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0-21 10:20:00的发言:
1 k0 [; f1 @0 i1 n$ S6 R 1 a0 G% x7 L- `! E0 u- _+ m
这两日家中琐事多多,没怎么发言了,只顾贴上几位学兄学弟的大照。 ! h% F) _# m/ t! r, W
$ o; l% s5 l( U. k! q9 F 从那天的照片中可见老童、西水车、失去的记忆、航天桥、以及育新老培(我除外)等的神韵和气质。尤其是这种气质是从小就培养出来了干部子弟气质:质朴、大气、有内涵,类似“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黄埔气质”——汤恩伯、刘毅、郑洞国、杜聿明等。哈哈哈, 3 H h/ I8 T' R+ W4 f0 H" i
4 [5 r" E" K+ z: A$ ^8 T
我说我说,就此尽显教授的机智与幽默,有点国军高参的味道,学富五车、中年发福、胖胖的,还戴着金丝眼镜,像谁……?!想不起来了。
% o: i2 h; S4 ^9 [" N7 |
1 p% a/ k& D2 @% E) | 西水车学长,那晚慷慨解囊,本想狂点“歌”四首,每首价格不菲,大有一掷千金买醉的豪气。但是,糊涂觉得50元一支歌太过奢侈,完全可以蹭歌听。西水车大哥坚持古典主义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古风,既然说了点“四首”,就执意点四首。但是,糊涂认为,红色的消费也要讲究灵活性和性价比。西水车兄,那时有点像科伦斯基——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之间徘徊“三个半点钟”之后,才艰难地作出选择——最后,屈从于前者的,忍痛割爱,少点了两支“歌”。在此,特别感谢西水车兄的慷慨和理性! 1 y6 {5 I: y* p2 b2 D
' \3 b1 G3 {+ U: N5 I g 前苏联歌曲好听是好听,就是贵!我总觉得花钱买的歌“听着”不是像是“歌”了,有点走味。
$ y8 h, M& b; X2 J# V# ]6 E
- ?. L$ B8 M% b. k 另,我从那位长发披肩、过来敬酒的男歌手“哈姆雷特”眼中,看出了一种“对爆发户的轻视:你们懂我们的艺术吗?!你们不是就是有点钱吗?!”,如果他们真是乌克兰功勋演员的话,此一时彼一时……我的揣测十有八九了。唉!为他们的艺术命运而深感心涩和不平——背井离乡数千公里,为了糊口,在异国他乡的一所小小的餐馆里为一帮食客卖唱……想想让人心寒。 ! H( e8 }8 q9 J: [" Y& B
2 T" f( s0 U5 a% o# G/ H- b9 X
演奏巴扬的那位男乐师一脸的倦容,那么令我难忘……
# N$ I1 p! X/ y( V2 |7 c: A 9 o, o _) r5 r7 [8 N9 D1 S
, ?# g1 K' S+ T. W5 ?$ H3 F ^ 18日晚,京畿西北风怒啸,飞沙走石。尔等欢聚散后,多亏失去的记忆学长用自家车相送,以免糊涂饱受狂啸的寒风中踟蹰之苦。非常感谢!另,失去的记忆学长那晚老母发生意外,乐极生悲、喜中有忧,望老太太及早康复。 2 Z- H7 g& d3 T1 u0 |
2 ]5 w: U" E* N1 ^+ m: Q% ] 航天桥兄那晚所带去的极品“红双喜烟”,也让糊涂过足了烟瘾,哈哈哈,非常感谢!
. Z" Y9 z0 `" ?! ~
' S' w% m. t; Y4 M: F( G8 g 另,也感谢育新老培同学前来捧场。
" R5 d. j9 j& j
/ N) @ W* R9 q 8 u2 `/ F! r$ k- |) _) }, A
+ t2 x- ?0 T" i# ]" s
4 u* O+ K$ ^6 f' m+ S$ q: T终于看见糊涂的报道了.谢谢! 看了51楼糊涂的玉照,被折腾的不象样子.这党代表是不好当啊.
# b3 D7 }% {( r- ]早上5点就送女儿出门.幸亏我们家是儿子,别说送,还没等一脚揣出去,他就溜了.糊涂,别急, ! f% i* {' x1 R3 q9 @& u
好日子在后面呢.等闺女结了婚,三天俩头带着女婿往娘家跑.我们这边老两口是羡慕的干着急. 8 T* J1 s! P/ _
现在我们家就规定儿子回一趟家50快钱奖励. 真的. 这还不爱回家. 要真区了媳妇奖励还不知道是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