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说 ) C3 q) h9 f) I. x9 e
谨以拙文献给机院附小的恩师 ! u) I7 u+ B0 Q% H; Y
- i ~0 M# G% d; n/ Q 6 r% i+ z. _' ~3 W N e
我们的老师们fficeffice" /> $ d0 c9 g, v4 h$ p; p+ p
) V& F5 |9 b( j
我们的老师是指亲自教过我们班,或和我们班有密切关系的老师。
# j E3 [' J3 m! b: E' b8 T 现在已不可能回忆起老师给我们上过每节课的内容,但有些情景片断,会像照片镶嵌在头脑中,并且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模糊,反而因时时地回想而拭去浮尘,显得越发清晰。 ; w0 h5 C# b( V8 o1 b% ?- J
: H% V/ r& z7 o- e4 {" p
刚入学第一个老师是王彦声老师,王老师眼睛很大很亮,不苟言笑,又不轻易发火,不怒自威,对我们学生要求极为严格,记得王老师主要教语文,也教算术。到我们学汉语拼音时,汉拼不过仅实施几年,“年龄”还不如我们大。王老师无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是“半路出家”学的拼音,但这时完全是个专家了。而且,王老师还尽力寓教于乐,她形象有趣地告诉我们,A就像小学生张大小嘴巴,让大夫做检查,啊-啊-啊;O就像早晨大公鸡喔喔叫:E就像水中的红头鹅。。。。。还有“JQX三兄弟,碰见小U把点去”。附小的同学们,还会读这句顺口溜吗?
2 v7 r; O. I8 i0 Y 0 b( U/ S* \2 ?# y: A$ V
王敬老师大家都熟悉,典型的体育教头模样,瘦但不嶙峋,颧骨微凸,头发有些稀且软且细。他一年四季总是穿着褪了色的运动衫,平常不上课时也是穿着旧军装。王老师喊起口令,声音洪亮,短促有力,既有威严性又有鼓动性。文革前教我们做操,跳远,掷远等。文革中又教我们做“语录操”,虽然也属于现买现卖,“急用先学”,但王老师往往将生活计熟做,好像早已烂熟在胸似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中规中矩,有板有眼。王老师的一个肩膀似乎有点斜,尤其是在行走时,于是有学生大胆问及时,王老师笑言,当兵扛炮弹扛成的,很多学生信以为真,这说法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不知是真是假?现在看来,估计十有八九是体育教师的常见职业病。
" S3 ~! J, N2 z 6 E5 Z( \- y2 ^6 C; T, \5 ^8 {& y) Q
教手工的是位女老师,名字记不住了。在一个教室里,灯火通明,教我们叠纸形,剪剪纸,做手工,捏橡皮泥,。。。。。。高年级做得硬纸质高楼,高高地矗立在课桌上,门窗洞开,让人恨不得立刻钻进去,摸到电门,打开灯光,好好玩耍一场。
- V/ J m1 |; {' b% Z9 W& \ % i+ ?" x9 g9 O8 ^8 |
戴眼镜的郭老师教音乐,教室在学生宿舍楼的第一层。郭老师坐在一架钢琴前边唱边奏。我们大都不识谱,就差把“斗来咪发嗖拉希”数成“1234567”了。一次,当问到某符号表示几分之几拍,我如坠云雾,张口结舌,回答不出,郭老师不急不躁,耐心说一个苹果的一半的一半是多少。若再答不上来不就真成了傻瓜嘛。我能感觉到郭老师是在度我过关。文革时复课,就不见了郭老师的踪影,大概是调走。 * G: @5 k ]$ L
4 Y/ e4 x# `. Y" A5 z后任教音乐的就是陈廷武老师,是个华侨。他五官很正,浓眉大眼,鼻直腮方。声音嘛,自然洪亮,说话时发音和别人不大一样,总是“发自肺腑”,气运丹田,一般不直接出口,要在口腔里多停留一会,呒呒啊啊的,好像随时准备以唱带说似的。陈老师常组织各年级各班排演文艺节目,印象最深的是《各民族大团结歌舞》。陈老师还亲自登台,连拉琴带独唱,好不热闹。他的才名在机院也是挂了号的,大学生常请他去演角色。一次,他扮演一个维族老年歌手,弹起冬不拉,高歌为毛主席《浣溪沙》词的谱曲:“长夜难明赤县天”。 ' U+ a9 M% Y7 z. [
p& p0 l) Y: e H( ^' h- t- n华秋岳老师是教高年级体育的,偶尔也给低年级代课。一次,他让我们分两组对抗赛跑。其中一组少一个人,华老师就自告奋勇替补,这就引起一家欢乐一家愁。华老师在接到最后一棒时,对方已被拉下十几米,华老师不用快跑也会稳操胜券。不过,华老师步子蹈得挺快,大有势必争先之意。但就是步幅一反常态地小,好像小脚老太太紧颠慢跑,好半天却不见前进多少。这时,有人失声大叫,原来落后的对手悄悄地追上来,和华老师并驾齐驱,继而擦肩而过,又马不停蹄,直奔终点,华老师见状似乎也大吃一惊,连忙甩开长腿飞奔,但已经于事无补了——对手比华老师早一个小脑袋先撞线。再一次使得一家欢乐一家愁!只不过和刚才恰恰相反了。 8 F) a, H' ]. s% t$ n
$ v" N' o. [( ?
文革中,在校外“游荡”一年的我们,不很情愿地返回校园,但心早就野了,真正的“心不在焉”。校方在自身难保的情形下,还是咬着牙加强了对我们的管理。让华秋岳老师和于志纯老师共管我们班。一个班两个班主任,这实在是史无前例的。记得那时革命革得没有了课本,我们每天要么念报纸,要么背诵语录、诗词还有“老三篇”,要么由两位老师给我们讲读《白求恩的故事》、《回忆张思德》、《刘英俊》。。。。。。依稀还记得几句经典话语,白求恩激动地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客人,要把我当作一挺机关枪使用。。。。。。张思德是我们的老班长,四川人,经过长征,负过伤。。。。。。刘英俊去支左,那人见面点有哈腰如小鸡啄米,转过身来咬牙切齿你虎豹豺狼。。。。。。人民大众开心之日就是反动分子难受之时。。。。。。刘英俊在最后一刹那甩出了炸药包,随着一声巨响,刘英俊失去了左手,倒在血泊中。。。。。。。 0 f# V2 z3 M* u1 q+ X
刘英俊是所我知道的没有牺牲的,为数不多的幸存的英雄之一(话真绕口),那时堪称凤毛麟角。 . e& u) }* U2 v, D( b
* T- w/ U0 [& P+ o1 r% U/ k0 s
张薇老师也“屈尊”给我们上过课,讲的是革命历史常识,她讲一口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迅速荡涤反动政府留下的污泥浊水,建立一个强盛的名副其实的民主国家,”这是毛主席的原话,张老师在当时的形势下,可能自有苦衷,不敢任意发挥,只能一时“照本宣科”。。。。。。
: @! ] s; L) K2 @$ {1 g4 R4 J * @- Q" e& d( n3 o! k, q, b5 ~
还有一位女老师,教《常识》,大约姓康,微显富态,30出头,不短的两条粗辫。复课闹革命时,复课是形式,而闹腾是真,所以讲课成了难事一桩,因为有些人动不动就罢课闹革命。当《常识》老师刚开口说话,底下就有一个男同学接口道,我们不懂什么《常识》也照样革命。不少同学都为这位老师捏把汗,只见这位老师则不慌不忙,侃侃而谈,你们知道解放军用的枪子弹是怎样打出去的?你们知道红宝书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你们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连串的为什么问得底下的那个同学回答不上来,低下了头。这位老师就乘势向我们“灌输”知识,。。。。。。
% W9 [3 H$ D* a. a& I : t, s5 Q0 l- I: d+ I# G: W: x
郑尧老师教我们五年级语文,同时任班主任,她将不少心血和时间花费在学生身上。有一次,两位同学发生争执,本来是“文斗”。后来,其中一位愤然奔到黑板前,又是写又是高喊口号“打倒某某某”,也就是和其争执者的父亲——当时正在受冲击,靠边站。郑老师将这位冲动的同学拉到一旁,先让他平静平静,然后,严肃地说,我们不能搞株连,他父亲是他父亲,他是他。再说,他父亲的问题还没有最后定性,你就当众大喊大闹,你的话能算数吗?一番话说得那位同学最终承认了错误。
0 N, o5 {& B3 n) B* g6 T# v! Z那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代,风云变幻,我们班上有好几个同学的父母受到冲击,是被打倒的或靠边站走资派。这些同学总觉时时黑云压顶,“冰心玉壶”,虽然老师和大多数同学对这些人一如既往,一视同仁,但一般都环顾左右而言他,谁都小心翼翼不去揭这个伤疤。而那个大喊大叫,又写又闹的同学,也是出于一时的激愤,童言无忌,口无遮拦。郑老师的话非同一般,即批评了闹事同学,又安抚了受伤害得对方,更为重要的是,给了我们这些受父辈问题牵连的同学些许慰籍和一线希望——问题还没定性,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后绝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转化。在我们看来,这句话就像寒冬里的擦燃的火柴,茫茫黑夜中闪亮的萤火。。。。。。
8 a$ O" R; W5 ? g, F3 |
; n3 t7 R/ X3 L6 Z姚成慧老师在文革中,曾做过我们班的一任班主任,虽然时间不长,但印象颇深。第一天和同学见面,就主动暴露了不愿当班主任的“活思想”,并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一下子和同学的距离拉近。姚老师很文雅,说话声音很亲切,略带沙音。有一次,同学请求姚老师唱支歌助兴,姚老师很是兴奋,又很忧伤地说,她过去最爱唱歌,简直是曲不离口,只可惜后来声带上长了一个疖子,声音变得沙哑了,从此很少唱歌了。。。。。。为此,我们惋惜了好长时间。
# k8 o% {/ s& h: X1 B, x
/ g! J. Z, ~9 B% [文革的疾风暴雨阶段过后,我们回到学校,美其名曰“复课闹革命”。那时,什么都讲得“冠冕堂皇”,动辄以革命的名义。最后革得学校上课老师不知该教些什么,学生呢更不知学什么。于是就应了那句老话:“无事生非”。老师看在眼里,当然会急在心里。过不久就开了珠算课。由宁玉珍老师主讲。大家一开始并不很热衷,有的捧着快散架的旧算盘,有的把形同儿童玩具,巴掌大小得塑料玩意儿拿来充数,有的甚至空手而来。。。。。。课堂上,有的胡乱扒拉算盘珠,学老地主盘算变天帐,有的模仿电影台词:“蒋介石的算盘多年来是靠我们拨动地。”有的甚至用算盘敲起鼓点。。。。。 * D" J, ~9 ?; @& R# I6 h7 X6 V- `# Q$ Z
宁老师就在这时来到课堂,把一副超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家伙除了大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各“立柱”毛茸茸的,远看像“鸡毛掸子”,近瞧像家里刷瓶胆的刷子。不得不佩服我们老祖先的智慧,不但发明独一无二的算盘,而且连立式算盘怎样“挂珠”也一并随手解决了。据可靠讯息说,国际一致承认现代计算机的鼻祖是中国几千年前就发明的算盘。 + V2 Z$ x+ J9 Z
只见宁老师伸出右手,曲张拇指,食指,中指,然会对同学说,这三个指头最紧要,叫“拇指推,食指拨,中指弹”。比如:
* }/ K+ v- r! m1 J$ i“一上一”(1+1),就用拇指推上一个珠子;
$ u. H" P+ @' f$ Z“三下五除二”(3+2),就用食指拨下上挡位的一个珠子,然后再拨掉下挡位的两个珠子;
1 O: Z- a: t, F0 ^! j" X7 j7 D; q! W( H“八上三去五进一,(8+5)”即拇指上推三个珠子,中指弹去上挡位表示五的珠子,再在十位上推上一个珠子。。。。。。
; J' E2 |+ \4 J+ H) H0 H同学们慢慢从不屑,到勉强应付,从一发到不可收,到最后如痴如醉,乐此不疲。。。。。。 1 k5 u- P# [5 a' \* F
课堂上渐渐响起有节奏,有规律,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噼啪声。。。。。。
1 H5 ]2 H$ z9 ^% b- F- a2 D一节课就在兴奋和专注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第二天很多同学都早早地来到学校,有不少人拿着新买的算盘。。。。。。 9 L" c6 f+ g5 P0 p4 G
更可喜的是,我们还通过珠算课在其他方面也有所领悟,如“二一添作五”,两人分工合作,还有“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地把事情搞定。。。。。也算得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吧。
4 Z( N+ S" i) |$ A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人生的算盘珠也是靠老师拨动的!
* c) _! W, k: ]# Q. g! a6 ]0 }9 a 7 {- E0 c" H) x7 |9 Z" O! T! d
文艺方面,金文老师举足轻重,尤其擅长锣鼓。记得金老师组织了一个腰鼓队,亲自调教,精敲细打,搞得有声有色,像模像样。金老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手捧铜镲,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如“双风贯耳”,鼓声随之起落,如雨打芭蕉。。。。。。常常引得人们驻足围观,欣羡之情溢于言表。 \- Z9 K5 V6 F3 l' Y9 u
) D7 t; A8 P1 K* k" L. T4 q
胡世坚老师是我们的专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一般外人对此可能不会给出准确的定位,最多以为和大学的辅导员差不多,其实大谬不然。那么,其作用影响有多大呢,这样说吧,举世闻名的雷锋就是一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常常抽空到学校和学生一起,做忆苦思甜报告,将英雄故事,参加文娱活动,义务劳动,忙得不亦乐乎。。。。。。那么,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就不难想象了。胡老师一般不具体讲授某一门课程,但工作可以说是全方位全天候的,从早忙到晚,绝对不是用八小时制来衡量界定的。尤其每天课外的时间——下午和晚上是她最繁忙的时候。胡老师的办公室总是出出进进的人最多,欢声笑语,热闹异常。她在那里,哪里就聚集着一大群人,有臂戴红杠的少先队小干部,也有带红领巾的队员,当然也有脖子光光的,不用说他们是迫切要求加入先进组织的各年级同学。
7 R- m9 _2 l' I% d) b少先队是全国性的少年儿童先进团体,少先队员算得上是时代精英。胡老师为附小的少先队建设和发展,付出了最大的心血和精力。大量的社会活动,文艺演出,国际国内重要宾客的迎来送往,时事教育,校际交流,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义务劳动,和同学谈心,纠正违纪,督导守规。。。事无巨细,胡老师差不多都要凡事躬亲,面面俱到。
) T8 S/ i" q6 o- Y% R6 q胡老师工作是绝对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而且精神饱满,热情有加。只见她时而郑重地向学生交待任务,时而热烈地商讨甚至争论问题,时而朗声欢笑,时而亲切地嘱咐叮咛。。。。。。。每到这时,大队辅导员的小小办公室俨然成了一个发号施令的司令部,而胡老师就像那前敌总指挥。。。。。。 8 J% P3 @. W1 P
1 ]% P2 L2 A4 |$ f+ u
听说,机院附小早已人去楼拆,就连标志性的滑楼梯也早被夷为平地,想缅怀故地都找不到地方。 5 X6 e# y: q- x9 Y: W3 d
惆怅之余,似又得到某种慰籍——在我心中有一尊机院附小恩师的群雕像! ! H6 D: l' l' m5 r0 w7 F9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