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7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那天开始,只要轮到我护校都要到书库看会儿书。好在我护校时从来就没发生过事情,否则渎职呵!请大家猜猜看,当时我是怎样打着手电看书的?

( T' K* j6 I( j. h% X2 R

该不会是象小时候一样,把手电放在下巴底下,吐出舌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6-7 22:25:00

' ^" P5 x( m6 {5 f# y1 \) G ) Y+ c, r, X$ [. ^% y9 }% X& d' d+ Q" t7 p- Z# P. [7 h4 l. i) h8 W, f
: [! T6 p( F9 m w: ~* M$ C4 g' E0 D
冬虫夏草:你的文笔了得!
6 b) Z6 c2 E: q$ {

 

% H1 B: t$ L% b$ A

羞杀老同学了!本打算请你做个附小连锁网名Flash音配像呢,看你正忙于大事正事,故未敢打扰。和陕机院一样,盼望2集和N集出台。。。祝好!

发表于 2009-6-7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7 9:44:00的发言:
" i* }; D8 |9 F4 d1 i# A: ?8 Z

 

$ K" [5 {7 I' F9 ?& {+ e/ h

XYH.

0 J/ M% E$ {8 k# e

 

8 K; t% U3 L( O4 f" y4 u2 y. o

记得英语教学片fallow me里有这样的台词:Yes! It is! 你真有才!

6 T+ b7 ~" K6 y% E- q

昨天,北京久旱小雨,街上满眼都是雨中漫步。 为了区别,给你加个外号:你真有才,简称有才。

5 E5 w5 y7 x, e3 Q6 y& w

 

2 X4 o( e1 u2 N$ D) K

怎么对姑娘这么说话呢? 要是我也不乐意听.虽然现在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能看看报纸,

8 G7 L# ^* L: M' h8 ]- Z# z

银行的帐不出错,相夫教子.就不错.再会使用点洗衣机,微波炉就更好了.最好不要会上网

* l' {# h' C1 l( M, C5 Y0 q

玩玩冲浪/流浪什么的,容易网恋,不放心. 当然当女强人也不错,就是结婚生子难点.

2 F/ z) P6 F: C) j% _; r' X

以前和一个女士聊过这个话题.我说要是我有机会就找女强人加会相夫教子那类的.她说"美死你"

4 B. [$ T. V2 k4 O# u r* P5 T

谁不想美事啊.

' ]( t9 W* }1 V% u8 g

 

发表于 2009-6-7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6-7 19:20:00的发言:
  5 G$ B8 N. U: o( T8 f

13)机院附小教师宿舍楼-7号楼

6 @ }5 n0 s8 _1 W* C

      过去老北京机械学院里共有10座家属楼(不算10号楼南面的平房)。它们分别是4,5,6,7,8,10,23,24,25,26号楼。其中4,5,6,23,24,25号楼是“凹”字形建筑格式,7,8,10,26号楼是“一”字形建筑格式。而7号楼在这10座家属楼中应该是比较有风格的,且建造工序比较细腻。我不清楚它是哪年建造的,只觉得它应该和1号楼和教工一食堂是同期产物,因为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特点:斜坡大屋顶,红色砖墙,鹅黄粉刷色,装饰云纹。。。

) r2 i3 w$ R, t- w0 h2 b

      

% a& f; M/ l- V, ]0 I. t

     7号楼由一4层主楼和两3层侧楼混为一体构成。一楼窗台至地面有一圈儿凸凹有致台阶型水泥楼围;阳台上有镂空扶栏和柱脚,圆润的流苏曲线装刻在阳台外表(相比之下,8,10号楼的阳台就像一个木头木脑的大水泥箱子贴在墙上似的);各单元门上方都有一不宽的装饰小平台,进门处两边各座放一水泥方墩(像是过去老宅院前的上马石);楼的两侧和正中有六角形通气空;。。。而最具特点的是7号楼中央有一个双扇门,贯通了楼的南北两面,这是其他院内家属楼所没有的。

% [4 O* {# r2 O" X7 M

 

, v& o+ K2 s% j) W) E

       7号楼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大部分住户都来自于附小的老师,阿姨和校工。不过原机械学院的郭良才院长也住在7号楼,应该是中门3层有阳台的那一套房子。技术面上理解,应该是体现出领导对附小教育事业关怀和与老师们保持休戚相关。王敬老师,陈廷武老师,蓝为荣老师住在7号楼东头。那时经常看到王敬老师或陈廷武老师抱着自己的儿子出来玩耍,遛弯儿,玩滑梯。王敬老师的儿子长得像妈妈,皮肤白白的,我们称之为“小王敬”;而陈廷武老师的儿子长得像爹,长睫毛,大眼睛,我们称之为“小陈廷武”(那时辰,我们对男老师的儿子称呼,通常都是在老师名前加个“小”字)。蓝老师家住一楼,我家住8号楼西面一楼,正好窗户对窗户。来自于四川的蓝老师年轻时非常漂亮,经常梳着马尾头,上身穿一件带掐腰的蓝色开领上衣,下着一条那是非常流行的将校呢棕黄色裤子,脚穿一双带袢黑皮鞋,白皙的皮肤,走路时腰胸起伏,身姿一倾一仰,特具文艺工作者的气质。她家还有一位白发苍苍四川老太太,平时爱头戴一顶方布帽,身穿一件蓝色旁记扣的大褂,夏天爱坐在单元门口水泥方墩上乘凉。一当饭菜准备齐全,不是站在屋里,就是站在单元门口, 一声带有浓重的巴山口音的吆喝 “郎木。。。噢”,不一会儿,蓝老师的大儿子大郎木就会骑着一辆儿童式自行车不知从哪儿杀回来,后面跟着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小儿子二郎木。。。

1 H8 Z G& z; p* j+ h2 H

 

: G3 Q/ F6 M. q

       小时候想做弹弓枪,需要不少猴皮筋儿。由于兜儿里大子儿缺匮没条件外买,只好把眼睛盯在挂在楼道里的牛奶箱。当时早上给一些住户送来订购的牛奶是用玻璃瓶装的,瓶口有一层盖纸用猴皮筋儿扎着。这便成为我“拆卸”的对象。不过8楼里干这活儿的孩子不止我一个,有时起床晚了,猴皮筋儿全被别人拆跑了,没办法,只好悄悄钻进7号楼,见一奶瓶,拆一皮筋儿,下手有些不留情面。。。。

5 a7 d# `3 u, R/ v& z2 M

 

/ ~( u( { A2 x5 a

       附小医务室设在7号楼的西头一楼。医务人员有牛莉珍和赵文玉两位阿姨。还有一位姓赵的医务人员,也住7号楼,她们在编制上属机院卫生所。谭文盛校长是我上学时的校长,而对于前任校长马太昌老先生我以前不知道,只是通过老北京网才了解到,不过他家里的几个儿子的名字我是很熟悉的,马大平;马卫平;马保平;马华平。。。。马老先生耕耘教育事业一生,四五十年过去了,现在依然卧居7号楼陋室,心里不觉有些茫然,看来我们的福利制度还有些问题,。。。

1 h3 s9 U6 v) i( W. Q6 c3 ?

 

% z4 I. R( t, N) [: [

       我对7号楼南面4层上那个通气孔印象比较深。长期以来,它给我的感觉就想“西游记”里打败过孙悟空的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昼夜不闭地观察着外部世界,观察着小学操场里的任何变化。儿时,每当夜晚星亮月柔时,我回家穿行过小学操场,除了享受黑夜朦胧美之外,时不时就感到头顶斜上方射来一束看不见的光,也说不上是害怕还是受到呵护的感觉,只是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不过也正是这只“眼睛”,从头到尾地目睹了我们在附小的成长过程,目睹了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及大滑梯的拆除,见证了机院附小的盛衰和消亡。。。

' M& o) T# }( P, o/ P0 U

 

9 }7 B- ]& @4 q/ _: F

      这次4.11聚会,有校友专门派了7号楼的特写,想必也是看着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刻附在楼上,触景生情吧。也听说以后老机院的地方将成为什么中心,届时一个“拆”字能否刷到7号楼? 谁也说不准。不过“拆”与不“拆”,各有利弊,只是希望有关机院附小的故事和精神能源源不断地传续下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l2 {# e0 b) n: _ A" X

磊子哥:你记性真太好了!观察的太仔细了!只是一点让你一说,我倒有些拿不准了。我记得郭良才家住在四单元三楼,是后来郑老师他们家住那房子。

8 i3 e9 u+ G: q. C& x) _

还有住院里你不知道有多方便。远处的房子刚住还新鲜,之后诸多不便让人烦恼。咱们这儿虽是CDB商贸区,但又是闹中取静四通八达!吃住行事事都方便。

. U$ {( |" Q# l

这次没时间回来,随时欢迎你回来。

$ l$ X; Z% Y$ L

 

发表于 2009-6-7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怕这句"最好不要会上网 玩玩冲浪/流浪什么的,容易网恋,不放心".导致所有的女校友有意见

. D5 S! ?1 z% o3 `$ K) @" P

刚躺下,又爬起来了,

+ d2 L$ K2 k! a; u% }

那是对男校友门说的.别在意.咱们还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发表于 2009-6-7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7 22:42:00的发言:
1 w: `9 b, F$ Q( d p

怎么对姑娘这么说话呢? 要是我也不乐意听.虽然现在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能看看报纸,

9 W- m9 M5 S* Z& R% x

银行的帐不出错,相夫教子.就不错.再会使用点洗衣机,微波炉就更好了.最好不要会上网

8 x7 z2 y8 Q4 j% |

玩玩冲浪/流浪什么的,容易网恋,不放心. 当然当女强人也不错,就是结婚生子难点.

# j! A% M7 ^3 u4 c, l# ]" c

以前和一个女士聊过这个话题.我说要是我有机会就找女强人加会相夫教子那类的.她说"美死你"

' |8 A2 g! Z6 ]) P+ B5 r# ^; _

谁不想美事啊.

5 F+ [5 Y' ^* f/ d# ~

 

% t0 F& ]. `6 c7 P# e( z

你这么对我说话,我还不知你到底是谁呢。 

/ `: f; i6 A0 B2 `9 N

 

; P! H' `8 H+ Q# o; D. x, {) Q; [" @

你的说话方式,的确不像机院附小的,

. H7 o$ s5 I3 m0 F' m5 O! [

能否先报上名号?你多大岁数了?

发表于 2009-6-8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一学弟, 哈哈,大姑娘外号叫"有才"还是头一遭听. 别太认真.就是瞎聊.

发表于 2009-6-8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7 20:27:00的发言:
- D. _7 k& J) w& X" r- [

 

$ B* T3 A. Q ^8 v4 r0 t+ m

水小子的机院附小系列文章,那些具有画面感的纪实部分,到现在应该是独一份吧。

! @" J% L9 W" [: X+ W3 @


7号楼,我本人在住过几年,是机院所有楼房中最熟悉的。这座楼现在还住满了机院的人,昨天碰到一个老太太,现在也住7号楼。它的故事,不是一篇文章能涵盖的。下面先就文中内容零散地说几句。

7 c8 T4 o" C8 A$ D


它建成于50年代无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它有苏式风格。
拆皮筋儿,几乎是所有男孩子都干的事情。
医务室至少还占二层,可能三层是病号住的。
应该还有很多老师住7号楼,比方我两个同班同学的母亲,于志纯老师、宁玉珍老师。
“有校友专门派了7号楼的特写”,里边有个错字,请改过来。现在拍摄正面的最好位置,应该是针织路小学在7号楼对面的小楼上。至于拆,据说超过50年的建筑,就属于保护对象,假如真是这样,可以稍微安心一点。

* p1 T( ~& }4 M* _9 C7 H

1)看了你前面发的自照,我已知道你是哪位了。既然在7号楼住了几年,应该有一些回忆吧? 起码比我要多,别犹豫了,下笔吧。

- ^+ L1 `& q8 X) f' ~8 G; J

2)谢谢指出错字。

发表于 2009-6-8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蔡啊!您走好!

8 m! \+ G$ |6 p, I' A

      冬虫夏草书写《老蔡的壮举》这篇文章,把老蔡这个人写得活灵活现,写到关键处,紧扣心弦,读者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来了,绝了。整篇文章的文字流畅,用词准确恰当,逼真感人,真可谓短文中的上品,真到了满场喝彩的地步。

2 T# o& r6 t+ [, K8 k0 X

      说到老蔡这个人,我对他的动作、表情、个性、语言都很熟悉,很久以来,我对他的印象也很好。但是工作忙,还要顾家,和他没有更多的接触,久而久之,也把他淡忘了,更不知他的去向。

: C* w% ~# o5 Z7 G6 y

      4.11师生聚会后,特别是近期,在论坛上,接二连三地读到学友们书写的,在幼年时代熟知的,给他们留下难忘印迹的这位‘老蔡’。这些有情的文章让我感动,从而又牵动了我的记忆,我也想追踪他的去向。经过几番打听,终于知道,这位比我大4-5岁的老蔡(今年大约75或76岁了),退休时回到他的老家顺义县了,他让他儿子来顶班,听说他儿子现在也回老家了。

; w0 J) E- }6 v' \

      据说老蔡在岗时就患有美尼尔症,现在已经病逝了,呜呼!身体那么好的他,怎么会这么早就离世了呢?!难道真是好人不长寿吗?!太不公平了!让我们为这个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和快乐的老蔡;给孩子带来惊心和好奇的老蔡;为这个给孩子们留下半个世纪不能淡忘记忆的老蔡致哀送别吧!祝他一路走好啊!

* ?5 U4 d* j$ W4 |, q% D

              胡世坚老师09年6月8日14:49

发表于 2009-6-8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8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6-8 7:12:00的发言:
. a0 M* w6 D$ C0 x

 

3 E1 u$ ?5 y0 z# J! y

老胡:在“我说——我说”的炮轰下,我已多处受伤,只因没有文学功底,昨天只好平铺直叙了二篇,事后细思量,他们可是挖山不止呵,我连个小土堆都不是,若不达标还有重炮在后边呢,还得请您多多相助。请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 P+ _2 d& \+ J n4 D% ^

该是拉老兄一把!哈哈!

发表于 2009-6-8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是我们63届2班5,6年级的班主任张薇老师。很遗憾再也看不到她了。
发表于 2009-6-8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6-5 17:03:00的发言:
/ w# {8 }# v" \5 M1 G' E4 e7 t

学姐:搜索发帖人现在好像出问题了,但是搜索页数可以做到。把下面的图片上最后一个框刷蓝,删除干净里面的数字,输入想搜索的页数,回车即可翻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nap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N- i0 E+ e% y0 h

     关键是已经记不住是多少页了

发表于 2009-6-8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陆港小镇在2009-6-5 15:54:00的发言:
      威威已经比我小了,那个再小的就更叫不上来了。这都是封尘了几十年的记忆,胡老师的集结号和老北京网让我那沉封了近半个世纪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听说百万庄的聚过一次,我看过照片,谁也看不出来,谁也不认识。我们搬走的早,早就淡出人们的视野。58年—65年吧在那个区。
# d5 m% i7 p8 F" z

       想起来了,小的叫灵飞

发表于 2009-6-8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6-6 9:27:00的发言:
                          "4 |6 D" w% B7 E

 

; B: K+ h) Y6 g" g- X

    另,玩玩流浪学姐,那盘里的资料你可以删除了。411DVD,已经转交给组委会了。他们一定在忙着赶制,耐心等待,好饭不怕晚啊。再次感谢,你对411聚会的大力支持。愿好人一生平安啊!哈哈哈……

( ~; W/ N% a. _6 n" v6 K4 v# D9 q* u4 s

       我傻傻地还在找,在我的印象中以为你给我就已经有了,别感谢! 还是那句话,是我们大家的事,我不太会说客气话,要说感谢我们大家应该怎样感谢,你们这些组委会的老师和校友给我们创造的这次半个世纪的聚会呢!!

发表于 2009-6-8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7 23:36:00的发言:
- Z% a" N* ]0 B! W3 j3 y

 怕这句"最好不要会上网 玩玩冲浪/流浪什么的,容易网恋,不放心".导致所有的女校友有意见

5 ?$ Z; v4 y8 p ?/ |$ H: x

刚躺下,又爬起来了,

4 |" u! e% v0 C8 ?

那是对男校友门说的.别在意.咱们还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2 K, `% f- n! v8 s( h9 Q2 e# n+ p5 O6 u

 

7 |. e$ n% E8 R0 Y- d A: |

 

: S1 R% B. j6 T/ _! ^# j

我也记不清了. 记得她人挺好,老实,听话.应该干的不错. 当个团长,旅长不会让人惊讶的.

( i4 _8 ?) P' i

今天有空,说说的名字. 你是不是要玩玩冲浪(老外说surf the internet.就是上网流浪一下)

& p; g; ?" d- F5 z

还是象拉兹一样到处流浪? 要真是玩玩流浪,少玩两次,出门别忘了带手机,咱们都这把年龄别走不回来.

7 ?8 n# u# a. ?4 \8 l; H

 

1 V% O( n7 z$ i) _- ^8 `# \

fficeffice" /> 

! C. U! j* T- h$ N2 ]7 W2 \5 I2 t5 k

其实有些事情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复杂。

# B3 h6 {* m z3 s. q# c

因为,年代的关系我们是处在拼音改革的时期,确切的说我们是使用的是注音字母的最后一年,由于种种原因我现在也不会完全使用汉语拼音,尤其是音相似的了。

. i5 S( s% J/ P4 x: ~' e, {

注册的时候,我使用的紫光的输入方法,又不会盲打,你别笑话到现在为止26个字母的位置我还需要寻找呢?有时也会有些马虎,本来应该打玩玩乐乐,因为拼音不熟悉就打了一个wwLL,一寻找可能是敲错了键(因为紫光的输入方法和其他的有些不同),我也没有仔细看,就注册了就成了玩玩流浪了。

$ D0 q1 U. J9 u

谢谢你的提醒出去玩一定会注意身体的。一般又会留给自己,足够可以在天黑前回家的时间。

) V& b/ d$ H4 L7 ]9 N( V0 A0 u8 D

不过我只会上上网,发发贴子,发发相片,发发信,连聊天都不会,更不知道怎样冲浪了。

发表于 2009-6-8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7 20:27:00的发言:
5 Q9 Y8 {* I9 `

 

- X4 S- h! c) W7 U) Z5 C: g3 p

水小子的机院附小系列文章,那些具有画面感的纪实部分,到现在应该是独一份吧。

8 b, U* C9 {+ j1 _4 _# D


7号楼,我本人在住过几年,是机院所有楼房中最熟悉的。这座楼现在还住满了机院的人,昨天碰到一个老太太,现在也住7号楼。它的故事,不是一篇文章能涵盖的。下面先就文中内容零散地说几句。

# U7 K" X7 Q+ r! |! j


它建成于50年代无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它有苏式风格。
拆皮筋儿,几乎是所有男孩子都干的事情。
医务室至少还占二层,可能三层是病号住的。
应该还有很多老师住7号楼,比方我两个同班同学的母亲,于志纯老师、宁玉珍老师。
“有校友专门派了7号楼的特写”,里边有个错字,请改过来。现在拍摄正面的最好位置,应该是针织路小学在7号楼对面的小楼上。至于拆,据说超过50年的建筑,就属于保护对象,假如真是这样,可以稍微安心一点。

模模糊糊的记忆被证实,7号楼:那里住的我们的音乐老师--陈老师,是华侨。音乐课那天下雨了,他光着脚一边唱一边跳舞,还是个蒙古舞,骑着马“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从草原来到天安门...”。陈老师祝您身体健康!7号楼:没有忘记过您--蓝老师,忘不了您的漂亮,还有那次救人。蓝老师祝您身体健康!7号楼,那个三层的阳台,郭院长家。还有谭校长,我记得那些事情不提了,但是我从小记忆的是“以后不会再有人愿意当官了”。
发表于 2009-6-8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斯人在2009-6-6 18:2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嘿,二胖子,任泳: 上传一张照片看看你们能认出几个人?
4 w9 F* _" [1 g- {4 d W

      关大人:

/ H/ I# {$ j$ x

              40年都没有见了,别再用相片让我们难受了。(信息不详,请严格注明班级,“同桌的你”)什么时间 来  西安?我们准备什么颜色的地毯?请回复!

发表于 2009-6-8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请查收论坛上的短信。
发表于 2009-6-8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人的《清华偷书历险记》文中的王二林,应该是63届6.1班的。其兄王晓林好像是61届的。糊涂在前边贴过一篇文章《我的伯父潘汉年》,即是二林的文笔。
发表于 2009-6-8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纪念机院的游泳池不存在,在我参加6月6日老北京网的拍记活动中把北大未名湖的水拍了一个够!


发表于 2009-6-8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漫步:寻找陈伟彤的事,给你添麻烦了,你真是个热心肠。
发表于 2009-6-8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T( S# p9 f. X& d6 P


; [# f0 ~ O0 u/ L3 m$ J


[
发表于 2009-6-8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6-8 18:00:00的发言:
雨中漫步:寻找陈伟彤的事,给你添麻烦了,你真是个热心肠。
4 Q M! @/ S- P$ \" @7 S9 d9 c0 G* n

还没有着落呢,你不用客气。

发表于 2009-6-8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6-8 6:14:00的发言:
1 J% y7 h/ v, ?2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 x2 n* ?5 W4 I5 M) z

 

# g0 Z( g2 F5 h; K, U' L

 

! P# Q; N( W# j0 p( H& q: v6 A

 

2 j. m2 q- F& ?. M# E! b" t) I

漫步:你仔细瞧瞧跑在最前面的那个男生,我看是安立堂学长。

发表于 2009-6-8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各位学友的文章也是享受。不说话,但思路伴随着文章的情节而起伏,不是一览而过而是细细品读。因为这些文章里有那么多的似曾相识,那么多的同感,那么多的相同经历。

8 r k$ h( c% h1 p

    学友们知道胡元桥老师现在那儿吗?他曾经教我们班的算术(小学还不叫数学)我们班课堂纪律总是不好,让胡老师费心了。大家都想见的到他。胡老师给所有他教过的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h4 Q+ n& x2 B' D! `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程春华的女老师,是个很有个性的老师,曾住在蓝老师家楼上。但是这次聚会,俩位老师都没有参加。

发表于 2009-6-8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6-8 9:45:00的发言:
$ u; X; i. c" @! _' {! L

 

2 [; V. M) X1 ]+ s3 m1 G6 c* c8 T* Z

      今闻老三兄呼叫:“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2 _ n/ g3 C H' h) E) A! D1 c

 

H( W% s$ e) g# Q

     三哥,你还没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吧?尔等如今堪比不堪之“国军”啦?我忽想起小学时看的电影《突破乌江》,当红军冲锋号激厉尽吹时。

8 i8 ], t+ b+ i' ]; u! a# y: |" c8 n

     彼岸壕坎中匍匐的白军闻之筛糠一般:

% G7 M- N' B3 r1 k- j9 o4 V

     匪兵乙对匪兵甲说:“大哥,我快尿裤子啦。”

- o6 _; s: j L3 q

     匪兵甲:“兄弟,我都拉啦——”

( `% t7 F2 C/ m

     ……

0 r1 j" H1 B( @

    哈哈哈,玩笑。

" u* Q/ ^/ V2 J; }; e) M, n3 T

 

% S4 r1 e% a& U& O, o2 w \

连老胡都筛糠了,我真是弹尽粮绝了!

发表于 2009-6-8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8 8:24:00的发言:
* J6 W' M$ ^; n3 F* _

各位写作高手,你们的文章大家很喜欢看,可是你们这样大比武,其他人就不敢出场了。

0 }& J3 D6 _+ @8 Z2 v% a$ ?

 

7 J: _7 s7 U2 H1 \* e1 O+ B

他们也有好多话要说,还有想找人的。

) v8 C9 @1 c5 c0 @% _2 T

 

Z2 w* {* r% v* l/ B5 J W3 Z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给大家一点空间,你们也别太累了。

% I. ?2 N' C% _( p7 i$ v

 

9 e9 G q0 N9 J

感谢心一,把我从战火中救出来,差一点就光荣了。哈哈……

发表于 2009-6-8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苍健民在2009-6-8 16:54:00的发言

    二胖子啊:咋还要"严格注明班级"? 那是呼家楼中学三连15排部分同学在分别31年后的合影。其中大部分是机院附小的,你一个也认不出来?我想尽快去西安只是最近还有几个出差时间未定,准备什么地毯?40年前我们不是常去机场迎宾,那时用的是什么颜色的地毯?
发表于 2009-6-8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胡家坟

鄞州胡姓的祖先叫胡钜,是五代时吴越统军使胡进思的九世孙,宋时从奉化迁到集士港。也是在宋朝,原城西河营胡摄峰因守墓而搬到胡家坟,祖坟现位于胡家坟村北文山,地势高,文革期间受破坏,现基本保存完整.祖坟上有一千年香樟树,很远就能望见.附近有一些古树遗留,其中老祠堂河埠头边的一棵重阳树,被列为为古树名木保护.
胡姓在鄞州人数众多,名人也不在少数。如清初的胡文学。新加坡商界巨子胡嘉烈是胡家坟人,祖父胡开泰曾任慈溪商会会长。太平洋战争后,胡嘉烈与陈嘉庚、胡文虎齐名。1965年,他被推举为新加坡三江会馆监察主任。他还在新加坡发起成立宁波同乡会,连任该会主席多年。胡嘉烈热爱家乡,关心桑梓。1941年他在家乡设立慈善机构片云堂,兴办救贫事宜,规定凡胡家坟生活困难者,每年给予稻谷500斤;1943年至1949年,每年资助给胡家坟小学3万多斤稻谷经费;1949年,又捐资修建花园村的豫章桥和太平桥,修铺胡家坟、花园两村较差的道路;1959年至1962年我国自然灾害期间,胡嘉烈从香港运入大量化肥,支援农业生产。逝后葬胡家坟文山公墓亩!
胡氏祠堂原来有2座,一位于村后桥头西南的老祠堂,已被拆.凌夷为西林寺前的新祠堂,问清末民国初期建筑,割据基本完整,现为厂房,呼吁待休整.民国末年计划修建的第三座祠堂因国家政权交换,未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30 15:20 , Processed in 1.271093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