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29 0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27 4:59:00的发言:
8 Y X) v/ [1 p5 q

没有干扰,没事. 快说说你在那里的感受. 我看它们这些国家已发展到极致了.

5 c- L% p Z! W! q. \

就等我们去追了.

6 [: R, ^4 m# u

大家对我的照片感兴趣嘛,再发几张奥地利沃尔斯堡的风光。第一张是旅店的装饰。新颖。

/ K" b' Z% R; q

下一页再发一些拙照,大家在忙碌纪念册的闲暇时,猜一猜这是哪里,答案就在图片中。还有最后一个站立者的塑像是谁?是个世界历史名人,全才人物。雨中漫步,感谢你对照片感兴趣。同样感谢其他参与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6-28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28 14:52:00的发言:
0 z: T) ^9 P [: _* m0 u7 @" A9 r) v

 霏霏,你是在网上写出来的吗? 你打字慢,这么长的文章,最好先在网下打个底稿,写完放一两天,改一两遍,那样就好多了。

% a/ g; r" i4 o k# x- ^

  你看,标题就错了。

3 X e- R, H E! N) |' |+ C

“哎哟~~”哥哥你要求太高了,我没看出那儿错呀?你去QQ里告我。

发表于 2009-6-28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兄:请看短信

发表于 2009-6-28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6-28 0:56:00的发言:
' ]7 k$ ?) | r+ ]2 Q 0 S9 x: E+ O' ]( z) _ w9 t

                                                   《难忘4.11》

& }1 W. x7 H4 p3 [: [0 ]& ~

        4.11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已经过去70多天了,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和姐姐每天都打开论坛,看朋友们交流的贴子,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如果有一天因事情忙,没看,心里会没着没落的。

8 d3 p) E0 ~7 d( T# E

        说起来,北京对我们来说即亲切又伤感,我们出生在那里,在那里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如果不是学院搬迁,我们家自愿返乡,我们和朋友们一样,也是“背京人啊”(小品土语话:北京人)。许多年以来,每当听到李双江唱的《北京颂歌》就有一种别样的情怀,“灿烂的朝霞,映红了金色的北京,......啊....北京啊北京....”那是我生长的地方,那是我梦的摇篮。

4 z0 Y- \! \; P4 t8 p1 O" B

      我今年49岁,在4.11是年龄最小的校友,说实话,认识的人不多,但从心里讲,还是象回家的感觉一样。本想看看老师、看看老校园、看看平房的兄弟姐妹们,还想到曾经的“家”看看老房子,在老房子留个影,物是人非,老校园、老房子都不见了,那一份凄凉挥之不去,只好在9号楼前留个影,这是唯一的老标致性建筑了,在大操场发生过太多的故事。怎能不记得。

' i; W @# y: I( A2 y. z8 }+ I

      当姐姐见到老师的一瞬间,早已热泪盈眶,我这快50岁的“大男人”还要硬挺着,不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失态,可平时在自己的电脑前,写着写着,看着看着,就要拿起手边的毛巾擦上一把盈满眼窝的泪水,40年来,我们经历过太多的变迁,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悲欢离合,困难从没让我们软弱过,可唯独见了恩师,就象见到了多年日思夜想的亲人,留下的是激动的泪水、委屈的泪水,是重逢的幸福泪水。

i# q }" L& c: A M( Z

      我在4.11前曾写过一篇《怀旧情怀》。不知从什么时侯落下的毛病,一旦有了感想必须写出来,否则别想睡上安稳觉。今天的感想就是‘怀旧情节’。
   为什么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机院子弟小学的校友那么怀旧?时光飞逝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份怀旧的情感非旦没有淡化,反而日趋搅的我们寝食难安。究其原因:子弟小学是我们人之初的一方净土,那里有我们少小的纯真,在那里憧憬过美好的人生。当时子弟小学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在全国应属一流,我们庆幸生在首都、身在子弟小学,然而时代的变迁又注定了我们的不幸,成为了被耽误的一代人。经历了'文革‘的荒唐和学院的搬迁、知青上山下乡,天南地北劳燕分飞。时至今日都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人生已成定格。也许你很辉煌、也许你很平常、也许你饱尝了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婚姻、家庭、事业、地位、财富化分了不同的人生,而当我们即将要重返母校的时侯,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去追寻少小的欢快与纯真、在如今年逾古稀的老师脸上重温那风华正茂的音容笑貌,看看当年的小伙伴是不是过得比我好!看看你们被岁月砺炼出的风韵。
      到四月十一日校友欢聚的那一刻,一起唱响:《让我们荡起双浆》《花儿朵朵向阳开》的时侯,那情景会是什么样子呢?         

* |6 P/ T$ q: ]& O, b

       这就是我们姐弟俩参加4.11联谊会的动机。

% L( R8 w/ o, E( f$ d

       4.11的头天晚上,善水哥到车站接我们,不顾为4.11忙了一天的疲劳,带我们绕道看北京夜景,在他刚装修好的还没正式入住的新居住下。23点又接到胡老师热情的电话欢迎我们,听了让我们激动不已。在4.11看到了平房的发小兄弟姐妹们,相见时面对即亲切又陌生的面孔,尽力回忆小时候的样子,多让人兴奋呐,这里是网络,就不一一报出大家的名字了。

3 p5 f; e5 o2 F3 _4 D( Y+ P* `

      在4.11看到老师们都已两鬓斑白,岁月的沧桑镌刻在老师的脸上。我曾写过一段《校长总夸一年级》,“你永远不老,虽然您现在看起来有些木讷了,但您的智慧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 ?5 R( O( u+ W3 y' q2 g4 [

      4.11的沿伸让我得到了西安朋友的电话,其实西安的朋友们也在关注着4.11,关注着我们的附小论坛,华南虎让伟德兄看论坛上的我:“认识他吗?”伟德说:“那怎么不认识,这是我们小兄弟呀”。还有西安的老前辈们也在看着我们,纷纷来电话问候,怀旧情怀牵动着两代人。我在4.11留言簿上写到:

' b; l1 ` d3 a5 Y- [( i% O. M

                                      重逢

& u9 c0 I7 y2 A1 ~/ u* i$ R: h

                              少小离别老大回,

1 n8 Y; m9 b" U% n6 ~- ?4 |$ E1 N

                              故地重逢泪沾襟。

. J0 ~ o. e9 `- O

                              爱心童趣今犹在,

& S* r5 E/ x. W: q3 x1 m- Y

                              义重情深两代人。

7 f- c; z) a# ^

        义重情深的两代人不仅限于附小,它含概着西安理工大学,以及分散在天南地北的老机院的朋友们。我们家逢年过节时常响起老朋友们的电话问候,还有年过70岁、80岁的西安的,北京的父亲的老同事来家看望两次。朋友还是老的好!

: D/ h$ O" C, v4 D

       4.11是怀旧的平台、是亲情的桥梁、是温暖的家园、是新的开始。

6 o; h' `$ D$ B4 S$ E; ~1 D

       让我们在爱心、友善、团结的旗帜下,相互道个珍重,扮演好个自的社会角色,爱家人、爱朋友、爱同事,共享网络信息时代美好生活吧。

" X2 o7 }% A+ ^5 _! x/ m- \

                                                  玉龙雪山  

2 ]2 Z; W- F, Q) }# \3 A) k) Q

                                                                   于华北油田    2009年6月28日0:55  

2 r( ^" ^7 r$ j8 G# R' a! |/ `7 v

                                       

- w% U& e7 p% p! O( u8 ?$ x

     

- A; S+ E( m1 M1 @# W

        

3 F+ I- q) }8 S6 I& X

 

. D+ D/ e* Q2 h0 u

 

0 O. r5 v8 G7 ]8 I$ [; W( p5 L

 

/ X& e; d) H9 y7 ~, Q: U. ] * J/ ~0 F7 g6 H( F- @7 }' Z& _ - t: ?! C, ?" e' H/ |

玉龙雪山你的文章是我们这一级同学中写得最好的!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高兴,真高兴!我是你平房的发小,我跟小忠是同学,我们家住平房第一排。
发表于 2009-6-28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8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0 g" u0 Y6 H, E

                                        说 孙 树 林 师 傅 fficeffice" />

: A% J7 y' D" f2 l) }% D

 

, k- ~9 i! U3 h* G. H8 O$ c

一清早打开网络,就惊讶又兴奋地看到再别康桥所写的《孙树林叔叔今安在》。惊讶地是40几年后还有人关注一个似乎最默默无闻的烧锅炉师傅,兴奋的是在附小,好人是不会被冷落的,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当然啦,两股情绪绞在一起,又有些苦涩。

3 h! p5 S4 P/ H

我虽然一直自豪地宣称,自己是“真正血统”的机院附小人,但对文革前的孙树林师傅并不熟悉,甚至并不知晓,因为他只是很多为我们默默服务又尽心照顾的校工之一。

6 \" R. r7 P0 w2 ^$ }; T

其实,我们和孙师傅这类人朝夕相伴,近在咫尺,广受惠爱。 

5 Z% [; s$ R/ _1 a

  我们进校后,课前课后,课外活动之余,会自然而然地拿出缸子在走廊的保温桶前接水饮用。当时我们人小,很爱幻想,甚至想入非非,上天入地,就是没有想过眼前的现实:我们是怎样喝上热水的?偶尔在头脑中一闪,随即就想当然地认为就像洗澡堂的热水,像冬天的暖气水都属于“自来水”,唯独想不到这全是孙师傅他们大清早开始一担一担挑来,一车一车推来。只不过他们是在我们到校前,上课中,不声不响地为我们烧水,送水。看来眼不见不一定都不为实。

e( f# Q- w2 U8 G9 k9 U

  后来,文革中“复课闹革命”,我们这些闲呆了一年有余的学子(差点成浪子),终于情愿或不情愿地回到校园,原来最“火热”的食堂和锅炉房停火了,再也没人送开水,而保温桶不是被砸坏,就是丢弃在墙角。孙师傅不用送水了,但他似乎并未感到丝毫的轻松,我们常常见到他捡拾被损坏的桌椅的残胳膊断腿,修理砸坏的门窗,浇树,打扫里里外外的垃圾。在校的几年中,我没有和孙师傅说过话,甚至不记得孙师傅说过话,出过声,因为他总是在身体力行,埋头干活,以实际行动为师生为学校服务,

; B4 o# K1 a% C# D7 k4 N$ H2 u

后来,的确像再别康桥所言,孙师傅也未能幸免遇难。那跛瘸的腿就是活生生的见证。回忆这一段是痛苦的,但又是绕不过去的。孙师傅所受的苦难不用说是难以言表的。我曾说过,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喜欢胡思乱想,却不善动脑筋思考,又加上惶惑。我们当时无不怀着“阶级义愤”,同仇敌忾,把小拳头攥得紧紧地,胳膊举得高高的,口号喊的响响的,以表示对“坏人”的愤慨。

9 L6 g4 Y/ m1 C9 Y

就在我们振臂高呼时,我突然发现,在人墙的后端,站着我们的同班同学,孙树林师傅的亲女儿,她的表情极不自然,不得不随着人们举臂,嘴也在张合,但被巨大的声音所淹没。

( F/ B% W/ ?5 y3 W

我突发念想——今日的她不正像昨日的我吗!只不过我侥幸没有像这对父女这样,面对面地“对簿公堂”,而明日的我又怎知不是今日的她呢?而且说不定还会更近距离,会唇枪舌剑。。。。。

* C1 P: H, B* ?3 [ l1 c" `

这一天的情景不知是否成为日后造成孙树林师傅断腿的至因之一。

0 |/ ~" s. e3 X9 m& Y) X# f- _

似乎从那些时日起,我从一个不管酸甜苦辣的孩童,开始学着思维,揣摩,以与年龄不大相称的方式行为做事,思想。。。。。。

6 M( P$ o, I2 x4 q$ {0 y

  

; c4 n4 n' m- s9 |7 p" s

几十年未见,也无音信,不知孙师傅状况如何?希望他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 ~ l/ C {8 [9 N* |: u9 r

  (拙文极不“成熟”,只可入另册。)

发表于 2009-6-28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迟到的悟
大概是2002年的夏天,一日我从水果摊上称了一兜葡萄愈去看父
亲,一回头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她身上穿的还是当年那样朴素,
但却明显苍老了许多。我赶紧上前问候:“丁老师,您好!”她
高兴地拉着我的手,操着浓重的胶东口音亲切地说:“xxx,你
好!”离开母校36年,在机院碰到过几回丁老师,除了从北大荒
回来探亲长谈过一次,其他时候都是寒暄过后匆匆离去,今回巧
遇,不觉心里一紧,忽然觉得我应该停下脚步,抽空去看看她。
聊了一会儿,临分手时我随手将葡萄送到她的手上,她在千般
推辞之后重重地道了一声:“谢谢!”
 
后来,回味起这声“谢谢”,让我深感不安,我的心头总是掠过
一种无以言表的自责。也许这年头,一曲“老师,您好”的旋律,
于浮躁不定的时间和空间,是对一位为师者最大的慰藉,但一句
重谢却又意味着什么呢?无疑是表明我离老师太远太远……
1961年,我和钮英丽、邓陵樵、周国宝4人从实验班插班至二4班
时,班主任老师便是丁锡珉老师。很小的时候,我二哥因病死在
托儿所,家里的老人执意不再送我入托,幼年的记忆就是趴在篱
笆杖子外,看幼儿园里面的小朋友玩。没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
的我,虽然在实验班呆了一年,但进入小学还是怯生生的。上课
时我总好目不转睛地看着丁老师,有时不经意中与她目光相撞,
想回避,却觉得她的眼神里很温暖。渐渐地我放松了,我喜欢听
丁老师押着胶东韵抑扬顿挫地念课文,喜欢她在同学们举手提问时
不厌其烦地解答,喜欢看丁老师工工整整的板书和她质朴的笑。
转眼三年就要过去,我虽然早已经融入了班集体,并有了许多好朋
友,但还是胆小,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记忆
里,有一回丁老师问有谁能说出红军长征路线,问题提出的有些突
然,没有人举手。丁老师把目光落在我身上,我不得已站起来,尽
力按照父亲曾经描述过的说了一遍,落座时满头大汗。丁老师脱口
说“很好”,并表扬我回答得挺完整。下课,丁老师笑着对我说:
“以后回答问题还紧张吗?” 后来,我回家缠着父亲又讲了一遍,
发现回答的并不完整。这我才发现丁老师用心良苦,她原来是在用
这种方法激励我大胆说话。后来,这一课在年级上了示范课,我把
从父亲那里囤来的都编到一起,又讲了一遍。从那以后,我有了自
信。到了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我的评语里终于没了“不够大胆”
一条缺点。
    45年过去,深感“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最难就是
战胜自己”,而丁老师正是推着我迈出这一步的恩师。4.11那天,
我们簇拥着她,依偎着她,感受到她纤弱背后的强大。我这才悟出
我的生命里一直有她的支撑。

发表于 2009-6-28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从怀柔回到家,了解到目前有关“纪念册”的编辑情况。我的原则是第一不干涉编辑工作,第二我写的“走向生活”草稿(原答应水小子分期发表)因搬家找不到了,回忆一点挺困难。想想我也没发表过有分量的文章,所以就不要选我的豆腐块了,省出篇幅多收录其他人的好文章。在此谢谢各位了!

& Q- }! g5 V( a& J; z0 E

 

- z3 {8 H3 G, O( x

 

1 q0 A+ y, P) r2 B

 

( `0 k9 @% v' {

 

# L D" [6 w6 v4 l

 

发表于 2009-6-28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兄:

5 f: C4 K- i* ~& e- r; F

感谢你的关爱,但拙作还是不急于发送吧,因为我估计期限未到,届时会有很多的杰作,一定美不胜收,就不用拙作滥竽充数啦。说心里话,我倒很且希望另外的拙作《打雪仗》或《老蔡的壮举》有入围的希望,但我也知道这两篇对411来说,尤其文不对题。没关系,老兄不是还要编辑《弟子文集》嘛。关于水小子的作品,我同意玉龙雪山的建议,篇篇均可入选。水小子,附小64级1班,未毕业就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离校,算肄业吧,如果延续算下去,应该算70届吧。

: o& I$ F- }- ?7 L& Y( |5 w% l) U

 

/ o- V% m# R* Y2 y

老兄,主编就是紧箍咒呀,老兄这次绝对诚恳,可我是心有余悸呀——实在被老兄和三兄的架火烤刑吓坏了。还是您自己享用吧。哈

发表于 2009-6-28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再别康桥在2009-6-28 3:48:00的发言:
  9 v |5 s. i- E' ]

孙树林叔叔今安在?

7 v0 Z3 T: V7 v& D5 u

     现代神奇的网络,加之热心的老师与校友们,使机院附小中断四十年的师生情谊得以接续,也使我埋藏在心底的这份感情萌动。上网光顾论坛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这虚拟的网络上,我能感觉到老师、校友们的款款深情,无数感人至深的真情流露、动人故事,打开我尘封的记忆,论坛像一股清泉,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内心时常涌动着一股激情。如果没有“411重聚首”,我幼年时期对母校、老师、同学、还有可爱的玩伴儿们的这种感情,将会永远埋藏在心底。

( r6 T/ Y0 P, t

……

, U8 |7 ~& m' X6 B. p$ b3 o: N

算起来,孙叔叔现在应该有八十岁上下了,不知还健在吗?如果知道他的消息,我一定会去看他,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我!

c+ F& J: {6 F8 M/ O5 `4 J7 P! h$ U

很遗憾!孙大叔已经去世多年了,他的小儿子还住在23号楼106号。

发表于 2009-6-27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菲菲问是否太平想起该报告各位的一件事:

' D: k, \0 `5 H9 V" d8 T+ Q

今天接到我们家"家庭"来电 "祝贺你又认识一个小雨" 我说昨天还有一个小琴呢,是暗情(从水小子

8 ?5 a/ V% N1 i5 l1 u @) | |

那借来的词汇) 明天还有一个小雪等着呢. "快给我回来!" 我再喂几声,挂了. 看来各家的"家庭"

- r8 C$ k2 B. Z$ S

半斤八两都差不多.  谁也别说谁了.  

发表于 2009-6-26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6-25 12:47:00的发言:
. T" d9 s& F; c! J" z) u; h8 s0 f

我怎么记得65届、68届的也参与了团体操的表演,可能65届面临毕业参与的人少。因为我们的邻居是65届的,她就参加了,68届只是个别人的参加了。

" Z( a# C0 w7 M: ~$ [4 n

         没错,65届参加了团体操的排练,但是真正去演出的恐怕就很少了!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己臂力不足,每当练到需要拿大顶时,总是倒立翻不上去,只好换人做此动作了。而且参加了革命赞歌团体操演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概以66届的为主吧;我们因面临毕业,反正最后我是没有去成。但是我交到几个低年级同学朋友,能常玩在一起。

/ `' d L" K* b/ G+ h2 T: [

    在小学期间,我也赶上了中山公园未能上台演出的歌咏比赛事件,当时还小,与同学在公园里乱跑,消磨等待的时间。我们小学的歌咏水平高,记得我参加的,都是到中学去和人家比赛唱歌的!

* `- I! S2 j: c' G S6 Z1 [

    五一、十一的游行,我们小学参与组成体育大军少年方队,参加了游行!记得在夜晚彩排时,出发要求大家一起喊数字一、二后,再一起迈步前进。可是我们前面的队伍要喊到三才走,结果把我们也一起带了过去,大家喊到一、二、三,才一起迈步出发,还是领队提醒后,大家才发觉喊错了。还记得在通过天安门时,最远端的同学向天安门方向涌去,裹挟着大家冲乱了方队,坚持路线保持方队同学,急得直喊叫保持好队形!也没有用。小孩子一到此时,都想离领袖的距离更近一些!。。。。。

发表于 2009-6-26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11]刚回来两天,还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坛子里是否太平?

6 d: Y& q5 C" @9 ^" V7 r8 E& [

不曾想三哥还给布置作业了。

, p1 M8 V$ ]/ ?! Y2 @

    高大哥我们在院里,拍照时聊了半天坛子里的事。你怎么没告诉我还有作业呢?[em82]啊!不知能否完成作业?

% h6 P" s l2 R% {+ }# Q4 G6 ]# x

     开玩笑!有啥工作尽管召唤,只要需要随叫随到!

' @4 F$ q; I5 k- x2 E8 ?7 r

 

发表于 2009-6-27 0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6 0:12:00的发言:
胡老师的前任大队辅导员,名字?
; I4 ?6 Q6 T x8 a/ y, s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967.jpg
3 r% w3 T$ o& A: P5 J
QUOTE:
是不是熊老师?名字忘了,后来六年级时教我们算数。
( a0 c `0 K; Q1 `3 g* U# H
QUOTE:
看到床的照片,一下子使我回到了小学的宿舍里。从位置上看,我的床就是最近的一张床,靠近窗户的是邹辉煌的床,挨着邹的是谁想不起来了。跟着是苏洋的,我和苏洋挨着。有一段时候,下课后都到宿舍去打皮筋仗,就是用纸叠成“子弹”,用皮筋对射。大家都藏在床底下,寻找战机。脸上挨一下打很疼,打在身上不疼。闫鸿儒打得很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年住校生使用的小木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97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 `$ q( @5 A! L/ ]

发表于 2009-6-27 0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神游学长博克溜达一趟(http://ziranshehuiren.blog.163.com) 和她一个学校学习和生活过

7 I) h* `, G r' p, v

 总会有些亲近感. (至少是人生的一段时间里在一个环境里成长过.) 哈哈,心一在那里开张了.

5 b/ T, B; A( Z, D

   大家有时间不妨去看看(编辑部的人可别去,先干正事.哈.) 看到一篇神游对清华某教授写的一篇

& Z4 o7 {2 y9 _ ?% J

   涉及到法国的文章,联想到对一个国家某些看法,即使在一个国家生活每一年,五年,十年的人看法都在不

0 H: \$ m3 t/ A& G5 |0 z3 h, x$ i" f

  断修正,像写法国的有关事和神游这样的人(长年在外)多探讨是有益的. 国内一些新闻都有点语不惊人誓不休

! l, @5 C( x& E0 E/ S/ U! u- v

 的感觉. (可没说那位教授,哈).  哪位校友有博克都晒出来. 好像还有一位在美的校友写美国

9 \1 X% I- r2 R& r3 c0 B

 大兵的故事,不知博克在哪里?更要看看我们国内的校友博克. 小雨,你知道吗? 

$ U9 ^0 h# k3 i3 \3 Z* v

 

发表于 2009-6-27 0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6-26 14:34:00的发言:
* w0 X2 ?* N B" j% t

 

+ X( S: P$ q& ?3 {: a9 C

      ……

- C( @6 r# ~9 n$ a

      2、愚公:你对姚老师的印象如何?或者攒一篇有关徐老师的回忆?(我也要写)

2 b) F: x' _6 i4 G

    ……

! E* a, G5 ?/ W2 Z$ m" ]. s

   

糊涂人:您可真会编排啊!一位毕业时的班主任,一位启蒙恩师,愚公对这两位老师的印象都是八个字:“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发表于 2009-6-27 0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故国神游在2009-6-26 0:47:00的发言:
2 k J2 p" h/ ~$ |& @+ @7 w# s: S

: R' @( n5 V7 B$ N1 ^

感谢all_right、老三、心一、雨中漫步在制作纪念册的非常时期,还来凑热闹。故国神游作出了最终答案,这之前还是心一抛砖引玉。不过这些照片是奥地利的两个城市,一个是萨尔茨堡,另一个是靠近林茨的哥蒙顿,湖是哥蒙顿的翠湖。

1 x3 C0 |8 Z! [9 _$ X

故国神游的儿子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故,很让人担心。法国怎么这么样了。

; E1 I3 t- O/ I" W# [2 C2 C; x

非常时期不能帮忙,还干扰,表示歉意。

发表于 2009-6-27 0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6-27 4:54:00的发言:
7 o0 N8 u7 T) x4 M& v7 h& l

感谢all_right、老三、心一、雨中漫步在制作纪念册的非常时期,还来凑热闹。故国神游作出了最终答案,这之前还是心一抛砖引玉。不过这些照片是奥地利的两个城市,一个是萨尔茨堡,另一个是靠近林茨的哥蒙顿,湖是哥蒙顿的翠湖。

" g- h& d. s3 e

故国神游的儿子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故,很让人担心。法国怎么这么样了。

1 `# M- J# o; u5 S

非常时期不能帮忙,还干扰,表示歉意。

j1 h4 z3 y/ j9 X6 N

没有干扰,没事. 快说说你在那里的感受. 我看它们这些国家已发展到极致了.

; W9 H) n! s' R! i# n

就等我们去追了.

发表于 2009-6-27 0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uanwu在2009-6-26 23:26:00的发言:
$ w' c, B X% w' f% w

         没错,65届参加了团体操的排练,但是真正去演出的恐怕就很少了!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己臂力不足,每当练到需要拿大顶时,总是倒立翻不上去,只好换人做此动作了。而且参加了革命赞歌团体操演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概以66届的为主吧;我们因面临毕业,反正最后我是没有去成。但是我交到几个低年级同学朋友,能常玩在一起。

2 f: e# D' J0 X5 r

    在小学期间,我也赶上了中山公园未能上台演出的歌咏比赛事件,当时还小,与同学在公园里乱跑,消磨等待的时间。我们小学的歌咏水平高,记得我参加的,都是到中学去和人家比赛唱歌的!

* e! s! K0 T5 [, |: v$ m

    五一、十一的游行,我们小学参与组成体育大军少年方队,参加了游行!记得在夜晚彩排时,出发要求大家一起喊数字一、二后,再一起迈步前进。可是我们前面的队伍要喊到三才走,结果把我们也一起带了过去,大家喊到一、二、三,才一起迈步出发,还是领队提醒后,大家才发觉喊错了。还记得在通过天安门时,最远端的同学向天安门方向涌去,裹挟着大家冲乱了方队,坚持路线保持方队同学,急得直喊叫保持好队形!也没有用。小孩子一到此时,都想离领袖的距离更近一些!。。。。。

p/ c" b; C+ Y$ t

xuanwu同学真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啊!最近忙什么去了?叫愚公好生惦念啊!

发表于 2009-6-27 0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三学长:想起jingqizhu委托我转载他写的建校初期的文章“掀起你的盖头来”,是篇很好的文章。建议录入我们的纪念册,作者是57届的老大哥:荆其柱

3 N9 g- U; @8 ~

麻烦漫步学妹从140页3482楼再转帖过来,大家细读一下。

5 o/ O o) P5 U! \

另外,我已经给班干部“布置”任务啦,交两篇作业!

发表于 2009-6-27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7 6:59:00的发言:
$ o8 P/ l6 V$ J! v

老三学长:想起jingqizhu委托我转载他写的建校初期的文章“掀起你的盖头来”,是篇很好的文章。建议录入我们的纪念册,作者是57届的老大哥:荆其柱

) O4 C7 L: F+ R' e0 F( `

麻烦漫步学妹从140页3482楼再转帖过来,大家细读一下。

2 j( w6 D: `. t7 e

 7805楼已经转过来了。(当然如果有人删发言, 楼层就会变化)

5 q0 o6 U1 ^& B' v' q' x

 

发表于 2009-6-27 0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26 21:59:00的发言:
- s: o4 @' `* h, E3 O

小雨,

5 M0 P ]3 N' J5 |

一是审美观/照相技术不行,二是忙工作没时间照.有时间再贴几张.另外贴的太好了,

: t7 j( f6 b& N- J) z

心一又怀疑了.他心眼可贼了.好像看到他让我发个我周围的照(又要验明正身)和不要给版住打电话

.....
3 l1 ?) W! M& R9 S$ Q

 你是哪家小报的? 我又不是明星。 (哦,悄悄给你爆个料,那天下雨没带伞,跑丢了一只鞋,听说了吗?)

6 }9 R U& J' `7 t

 还有,那个“家庭”是你第几个马甲?

发表于 2009-6-27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生活之上小学

. k% x* }2 x) T( @

 

1 M7 O& i9 m4 L5 A. q! [8 ?

59年7月,实足7周岁的我该上小学了。那是多么高兴的事啊!平时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好生羡慕。

# d" j- ~$ ]/ n6 V5 @& g

到我该办上学手续时,却出现了问题,一机部职工子弟小学不收我这名走校生。原因很简单,理由也很充分,因为我父亲已调离干部管理学校,不再是本院内职工,所以其子女不能在此上学。这种情况在建校初期普遍存在,人员工作调动频繁,也有其他小孩和我一样的情况。家长们开始找校(机院前身的三校之一)领导和小学校长,想在开学前尽快办好,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子女的当时,能在院内就近上学是最理想之事了。

9 b5 m3 {8 s. K" t' r# X( I2 K7 `& \7 B

时间一天天过去,找领导们反映也没有结果。而我们小伙伴们还期盼着能背着新书包上学呢!新书包已准备好了,那是有两个大按扣的黄色书包,油漆印的四个字------一日千里,书包正面图案是炼钢工人赶超英美的图案。虽然那时不知道什么是大跃进,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坐近教室听老师讲课,那是最高兴的事。

( n" q! }: M3 u

好事多磨。在家长们的不屑努力和据理力争下,校领导最终批准了家长们的要求(校领导也是和我们的父母一趟火车从沈阳搬到北京的)。从此我有幸成为附小的一名小学生,随后才知道我们的小学是当时市内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

( [0 X A: a5 q( m5 _: r

每当回忆上小学这件事,能有幸与大家成为校友,我是幸运的。在附小接受的良好教育,后来也使我考入八十中,从此走向生活。

1 E3 {9 I. i* l4 Y- P+ ]; @2 H

 

- {% u0 R- X0 d" N( ]$ S6 A

 

发表于 2009-6-27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27 7:38:00的发言:
# S) o8 n% X1 S! X

 7805楼已经转过来了。(当然如果有人删发言, 楼层就会变化)

?1 P6 J' N2 S% i1 ^

 

9 ]) S/ o1 f* y1 u

心一:你好!

7 y& I/ j! e6 P d! ]

我看到你的提示,浏览7805楼,但不是那篇文章。能请你从140页的3482楼转帖过来吗?

发表于 2009-6-27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7 9:27:00的发言:
" Q" ^- g. u8 w# C# d3 p- M

疑问是没有,因为本来这就是两个人。jingqizhu是大男生,而神游是小女生啊!何况我和jing 大哥还是邻居呢!

1 K* `( J4 H" A$ Q9 f, E4 k

心一也认识jing 大哥,只不过心一年龄更小。

N, }4 x% _$ g# H y0 q

 

0 H7 M) K' C8 u( s1 Y, \7 a

  正有疑问,你先解答了。 那时候觉得和他岁数差得很多,他们家应该是哥俩,那个天天在大操场晨练的是他吗?

3 B. P8 G, m" w$ o

  找到一篇别人评论的小诗,不知是否他写的。

+ |6 b3 t5 \- T: x' e

 

: j" V5 I! w" R" N' f

==========================================

; \ b# w! V" N

 

/ _6 N; M# _ b' }9 s, D: Z1 k

一个游戏 一首诗

7 e% e* ]$ o$ P: `

 

- w3 ]# `0 r6 y/ w- T+ n Z/ R

打水漂

) f, |- [, K) E/ H6 ^& o; N, T

 

$ s- x1 Z( Q7 }6 v

荆其柱

4 g. j% P9 v/ h4 W7 V) P3 g: L; _. N

 

3 @' H1 d l, K! a3 y

谁打得远?谁打得巧?
“噗噗——”
水面上飞起一串音符。
“唰唰——”
水面上飞起一群小鸟。
小河笑了,跳起了舞蹈。
抱着云朵,抱着太阳,
音符、小鸟来自我们的心头,
我们的心头有一个盛满快乐的小巢。

% u; D$ {0 {$ e; X6 o. ?: g

 

& I& y1 w0 j3 `

看,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诗人荆其柱用蘸满快乐的笔触,写了儿童的游戏,写了游戏中儿童快乐的心情,游戏里的儿童,他的心头有一个盛满快乐的小巢,那小巢里总能飞出快乐的音符和小鸟啊!从这首诗里,我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在那些个没有美食,没有玩具的年代,大自然就是孩子的乐园,一汪水面、几个土块、三五伙伴,足以让孩子的心如小鸟快乐飞翔,足以让孩子的心如音符愉快歌唱,于是人长大了,但总有些童年的回忆是永远不会长大的。每个时代的儿童都有属于他们的游戏,如今的孩子,拥有了很多的网络游戏、电子游戏,不知在狭小的空间里,在屏幕上这些充盈着械斗、魔幻、枪弹甚至恐怖、死亡的游戏,是否还能带给儿童一星诗意的情怀?当蓝天、白云、清风、明月、泥土、小河……在儿童的生活里渐渐模糊,诗意是否也会渐行渐远?

发表于 2009-6-27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7 8:33:00的发言:
7 S0 B$ b" k, F: r# ^9 Q4 L

心一:你好!

# T0 E+ D1 q9 ?3 ]2 ?# e

我看到你的提示,浏览7805楼,但不是那篇文章。能请你从140页的3482楼转帖过来吗?

1 J4 F* K) R. ?# o4 H

 那是漫步贴的,不是我。 3482楼就是这篇,你再看看。

发表于 2009-6-27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 B" m/ p% E* `

感觉没照出苏黎世的美丽风光啊,看看西水大哥的照片多漂亮。老兄没用心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V7 S* s. Y% b1 w! O( N
QUOTE:
5 e/ }+ Q! \* U4 F T) R% @

小雨,

; F. F" g* h" z3 k: U5 x9 `

一是审美观/照相技术不行,二是忙工作没时间照.有时间再贴几张.另外贴的太好了,

1 u/ B# r: { B, _' E4 T) q( a

心一又怀疑了.他心眼可贼了.好像看到他让我发个我周围的照(又要验明正身)和不要给版住打电话

4 n$ D$ f, |% i4 k

庆祝的贴子,找不到了,可能是他没想好又删了. 哈哈.....


, `6 d4 C% U/ b5 |/ T( N- Z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27 7:40:00的发言:
. U# P( G ? ?0 v) F8 T
QUOTE:
你是哪家小报的? 我又不是明星。 (哦,悄悄给你爆个料,那天下雨没带伞,跑丢了一只鞋,听说了吗?) $ S' o0 V* c3 M1 [

 还有,那个“家庭”是你第几个马甲?


# i0 V# u; V4 X1 r) R% ?

 心一,你逗s了. "你是哪家小报的? 我又不是明星"  打s学长都没明白你的意思. 我没要照你啊.

* x. y4 b n9 z- k5 x

 我是回小雨的贴,她说我照得不好. 我的意思是要照得太好,心一又到网上一查和人家照得差不多,

4 q f1 e' t W0 w

落一个有硬伤的名. 哈哈. 另外,你回了我一贴让我照几张我周围的照片. 还有你也回了胡老师让同学打

3 v" M6 X+ _( T7 m% t* J

电话的贴. 说千万别打电话,掌柜他很忙,发贴子就可以了.这两贴子都不见了. 隔天你抱怨人家删自己

7 v; t. H. s" O+ a& \

的贴子. 哈哈. 以后早上发贴子前先洗洗脸. 清醒清醒. 还有说我是“家庭”?我还真想是. 这样大家都没误会了.

, B3 ~) U, c" c& P+ U3 q# l

哈哈. 最近心情还好吧?说是在的,大家都挺关心你的.

. L* g! O; t" R" U" V

 

# p8 p! s+ s$ X( X, }! D

发表于 2009-6-27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水校友也有疑问阿. 荆其柱和神游不是一个人吧?

, P5 @" D% u( P! U! y1 \) y

别让糊涂看见,不然他那句“这是哪和哪啊”又蹦出来了. 哈哈.

发表于 2009-6-27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27 9:20:00的发言:
- U( S# b2 R. m7 z( }6 ]

看来水校友也有疑问阿. 荆其柱和神游不是一个人吧?

^* K: ~- Y. Y/ L7 c1 Z6 {, a

疑问是没有,因为本来这就是两个人。jingqizhu是大男生,而神游是小女生啊!何况我和jing 大哥还是邻居呢!

$ g( @3 S4 H: y

心一也认识jing 大哥,只不过心一年龄更小。

发表于 2009-6-27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7 9:27:00的发言:
1 ^. ^0 h! u+ S, E

疑问是没有,因为本来这就是两个人。jingqizhu是大男生,而神游是小女生啊!何况我和jing 大哥还是邻居呢!

# f0 g' a7 e9 O }+ F0 C3 B

我说的疑问是心一给你的答复.  哈哈。一定要嘱咐心一先洗脸再发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30 20:10 , Processed in 1.268346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