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原上的新牧民
$ i, r v2 e9 T8 O4 }: ^+ P% t# b ——记在内蒙古插队落户的北京女知识青年李萍萍 新华社通讯员 (1970.03.18) 在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有一个蒙古族打扮的女青年,不管是风雪弥漫,还是大雨倾盆,她总是肩背药箱,身跨骏马,驰骋在一座座蒙古包之间。她就是北京女知识青年李萍萍。 李萍萍原是北京市女一中学生。一九六八年八月,她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和同学们一起,从祖国的首都北京来到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胜利公社罕敖拉生产队插队落户。一年多来,她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认真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观,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一个五谷不分的城市学生,变成了深受贫下中牧欢迎的新牧民。最近,她被群众推选为出席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 把根深深地扎在草原上 李萍萍在接受贫下中牧再教育的过程中,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当她刚从首都来到草原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决心认真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在牧区干一辈子革命。可是没过多久,那股子热劲渐渐凉下来了。她想:牧民们整天骑马放牧,这有什么可学的?这里说话听不懂,生活过不惯,人烟又稀少,这样长期下去怎么能行呢?晚上,她坐在油灯下,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和工人农民交朋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厂农村去,结果是有的有收获,有的就没有收获。这中间有一个立场问题或者态度问题,也就是世界观的问题。”毛主席的教导,字字句句说到了她的心坎里。使她认识到:一个知识青年,只有彻底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去掉轻视工农的资产阶级思想,把立足点真正移到工人农民这方面来,才能在与工农相结合中真正有收获。从此,她立下了在草原上扎根的决心。她走到那里,就和贫下中牧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请贫下中牧讲家史,教生产知识,教蒙语,一点一滴地用贫下中牧的思想感情来熏陶自己。 有一次,她在一个贫牧大嫂家过夜,由于枕头少,这位大嫂就把自己的枕头让给她。她接过一看,枕头有点脏,便连忙说:“我不枕。”大嫂以为她不好意思,就说;“咱们是一家人,你就枕吧!”说着,就脱下自己的毡疙瘩枕在头下。李萍萍躺下后,翻来复去睡不着。她想:为什么贫下中牧看来是干净的我却看来是脏的,而我看来是脏的贫下中牧却不以为然?这是因为我缺乏贫下中牧的阶级感情。李萍萍从这件事找到了自己与贫下中牧的差距,狠斗了头脑中的“私”字。以后,她坚持与贫下中牧同吃、同住、同劳动,想贫下中牧之所想,急贫下中牧之所急,和贫下中牧打成一片。她的心和贫下中牧贴得更紧了。 全心全意为贫下中牧服务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李萍萍一年多来在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中,对毛主席这一教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去年春天,公社决定为各生产队培训一名“赤脚医生”。贫下中牧看中了李萍萍,把她送到公社去学习。李萍萍高兴极了。她想:这是贫下中牧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掌握好医疗卫生知识,为贫下中牧服务。就在这时,一小撮阶级敌人在暗地里散布什么“黄毛丫头治不了病”等流言蜚语。面对这种情况,贫下中牧都热情地来鼓励李萍萍,并给她讲述了牧区的医疗卫生史:解放前,广大贫苦牧民有病没钱治,一些上层喇嘛大夫借看病为名,对劳动人民进行敲诈勒索;解放后,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贫下中牧的控诉,激起了李萍萍对旧社会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愤恨。贫下中牧的支持,坚定了李萍萍全心全意为贫下中牧服务的决心。她说:“我虽然没有什么医疗技术,但是有战无不胜的毛<BR>泽东思想,有贫下中牧的大力支持,困难再大也能克服。” 李萍萍第一次遇到的病人是贫牧西拉布老大爷。当时,西拉布的病情比较严重。李萍萍为了治好他的病,每天翻看《医疗手册》,对照书本找穴位,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一次,两次,三次……,扎得她四肢无力,浑身麻木,真有点不忍心再扎了。这时,她抬头看到了毛主席的画像,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她想:毛主席他老人家派我到牧区来为贫下中牧服务,我怎么能见困难就回头呢?我宁愿在自己身上扎错千针,也不能叫贫下中牧多受一分痛苦。于是,又继续扎下去,经过反复练习,终于找准了穴位,掌握了进针深度。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西拉布老大爷的病治好了。他又重新跨上马背,拿起羊鞭放羊了。 贫牧女社员嘎吉德玛,有几个孩子,大的十五岁,小的只有两岁。由于旧社会的折磨,使她患有好几种病。去年夏天,嘎吉德玛的病还没好,孩子又接二连三出了麻疹。为了给嘎吉德玛一家人治病,李萍萍主动搬到她家里去住。李萍萍不分白天黑夜,给嘎吉德玛全家烧茶做饭,打针吃药,端大小便,料理家务。经过整整七天七夜,嘎吉德玛和几个孩子的病全治好了。嘎吉德玛全家人含着热泪一遍又一遍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嘎吉德玛逢人便说:“这全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派来这样的好闺女,救了我们全家。” 自觉磨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李萍萍这个红旗下生,甜水里长的女青年,在学校里,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从城市到草原,从住高楼到钻蒙古包,从用自来水到用牛车拉水,从出门坐公共汽车到出门骑马,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开始,她有些不理解:为什么到这里来自找苦吃?后来,她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多次请贫下中牧进行忆苦思甜,逐渐懂得了:现在吃苦,正是为了使广大劳动人民永远不受苦!从此,她在三大革命斗争中自觉地磨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决心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她为贫下中牧看了一天病,又帮助同学赵一值班看羊。突然,狂风怒吼,大雪纷飞,一场特大的“白毛风”来了!赵一对她说:“你先休息,我到外边看看羊群。”八百多只羊在外边,集体的财产眼看就要受损失,她怎么能休息呢?赵一刚出去,她随后也出去了。风雪之夜,伸手不见五指。刺骨的寒风,刮得睁不开眼睛。羊群被大风刮跑了,她马上和赵一一起顶着风向往回拦羊。她们下定决心:人在羊群在,决不能让集体财产受一点损失!风越刮越大,雪越下越厚。每挪动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量。但是,毛主席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教导,一直响在她们的耳边,鼓舞着她们前进。下半夜,风弱了,雪小了,羊群停下了。但她们早已迷失了方向,不知把羊群往那里赶,只好守着羊群等天亮。这时,李萍萍又冷又饿又困,很想坐下来打打盹。但是当她刚准备坐下来歇一歇的时候,立刻想到:万一大风雪再来了怎么办?一个革命青年,就是要在这种时刻磨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于是,又站在羊群旁边守护着。过了一会,其他同学赶来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李萍萍和赵一终于把羊群一只不少地赶回了自己的蒙古包,保护了集体财产。 8 o5 s& P/ g2 }( {, \5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6 2:40: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