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28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28 9:07:00的发言:
" a( P1 H9 p# N p* } m5 C

 

- _' F p- i3 O' T3 r2 {& J, U% l2 @

你是谁? 情真意切,刻骨铭心。

- u* h. n6 l9 u) c! U, S

三毛作品网上很多,刚才《吹兵》也找来看了。多年前看过她的文字,还行,但这篇有点冗长。三毛的作品大概都是第一人称的。很多人质疑:都是真的吗? 有人采访她时提起这个问题,她答:小说写到极致,就无所谓真假了。

& {4 c: w& d) j) f2 v k

相信,我们同学写的,一定是真的。

" X# x. a! ^7 ?" F+ j+ a: V
QUOTE:
& [9 i; v% i L2 j3 F4 \ . p( x; `) j3 D% |. p6 @4 E! D5 d7 c* n7 p# D7 o5 z1 E2 o0 q" `. I9 n" W3 T* e1 M" ^: h+ k% {, y, m% l8 {1 b4 r8 x% [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次数:0]
点击浏览该文件:吹兵.rar
; \8 q+ L1 e4 h( j3 B
QUOTE:
  % j+ w; Z* g X0 p2 I" N7 k

感谢学友的认真与严谨。这确是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千真万确,伴随着泪水与伤感,考虑许久,不写难以平我心境。我深知回忆母校的人、事是切忌杜撰的。小时候我也是很淘气的呀! 如果不是被老师、学友们的执着所感动,可能我会永远埋藏在心底,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人生的第一步,母校给了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我会永远铭记!fficeffice" />

# h- a* M' ~$ m2 E5 `' k; \9 Z
QUOTE:

2 p8 ]/ n* l* h7 }& i7 P%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6-28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g
发表于 2009-6-28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6-28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再别康桥测试 ' h5 T F V% p# _ j2 n, [

/ G6 q% {' j. ~5 V0 l# V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28 9:07:00的发言: ) M. u- |5 \1 E3 l! _0 H3 l

你是谁? 情真意切,刻骨铭心。 0 X2 ~3 p. B- Q X

三毛作品网上很多,刚才《吹兵》也找来看了。多年前看过她的文字,还行,但这篇有点冗长。三毛的作品大概都是第一人称的。很多人质疑:都是真的吗? 有人采访她时提起这个问题,她答:小说写到极致,就无所谓真假了。 ( c- k9 e1 r& @8 O8 }/ O

相信,我们同学写的,一定是真的。

+ j& D8 y" {+ d; Z+ o

感谢学友的认真与严谨。这确是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千真万确,伴随着泪水与伤感,考虑许久,不写难以平我心境。我深知回忆母校的人、事是切忌杜撰的。小时候我也是很淘气的呀! ' t- J9 d2 [$ i+ B5 e; C

如果不是被老师、学友们的执着所感动,可能我会永远埋藏在心底,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人生的第一步,母校给了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我会永远铭记! 4 O7 i% R) G* N

-------------------------------------

: E, o9 g8 w% a& G$ e+ _

再别康桥,我马上给你发一个邮件,五分钟后收一下邮件,在[代码模式]下,把发过去的代码拷贝就行了,再点击“单贴管理”把多余的错误发言删除。我那个三毛文章下载在引用时造成了系统错误。看到你处理完成,我把这个发言(和你的重复了)删除。

发表于 2009-6-28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6-28 12:27:00的发言:
8 [2 }/ k3 [7 h

这关系有点像庞统和猛张飞,许攸、杨修与曹操,但愿不是徐庶与曹操,其实更靠谱的是宋江和晁盖。

4 i& T: N. r9 M f! g |6 ^

 没有根据啊。如果一定要猜,我希望是三国时期吕岱和徐原的关系。不过还是问问他自己更好。

发表于 2009-6-28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馨蓝霏霏在2009-6-28 12:08:00的发言:
2 w% G I% c- M/ n

                      记忆中儿时的华老师

5 S8 f9 O/ S- g, Z5 j& |

 

; T6 ~" P1 z2 D3 F/ Y

      踢毽——小时候课间大家跩包、踢毽、攻城、歘拐、跳房子、跳皮筋······

3 @% d4 a9 M, L2 N( c

 霏霏,你是在网上写出来的吗? 你打字慢,这么长的文章,最好先在网下打个底稿,写完放一两天,改一两遍,那样就好多了。

; L R8 Y! A; y ^/ K

  你看,标题就错了。

发表于 2009-6-28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零食的馋小孩

( b( z7 i2 f& `8 p+ c. j3 h3 ~

       不像磊子哥,买冰棍还要省出三分钱。那时我每天都能从爸爸那儿得到一毛钱。之后就从他办公室出21号楼的后门,去小合的社(小时候就这么叫)买一袋甜米花,细长的玻璃纸包装4分钱。再买一袋大米花也4分钱。还有2分钱或买两块大橘子瓣糖、或买四块小橘子瓣糖、粽子糖(都是1分钱两块),要不就买两块麻酱糖也叫粉笔糖。抱着一大堆好吃的,在院里游离一下午。文化大革命时,好像下午都没课。

4 _/ H r" @# O+ ?

       有一天拿了钱出门后,看见南操场南边堆了好几堆红砖。不知为什么就奔着砖堆去了。小孩就是这样放着好道不走,非找那叽里旮旯儿的地走。那时只要有砖堆男孩子们就不会放过。在上边垒碉堡,打绷弓仗。没枪也“咳哟~咳哟~”“啪~啪~”的对打。他们在上面打着,我从砖缝中穿过。突然一块砖头立着掉在我的头上。我一摸手上有血“哎~~”哭着又回21号楼了。

n4 d) Z; |$ i4 [6 [ A7 j! M

       到了办公室我爸一看,没事!就破了一点皮。又给了一毛钱,嗯~我好像也不疼了。那两毛钱是怎么花的却早忘得一干二净得了。看来跟磊子哥比我可以算个小富农了。

6 r3 z( \; o) |' ] ^0 Z

       不过看了磊子哥的回忆,我看男孩们真是诡计多端。记得有一次,我弟拿着空酱油瓶回来,说把钱丢了两毛三不敢回去要。怕我奶奶说他。我一直怀恨在心,小孩丢点钱算什么。时隔40多年,我现在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把钱丢了?

4 v O& k" }9 W: O0 v

        童年有多少平凡的事情,让我们今天想起来是那么的可爱、可笑、可气、温暖、亲切、珍贵不已······

8 @& s$ a, b# K4 ~! Y. Y- O

 

发表于 2009-6-28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U. }9 I; y, c

《园丁篇》




% Z! O: `8 x: Z8 e1 o9 j0 L

(一)赵守信老师

# `3 u7 Q; K1 V* u

                      

& z6 ~: k" y' I4 d! v0 k

(1)碧 海 丹 心 ——献给已故恩师

4 i. @6 N W2 s7 b$ W

        燕赵愚公 


( S0 q$ W7 o- R- u& _8 w

(2)由衷感谢燕赵愚公上帖悼念赵守信老

0 H6 {/ _+ Y! e* j0 g

(3) 愚公回帖胡老师   

' K; }. V3 a# j& q9 S: p

(4)拾 忆:赵守信老师

1 r6 ]7 o8 j5 x" O2 _

         糊涂人

; b" [: l7 Z. l/ K' y2 w, `

(5) 学生众说赵老师

    千秋雪、陆港小镇等
" z: _3 V: H- i& t3 E" `

                


, @8 r9 ~: z5 h: k& l3 k) o

(二)杨洁兰老师


/ _* t! `% o$ h4 Q& N: f+ o2 k

1)衷心地祝福

4 R. n* G. v; T! z6 z2 ]

——探视病中的杨洁兰老师   


6 S% v _9 z1 W0 U+ m0 }1 f

郭惠荣 胡老师

+ b# [) w2 ^# e% T* R$ V& x- b

 

) l/ J1 G1 B0 Z5 \- ~

(2)巧遇恩师

$ z4 m2 m* f0 V+ Z# Z7 q

          善若水


( V u- x. v; u9 D

(三)胡世坚老师

7 k. ^8 B( q6 f- C, I" p2 R& y9 I

                    

" O% i6 J; k0 g: \: B; i- ~

(1)我心中的胡老师


& }, h* H7 o: N- s! x$ ^

(2)。。。。。。

3 F O6 \! f$ i# w. X

                   

- @) h* K, g7 V' o, }8 T

(3)。。。。。。   

+ r) Q7 T& N0 v' u( \. w: T

                          


' M* e2 s1 o! P# k) y

(四)靳阿姨

$ g, ^4 n8 Y% @3 H: v" u# S% B

(1)(2)(3)(4)(5)(6)

* t5 n# `6 d& w

                              

9 w8 U: M3 t, p! F; _7 a

(五)王彦声老师

. o" C( g! N: M0 \; `& @

(1)(2)



2 ]- D! q _; H" O0 Y

(六)儿时记忆中的华老师

, \/ R, g6 g0 D2 l: g

             馨兰霏霏


1 ^" ^. W* z: H6 L

(七)我们曾是老师的“引路人”

4 O9 k0 [) }5 P, J( O) H

           ——记郑尧、宁玉珍老师

9 S% ]0 _* {/ Y- B; o. b3 C

/ P9 x9 K+ H/ d( e

                      冬虫夏草


& X6 E( M5 j) `* e/ O; r

(八)校长总夸一年级

; K0 J* a% \5 s1 |% z

         玉龙雪山

) O- h& m- W: X

    

* B2 E8 P4 _$ y: E" z

(九)孙树林叔叔今安在?

- p0 h" ?& Z" r- k% [

                再别康桥

3 Z9 G! w* z3 }9 W! ~: I- y A

(十)掀起你的盖头来

3 [( i' C: u# K% T- V$ p

                 荆其柱

" f5 I. L9 d5 K0 J# Y

各位学友:

" O: |* o. w8 Q9 _$ G7 D

那位写了或知道由关附小老师的文章,恳请相告!

9 n. G1 h2 N/ t4 I& y

 

/ Z: A9 }% o3 Q% u1 c# Q

胡兄:

9 u; f9 C: R& ~/ S5 h0 Q( O+ j% v& w

我这就要弹尽粮绝了。你那里却要稿件截流,这不等于切断供应吗?呆一会说不定有人会报告:“李向阳把军火列车炸啦”。。。。胡兄,说正经的,有没有后续材料,我已经山穷水尽,甚至把沾点边的“拙作”都拿出来了,不知道的以为我假公济私呐!现在看来很单薄,我心中很不踏实。

% H! X* b, c+ ~2 @5 ^! m

胡兄,三兄,善兄,愚公兄,北魏兄,千秋雪学姊(排名不分先后)

& p6 T; U. K! \3 M3 \

看在附小的面上,拉兄弟一把吧!

发表于 2009-6-28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8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兄:请收邮件。

发表于 2009-6-28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27 16:44:00的发言:
7 v' m+ G' ]$ G

 找到了,楼层是3496。有个字写错了,帮他改过来了。

) X# n( r1 e# j( F! T- r

 他说了半天别人,没说自己,在那帮混小子堆里,和第一闹将最要好,不可能是旁观者啊。

7 b/ ]1 y( o7 n2 H8 }1 W

 

; M; Y0 K- k; L3 ]1 k8 `

这关系有点像庞统和猛张飞,许攸、杨修与曹操,但愿不是徐庶与曹操,其实更靠谱的是宋江和晁盖。

发表于 2009-6-28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6-28 12:20:00的发言:
* X! \( x$ P, l5 g' \

 

$ A$ F+ \! G1 C3 O0 `. E/ X) j; r

     馨蓝霏霏:你那“儿时忆中华老师”不错,只是你的届、班、大名 未署啊。另,你的网名比划怎么那样多?好难认啊。

$ o; m! X2 S K

糊涂兄:不好意思,不过输一遍搜狗就记住了。

$ ?, r) i. {' k( {5 l4 z1 r* s

           我们好像算72届的吧。和黄金海岸一班的。名字高大哥、漫姐都知道。

发表于 2009-6-28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馨蓝霏霏在2009-6-28 12:08:00的发言:
- R8 t$ M$ K2 W# r$ A; O

                      记忆中儿时的华老师

# I( P! V' Q- H+ s$ \2 o7 ]8 Q

 

) v; c$ @) Y4 z

      踢毽——小时候课间大家跩包、踢毽、攻城、歘拐、跳房子、跳皮筋······

& D$ u" h6 |4 `: } }' ]

      

" M0 l( A9 m( r7 o: g3 w

      有一天他真的没了。。。。。。

8 @. z; J6 Y( e% X `7 s+ B y4 h

      大家凑了点钱,好像卖的是桃酥。

, Z6 _6 K, s' b2 {; t+ ]

      恐惧中一脚踩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瞬间就想到了金脚银脚

+ q$ s/ W' j( X. A6 G

菲菲搂妹:

) V! i: H. O" v4 n" `- y

      这才几天,就给人以突飞猛进的感觉。其实,估计你原本就如此,只是不加显露罢了。文章无论从立意到结构,从行文到气势都很不错。你在最佳的时机,选取了并不奇特的题目,却写出了感动人的文章。实在令人拍手叫好。

9 c" C) Z1 K3 {* C2 m. n

      顺便问一下,“歘拐”是什么呢?不会是猪羊骨拐吧?

- }6 e# f' K$ F' Q) h) z

      另外,文中有一两处字打错了,尤其第一行,“没来”不是“没了”。初读时我大吃一惊,以为。。。。结果自然是虚惊一场!

: [" `' _) p X% o0 x# _# |

   “卖”打成了“买”。

, M: ^7 Y+ I6 ~' D# l+ R

   “金脚银脚”的典故大概出于“大井盖的故事”,不妨作个注释,让读者更明白些。

# u5 l" p& w5 p, p( U% H

    记得前些日子,你在网上教我如何使用电脑,经过实践,我已经初步掌握技术。现在提醒建议你重新编辑一下,只需将那几个字该动一下,会使文章锦上添花,也算我对你以往帮助的小小谢意吧。

' V m } Z2 S+ l+ q( L

    祝好!希望看到楼妹更多更好的美文!

2 }; T6 a! v( F' G3 { |& e

 

发表于 2009-6-28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f0 S/ g. c3 w1 G* m

这是千岛玉叶大姐,我校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证,弥足珍贵。

发表于 2009-6-28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8-3-28 20:16:00的发言:
L- y b+ j9 J# @* H4 H7 A$ Y

清明将至,不由想起我在一机部子弟小学的陈秀芳老师,往事历历浮现在眼前。拿出陈老师送我的60岁的生日贺卡和她百岁寿辰送我的寿碗,对老师爱我的深情,真是难以忘杯。老师给我的是一个带有音乐的艺术型贺卡,一打开就放出优美的音乐,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现在打开还能放出悦耳的乐曲,好像还听到陈老师那亲切的话语。陈老师晚年,眼睛视力严重下降,视物困难,但她仍要坚持亲自给我的贺卡写上对我的祝福“人生天年百二十,祝贺高龄乐天年”从贺卡上可以看到,她是费了极大力气不是凭视力,而是凭感觉才写出这几个字的。老人过生日送寿碗这可能是她老人家家的习俗。她是过完百岁寿辰不久就去世的,想起来我就责备自己,没有很好给老师贺寿,这是再也弥补不了的过失。在这里我再次祝愿她老人家在那个极乐世界里安乐幸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是老师亲笔为我写的祝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0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是老师给我的生日音乐贺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71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是第师百岁寿辰时送我的寿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7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是老师百岁寿辰时的留影
4 ?" k. B9 B' Y6 { r( S9 j

laojy学长与陈老师几十年的师生情。

发表于 2009-6-28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再别康桥在2009-6-28 3:48:00的发言:
  ! L4 U( X- n, p

孙树林叔叔今安在?

! F( Z+ H$ @5 H& |* x1 N7 b

 

+ W+ X1 b; V4 f! K( V

     现代神奇的网络,

9 q. l: L+ C& h6 h( C0 Q; S* I5 u2 q

....

* N% W1 g# e0 P% W& D( `) e- x/ M

如果没有“411重聚首”,我幼年时期对母校、老师、同学、还有可爱的玩伴儿们的这种感情,将会永远埋藏在心底。

: y' O) \: K& _# m7 b

……

4 l' i& _: ]- @/ S& b! U* B7 m

...有一个人,没有听任何人提起,也没有在照片中看到,但他确实存在着,说是我的忘年交一点也不过份。

/ |& `. t2 L3 ] F

他,就是我学校的校工,锅炉房的孙树林叔叔。在我的印象中,孙树林叔叔四十岁上下,高大、魁梧、健壮,淳朴、忠厚、善良,待人真诚友善。

3 a9 N( U J) I# C

老师同学每天喝的开水,都是经他手烧的,...

" t+ x. _. K4 R$ T/ Z

 

0 Y9 N$ I# N) s6 \4 u5 b0 c

...多么好的校工啊!可我竟然伤了他的心,而这一切却不能补救,这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6 g9 w' j. Q, J4 s/ o/ Q* w" j; U

我非常欣赏台湾已故女作家三毛的一篇文章,名叫《吹兵》,

4 r( y5 J# X/ X( W* I

感同身受。文中有一段话很能代表我的心情:“那是今生第一次负人的开始,而这件伤人的事情,积压在内心一生,每每想起,总是难以释然,深责自己当时的懦弱,而且悲不自禁。

3 Y, S" ~! l/ A$ @+ V

算起来,孙叔叔现在应该有八十岁上下了,不知还健在吗?如果知道他的消息,我一定会去看他,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我!

' y, M6 j4 c j* ?: v! ]

 

' b' M1 b3 M: h' L8 W O

你是谁? 情真意切,刻骨铭心。

9 X7 i4 R" o* K( e

三毛作品网上很多,刚才《吹兵》也找来看了。多年前看过她的文字,还行,但这篇有点冗长。三毛的作品大概都是第一人称的。很多人质疑:都是真的吗? 有人采访她时提起这个问题,她答:小说写到极致,就无所谓真假了。

7 r+ H& G' a7 V+ m" P$ u+ ~( ]

相信,我们同学写的,一定是真的。


发表于 2009-6-28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8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再别康桥在2009-6-28 3:48:00的发言:
  ' r2 D4 O9 I |3 N) i: o* Z

孙树林叔叔今安在?

1 H& j9 P8 y' z, B, i

     现代神奇的网络,加之热心的老师与校友们,使机院附小中断四十年的师生情谊得以接续,也使我埋藏在心底的这份感情萌动。上网光顾论坛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这虚拟的网络上,我能感觉到老师、校友们的款款深情,无数感人至深的真情流露、动人故事,打开我尘封的记忆,论坛像一股清泉,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内心时常涌动着一股激情。如果没有“411重聚首”,我幼年时期对母校、老师、同学、还有可爱的玩伴儿们的这种感情,将会永远埋藏在心底。

* I! r, y( U3 {9 O( p% t

……

* y* I& O6 ]& e) N

在论坛上看了许多精彩往事、动人故事,但有一个人,没有听任何人提起,也没有在照片中看到,但他确实存在着,说是我的忘年交一点也不过份。

# s3 o& N% M$ U8 |; `& V

他,就是我学校的校工,锅炉房的孙树林叔叔。在我的印象中,孙树林叔叔四十岁上下,高大、魁梧、健壮,淳朴、忠厚、善良,待人真诚友善。

; i& \: \, m0 u

老师同学每天喝的开水,都是经他手烧的,曾记得在寒冷的冬天,每天中午,下了课准备吃饭的同学,都要到水池洗手,这时孙叔叔总是打两大桶热水,放在外面洗手池边上,供同学们洗手,无数双手伸到大桶里热乎乎的,洗去了上课的疲惫也洗去了冬天的寒冷。当然,放到现在,肯定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但在那时,热水洗手还是一件很惬意、快乐的事。

4 b6 V3 W3 b- g- }

我和他的友谊也要追溯到四十几年前,在我三四年级时,常到锅炉房去玩,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下午下课后,锅炉房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这里实在太暖和了,来这里的不仅我一个人,还有其他班的同学,不知能否回忆起来。那时的我,快乐、天真、不喑世事,虽已长到1.3米上下的个头,但每次来都要像几岁孩子样让他举高高:我先下蹲,他撑着我的腋下,之后,“一、二、三”,我脚一蹬地,他一使劲,人就悠了上去,一下两下,直到过了瘾或他实在累了才算了事。有一次不知因为什么,举高下来后,我的腰突然扭了一下,这可把孙叔叔急坏了,给我揉了半天,好在没啥大事,一会儿又活蹦乱跳了,想来自此以后就比较慎重了,而我也越长越高越沉,想悠也悠不起来了。

0 W3 F& L7 F5 i! g6 Y7 l, N

之后就是讲故事,每次来锅炉房,只要时间允许还必须要求孙叔叔讲故事,我这个年龄像其他孩子一样爱听神鬼故事,于是,各种各样的青面獠牙、伸着血红舌头的神鬼故事就从孙叔叔的口中绘声绘色的娓娓道来,每次还不能重样,当然有时也把他个人的经历编进故事里。现在想想,孙叔叔是不是也要像学生一样在下面做做功课呢?由于有孙叔叔的保护,无论多恐怖的鬼故事我也丝毫不觉得害怕,这大概是我最早接受《聊斋》故事启蒙吧。

0 Z* m2 M5 }$ K |$ Q: ]7 Y/ A$ a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就是欣赏《宝贝》。一些住校生经常把自己珍藏的宝贝存放在孙叔叔这儿,他们大概认为这里是最安全的。在锅炉房门框上方,有一根大概10公分宽的横梁,上面放着一些同学的宝贝,我时常要求孙叔叔拿下来让我看看,于是孙叔叔小心翼翼的拿下又放上,有的宝贝我真是爱不释手,就生出想要的念头,心想,反正这么长时间没拿走,估计同学已经忘了,有一次还确实跟孙叔叔提过很想要,但遭到了拒绝,孙叔叔告诉我,这是其他同学存放这儿的而不是他的,不能给别人。这让我有点儿难堪,有点儿不好意思,本以为要求能够满足呢。

& ]3 p& Q* y& Z& M2 k+ W& o

由于我回家经常提到,引起了父母的关注,父母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我邀请孙叔叔来家里做客,记得他那时家住在什刹海附近,像住校生一样,每周回家一趟。约好后,孙叔叔那天下午提早出来到我家,与我父母相见畅谈,交谈好像很愉快,自此,父母也放心我和他交往了。

3 j, Z4 _3 N; ]7 E

大概是65年,孙叔叔家搬到机院南院,暑假时,我和班里的同学还特地去了一趟,还看见了他的大概有八、九岁的女儿,我感觉孙叔叔对我们非常客气,但对自己的孩子比较严厉,我想,孙叔叔大概也象住校生一样,常年住在学校,在学校呆的时间比在家还长,与学生朝夕相处,跟我们的感情有时比跟家里还亲,反而对家里倒是有些陌生了。

+ C/ O: C5 U+ J9 _' w3 \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这宁静、欢乐、温馨的生活,我的家庭也像许多家庭一样未能幸免躲过这场灾难。后听同学说,孙叔叔也受到了冲击。……。当我再见他到时,已是1968年夏季,我已上了中学。一天,黄昏时分,我正走在机院大门外这条宽阔的马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声音十分熟悉,我回过头去,这时坐在机院大门对面路西马路牙子上的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子柱着拐杖缓慢地站起来,这是孙树林叔叔。惊讶之余我又有点害怕,不知为什么,我竟像一只惊恐的兔子,再也没敢回头地逃掉了。身后,隐约感觉到孙叔叔伤感的目光,他心里一定非常难受,“昔日天真、活泼、可爱的学生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陌生?”。

! }/ _. Q: \. s6 c* I

再以后,四十年过去了,我和校友们一样,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是,我再也没有遇见过他。我曾无数次想起他,也曾无数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懊悔、自责,我怎么能够这样对待他——我的忘年朋友、曾经对我这么好的孙树林叔叔呢?尽管他不是老师,不能教我们学文化、学知识,但他爱孩子、爱学生,宽厚、善良,默默地做着他份内的工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 p. L4 k3 W* f ]* _4 p

多么好的校工啊!可我竟然伤了他的心,而这一切却不能补救,这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4 u5 R! o: p* P" O0 T

我非常欣赏台湾已故女作家三毛的一篇文章,名叫《吹兵》,

; ?3 w! M5 P# s1 i

感同身受。文中有一段话很能代表我的心情:“那是今生第一次负人的开始,而这件伤人的事情,积压在内心一生,每每想起,总是难以释然,深责自己当时的懦弱,而且悲不自禁。

9 l H6 F* m3 x9 ?! z

算起来,孙叔叔现在应该有八十岁上下了,不知还健在吗?如果知道他的消息,我一定会去看他,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我!

( Y$ q& h* n) X) Q0 d% W

         这位学哥你说的这个人,恐怕就是那天我和高大哥,谈起武斗时的一些事。那时9号楼武斗后,高音喇叭叫喊着让大人带着孩子去参观。那大概是政治任务,妈妈无奈拉着我们去。看见打断的木棒、带血的鞋子、恐怖狼藉的地面······幼小的心灵在惊吓中战战兢兢······他说道谁谁跳楼我也记得。我说一食堂大烟筒······我说我记不住名了。看了你的文章我想······

发表于 2009-6-28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老胡,咱们可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呀!昨天刚发布的截稿时间是7月3日,今天就变掛,可不是咱附小的作风。呵呵,匪兵胡乙老弟,再坚持一下,曙光就在前面!胜利就在前面!还是希望大家能积极投稿,只有丰富的稿源,才能选出优秀的稿件。比如今天新发的两篇稿子就很好,可能还有一些校友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干呢!胡老弟:咱们这是去西天取经,72拜都拜了,还差这一哆嗦?本次选稿原则是优中取优,你那举着砍刀的手可不能软呀!哈哈..... " G* X! B2 [8 N) _5 x4 m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胡老弟这次就辛苦你了。大功告成之后老哥哥另有犒赏。哈哈哈……

发表于 2009-6-28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8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兄:

' x* P- E6 h( h8 L/ b: k& Q

这几天乱忙一气,加之天热,俄整天时而清醒,时而晕糊。俄才真正成了糊涂人啊。

5 X9 M# a- r7 n d# \

我计划分下列几部分:

2 l% z8 [ A f7 G( D

 

/ `0 l; K5 _4 V- q* i8 \2 t3 y% z/ j

一)园丁篇

( A3 s. F( C; v& s+ S

主要涉及附小师长、阿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4 j6 V B5 t$ g. c0 L

 

# N4 T% f8 P% K3 x

(二)弟子篇

7 U( @7 h8 \/ \( l" K

       又分(1)校内篇 (校内人事)

* M. a) J9 E- D, Y9 j1 U

             (2)校外篇  (校外活动)

5 C% d$ s# W% D: Q, P7 o

             (3)人物特写(学生人事

8 p; T* k& a1 }. |4 s" _) |8 L

(三)论语新篇

) o1 o& M) t3 D, C* M- V( b9 H2 O

主要记录师生的感言

9 u6 s' K) [8 M

 

7 ~' d K4 S* Q

(四)411盛会录

) F( b: o( ~. j) Y x G% E' P

主要涉及411当日的盛况及前因后果(该部分应由专人负责吧,落实了吗?俄就不多费神了。)

8 r5 p! Y: T1 V z

(五)外人内传篇

! Z* x( z2 z0 ^; W3 }. c$ v

涉及校外的有关人员,如老蔡,吴运铎等

7 n4 [' W. q! i5 F. L1 L( C; i0 ~

 (六)诗篇

$ O0 _/ Y& n- L+ S9 v

 

6 d; t2 Q! j. @& t

   目前的困难是,信息材料薄厚不均,长短不一,质量不同。最怕的“马太效应”出现啦——多的越不断增加,少的越要删减,怎么办?胡兄要截流,还要提前。手下留情啊。请多指教!多多指教!!块快快!!!

4 b' X3 j- c3 {3 Y2 i+ {

三兄劝你举刀不手软,俄有时竟希望兄像李逵,将材料和我们这些假冒伪劣的“编辑”一律排头砍去。。。哈。。。呜呜

1 |+ T2 F w$ L4 K, A a( w% K: r" d

 

发表于 2009-6-28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8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记忆中的华老师

4 ~* W$ J+ t/ Z5 l( S

 

6 ~$ V: j/ t+ a% q9 k9 Z5 V

      踢毽——小时候课间大家跩包、踢毽、攻城、歘拐、跳房子、跳皮筋······

" j& r4 ~) F* c& o( a, q/ S) l

      踢毽或踢包一般是:大家论著踢谁先踢到100个,就搞(单脚)10个。踢包华老师不来,我们一踢毽华老师就来了。他不向我们1个、2个、3个的踢,他是用右脚踢几下,转身右脚从后面,把踺子踢得老高。一般踢到二楼没问题。把我们惊喜的又蹦又跳。我们一叫他就踢得越发的来劲。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记得华老师永远干净利落、穿戴整齐,是上海人吧?那时我们都跟他特好,把他当玩伴。他要不来可想他了。

5 P, b( d% a1 W2 B, F

      有一天他真的没来,是说病了还挺严重住院了。忘了周几没课,大家一合计。去医院看老师,去医院看病人好像不能空手。大家凑了点钱,好像买的是桃酥。到了医院好像是二楼向阳的房间。华老师见了我们自是喜出望外。我们围着老师,拿出带来的礼物。老师有些吃惊,自是坚决不收。我们觉得有些没面子,可知道老师也没错。我们就悄悄地掀开华老师脚下的被子把点心塞进去。我们跟老师有说有笑,一直到走他也没发现。我们心存暗喜的告别了老师。

; o( k2 E/ E* Z

      到了楼下不知是谁提议,要去后边太平间看看。心里那个怕呀,可你不能说不去。那样别人会说你是胆小鬼,会瞧不起你的。下回别人就那儿都不带你去了。

! h0 B- T1 i+ A& r

      来到了楼东边,看见一个红砖的矮平房。在呼啸的北风里,心越发得紧了。大概是男生打的头,一个接一个的趴在门缝上往里看。怕人笑话不能拉到最后。硬着头皮趴在门缝上,看见一个老太太、旁边有一个小孩,头戴一顶一半红一半黄有沿的灯芯绒瓜皮帽。都直挺挺的躺着。吓得什么都忘了,一步步的往后退,不知道谁又上去。恐惧中一脚踩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瞬间就想到了金脚银脚(注)。“啊~~”的一声大叫,把所有的人和我自己都吓坏了。低头一看是一只被风吹鼓了的老太太的袜子。谁也不敢再看,不是撒丫子也差不多,一路落荒而逃跑回了学院······

& |$ _+ F4 i6 O9 Q7 P0 I

       这么多年再没见过华老师,这次看见网上的照片又是在医院。和记忆中相差甚远。我心里还是记得那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华老师!

8 P% l4 z+ j U A

      注:(金脚银脚)是小时候大孩子们在8号楼前大井盖讲的鬼故事中的一个

发表于 2009-6-27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戴阿姨病了?不知怎么样了?
发表于 2009-6-27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欣欣向荣在2009-6-27 20:26:00的发言:
听说戴阿姨病了?不知怎么样了?
4 K t# D' _6 F

 你是谁? 戴阿姨?

发表于 2009-6-28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师、各位学友:

) h( g: P E$ ]$ \ o

有知道附小教一二年级手工课的女老师的姓名的吗?还有教《常识》课的女老师,当时30余岁,微胖,大概姓康,不知对否?知情者请告知。

发表于 2009-6-28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4.11

                                                   《难忘4.11》

; b( l% G4 o" |

        4.11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已经过去70多天了,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和姐姐每天都打开论坛,看朋友们交流的贴子,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如果有一天因事情忙,没看,心里会没着没落的。

4 o. X- _+ I! Q

        说起来,北京对我们来说即亲切又伤感,我们出生在那里,在那里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如果不是学院搬迁,我们家自愿返乡,我们和朋友们一样,也是“背京人啊”(小品土语话:北京人)。许多年以来,每当听到李双江唱的《北京颂歌》就有一种别样的情怀,“灿烂的朝霞,映红了金色的北京,......啊....北京啊北京....”那是我生长的地方,那是我梦的摇篮。

5 g; C' \$ S7 |5 m

      我今年49岁,在4.11是年龄最小的校友,说实话,认识的人不多,但从心里讲,还是象回家的感觉一样。本想看看老师、看看老校园、看看平房的兄弟姐妹们,还想到曾经的“家”看看老房子,在老房子留个影,物是人非,老校园、老房子都不见了,那一份凄凉挥之不去,只好在9号楼前留个影,这是唯一的老标致性建筑了,在大操场发生过太多的故事。怎能不记得。

& d. X% _+ I4 U- y

      当姐姐见到老师的一瞬间,早已热泪盈眶,我这快50岁的“大男人”还要硬挺着,不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失态,可平时在自己的电脑前,写着写着,看着看着,就要拿起手边的毛巾擦上一把盈满眼窝的泪水,40年来,我们经历过太多的变迁,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悲欢离合,困难从没让我们软弱过,可唯独见了恩师,就象见到了多年日思夜想的亲人,留下的是激动的泪水、委屈的泪水,是重逢的幸福泪水。

% r! g/ O) q; j O/ l- N

      我在4.11前曾写过一篇《怀旧情怀》。不知从什么时侯落下的毛病,一旦有了感想必须写出来,否则别想睡上安稳觉。今天的感想就是‘怀旧情节’。
   为什么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机院子弟小学的校友那么怀旧?时光飞逝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份怀旧的情感非旦没有淡化,反而日趋搅的我们寝食难安。究其原因:子弟小学是我们人之初的一方净土,那里有我们少小的纯真,在那里憧憬过美好的人生。当时子弟小学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在全国应属一流,我们庆幸生在首都、身在子弟小学,然而时代的变迁又注定了我们的不幸,成为了被耽误的一代人。经历了'文革‘的荒唐和学院的搬迁、知青上山下乡,天南地北劳燕分飞。时至今日都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人生已成定格。也许你很辉煌、也许你很平常、也许你饱尝了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婚姻、家庭、事业、地位、财富化分了不同的人生,而当我们即将要重返母校的时侯,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去追寻少小的欢快与纯真、在如今年逾古稀的老师脸上重温那风华正茂的音容笑貌,看看当年的小伙伴是不是过得比我好!看看你们被岁月砺炼出的风韵。
      到四月十一日校友欢聚的那一刻,一起唱响:《让我们荡起双浆》《花儿朵朵向阳开》的时侯,那情景会是什么样子呢?         

# I Q9 r; l$ V% u$ W4 o

       这就是我们姐弟俩参加4.11联谊会的动机。

+ o/ m. v! b2 S. }+ t( k( ^

       4.11的头天晚上,善水哥到车站接我们,不顾为4.11忙了一天的疲劳,带我们绕道看北京夜景,在他刚装修好的还没正式入住的新居住下。23点又接到胡老师热情的电话欢迎我们,听了让我们激动不已。在4.11看到了平房的发小兄弟姐妹们,相见时面对即亲切又陌生的面孔,尽力回忆小时候的样子,多让人兴奋呐,这里是网络,就不一一报出大家的名字了。

' R0 @/ [0 O( I! x& @

      在4.11看到老师们都已两鬓斑白,岁月的沧桑镌刻在老师的脸上。我曾写过一段《校长总夸一年级》,“你永远不老,虽然您现在看起来有些木讷了,但您的智慧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 b' ]# C( I& \. o6 _

      4.11的沿伸让我得到了西安朋友的电话,其实西安的朋友们也在关注着4.11,关注着我们的附小论坛,华南虎让伟德兄看论坛上的我:“认识他吗?”伟德说:“那怎么不认识,这是我们小兄弟呀”。还有西安的老前辈们也在看着我们,纷纷来电话问候,怀旧情怀牵动着两代人。我在4.11留言簿上写到:

7 {0 P! U/ I- @3 F

                                      重逢

0 x4 T5 }8 M; x" \% \$ H& H% z

                              少小离别老大回,

5 H0 u' x: X& e; Z: L( P3 E

                              故地重逢泪沾襟。

, y& M# r0 X8 |3 r$ j2 B

                              爱心童趣今犹在,

) J; U! V, |0 @8 [* i

                              义重情深两代人。

0 c0 y9 B; ?! M1 n0 h

        义重情深的两代人不仅限于附小,它含概着西安理工大学,以及分散在天南地北的老机院的朋友们。我们家逢年过节时常响起老朋友们的电话问候,还有年过70岁、80岁的西安的,北京的父亲的老同事来家看望两次。朋友还是老的好!

. n4 r) G& A: V& V$ D) A, Z. i* I

       4.11是怀旧的平台、是亲情的桥梁、是温暖的家园、是新的开始。

8 C7 @4 E4 L- \; P

       让我们在爱心、友善、团结的旗帜下,相互道个珍重,扮演好个自的社会角色,爱家人、爱朋友、爱同事,共享网络信息时代美好生活吧。

3 k2 W, H5 U2 Q

                                                  玉龙雪山  

' K% Y6 s! h7 P2 g- u

                                                                   于华北油田    2009年6月28日0:55  

9 _# c: R1 v9 C1 m

                                       

* R% y1 v9 t, r5 b% ^

     

" \. e$ [, ^$ G9 z. c) y7 H

        

! g4 M1 i" v" q) |, }/ W3 F& ?3 E

 

- H# N6 z" b5 B. g. g$ d; u+ B( L

 

, M! Z1 f$ p$ C1 M

 

发表于 2009-6-28 0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献给我亲爱的恩师们

            推荐一个视频给你:祝你健康 张瑶   http://v.youku.com/v_show/id_cz00XNTU1MjM5Ng==.html

            复制  沾贴在QQ空间日记里  请留下我真挚的祝福

$ `6 j& R* W' v. e+ {

            用鼠标复制沾贴的百度里 搜索 就能看到

发表于 2009-6-28 0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炎炎的夏日,送给朋友们一丝清凉

                                             《踏雪》 

5 i& s4 x0 R$ O9 l1 q

                                             文/玉龙雪山
    人们赞美雪,原于雪的那份洁白与清纯,还有漫天飞舞的雪花带来的宁静。
    当您漫步在茫茫白雪中的时候,好象整个世界都停了下来,没有了喧啸,没有了分争,让人们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看看别人,回眸往事,就象身后雪地上留下的那一串脚印。听着脚下踩雪的喳喳声,这不是生命的交响吗?大踏步的往前走,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那份昂扬 坚定 自信 欢快 幸福与豪迈会在你心中畅想,雪在飞舞,心在跳动,这静中有动 动在心里 静在眼中。
    当太阳照曜着大地,皑皑银色世界发出万道光芒,雪滋润着万物,无限的生机就在〈我的太阳〉中升腾。
    我爱雪,爱我所爱!!
    边听边看---拉德茨基进行曲---歌曲出处:http://blog.52harrypotter.com/...38682917.mp3

发表于 2009-6-28 0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6 U/ h; a) x# F9 s; H8 t/ y7 q

孙树林叔叔今安在?

$ o9 R8 G3 H" R' y& Z z) X

        现代神奇的网络,加之热心的老师与校友们,使机院附小中断四十年的师生情谊得以接续,也使我埋藏在心底的这份感情萌动。上网光顾论坛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这虚拟的网络上,我能感觉到老师、校友们的款款深情,无数感人至深的真情流露、动人故事,打开我尘封的记忆,论坛像一股清泉,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内心时常涌动着一股激情。如果没有“411重聚首”,我幼年时期对母校、老师、同学、还有可爱的玩伴儿们的这种感情,将会永远埋藏在心底。

1 [0 E- S5 ]6 z: u5 @, [$ _% H

          ……

( E, Q# u1 E5 K

   在论坛上看了许多精彩往事、动人故事,但有一个人,没有听任何人提起,也没有在照片中看到,但他确实存在着,说是我的忘年交一点也不过份。

+ L$ q: T# p6 Z+ V$ w# B! W, u

   他,就是我学校的校工,锅炉房的孙树林叔叔。在我的印象中,孙树林叔叔四十岁上下,高大、魁梧、健壮,淳朴、忠厚、善良,待人真诚友善。

! G5 U: S1 Z% c& x

   师同学每天喝的开水,都是经他手烧的,曾记得在寒冷的冬天,每天中午,下了课准备吃饭的同学,都要到水池洗手,这时孙叔叔总是打两大桶热水,放在外面洗手池边上,供同学们洗手,无数双手伸到大桶里热乎乎的,洗去了上课的疲惫也洗去了冬天的寒冷。当然,放到现在,肯定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但在那时,热水洗手还是一件很惬意、快乐的事。

1 X% K% ?$ T8 P! B, n2 }7 k' n% \2 \, q

我和他的友谊也要追溯到四十几年前,在我三四年级时,常到锅炉房去玩,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下午下课后,锅炉房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这里实在太暖和了,来这里的不仅我一个人,还有其他班的同学,不知能否回忆起来。那时的我,快乐、天真、不喑世事,虽已长到1.3米上下的个头,但每次来都要像几岁孩子样让他举高高:我先下蹲,他撑着我的腋下,之后,“一、二、三”,我脚一蹬地,他一使劲,人就悠了上去,一下两下,直到过了瘾或他实在累了才算了事。有一次不知因为什么,举高下来后,我的腰突然扭了一下,这可把孙叔叔急坏了,给我揉了半天,好在没啥大事,一会儿又活蹦乱跳了,想来自此以后就比较慎重了,而我也越长越高越沉,想悠也悠不起来了。

0 b1 F9 z" N4 ]1 f/ O6 i. ?

   之后就是讲故事,每次来锅炉房,只要时间允许还必须要求孙叔叔讲故事,我这个年龄像其他孩子一样爱听神鬼故事,于是,各种各样的青面獠牙、伸着血红舌头的神鬼故事就从孙叔叔的口中绘声绘色的娓娓道来,每次还不能重样,当然有时也把他个人的经历编进故事里。现在想想,孙叔叔是不是也要像学生一样在下面做做功课呢?由于有孙叔叔的保护,无论多恐怖的鬼故事我也丝毫不觉得害怕,这大概是我最早接受《聊斋》故事启蒙吧。

% e2 {1 F" ~; Z+ K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就是欣赏《宝贝》。一些住校生经常把自己珍藏的宝贝存放在孙叔叔这儿,他们大概认为这里是最安全的。在锅炉房门框上方,有一根大概10公分宽的横梁,上面放着一些同学的宝贝,我时常要求孙叔叔拿下来让我看看,于是孙叔叔小心翼翼的拿下又放上,有的宝贝我真是爱不释手,就生出想要的念头,心想,反正这么长时间没拿走,估计同学已经忘了,有一次还确实跟孙叔叔提过很想要,但遭到了拒绝,孙叔叔告诉我,这是其他同学存放这儿的而不是他的,不能给别人。这让我有点儿难堪,有点儿不好意思,本以为要求能够满足呢。

$ ?. m8 R# G% F+ ]9 t

   由于我回家经常提到,引起了父母的关注,父母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我邀请孙叔叔来家里做客,记得他那时家住在什刹海附近,像住校生一样,每周回家一趟。约好后,孙叔叔那天下午提早出来到我家,与我父母相见畅谈,交谈好像很愉快,自此,父母也放心我和他交往了。

0 ?- W6 r7 c6 Y; ^

   大概是在1965年,孙叔叔家搬到机院南院,暑假时,我和班里的同学还特地去了一趟,还看见了他的大概有八、九岁的女儿,我感觉孙叔叔对我们非常客气,但对自己的孩子比较严厉,我想,孙叔叔大概也象住校生一样,常年住在学校,在学校呆的时间比在家还长,与学生朝夕相处,跟我们的感情有时比跟家里还亲,反而对家里倒是有些陌生了。

3 P6 u3 d/ |: v3 G& d6 O4 C7 J1 J: R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这宁静、欢乐、温馨的生活,我的家庭也像许多家庭一样未能幸免躲过这场灾难。后听同学说,孙叔叔也受到了冲击。……。当我再见他到时,已是1968年夏季,我已上了中学。一天,黄昏时分,我正走在机院大门外这条宽阔的马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声音十分熟悉,我回过头去,这时坐在机院大门对面路西马路牙子上的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子柱着拐杖缓慢地站起来,这是孙树林叔叔。惊讶之余我又有点害怕,不知为什么,我竟像一只惊恐的兔子,再也没敢回头地逃掉了。身后,隐约感觉到孙叔叔伤感的目光,他心里一定非常难受,“昔日天真、活泼、可爱的学生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陌生?”。

* E' R6 `7 O* e% p

   再以后,四十年过去了,我和校友们一样,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是,我再也没有遇见过他。我曾无数次想起他,也曾无数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懊悔、自责,我怎么能够这样对待他——我的忘年朋友、曾经对我这么好的孙树林叔叔呢?尽管他不是老师,不能教我们学文化、学知识,但他爱孩子、爱学生,宽厚、善良,默默地做着他份内的工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多么好的校工啊!可我竟然伤了他的心,而这一切却不能补救,这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 r* s0 Q' t0 ?$ u0 U

    我非常欣赏台湾已故女作家三毛的一篇文章,名叫《吹兵》,感同身受。文中有一段话很能代表我的心情:“那是今生第一次负人的开始,而这件伤人的事情,积压在内心一生,每每想起,总是难以释然,深责自己当时的懦弱,而且悲不自禁。

6 G; k' c" L" \! G# x6 E

    算起来,孙叔叔现在应该有八十岁上下了,不知还健在吗?如果知道他的消息,我一定会去看他,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14:28 , Processed in 1.2349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