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访谈录

冷溶接受浙江在线记者专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8-9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203.207.221.5/c8/mp3/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2.wma

大家听了一定会很有感触的!

发表于 2007-8-9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象听松大哥那样把歌贴到这里,只有把链接放上让校友们自己打开听了。[em04]
发表于 2007-8-9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也不错,俺喜欢您推荐的歌子。您把歌子像鸽子那样放出来,飞翔在大家的心中,那个感觉是非常美妙的!祝您像歌子所唱的那样幸福美好!
发表于 2007-8-9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8-9 20:20:23的发言:
那也不错,俺喜欢您推荐的歌子。您把歌子像鸽子那样放出来,飞翔在大家的心中,那个感觉是非常美妙的!祝您像歌子所唱的那样幸福美好!

谢谢!我还是从育新小学那里弄来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曲《我们的田野》让我们回到了梦一般童年和少年时代,
我们唱着《我们的田野》,走过田野,走向人生

发表于 2007-8-10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声都渗进人心里去了,画面也挺动人,让人不禁沉浸在当年唱着、听着这首歌,立下奋斗志向的情景中。

    看了您的不少帖子,感慨之余又想到,是不是太煽情太令人怀旧了,前边还有些路要走哇,腿老发软不行呀。您说呢?

发表于 2007-8-10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漫步:   画面太好看了,又回到了绿色的田野,  当年生活的地方.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10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07-8-10 20:26:41的发言:

 

    雨中漫步:   画面太好看了,又回到了绿色的田野,  当年生活的地方.

   

[em01][em01][em01]

不好意思!这是听松大哥发的。
发表于 2007-8-11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8-10 22:12:39的发言:

不好意思!这是听松大哥发的。

     也谢谢古刹听讼.   看了好多值得留念的回忆.真好,谢谢. & v3 n) s+ B8 {1 [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11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大哥大姐们,前一段光顾找同学了,我已经找到1/3的同学啦,很高兴!谢谢各位的引路!

一进来听觉就这么享受,真好!

发表于 2007-8-13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7-8-1 0:50:58的发言:

因为遗迹全无,现在仅凭一块碑就说那里是金台夕照,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也有可能是夕照寺呢

日报社内的金台绝对是新修的

除非有出土的驮龙碑来证明

我就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第一届学生,也是第一届毕业生。(记得学校礼堂还挂着我们第一届毕业生全体师生的合影。)那是54年春季到暑期的四年级班,因为刚建校,学校只有初小没有高小,家住机院的大部分同学都转入离我们两站路的慈云寺小学读书。由于咱们学校条件优越,我们转到慈云寺小学一直受到老师的优待。我们班的住校生只记得一位,因为他的名字特殊叫:鞠衍行, . g( x- t$ ~( a+ I; M

    我们家现在随机院搬迁西安,对机院原址已经印象不深。我和弟妹六人都毕业于那所小学,因此对它感情很深。

发表于 2007-8-13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更正一下听松大哥:机院门前的路(现人民日报社大门前)是金台西路而不是金台路,依此推论,金台路应是机院东边的那条路了,再推下去,机院大院就应是金台了?我们上学时,金台西路好像还没有名字,只是一条土路,南面通朝阳路,出口在小猪店(后改名小庄)北面是水碓子,当时还是农村,也不通公共汽车,我们上学都是坐九路无轨在小猪店下车,然后走到学校。文革中,九路公共汽车开始走这条路,是从前门到水碓子?。另外,我们在学校时,机院也没有游泳池,因此残碑不可能是挖游泳池时出土的。

想考察金台是否是现在人民日报的位置,我认为还应从机院建院前这块地方是干什么的?是否有可能出土那块残碑?有哪位学友知道?

不好意思,很久没来了,关于"金台夕照"位置的讨论,我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个信息,在机院院外西北角,现在有一块石碑,还有一块刻有"金台夕照"四个大字的大石头,落款是:金台石人  张原题   组成了小街心公园的一景,以提醒昭示众人曾经的"燕京八景"著名的"金台夕照"应该是在这一带,每天晚上都有一群人在这里练太极拳.

"金台夕照"石碑上刻的小字内容是:

"金台"原指公元前三世纪燕昭王为礼贤下士所筑之土台,上置千金,聘请天下名士,"金台夕照"为燕京八景之一.   "金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金台曦照"寓新意为充满蓬勃朝气的晨曦照耀在这片富有生机的热土上,"鹞筝频催千嶂晓,成鼓能振万重山,朝阳必将载万丈,晨曦之光冉冉升". 是二00五年五月一日刻的.

发表于 2007-8-13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期<北京文物报>吧,对"金台夕照碑"的历史和发现有很详细的介绍~
发表于 2007-8-13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岛玉叶在2007-8-13 14:39:47的发言:

我就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第一届学生,也是第一届毕业生。(记得学校礼堂还挂着我们第一届毕业生全体师生的合影。)那是54年春季到暑期的四年级班,因为刚建校,学校只有初小没有高小,家住机院的大部分同学都转入离我们两站路的慈云寺小学读书。由于咱们学校条件优越,我们转到慈云寺小学一直受到老师的优待。我们班的住校生只记得一位,因为他的名字特殊叫:鞠衍行,
 
2 }# ?4 O6 e7 t# c1 }# N: |5 m& i

    我们家现在随机院搬迁西安,对机院原址已经印象不深。我和弟妹六人都毕业于那所小学,因此对它感情很深。

最热烈地欢迎前辈老校友加入我们的论坛!!!!!!

[em17][em22][em23][em44]

请教老前辈一点问题:前几天听同学说机院附小成立之初叫“重型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后改名为“一机部子弟小学”到59年才改为“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请教老学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0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岛玉叶在2007-8-13 14:39:47的发言:

我就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第一届学生,也是第一届毕业生。(记得学校礼堂还挂着我们第一届毕业生全体师生的合影。)那是54年春季到暑期的四年级班,因为刚建校,学校只有初小没有高小,家住机院的大部分同学都转入离我们两站路的慈云寺小学读书。由于咱们学校条件优越,我们转到慈云寺小学一直受到老师的优待。我们班的住校生只记得一位,因为他的名字特殊叫:鞠衍行,
 

    我们家现在随机院搬迁西安,对机院原址已经印象不深。我和弟妹六人都毕业于那所小学,因此对它感情很深。

向老校友致敬,您的发言把我们学校的历史又往前推了一年,我们一直以为55年才有毕业生。我知道以后的几年我们学校毕业生也有许多北京市里的学生,我们学校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8-13 20:29:11的发言:

最热烈地欢迎前辈老校友加入我们的论坛!!!!!!

[em17][em22][em23][em44]

请教老前辈一点问题:前几天听同学说机院附小成立之初叫“重型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后改名为“一机部子弟小学”到59年才改为“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请教老学长。

有可能。因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前身就是重工业部,根据老校友提供线索,54年学校可能正在盖校舍,学校在慈云寺小学借读。那时可能叫“重型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55年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竣工,“一机部子弟小学”正式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方元素在2007-8-13 15:28:30的发言:

需要更正一下听松大哥:机院门前的路(现人民日报社大门前)是金台西路而不是金台路,依此推论,金台路应是机院东边的那条路了,再推下去,机院大院就应是金台了?我们上学时,金台西路好像还没有名字,只是一条土路,南面通朝阳路,出口在小猪店(后改名小庄)北面是水碓子,当时还是农村,也不通公共汽车,我们上学都是坐九路无轨在小猪店下车,然后走到学校。文革中,九路公共汽车开始走这条路,是从前门到水碓子?。另外,我们在学校时,机院也没有游泳池,因此残碑不可能是挖游泳池时出土的。

想考察金台是否是现在人民日报的位置,我认为还应从机院建院前这块地方是干什么的?是否有可能出土那块残碑?有哪位学友知道?

不好意思,很久没来了,关于"金台夕照"位置的讨论,我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个信息,在机院院外西北角,现在有一块石碑,还有一块刻有"金台夕照"四个大字的大石头,落款是:金台石人  张原题   组成了小街心公园的一景,以提醒昭示众人曾经的"燕京八景"著名的"金台夕照"应该是在这一带,每天晚上都有一群人在这里练太极拳.

"金台夕照"石碑上刻的小字内容是:

"金台"原指公元前三世纪燕昭王为礼贤下士所筑之土台,上置千金,聘请天下名士,"金台夕照"为燕京八景之一.   "金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金台曦照"寓新意为充满蓬勃朝气的晨曦照耀在这片富有生机的热土上,"鹞筝频催千嶂晓,成鼓能振万重山,朝阳必将载万丈,晨曦之光冉冉升". 是二00五年五月一日刻的.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8-1 10:25:10的发言:

现根据各位大侠提供线索总结如下,众说纷纭,可能有点乱套,主要有以下四个线索:

1.财富中心附近应该就是金台夕照的所在地,将五六年前出土的石碑立于原址,也算为CBD添新景。”金台夕照在清代,现在的财富中心附近是镶白旗满蒙军队的校军场。传说,当时场内有个高台,称金台。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阳西下时金台高处比周围低处有更多的阳光照射时间。有一次乾隆帝巡行至此,恰好看到这种景象,于是就将这里定为“金台夕照”,后立了御笔亲题的石碑。

2.而广渠门内的夕照寺被南城老居民称作"金台夕照"的遗址。始建于明代中晚期的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的景观有望年底重现。城建亚泰公司昨天(14日)宣布,夕照寺的修缮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正在进行基坑挖掘施工。

    在修缮的施工现场,目前寺内东配殿已倒塌,寺院主体建筑的前殿目前也接近坍塌,仅后殿保存状况稍微好些,“金台夕照”的景观难觅踪影。

    据介绍,此次修缮范围包括三座大殿及东、西配殿和后僧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拉锁厂辟为厂房而拆除的西配殿,这次将在原址上复建。而整个工程的复建项目是建立在考古勘探基础上的,通过地下遗址的发掘摸清了原夕照寺院内各个建筑基址的分布、建筑结构的形制以及营造方式。

3.如今北京朝阳区小庄附近有一条金台路,据当地老住户说,这就是“金台夕照”的遗址;

  斜阳依旧,金台路上车辆人流穿梭不息,一派现代都市景象,没有丝毫的古意。这“金台夕照”留给我们的只有想象,只有荒草斜阳、古台萧瑟的模糊想象。

  位于朝阳区金台西路人民日报社院内公园里的一座仿制的金台,台不大,由砖石砌成,却能时时把古老的闲情雅致带到我们繁忙的现代生活中。

4.北机院在文革前曾经出土过残碑,具体情况因为69年机院西迁,珍贵资料遗失,残碑是否与金台夕照有关?后又埋于学校何处?现正在呼吁各位大虾们继续探寻,否则就是千古之迷了。

 


东方元素校友又提供了“金台夕照”的遗址的第5个线索,这是老北京人公认的地址,而且早已经立碑了。

但是斑马斑竹说的“北京文物报”还没有看到。谢谢斑马斑竹提供的信息。

发表于 2007-8-14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重型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的提法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家是53年底从沈阳迁来北京,成立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干部学校(简称干校)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器制造学校(简称机校)。后来还成立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工厂管理学校(简称工管校),58年三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学院,分为三个系。我们干校的的位置就是现在机院留守处的位置,它包括:1号楼(主楼)、2号楼(八角楼)、3号楼(一字楼)、4号楼,5号楼是两座相对凹字型的家属宿舍,中间修了一个木栏杆的圆形花园,里面种满了满天星、夜来香、美人蕉等草花。夜晚我们围着花园捉迷藏,阵阵香气扑鼻。那时的北京,像这样的居住条件是绝无仅有的。当然它不能和现在我们的花园城市相比。当时我家就住5号楼,我们楼上是杨超伦院长。这里基本上住的都是机院的元老。我们入校绝对是学校的建校期,记得开始学校还没完全竣工,还借机校两个教室上了几天课呢!至于到慈云寺小学读书是在子弟小学正式毕业后才去的,绝非借读.
QUOTE:
发表于 2007-8-14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岛玉叶在2007-8-14 16:08:36的发言:
QUOTE:
重型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的提法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家是53年底从沈阳迁来北京,成立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干部学校(简称干校)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器制造学校(简称机校)。后来还成立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工厂管理学校(简称工管校),58年三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学院,分为三个系。我们干校的的位置就是现在机院留守处的位置,它包括:1号楼(主楼)、2号楼(八角楼)、3号楼(一字楼)、4号楼,5号楼是两座相对凹字型的家属宿舍,中间修了一个木栏杆的圆形花园,里面种满了满天星、夜来香、美人蕉等草花。夜晚我们围着花园捉迷藏,阵阵香气扑鼻。那时的北京,像这样的居住条件是绝无仅有的。当然它不能和现在我们的花园城市相比。当时我家就住5号楼,我们楼上是杨超伦院长。这里基本上住的都是机院的元老。我们入校绝对是学校的建校期,记得开始学校还没完全竣工,还借机校两个教室上了几天课呢!至于到慈云寺小学读书是在子弟小学正式毕业后才去的,绝非借读.
QUOTE:

        佩服您的记忆力、自信力、判断力。多讲讲以前的趣事让大家听听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岛玉叶在2007-8-14 16:08:36的发言:
QUOTE:
重型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的提法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家是53年底从沈阳迁来北京,成立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干部学校(简称干校)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器制造学校(简称机校)。后来还成立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工厂管理学校(简称工管校),58年三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学院,分为三个系。我们干校的的位置就是现在机院留守处的位置,它包括:1号楼(主楼)、2号楼(八角楼)、3号楼(一字楼)、4号楼,5号楼是两座相对凹字型的家属宿舍,中间修了一个木栏杆的圆形花园,里面种满了满天星、夜来香、美人蕉等草花。夜晚我们围着花园捉迷藏,阵阵香气扑鼻。那时的北京,像这样的居住条件是绝无仅有的。当然它不能和现在我们的花园城市相比。当时我家就住5号楼,我们楼上是杨超伦院长。这里基本上住的都是机院的元老。我们入校绝对是学校的建校期,记得开始学校还没完全竣工,还借机校两个教室上了几天课呢!至于到慈云寺小学读书是在子弟小学正式毕业后才去的,绝非借读.
QUOTE:

我看了老街坊的很多帖子,都向往有过去老街道,老胡同,老学校等等老照片,可是大都不能如愿,因为这些老建筑都拆没有了,加之文革和下乡,动迁等各种原因,仅有的老照片也大都遗失了,因此希望新老校友能够发动起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老照片传上来,我想我们能够做到的。

发表于 2007-8-15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岛玉叶在2007-8-13 14:39:47的发言:

我就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第一届学生,也是第一届毕业生。(记得学校礼堂还挂着我们第一届毕业生全体师生的合影。)那是54年春季到暑期的四年级班,因为刚建校,学校只有初小没有高小,家住机院的大部分同学都转入离我们两站路的慈云寺小学读书。由于咱们学校条件优越,我们转到慈云寺小学一直受到老师的优待。我们班的住校生只记得一位,因为他的名字特殊叫:鞠衍行,
 

    我们家现在随机院搬迁西安,对机院原址已经印象不深。我和弟妹六人都毕业于那所小学,因此对它感情很深。

郑州市人大副主任叫鞠衍行,是否为你的小学同学?

发表于 2007-8-15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37℃在2007-8-15 8:42:19的发言:

郑州市人大副主任叫鞠衍行,是否为你的小学同学?

这个名字很特别,重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现在已经不是郑州市人大副主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37℃在2007-8-15 8:42:19的发言:

郑州市人大副主任叫鞠衍行,是否为你的小学同学?

鞠衍行  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山东荣城人,1962年9月参加工作,1972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省委党校函授大专班党政管理专业毕业。1959年一1964年,先后在郑州师范学校、郑州师范学习;1964年一1978年,任郑州师范附属小学教师;1978年一1979年,任郑州市金水区教研室教师;1979年-1980年,任郑州师范附属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1980年一1981年,任中共郑州市金水区委办公室主任;1981年-1984年,任中共郑州市金水区委副书记;1984年-1988年,任中共郑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期间曾在省委党校函授大专班学习;1988年一1993年,任中共郑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党组书记;1993年12月起,任中共焦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

=======================================================================

 37℃强

真可能是的,年龄很相近。

真可能是的,年龄很相近。

% M: c* i& e5 G l: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5 12:42: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15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的。重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能联系上就好了。

发表于 2007-8-15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你的同学鞠衍行?


认识一下照片中的鞠衍行,如果是同学,再联系。

发表于 2007-8-15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37℃在2007-8-15 14:38:20的发言:


认识一下照片中的鞠衍行,如果是同学,再联系。

这样子想认出来太难了,我们同学38年后聚会时好多人都认不出来呢,何况他们是50多年没有见过了,能记住名字就很不错了。我们作为校友联系行吗?
匿名  发表于 2007-8-16 06:12:00

我们的论坛热闹了这么长时间,我认为关于机院附小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搞清楚,整理出一些,希望各位学友能有进一步的讨论。

1、关于学校成立的确切时间。按照心灵之花的说法,他1965年回学校参加建校十周年校庆,附小应成立于1955年,而按照千岛玉叶的资料,1953年就已经有学生了,即便是建校初期,在时间上不吻合。或者是1955年为首届初小生毕业?

2、关于学校的名称沿革。目前已有建校之初即为一机部附属子弟小学和重工业部子弟小学之说,我认为都缺乏令人信服的佐证或材料,可能还要与一机部的名称沿革联系起来,才能确定。比如一机部的前身确实是重工业部,是什么时候改为一机部的?又在何时分为一,二,三?......

3、学校成立的确切原因是什么。何人提议?经什么样的会议研究或确定?最后是何人拍板定案?目前只有一种说法,即是黄敬......。

 

[em06][em06][em06][em06][em06][em07][em04][em07][em12]
发表于 2007-8-16 0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7-8-1 0:50:58的发言:

因为遗迹全无,现在仅凭一块碑就说那里是金台夕照,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也有可能是夕照寺呢

日报社内的金台绝对是新修的

除非有出土的驮龙碑来证明

我真的吃惊你们这么快从哪里搞来的信息。根据我的记忆,好像是那位女士后面高个戴眼镜的人就是鞠衍行。不知对不对?就是真的是,他也不会认识我们的。毕竟50年了。。。。。

发表于 2007-8-16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论坛热闹了这么长时间,可我认为还是有一些关于附小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提出几条请各位校友指教。

1、关于小学成立的确切时间。按照心灵之花的说法,他1965年回校参加校庆,学校应成立于1955年。可据千岛玉叶的回忆,学校在1953年就已有学生,那么确切的建校时间是何时呢?

2、关于建校初期的名称。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建即为一机部子弟小学;二是先重工业部子弟小学,后一机部。都缺乏可资证明的史料或资料。

3、学校成立的原因。什么人提议?因为什么?经过什么样的会议研究?何人拍板定案?目前只有一个传说,黄敬.....

 

[em06][em06][em06][em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0:38 , Processed in 1.216490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