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关于困难时期宇鹏转载机院年轻女实验员的不幸遭遇,感到很悲哀。可能有人怪罪于当时社会状况,但是我觉得另外还有原因。我认为至今,我们国家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严重,中国男人缺乏绅士风度,对妇女不够尊重。因此很多不幸往往发生在一些女人身上。我知道当年一个女护士在农场参加集体劳动,被别人怀疑偷了食堂一个鸡蛋,差点没急出神经病来。

转载: 四)中国男人风度不够。说来汗颜,因为这倒确实有几分道理。在西方,女士优先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为女士开门,让座,走路行在靠近马路可能会有危险一侧,这些还是小事,特别是到了生命攸关的时刻,作为男人,要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女人。记得去年美国纽奥良洪水决堤后,在电视画面中看到直升飞机抢救被围困在屋顶的灾民,只见所有的男人们都蹲在那里没有一个人动的,看着飞机将女人们一个个的救出去,那时天色已晚,飞机已不可能再回来了,没人知道夜里洪水会不会淹没了他们,但就是没有一个男人动一下。事情过后从来没有人提到过,也没有传媒报道过这种事情,因为在西方人看来,女士优先,本来就应该如此,并无任何新闻价值,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让我眼中噙满泪水,深受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7-7 0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宇鹏:您是怎么认识李萍萍的?您是俺们那一班的吗?或是那一届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李萍萍在学术交流会上

当年策马挥鞭,驰骋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北京女知青,今天医学界肿瘤学科的国内外知名学者,这只有那个激情年代的年轻人才能够创造出来的神奇
   




% F/ @, e9 h0 S"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7 15:34:2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7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帖子排序的方法吗?一进来就能看到最新的帖子。谢谢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7-7-7 18:07:01的发言:

有帖子排序的方法吗?一进来就能看到最新的帖子。谢谢指点!

站内常用电话:
虫子13522460315(网站事务及论坛),玩儿美13810162178(社会活动及网站运营)
老北京人13241831860(民俗咨询),斑马13911155128(史地咨询)
老北京网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社区公告
penScript('announcements.asp?action=showone&boardid=0',500,400)">老北京网 讲述老北京的故事......(2007-4-1 23:20:02)                                                        
     

     
今日:181 帖 | 昨日:364 帖 | 最高日:512 帖

主题:10957 | 帖子:110031 | 会员:11197 | 新会员 gxydd7725
浏览个性首页浏览个性圈子

   
   
   
   
   
  

==============================================================

如图,进入老北京网主页,可看到“查看新帖”按钮,击活便可。

5 y' q- ^- s' }$ C ]6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7 18:58:3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8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机械附小的学生,但因为我哥哥是那毕业的,所以我一直非常关注,也很喜欢这个坛子风格,特别是马达兄的那些图片,让我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光。希望这座楼越盖越高,早日蹬上1000层,我在此增砖添瓦了。
发表于 2007-7-8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前入学的同学,都经历过60年-63年的困难时期,我们毕竟都还在城市,口粮有一定的保证,尤其是年纪还小,一直受到照顾,对灾荒的真实感受与河南山东一些农村人要差得很远。我参加工作后,与一些同事谈过灾荒年的情况,他们的感受要比我们强烈得多。
发表于 2007-7-8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7-8 18:16:16的发言:
文革前入学的同学,都经历过60年-63年的困难时期,我们毕竟都还在城市,口粮有一定的保证,尤其是年纪还小,一直受到照顾,对灾荒的真实感受与河南山东一些农村人要差得很远。我参加工作后,与一些同事谈过灾荒年的情况,他们的感受要比我们强烈得多。

在困难时期没有挨过饿,只是印象中老是吃菜饭,菜粥。
发表于 2007-7-8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7-8 20:14:15的发言:

在困难时期没有挨过饿,只是印象中老是吃菜饭,菜粥。

菜饭、菜粥就是瓜菜代的产物,冬天的时候,吃完热乎乎的,挺受欢迎。那个时候的菜粥和现在广东的瘦肉粥、冬菜粥等等不可同日而语,那是菜帮子、各种剩饭、剩菜的混合物;那个时候还吃过小球藻,放在稀饭里,绿绿的,其实就是一种水藻,不知是何人研究的成果,说是有营养,可以替代维生素,于是很多单位就用各种器皿培养,然后放在饭里、水里,给大家吃。

[em05]3 O* m0 ^) q8 }. Z, w& z3 }%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8 21:42:5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8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7-8 21:41:55的发言:

菜饭、菜粥就是瓜菜代的产物,冬天的时候,吃完热乎乎的,挺受欢迎。那个时候的菜粥和现在广东的瘦肉粥、冬菜粥等等不可同日而语,那是菜帮子、各种剩饭、剩菜的混合物;那个时候还吃过小球藻,放在稀饭里,绿绿的,其实就是一种水藻,不知是何人研究的成果,说是有营养,可以替代维生素,于是很多单位就用各种器皿培养,然后放在饭里、水里,给大家吃。

[em05]

哈!现在的孩子们是不能理解当时人们忍饥挨饿情形,马达说的小球藻现在又有了新名字了,而且功能更多了,也更完善了,想知道吗?我告诉你们吧,叫螺旋藻,不但有营养,还能治癌症呢!都骗人的。只是生了病,又没有办法治,只能病急乱投医。[em06][em12][em14]
发表于 2007-7-9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7-8 23:11:58的发言:

哈!现在的孩子们是不能理解当时人们忍饥挨饿情形,马达说的小球藻现在又有了新名字了,而且功能更多了,也更完善了,想知道吗?我告诉你们吧,叫螺旋藻,不但有营养,还能治癌症呢!都骗人的。只是生了病,又没有办法治,只能病急乱投医。
原来那个年代人们吃的就是螺旋藻。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一段歌曲,韩红的“我的祖国”,能引起各位的美好回忆。

 

4 }- S. Q. |0 r$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9 17:17:4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放的不畅的话可重放,即多次按暂停键,能清楚的。6 `) y" _1 z( W) w4 A+ d2 \7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1 23:49: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9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断断续续,不清楚,有质量好的吗 ?
发表于 2007-7-9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6-13 13:16:28的发言:



当年孟运和现在的孟运。我不能确定老者是否为她的母亲,请知情者说明。

回顾前面的帖子:孟运的父亲是孟少农,汽车行业无人不晓,照片上的是她的母亲--于陆琳,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感到生疏,但是大家大概都知道她的姐姐,就是前不久去世的于若木,一个很著名的营养学家。

发表于 2007-7-9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800楼到了,我来添砖。

发表于 2007-7-9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辛苦苦盖了这么长时间楼,终于抢占了一次制高点,谢谢马达兄。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老三学弟登800楼!

我们的话题正象37℃网友说的“内涵有一定的深度,外延有一定的广度,是这个帖子有生命力的一个原因,也是有别于其它真正在寻找老街坊的帖子之处。”


/ |$ F: S" V1 A0 O; A3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2 16:25:4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7-9 22:20:10的发言:

回顾前面的帖子:孟运的父亲是孟少农,汽车行业无人不晓,照片上的是她的母亲--于陆琳,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感到生疏,但是大家大概都知道她的姐姐,就是前不久去世的于若木,一个很著名的营养学家。

看照片娘两长的真象。孟少农是汽车界泰斗,名人。后来去二汽了,再后来又回北京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7-9 19:30:42的发言:
断断续续,不清楚,有质量好的吗 ?

现在怎样了?我的很好,只是极个别情况有断续。一般flash地址都隐藏,不好直接链接。我费了不少劲才找到这一个全屏的。这样效果好些。我个人很喜欢韩红这首歌。她音域宽广,又不失民歌风格的优美。公开场合她没怎么唱,可能是怕舆论说她PK郭兰英?

1 I6 F% V0 I5 w6 W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0:06:1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6-13 13:16:28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快车下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快车下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年孟运和现在的孟运。我不能确定老者是否为她的母亲,请知情者说明。

老人拿的杂志封面就是“我们爱和平”这副图画,肯定是孟运的母亲。我们都一样,当年的年轻人现在都奔六了。
发表于 2007-7-10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少农(1915—1988),桃源人。其父孟燮寅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主事,孟少农于1915年12月出生于北京。1928年,北洋政府人员被裁撤,孟燮寅失业,举家迁回桃源县。1935年,孟少农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1941年公费留学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攻读汽车专业。1943年获硕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福特汽车厂、司蒂贝克汽车厂实习和工作。1946年,孟少农回国,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教授。不久,在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到河北博县投奔共产党,受到北京市委书记刘仁的欢迎。1947年,孟少农加人中国共产党。北平解放后,孟少农先后任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工程师,中央重工业部技术室主任;不久调任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副主任。以后,孟少农一直从事汽车制造,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后,中央决定,由孟少农、李刚、潘永烈和陈祖涛组成工作组,到苏联参加协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谈判,并指定孟少农为中方全权代表常驻莫斯科,担负协调组织工作。1952年,孟少农被任命为“一汽”副厂长、总工程师,参与“一汽”创建。他不仅精心指导工厂的基建、设备安装、零部件调试等主要环节,还亲自遴选包括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300多人大队伍到苏联实习,为中国汽车制造工业培养了一支骨干力量。1958年,在孟少农的主持下,试制出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乘坐时高兴地说:“我坐上了我们自己制造的轿车。”接着,孟少农又承担生产高级轿车,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任务。他与设计人员攻破了一道道技术、质量难关,仅两个月时间便拿出被命名为“红旗”牌轿车方案,并抢在1959年国庆节前投入小批量生产。

  “文革”时期,孟少农下放到江西田间劳动。当时正在兴建的陕西汽车制造厂,没有主持产品设计的人才,该厂主要负责人陈子良向上级报告,于1971年5月调孟少农到厂工作,任革委会副主任,负责技术。陕汽坐落陕西岐山的五丈原,是个偏僻贫穷的山区。孟少农满怀发展祖国汽车工业的激情,毅然把全家老小迁到了山沟里。他大胆启用在基建一线劳动的大学生和技术人员,充实技术岗位,狠抓质量难关。经过孟少农主持改进的SX—250汽车,不仅按期投入生产而且质量优良,以后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国产军用车的佼佼者。

  1977年12月,孟少农调第二汽车制造厂任副厂长,当时该厂因受“左”的干扰和破坏,举步维艰。开始,他受任产品改进会战总指挥,带领全厂技术人员攻克了当时该厂生产的两种汽车的86项技术难关,一度因产品质量而停顿下来的生产又得以恢复。他主持设计的“东风牌”汽车正式投产,该车马力大、速度快、耗油低,并且轻便灵活,驰名全国。孟少农在二汽历任总工程师、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孟少农通晓英语、俄语、德语,63岁时又开始学日语,随着汽车设计严格要求数学化、微观化,他又刻苦钻研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等现代数学。他说,目前世界上的知识半衰期平均只有五年,终身制的学问再也没有了。老技术人员,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营养,旧的知识就快要派不上用场了。

  孟少农1988年病逝。在湖北省武昌山麓的东风汽车公司技术研究院报告厅的前厅,墨绿色大理石基座正南耸立着高2米的铜像,底座上镌刻着“孟少农(1915—1988)”,永远纪念这位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

发表于 2007-7-10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7-9 22:48:42的发言:
辛辛苦苦盖了这么长时间楼,终于抢占了一次制高点,谢谢马达兄。

从500楼等到800楼还是让老兄抢先了[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少农后来好象又回北京工作了。
发表于 2007-7-10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少农简历

孟少农去世时是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
请看后面的简历。

简历

1915年12月12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5年       长沙高中毕业。

1940年       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

19411943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获硕士学位。

19431944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锤士兰森机器公司实习。

19441946年
  
美国司蒂贝克汽车公司、美国林登城中国发动机厂任工程师。

19461948年
  
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教授。

19481949年
  
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程师。

19491950年
  
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技术室主任。

19501952年
  
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

19521953年
  
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驻苏联莫斯科代表。

19531965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

19651970年
  
机械工业部汽车局总师室负责人。

19711977年
  
陕西汽车制造厂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8年
  
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二汽党委常委、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

1988年1月15日
  
逝世于北京。

向老专家致敬!
  

5 t, |' D- C( d"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0 23:01: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11 0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7-9 22:48:42的发言:
辛辛苦苦盖了这么长时间楼,终于抢占了一次制高点,谢谢马达兄。

可喜可贺,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0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7-10 22:58:24的发言:

孟少农去世时是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
请看后面的简历。

简历

1915年12月12日
  
出生于北京市。

1935年       长沙高中毕业。

1940年       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

19411943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获硕士学位。

19431944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锤士兰森机器公司实习。

19441946年
  
美国司蒂贝克汽车公司、美国林登城中国发动机厂任工程师。

19461948年
  
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教授。

19481949年
  
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工程师。

19491950年
  
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技术室主任。

19501952年
  
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

19521953年
  
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驻苏联莫斯科代表。

19531965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

19651970年
  
机械工业部汽车局总师室负责人。

19711977年
  
陕西汽车制造厂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8年
  
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二汽党委常委、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

1988年1月15日
  
逝世于北京。

向老专家致敬!
  


19651970年
  
机械工业部汽车局总师室负责人。

======================================

这对了,1966年我在汽车局,同学告诉我说孟少农在汽车局主持技术工作。同学的妹妹当时在师大女附中,她好象提过一个叫什么萍的在女一中,品学兼优,我想可能指的是李萍萍。

# e/ _7 P4 h; [: x7 n8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1 9:59: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7-9 19:30:42的发言:
断断续续,不清楚,有质量好的吗 ?

多次按暂停键,就能流利放了,可试试

老歌新唱有风味,也调节气氛

发表于 2007-7-13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言志,歌咏情。知青的老歌引发了怀旧情怀。
发表于 2007-7-14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7-8 18:16:16的发言:
文革前入学的同学,都经历过60年-63年的困难时期,我们毕竟都还在城市,口粮有一定的保证,尤其是年纪还小,一直受到照顾,对灾荒的真实感受与河南山东一些农村人要差得很远。我参加工作后,与一些同事谈过灾荒年的情况,他们的感受要比我们强烈得多。

          记得困难时间上初中住校, 每一顿饭都是两碗糊糊(玉米面的), 半碗水煮大白菜,这是最好的了. 家里大人都是瓜菜代,  还不够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切为了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14 00:28 , Processed in 1.183432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