载这首歌)可下载到

( k: q- L& P' V9 b$ I" {$ q3 p

你的硬盘。没时间了,再聊。

( ?4 o* u/ G6 n" w& v

 

5 R" W1 ]0 t2 l2 L, G

 

发表于 2009-11-15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15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15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由飞翔在2009-11-14 23:07:00的发言:
( g. q) i* t# A+ b/ e. D" s7 U9 s

老鞠大哥把老太太变成了大美女,以后见着真人还不得吓着别人,倒退30年还差不多。哈哈!

' l6 o4 b- S$ S) S6 }

我该向您请教了,这个美女是您画的吗?用的什么方法?是找的,还是用手写板?

Q, h& k# l( J2 M ]1 [; e

飞翔,千万别说请教,有的画我是画好后扫描后经电脑上传,有的用ps作画,操作鼠标不如用画笔。有的是在网上搜寻画库下载后根据需要用ps进行修改。这幅漂亮的“飞翔”就是在网上下载后稍加修饰的。这些方法我想对于你来讲是驾轻就熟的。

发表于 2009-11-15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秋江在2009-11-14 16:58:00的发言:
2 ~7 `; s( O4 W

      吴云铎同志是中国人民军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先后研制了地雷、简易平射炮、枪榴弹等。为研制这些武器,三次负重伤,一只眼睛炸瞎,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他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叹服而受益匪浅。

* v# Z, H3 h5 B% l k4 R% r

    吴运铎曾在我们医院住院。当时,我国第一代著名广播员齐越老师正住在他的隔壁,而我碰巧,曾在那个病区任主治医生。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感到他是那么平实朴素,和蔼可亲,当时有一个男陪护照顾他,各方面从不搞一点特殊化。他虽然身体不好总是半躺在病床上,但他仍然担任许多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高兴和热心地接待很多来看望他、请教他的孩子们。唉!我很后悔那时没和他老人家合个影 。

/ t1 h+ G8 N4 I& h& T. p

     时光荏苒,英雄离开我们好多年了,他的背影虽已渐渐远去,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云铎,永远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精神是不朽的!

% o9 d# V1 o ]' X0 V

       我们附小的每一篇贴子都是正气歌,40年过去了,依然保持着附小的主题学风。

4 _; v |' Q$ E8 p- z0 S

       我们附小的老师、教职员工,都已经潜移默化的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深深的埋藏在每个附小弟子的心灵深处。

3 s) }9 Q3 w% ]( h) B2 @

       胡老师就是我们附小老师的典型代表!胡老师就是凛然正气的化身!她的热情象一团火、公道、鼓励、团结、向上、是良师又是慈母、老师们都是这样的!阿姨们、校工伯伯也是这样的,在这里觉得自己又变小了,又象回到了从前。

) j0 K$ f+ H6 D

      我们的老鞠学长是我们敬仰的老师兄!我看了他在纪念册中的文字,是那样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细腻、面面俱到、待人宽厚、委婉得体。在此顺祝老鞠学长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09-11-16 0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11-15 23:23:00的发言:
3 M* n6 U _1 C5 F

来自新四军?那多半是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三师。正是黄克诚领部队到了东北之后,向中央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东北环境恶劣,部队处境艰难,无群众支持,无粮食,无衣服,无弹药……等等情况,以正视困难,消除盲目乐观情绪。

) ?2 d, Y* [$ ~, D) P5 I0 f

几师的都有,我知道的出除了三师的,还有二、四师的。有的师不是全部北上,而是将大批干部派到了东北。

发表于 2009-11-15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11-13 9:20:00的发言:
. B V: Q' h1 J. I' L% E

实际上,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是出生在大连的,甚至都曾在育才学校上过学。出生在大连的除了我和西水车以外,还有许连敏、陈昆岗、肖大连。其中许连敏、陈昆岗和我都曾在育才学校上过学。我们的父母当年都是来自新四军,1945年进入东北后被安排到大连工作,后来生下了我们。所以,我们虽然出生在1946、1947年,但也应该算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

0 v5 F! t+ D1 y: G

来自新四军?那多半是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三师。正是黄克诚领部队到了东北之后,向中央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东北环境恶劣,部队处境艰难,无群众支持,无粮食,无衣服,无弹药……等等情况,以正视困难,消除盲目乐观情绪。

发表于 2009-11-15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v.blog.sohu.com/fo/v4/3744782
发表于 2009-11-16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bed src="http://v.blog.sohu.com/fo/v4/3744782" quality="high" bgcolor="#000000" width="480" height="389" allowFullScreen="true"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mp=500,300,false][/mp]
发表于 2009-11-16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1-16 14:32:00的发言:
我父母是从山东方向过去的,我姐姐、我、我妹妹都是生在大连。我现在是新四军研究会的。从军部到几个师都有。这段历史不是很清楚。你们谁还是新四军研究会的,陈昊苏是会长。
3 ^& U3 h9 O6 L& P

车,童学长(你们的同学);你不清楚,下面的都不清楚了。 开个玩笑。肯定有清楚的。帖个朋友推荐的你们园长/校长的回忆文章。

) R& M7 x4 L5 Y4 H! a# C* m! v- ^

 

5 {& [" E, u3 s

创建大连育才学校的回忆
李光
一九四九年二月,我奉命负责筹建大连育才学校,直到一九五四年一月调到沈阳。短短的五年时间,这座以接收烈士子女、志愿军干部子女和地方干部子女的学校从无到有,直至发展成为一所包括幼儿园、小学在内的能够寄宿的中学校,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一、 筹建和建校初期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我军胜利的结束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党在东北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当时旅大地区由苏联红军占领,尽管有国民党的层层封锁,政治、经济形势还是比较稳定,但小孩于上学却很困难。随着我军的胜利,在大连集中着的由延安和关里老革命根据地来的大批干部要迅速向全东北以及全国进军。这些同志虽然已经参加革命多年,但大部分同志的家当,只是一套被褥。唯有送子女上学成为他们的一桩心事.
为了减轻干部的后顾之忧,中共旅大地区党委决定尽快成立一所能够寄宿的学校,集中招收烈士子女和干部子女。
一九四九年二月的一天,区党委副书记郭述申同志邀我到他办公室。郭书记开门见山地告诉我:“区党委决定成立一所学校,准备派你去筹建,担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校长请毛达殉同志(当时是大连市市长)兼任,你有什么意见?是不是回去和丁哲民同志商量一下?我想他会支持的!”
当时我在旅大市妇联担任组织部部长,对党分配的工作当然没有二话。虽然我自一九三六年参加共青团组织以来,

( ~; s# [: M* X7 Y! A

长期从事妇女工作(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担任河北省饶阳县妇教会主任,曾在冀南区妇救会工作),对妇女工作比较熟悉,也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我爱人丁哲民同志是旅大团市委副书记(后为书记),当时我们的长子六岁,女儿四岁,如何送他们上学、上幼儿园(当时称为幼稚园)一直是让我们发愁的事。前不久,哲民同志还对我说,如果能够办一座学校,把烈士子女、干部子女负责管起来,那可给广大干部解决了大问题。
想到这,我感到区党委的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信任和委托,广大干部,尤其是烈士遗孤的热望,使我愉快地担当了这一抚育革命后代的重任。
学校筹建经费由旅大行署教育厅直接拨给,开办费共计三十万元。校址选在劳动公园东侧内的一所原日本学校(即现在的大连市二十四中学校址),定名为大连市育才学校。根据区党委指示和广大干部尽快开学的要求,我们首先抓紧时间修复校舍,进行筹备,于秋季开学。
日本人撤走后,校舍破坏严重。主楼当时已经没有屋顶.偌大的院子里堆放了大批垃圾。主楼道东、道北的两处宿舍也已经破烂不堪,急需维修。
幼儿园园地选定在劳动公园北端的一个教堂(即现在大连市艺术馆)。路西有一所日本人的神社,也拨给了我们。定名为育才幼儿园。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建,在大连市教育局范围内挑选了一批教师到学校。这样,到七月份已经有教职员工四十多人,学校和幼儿园均已初具规模。
一九四九年八月,大连育才学校和附属的幼儿园同时开始招生。消息传出,旅大地区广大干部拍手称快,互相传告。
当时入校的烈士子女和干部子女,须有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科长李蒿峰同志(李蒿峰同志,后曾任中共沈阳市委副书记)的批字。由于孩子的家长大部份都在大连市,所以开始时收录的住宿生不多,只有百名左右,其余的二百多名学生只在学校吃一顿午饭。
一九四九年九月一日,在育才学校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大连市市长兼校长毛达殉讲了话,旅大区党委宣传部部长邹问轩同志亲临祝贺。这给校师生很大鼓励。
在筹建学校过程中,党支部既要抓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抓行政工作,任务很艰巨。毛达殉同志在市政府工作繁忙,但仍经常到学校来听汇报,谈工作,具体研究和部署校园的规划、筹建等很多具体问题,如人力、物力、建筑材料等,大都是经他批准,大连市政府给解决的。在筹建学校的过程中,毛达殉同志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位热心教育的市长直接抓,大连育才学校筹办的速度和质量不可能如此之快和如此之好。
育才刚开学一个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毛达殉市长在一九五〇年春天由湖南陆续请来了教师六人,增设了初中班,向十年制中学实验阶段发展。这时学校已经有教师四十余人,这就把如何使用知识分子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
我们对知识分子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建国前,党外的知识分子确实处在动荡之中。他们中的有些人由于接受了各种消极影啊,对共产党能否掌握政权、能否办好教育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但其中绝大部份是爱国的。党支部对教师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对他们大胆放手使用,政治上给予充分信任,业务上给予实践和提高的机会,生活福利上给予优先照顾。我们对知识分子进行历史的分析,认为他们有文化,有能力,同时又有一定的思想包袱。党支部组织他们学习政治时事,学习中央负责同志有关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讲话,宣传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帮助他们卸包袱。使教师们感到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关怀,从内心认为自己是“育才”的主人翁,增强了责任感。
比如,有位张老师,是位老生物教师,他从湖南到旅大后,由于家乡口音很重,讲课有困难,便主动承担了生物实验室的工作,负责辅导学生制做标本、栽果树。把园艺生物实验搞的生气勃勃,受到学生的爱戴。当时大连育才的园艺是全市著名的。菜园里每年都有春、夏菜。收获水果则都放到学生餐厅
里给大家吃,使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加了集体观念,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幸福。这样,全校师生对参加园艺劳动的兴趣更浓了.
为了提高师资队伍。我们加强了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当时除星期日以外,没有家务负担的教师,基本上每周六天都在学校住。我们组织了教学观摩,校领导轮流听课,参加教研组活动,党支部书记担任政治课的教学。星期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野游,密切师生关系。
这里,我着重回忆一下曾经为大连育才的建设做出了可贵贡献的几位同志。
戴忠明同志,原育才幼儿园副园长、园长。她是湖南人,出身自由职业者家庭,她兄妹多,父亲早逝,为了照顾弟妹,她读完师范学校就参加了工作,多年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供弟妹上学。在她的影响和资助下,其弟、妹均受到了高等教育,并且陆续参加了革命工作。如她妹妹黄葳同志(曾任黑龙江省科委主任,现任国务院科技干部管理局局长)就是由清华大学毕业,投身革命的。忠明同志献身于教育事业,一生未曾结婚。她于一九四九年由青岛到大连育才幼儿园,一直到一九六八年退休,始终在幼儿园主持工作。一九八一年病故于北京后,她的胞妹黄葳同志将忠明同志多年的积蓄万元人民币献给了旅大市儿童基金会。
忠明同志待人和蔼,热情诚恳。她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幼儿园的教工们都尊称她为“戴大姐”。这是一位热爱党,热爱幼儿事业的好同志。
大连育才教导主任杨开英同志,是杨开慧烈士的堂妹。她细长的身材,戴着近视眼镜,给人文雅的感觉。但在她身上,却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和蕴力,工作起来往往忘记了时间,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她毕业于湖南大学,一九五O年初来到育才后,一心在如何搞好教学上下功夫,她学习苏联十年一贯制的学制,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材的改编,总结了学校几个年级的教学经验。虽然当时她已经是年过三十岁的大姑娘,但对个人问题却很少考虑。在大连育才工作期间,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教学和管理孩子身上。杨开英同志为人正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她于六十年代病故于北京。
大连育才从筹建到办校比较顺利,首先是旅大区党委、行署的重视和在实际工作上的支持,选派了比较坚强的干部,有毛达殉市长的亲自领导;其次是党支部。虽然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也伤害了某些同志的感情,至今尤引为内疚,但是总的来说,还能比较正确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建国前后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诸如三反、五反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都由于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而胜利完成。党支部还注重吸收政治上比较成熟,够条件的知识分子人党。几年来陆续发展了李秀英、李德连、李芹芝等同志为中共党员,由李德连同志兼任团支部书记,不断吸收优秀青年人团。
大连育才办的比较顺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到了社会上各方面的支援和重视。比如人民解放军大连海军学校,从党委到教职员工对大连育才多方面给予支持,代请了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李钦芝等同志到育才任教,旅大苏联侨民学校在提供十年一贯制的教科书和传授教学方法上给予了支援。在战备上得到了旅大行署和防空指挥部全力支持。一九五一年、五二年正是抗美援朝紧张阶段,大连市防空任务紧急,全校四百多名孩子七岁以下的一百名,行动不便。防空指挥部拨出专款在劳动公园北山沟里修了防空洞,有住屋、厕所和仓库,还有照明设备.防空指挥部派出专人指导施工,还指导和帮助全校师生进行防空演习。
二、抗美援朝开始后学校的情况
一九五○年十月,抗美援朝开始。随着志愿军入朝参战,上级党委指示大连育才学校迅速接收志愿军干部子女入学。这些孩子要全部寄宿学校,并享受供给制待遇。这项政治任务,准备时间短促,担子很重。由于学生数量突然增
加,带来许多困难。经过党支部的动员,全体教职员工都纷纷表决心,一定圆满完成党托付的光荣任务。全校立即行动起来,扩建教室、寝室和食堂,迎接新生的到来。
志愿军子女是由中共东北局组织部分批介绍来的,每批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学校组织了专门接待班子,到火车站和码头去接。连续接了两个月才全部到齐,到校一百二十余人,最小的六岁,大的十五岁。孩子们到校后,立即进行体检。因为有些孩子来自农村、边防,学校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必须全面掌握。记得有个男孩子是山东来的烈士子弟,他的父母均在抗日战争中牲牺,跟随伯父生活,后被哥哥接到大连抚养。入校时发现患有麻风病,很快被送到大连麻风病岛上医治去了。由于治疗及时,既使病孩早日康复,又免传染他人。
一九五一年春天学校里发现了猩红热。为了立即控制这种传染病的扩散,我们把患病孩子所在的班级进行隔离。接着全校动员大搞卫生。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正在大连疗养的蔡畅大姐在区党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陪同下来校视察。蔡大姐和欧阳钦同志视察后,亲切地问我有什么困难?我说没有别的困难,就是担心猩红热蔓延开来。没想到过了两天,行署由韩光主席来了电话,说蔡大姐给孩子们请到了苏联红军医院的小儿科医生,让我们立即带着翻译到苏军医院去接。我们被蔡大姐的关怀深深感动。我一句简单的话,却被蔡大姐认真地当做一件大事抓紧解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多么关切革命的后代啊!我们立即随同行署的俄文翻译接来了苏军小儿科医生。这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军医,是苏军医院的儿科主任,她工作起来不分份内份外,每周到校工作两天,从环境卫生到学生健康检查,直到医务室病号的治疗,都非常严肃认真。我们医务室的专职护士和医士都有了依靠。从此,我们有了学校的兼职校医。
对学校的建设,区党委十分关怀。欧阳钦、韩光、郭述申以及任仲夷(旅大团市委书记、区党委秘书长)、组织部长胡忠海、宣传部长邹问轩等领导同志都亲临学校检查工作。
徐海东同志也到校巡视过。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对如何办好学校十分怀。有个星期日,徐老乘车来到校园,

+ d. g- a: _4 b- q

他说:“我有肺结核,学生在校时我不敢来。学生离校后我来看看校园,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后来,徐老曾专门约了毛达珣、杨开英和我一起来到大连岭前他的休养地交谈,还请我们吃了“鱼翅席”。老革命家的关怀,使我们深受鼓舞。
永远使我难忘的是,一九五一年元旦,在为苏联红军举行的一次宴会上,敬爱的周总理关切地找毛达珣同志和我到他面前,周总理和蔼地询问:“你们是大连育才的正、副校长吗?你们是培育人材的学校啊!我通过欧阳湘(欧阳钦同志之子)知道你们学校很注意学生智力和德育的培养。要教育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特别是干部子女,要打消优越感,不能比谁的爸爸坐车还是步行上班。要教育他们比吃苦,比为党为人民作的贡献!这要靠你们在教育上去创造,方法要生动活泼,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建议你们让孩子们学点历史知识。只有知道祖国历史的人,才能更爱自己的祖国。”凝视着周总理慈祥的面容,我的心情激动不已。周总理接着又微笑着说道:“昨天我手把着湘湘的手教他写毛笔字,你们可以让孩子们写写毛笔字,每天有几十分钟也可以,天长日久见功夫啊!”周总理一席话,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第二天我们向全校师生传达了周总理的教导,并发动师生讨论如何贯彻执行周总理的指示。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要正确贯彻德、智、体的全面教学方针,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后代。教职员工一致同意在课程内每天增设四十分种的毛笔字课,其它课程的教学要生动活泼,宜于学生接受;图书馆补充了许多中国古代历史通俗读物。针对学生住宿生较多,组织了许多课外活动小组,如:讲演小组、园艺小组、地理、美术、航空小组等等。全校每周举行一次故事会,学生们上台去讲述中国古人的故事,有岳飞、岳云、周处等故事,既组织学生学了历史,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美术和地理小组,学生们画了历史连环画和祖国地图。在品德教育上正式向学生们提出了“五爱”的内容,这就是:

/ W; Z( Y3 i$ O0 x

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为了让学生们牢记并身体力行,要求教职员工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我们将“五爱”以五尺见方的大红字写到教学楼的墙上,学生一进校就看见,每天做操集会都站在 “五爱”标语的前面。同时学校也向学生和家长提出不要搞特殊,不许乘坐家长的专用车,不许在学校带食品、用具等等。
在周总理指示教诲下,育才学校师生员工掀起了办好学校,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材,为志愿军抚育好孩子,为革命教育好后代的热潮。
最后,还应该提到的是大连育才学校的好学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欧阳湘同志。
欧阳湘是欧阳钦同志的独生儿子,一九六七年被林彪一伙迫害致死时年仅二十七岁。湘湘在育才时就是个好学生,他功课好,学习成绩优秀,懂礼貌,爱劳动,尊重师长,爱护小同学,生活艰苦朴素。一九五三年他随欧阳钦同志到哈尔滨,在高中学习时仍然是好学生,一九五八年他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长春光机研究所搞科研。“文化大革命”初期,欧阳湘满怀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写信给省委转党中央,提出要警惕野心家篡权,却被林彪一伙诬陷为“内奸”、“反革命”,拉到哈尔滨批斗,并被迫害致死于长春。
文化大革命前的每年春节,湘湘都要到我家,说是来看望老校长。象湘湘这样对同志有深厚感情,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好学生,大连育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现在我对不少好学生都记忆犹新。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组织上调我去沈阳,委派东北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张煜同志来大连育才任校长。这是位参加革命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后来她也调到黑龙江,任省科委副主任.现在张煜同志已经在沈阳离休。

i7 w7 z( V4 g

出处:http://www.dl-library.net.cn/wenxian/wszl/1.pdf

发表于 2009-11-16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6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6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母是从山东方向过去的,我姐姐、我、我妹妹都是生在大连。我现在是新四军研究会的。从军部到几个师都有。这段历史不是很清楚。你们谁还是新四军研究会的,陈昊苏是会长。
发表于 2009-11-16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1-15 9:09:00的发言:
  / [1 ]9 K4 \; p# \5 ]0 z

8 M6 m2 b$ p9 l

4 k1 f& R- s, [" V; n" G+ Q; E

' F N9 i- h9 {: B

   我会把你保存的那幅画拷贝下来,转给吴晓勤,他一定会喜出望外地请我喝酒,哈哈哈。谢谢你!有缘啊,真是!

9 F3 M" ^! Z( A- K! l; x

不客气,我给你邮箱发了一张不带网标的、象素高的图,祝你们喝得高兴!

发表于 2009-11-16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1-14 9:21:00的发言:
# I5 k+ H; q6 B6 y; V

 

& [1 L7 L- H% r- \* w9 y

      【  老童:老百姓都知道的事,这些官员们怎么就不知道呢?】

+ h1 J% P( p% m0 Y

 

+ I, g" g B3 @; L6 B% S- r2 z

       这些官员平庸无能……

) O" a* y7 \ o2 p7 v. v4 R

 

! y, D) ]. F8 R# ]

    大连当时的地位有人说像80年代 的香港。很繁荣。有好多工厂,还有一个军工基地(建新?)听说当时的一个厂长,吴运铎的战友因试演炮弹牺牲了,当时也就30岁吧。你肯定比我知道的多。】

& ]+ v- x1 V3 L( r

 

W* @) o' e' l. }: @( l/ U3 }) m, ?

    2000年时,我采访了吴运铎的小儿子吴晓勤,了解有关他老爹的往事。他当时不愿意聊,觉得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再三做工作之后,晓勤才肯谈,成文后发在《婚姻与家庭》。该刊主编左心平大姐与其姐姐吴克竟是育才的同学,真是巧!该文刊发后不久,北京电视台影视部投拍了电视剧《吴运铎》……

7 l9 N* E9 `. ?& v1 I9 z c

 

5 ]' x V, V$ {# g% k1 L2 G8 W

   片段:

+ y& K7 S. O1 ?: w) j

 

. p$ Q$ w( b' T

          

% o$ z2 G+ T0 T" b! D9 z) x9 {

                                                   老爹吴运铎 

! @& ]* B" k1 J" T: O& p& [$ k# j

            

$ f9 \5 b: T, s- G8 t

                                             吴晓勤 述 胡涂人 文              

' o! @) _0 c, x8 @/ ~9 O

                 

. c/ U: m% h8 d @' D1 O0 L

                                                大难不死的吴运铎

: q& D! u& {9 `- W( m/ H1 z6 m

 

S" S8 Y w3 k: m2 k6 J3 i$ I

   我父亲在战争年代一直是搞军工的。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而且也非常危险,受伤死人是常事。当年咱们兵工厂所用的火药,都是从缴获的日军和美军的炮弹、炸弹里面拆卸出来的。这活儿很危险。我父亲在淮南新四军二师军工部的兵工厂的一次事故中左眼被炸残、左手被炸得只剩下一个小拇指、左腿的膝盖被炸开。当时,他们那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生命危险的事,一律由厂长、政委带头去干。我老爹是厂长,他不干,谁干?

' q& ~8 O4 n0 n" }* t' s4 [6 V

 

/ e/ ?1 M0 F- |8 Y7 W' `" t. ?

   我记得他最严重的一次负伤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我父亲在东北解放区大连。有一次也是拆一颗炮弹,结果爆炸了。那个叫吴屏周的政委当场就牺牲了。听我老娘说当时我父亲成了血人,身上裹着三条棉被都被血浸透了。在医院里,老娘看见他的胸口的衣服上有一个洞,她用手一摸,从里面摸出了一块怀表,被炸得只剩一个空壳子。我父亲命大,没死,多亏了这块怀表,一块弹片正巧崩到了胸部的那块怀表上。他的左眼在那次事故中彻底地瞎了,右腿粉碎性骨折。他身上受的伤可太多了。那会儿是战争年代,条件极为简陋,那有什么保护措施,就是玩命呗。那会儿的人也没有想那么多,为革命吗。

( ~9 w: S+ P }, U

            

* F1 w; K( B# x. V

                         “什么官不官的大家都一样!”

. ?* u% H0 Q" F, |! F' z

 

0 `7 D$ t+ v! h" ?+ `% Z* N

   我父亲当年在新四军的一个老战友,春节到我们家来看我老娘。他说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大连的兵工厂,只有厂长和政委有“工资”,其他的人没有。我父亲是厂长,一到发钱的时候,他就得掏钱请客。那会儿的工人只要上他那去,看见桌子上有烟,那怕就剩下一根,也的撅一半,一人半根,有什么事抽完了再说。这老头儿说:“那叫一个‘平等’!真是官兵一致!那时候,什么官不官的,大家都一样!现在,你上你们头儿那,你敢吗?” 

2 y& e+ E, C1 H$ l+ S( O3 T# b3 g" D

    我说,我们头儿,不抽烟。他乐了。

% Z% s8 g. s) e' X, s

 

, g" a0 O+ U9 l

     ……

' g, e6 {# g2 m k1 F0 n- W3 A; K

 

) T& ]3 X9 I% w! c+ F' P& F. k) k

    

! J) h$ c/ v$ `& W

                                                     “ 以为你是个外地上访的”

9 n% l! c f. u- J2 @; L

 

% M. |. A$ Y3 v& o8 D: R: g- u

  1971年春节,我从干校回北京探亲。我二哥小荣从山西也回到北京。

Y# n" h F5 O, R+ P( _3 }5 l

  那天我父亲去甘家口商场买洗衣粉,一会他空着手回来了,说:“售货员不卖给我,问我要购货本。”小荣去了,他买回一袋洗衣粉。我老爹问:“人家没问你要购货本呀?”

% @# n, F+ J* A0 P

    小荣说:“没要。人家售货员一看你这身打扮,以为你是外地来北京上访的哪。”

9 P" H; Q% m' c4 }9 c

你知道我父亲当时什么打扮吗?他出门儿头戴一顶咱们号称的那种“八路军战斗帽”,就是兰色的布棉帽,穿一件很旧的深兰色短棉大衣。不认识他的人真以为他是外地到北京上访的哪。

# P" r" l& c% s7 q. j0 F- U/ e

            

2 t- j( L0 i7 K6 f1 P( J9 F5 W

                                                吴运铎对子女说“有本事,自己混吧!”

. v: N' q- [0 e! f* |2 z% q9 R

 

6 m5 n# Y& z% w- X. \1 @. j

   我们家5个孩子,在文革后期,我姐去了内蒙插队、大哥去了东北兵团、二哥上山西插队、我和我妹去了咱们部里的五七干校,后来干校不是又把咱们这帮知青弄到了山东的工厂。我父亲算是“特等残废”,身边可以调回一个子女照顾他。但是他从不向院里提这个要求。那阵子不是特兴“走后门当兵”吗?按说他的关系也不少。结果我们5个孩子,他谁也不管,可是他给别人家的孩子到帮了不少忙。他就一句话:“有本事,自己混吧!”

, l0 G, r9 @5 J S& u7 y+ _3 |

 

. F" }' V% A( A! G: ^

                             “什么叫真情啊?这就是!”

0 \7 n7 ?% ~4 P ~! t; ], g

 

3 g- o1 h% ?5 z- C

  我父亲是1991年5月2日,在西山工人疗养院去世的。当时不论是遗体告别、还是追悼会,我没流一滴眼泪。为什么我就不说了。但是就在他去世之后,邓朴方也来我家看望我老娘,还有不少残疾人纷纷到我们家来悼念他。我老爹不也是残疾人吗?我们家住在4层楼,哎呦,那天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双手撑着两个木墩,挪蹭着残肢“咯噔”“咯噔”,楞是从一楼蹭上4楼,而且满脸是泪……当时我一看,眼泪花的一下子就从眼睛里流出来了。哎呦!当时的情景真感人!什么叫真情啊?这就是!

+ U `# k" i; D5 b; c: T

             

, j5 U6 z$ f- h1 Y0 V w9 [

                                                             吴运铎最终的归宿

- t; F# |+ d2 I0 O+ G" A$ c* J

 

) Q4 t4 o- b5 O; B

   我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活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2 t5 _# w* n0 c- y6 q+ z

   他对我们说如果自己去世了,不要搞那一套什么追悼会,什么遗体告别,没什么意思。他希望死后能把骨灰能撒到大海里去。可在他去世之后,我们跟有关方面联系过,得到的答复是手续很麻烦。后来我们选定把父亲的骨灰埋葬在司马台长城附近的一处山坡上,那山坡上正好有一块一人高的岩石,那块石头前面种的全是矮小的松树,我父亲生前十分喜欢松树,我们便把他的骨灰安葬在这块大石头前,连个墓碑也没立。我们家人每年为他扫墓,就是带一瓶二锅头,摔在埋葬他骨灰的地方。他生前最喜欢喝二锅头,以后年年如此,时间一长,那儿净是二锅头酒瓶子的碎片。我们每次去都是凭借那些碎片,来确定我父亲骨灰具体的埋葬地点。可是现在,那片松树长得很高很茂密,把那块头石遮住了……

& @5 k) S# Z8 c" ]" N& x; T

 

4 h' L( g+ K m& \" {6 q/ |

   今年5月2日,我父亲的骨灰迁到了万佛华侨陵园,这将是他最终的安息处。

, w2 T: _6 c* \2 B5 _; q


 

) v/ f3 N- H0 u3 u0 |' ~

我看到吴运铎的墓地了,因离我父母亲的墓地很近。

发表于 2009-11-17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17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11-16 23:12:00的发言:
9 B" a9 j- Y7 ]( l1 n, a

车,童学长(你们的同学);你不清楚,下面的都不清楚了。 开个玩笑。肯定有清楚的。帖个朋友推荐的你们园长/校长的回忆文章。

0 b' n" k) ^( v( i9 n: X0 K

出处:http://www.dl-library.net.cn/wenxian/wszl/1.pdf

) t0 W+ P- G; \# I, Q7 Q

非常好,全部大连文史资料保存了。

发表于 2009-11-17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mp=500,300,true][/mp]
发表于 2009-11-17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eiwei同学,可以把你做的光盘内容放在sohu上? 我们又时间也可以看看。
发表于 2009-11-17 0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一个真实难忘好好笑的小故事

: z' }# G" D7 ?8 I. }

       前几日,在附小论坛上读到了糊涂人采访吴运铎的小儿子吴晓勤后书写的文章:《老爹吴运铎》后,又看到串门学友秋江上帖对吴运铎的回忆,尤其当我看到自由飞翔学友书写回忆吴运铎的文章及吴运铎送给他的亲笔画后,很有感触,非常感动……。这幅《竹图》画得苍劲有力,非常逼真,耐人寻味,正如自由飞翔所评:“画如其人,话如其人”,和吴运铎接触,他的讲话,他的为人,刻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永不淡忘。

. S; ~4 u$ R+ V; s% h

   不由得我也想起47年前的一件往事……。62年暑假,我刚被调来附小不久,担任附小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学校决定召开隆重的少先队大队会,并由我出面负责组织和联系邀请中国保尔吴运铎来校给少先队员作报告的事宜。

5 |+ c& I8 e* n, C

    那天上午刚上班,我到校总务处给吴运铎同志打电话,联系确定他来校作报告的时间、内容及有关事项。其中,吴运铎在电话中问我:“去你们学校那明天,你们学校有车来接我吗?!”我茫然了,用目光往总务处办公室排列在墙壁四周的自行车扫了一圈,不知所措地说:“吴运铎同志,我们学校车是有几辆,就是都破旧了一些……。”,记得(那时我的年龄是在附小老师里几乎是最小的。)当时总务处的同事们的办公桌‘分两排对座都集中排列在屋子的中间,形成一个长方形,总务处的同事们,因为当天刚上班还没有外出,都围坐在桌子的四周,他们都听到我的这一席话,马上判断我驴头不对马嘴的失误,全都大笑不止……。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笑声传到话筒里,还是聪明的吴运铎明察秋毫,对我说:“小胡呀!你说的是什么车呀?”,我说:“我说的是自行车呀!”耳边又传来了总务处同事们忍俊不住的笑声……。吴运铎同志也笑了,他对我和蔼耐心地说:“我说的不是自行车。我是问,你们学校有没有小轿车来接我?如果没有也没有关系,我这边有,我用我单位的车好了……。”

7 a+ F a5 G9 _+ {

    大家给我出谋划策,让我到校长办公室找谭校长,让他给学院办公室打电话,让学院派车接吴运铎来我们学校作报告。我上楼向谭校长汇报后,谭文盛校长和学院办公室牟方成主任通话后,决定由学院负责出车接送吴运铎同志。

0 D4 Y+ ~# B: Y# e" _

    问题是解决了,但却流传下一段,好长时间挥之不去的有关我的真实难忘好好笑的小故事……。想起来,我那时候真的是好傻好傻啊!那时候的人都是那么本色,不过我比他们傻得更过头一些。

0 S; L# g0 @- H; a/ f: B

   从此后,我还去过好几次吴运铎同志家里,每一次都受到他和他老伴的热情招待,他们家中居室不大,陈设简朴,和普通百姓家没有什么两样。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家有一套完好的木工工具,据说是从国外带回来的,是他日常离不开的东西,他下班后常用这些工具,做一些木工活,他在家中从来都没有闲着过,总是保持一个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的本色……。

发表于 2009-11-17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17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17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1-17 9:59:00的发言:
3 [/ |- v. g& C9 f- Y3 _7 j

 

0 w! U& Y$ J0 X' [% V- q+ q

     【胡老师:不由得我也想起47年前的一件往事……。62年暑假,我刚被调来附小不久,担任附小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学校决定召开隆重的少先队大队会,并由我出面负责组织和联系邀请中国保尔吴运铎来校给少先队员作报告的事宜。】

% |# B$ f; A! q6 T- X

 

& l& b9 W" [4 s# F

     胡老师对当年的往事记忆犹新,那些往事总是让我们感到那么亲切、温馨,那个尊崇英雄的年代,火热的年代,令人怀念的年代——尤其人与人之间那么单纯朴实的年代,真好!

# z. H" \2 \' n6 v0 E

 

4 ?3 | n& t/ g0 B0 x) J6 E

    69年冬天,在干校。吴晓勤从箱子里拿出一件皮夹克——“这是我父亲的”他说。我说:“当年你老爹到我们小学作报告时穿的就是这件皮夹克。”

' ^% e/ d# h' \8 i" o1 _

 

4 N$ n0 l$ m: [0 d$ s$ C

  当时,吴运铎来学校礼堂(食堂)作报告,好像没有让我们低年级的学生进去听。我是在大门外扒在窗户上往里看,才看见这位久仰的中国的保尔。

! u* j3 {; F8 S1 \) L8 Z

 

$ C- s$ ]" I4 N8 N/ i( K( X+ Q o

   后来,在干校结识吴晓勤,1970年春节,探亲时回京常去他家闲聊,见过胡老师说的那“木工台”。——我记得第一次去他家,进屋便见到一位驼背且非常消瘦的老头儿,左手插在裤兜了(左手失去四个手指),走路一瘸一拐的。吴晓勤说:“这是我老爹。”——吴运铎!久仰久仰。如今面对面,近在咫尺,这是一个有着平凡朴实外貌和不平凡人生的老人。

4 ^" Q4 [; X. i3 c

 

& B3 T# ?0 Z+ e( I; p/ m

 

* \3 G( L! I- Z2 p7 ^, E5 `

 

4 E4 g. O- ^% O

 

* g5 k; k" h9 y* r- n% @

 

2 j7 ]9 q, i, _# W- n

令人感动,让人感慨糊弟记述吴晓勤对其父吴运铎的回忆,让人深受感动,吴运铎为理想、为信念无私无畏,真正 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用生命和鲜血奋斗而来的胜利,他没有去享受,没有去利用功巨英雄的荣誉去要高官、重权、厚禄,老婆孩子的事让他们个人去干。来日无多的他在人生最后阶段住院,他都不肯享受他应得的待遇。他是纯粹的人,高尚的人,一个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人,专门利国利民的人。不少人认为人不为已,天铢地灭。但是他们不知道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众多为民族,为理想,为建立公正幸福的社会,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而无私无畏,忘我奋斗的仁人志士才繁衍至今,今天我们享受幸福生活,决不要忘记这些为我们、为后代子孙作出奉献和牺牲的志士。要向他们那样做人做事。感叹之余,让人忧心的是,现在社会上一些掌权管钱的人有多少在真心实意学习吴运铎,在学习焦裕禄、孔繁森?不过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还记挂着吴运铎,有纪念馆,有《把一切献给党》的多种版本,还有电视剧等。这让人感到欣慰,吴运铎的精神仍然在激励一代新人。

; _5 O- p+ C, A: G7 p


* N3 j9 ~0 n8 C' W% [. p" _

 

5 t/ p; T$ L1 T) U

下面是各种版本的《把一切献给党》,其中还有外文版





7 `% i% b+ r G5 Y$ x

 

( D6 G) Z( d) ~, L5 Z4 S

《把一切献给党》一书有著名画家王式廓、罗工柳、尚沪生所画的插图



( M. ~- f7 }, S( M) G7 R( [. R% d

5 M" N( O/ c' M; K2 I+ a, h' _* s

 

- Z: s; z$ y% u7 x7 R7 D( t

下面是段讲述吴运铎事迹的视频

% q4 ~! ]; r$ ?5 g! k/ j

 

) f, |& N& ~1 M" l

再添一幅


发表于 2009-11-17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代愚公学长发歌



发表于 2009-11-17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7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30 18:13 , Processed in 1.231083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