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21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21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 水 贴 四

发表于 2009-5-21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 Q7 J9 f$ S l. Q7 h! x

灌   水   贴   三

发表于 2009-5-21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5-21 8:35:00的发言:
5 ?) r, a/ s; U4 O! i

 

3 ?- X/ N% T' x1 p5 `

            搜狐--视屏--我的视屏——久(下),即可。

* y. }4 T' F* Y9 f% x% K

      

+ W* p4 ~& i" U$ U

     由于种种原因,画面拍摄很不理想,这次摄像那位钟同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准。他后来因大病一场,已经有十来年不摸机器了。

& q3 j# d2 q0 R9 z

      在此向大家伙致歉。不好意思了。另,我在剪辑时实在怕把哪位同学剪掉,所以基本没有剪,一直铺下来了。业余水准,大伙见笑了。

3 j9 ~9 ~* x) ^) s. [4 s* M! P# n4 L+ c

 

) U: \% J( G! ~+ F

你还有笔呀,写写,一定专业吧。

0 p k8 U9 `" d* L5 d

 

发表于 2009-5-21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兄:非常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你看看视频的播放次数:久(上)627,久(下)24。应该感到很欣慰了吧?
发表于 2009-5-21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延边知青在2009-5-20 19:42:00的发言:
! H; ^9 O8 U, W% [/ j5 c

直接点搜索就行,你是否没有登录,所以提示没有权限

0 @. |$ O- w1 T% A/ Q2 ]; j7 M

登录了也不行,我已经给版主发短信咨询了。谢谢!

发表于 2009-5-21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          版

发表于 2009-5-21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g; D! f5 r: i

* p1 b0 l3 c0 v8 Q7 b

灌   水  贴  一

发表于 2009-5-21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胡世坚)胡老师的一点感想

胡老师:

3 i/ t) D- s5 w

    

( W8 {& H- L( V: c% Q

 您好!六六届一班的同学录(纪念册)会于本周制作完毕,您将是第一个收到纪念册的人。

/ w) w4 e4 ^) A: ^

 

7 }; ?+ F9 P& P( q& O- q8 B5 T

                            向您表达深深的敬意,并祝您健康!

' ?: M+ S2 `, M5 Z/ i! L

                               

8 M5 @. h8 R/ l) d

                                 您的学生

) Q M% A4 ?3 q

                               2009.5.21

发表于 2009-5-21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x+ `- j5 j/ Z+ v7 ~


灌   水   贴   二

发表于 2009-5-21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09-5-21 1:23:00的发言:
1 d/ U- Z0 t7 @, T: P7 ~+ e/ Q

                                           筹备活动中的高延龙

% V' h& h; E1 D

   高廷龙在网上看到《机院附小》的老师们要组织一次...

* Z# M o. u8 X1 I

    高延龙要保重身体啊!

B' K3 k5 v7 j& v/ `4 }3 ^9 e

 

( r5 W- N& o/ X* Y9 l V, y/ k5 K/ e

                丁锡珉老师投稿09年5月21日0:58上帖

' ~) D! P8 w1 @7 J

 

- _7 H6 H* f3 z( n9 |0 ~2 B

……。谢谢你呀——高延龙!胡老师的心里话09年5月21日凌晨2:18

/ e( O$ x( ^5 r

 

/ }" i/ f" k2 t) }

 

* W0 g4 K" f9 b; G! G. f. T5 B N

想写一点作为玩伴的高延龙,始终没有动笔。一直没有见到他,细节只有反复讨论才能回忆清楚,再说这是小伙伴之间的关系。一个月前在网上认出他,但他太忙了,这么多人这么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先在心中为他鼓劲吧。

( j5 J( O2 X' c' s7 f0 n4 E; m

 

/ h/ D3 \, g( g( } K

文革停课期间,因为是邻居,经常在一起,那时常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非常聪明、擅长游泳和跳水的Y伙伴,我比他们俩小。文革的喧嚣几乎被隔离在亲密关系之外。后来那个Y伙伴因为家庭出身原因,据说回到老家,再无音讯,文革的事情。

! |- H& t( S" H( u. a# x

 

# _+ ^2 Y" d$ }& z$ c( T) ?& g5 X

4.11过程,他确实劳苦功高,但我没有需要刮目相看的感觉,他的素质在少年时期就融化在血液之中了。

; x9 b- k, ]7 [" Z; h

发表于 2009-5-21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u6 r7 s+ m: }5 F. j% r

革命后代,照片挺好的。

& d0 ^% E5 c! v

 

1 w4 @3 C- T2 G6 W6 F( N: o4 G$ a

这回四姐妹翻拍没用闪光灯,好多了。聚焦始终差一点,如果不是原片的事,可能用扫描仪好点。

3 W- [* e+ c- x: O p! {1 R' I

 

发表于 2009-5-21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筹备活动中的高延龙

" x* r9 s4 M7 b0 I% P: q; g

   高廷龙在网上看到《机院附小》的老师们要组织一次让“老师回家看看聚会聚餐”的活动。他向胡老师第一个报名,要求组织同学帮助年老体弱的老师们,把这次聚会聚餐活动开好。接受任务后,他一面发动同学加入此事,一面就开始做一些具体工作。

1 {) Q, v4 l4 S# y9 M) U! Z- B. {

   几百人的大会,没有场地开会,没有办公地点,更没有资金,就是老师们聚餐也是AA制。开会前,都要求,开大会这一天,把现场实况录下来,让国内、外不能来参加大会的同学,也能看到实况。摄像机和技术高的摄像人员,一时间成了大问题,虽有很多学友们都在帮助,因为都在职,只能出主意,没有时间做具体工作。

% I: E: q6 ~& a1 Q$ @

    这一切,基本上都是高延龙自己去完成。他就成为:既是这次大会学生的专职领导,又是大会做全面具体工作的人。他工作认真、肯干、能干,还愿干。工作起来什么都不顾,他头脑清醒,做事有序:找场地、买物品、订餐、借电器、和同学们一起跑借照相机,摄像机,骑自行车,从早到晚,跑东跑西,经常一天只认真吃一顿饭(晚饭)。有一天早上没吃饭,上午开完会,到同学家办事,路上吃了一点饼干,就骑车到高金楼老师家里,请高老师在红布条上,书写30位老师的姓名,回家很晚了,吃完晚饭,还要把第四次筹委会的开会内容,当晚整理好,还要把当日的照片一起上帖在网上,让校友们及时知晓,推动筹建工作。

$ d0 j4 P) s4 D9 \% Z A

    两个月来,基本上天天都是这样度过来的。筹备期间,没有上、下班,没有节、假日,忙忙碌碌,既不管家,也不顾自己。终于,有一天他发烧了,也没有休息,更没有上医院,只在家里找点药吃,第二天就到胡老师家里研究工作,汇报他工作落实情况。有一次,他开会到半夜一、两点,他自己还要骑车到康家沟,真让老师们有点不放心,他却总是对我们说:“没有关系”。

7 u+ T8 |. N" \, ~7 H3 y5 k

    最使我们感动的是:他亲自设计纪念章图案,并把它放在网上,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多次进行修改,直到师生们普遍满意为止,开始还瞒着大家自己垫钱,作了200个,后来又增加作到了300多个,这枚纪念章是40年前 《机院附小》校徽和火炬是原校和儿童的标志;上面的年、月、日,是4.11《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的象征,又把师生的真情厚意印在里面。纪念章戴在胸前,闪闪发光,既庄重又美丽,人人铭记在心中。

) ^2 L8 l/ ?! t& n/ y

    高延龙两个月的辛勤劳动,上网上帖、洗相片,做横幅、买签到簿、留言簿等都需要自己花钱;工作时,从不叫苦叫累,没有抱怨,没有夸耀,他拍的照片,都为别人服务,很少留下自己的身影。在这次繁忙的大会筹建工作中,他确实是一位:由几十年前,机院附小培养出来的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代表。他的一切表现,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本来不想写,但不写心不安,还是把他的表现写出来,让同学了解,并向他学习!

" h/ c2 z( x2 a6 ^, |* x. S& a

    高延龙要保重身体啊!

# O1 p I( [7 u% Z+ b' s

                丁锡珉老师投稿09年5月21日0:58上帖

/ D' E* D: y4 ]

   高延龙的事迹非常感人,我非常同意丁老师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高延龙是一个,从不为名利,而埋头苦干的人。甚至什么活重,他就挑什么活干。人们常说,在工作中,往往出主意的人多;干活的人少,而要真正干成一件事,没有干活的人是不行的。

& D3 t# I9 y4 J4 u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他人好朋友多,他的亲和力很强,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就是他为人处事实诚,从不耍花招,没有虚伪,没有面具,他好似一片洁净的土地,让人对他不用设防。和他相处,感到轻松不累。我很敬重这位学友,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 u* e: o3 i+ i- l

   为这次大会的筹建工作,他牺牲了很多,他家的新买房,已经装修好了,本该全家欢天喜地搬进新房,但是为了4.11,他家没搬。全家仍然住在旧房之中,自己全力投入,甚至有时工作需要,夫妻两人都投入4.11工作,能不让人感动吗?!在网上我常常看到学友们在表扬他!痛他!我又何偿不是如此呢?但是我很少表扬他,只是不止一次地内心感动,他促进了我,升华了我……。谢谢你呀——高延龙!胡老师的心里话09年5月21日凌晨2:18

发表于 2009-5-21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rongju在2009-5-18 21:43:00的发言:
寻找67届 6.1班多年同窗好友 2 B4 y" c' T+ ?, h6 v1 H, v+ f

4.11聚会,我没见到67届 6.1班的同学没来几个人,我碰见了陈明。他说闯春生来了但我没看到,当时的走校生来了几个人,后来,我碰见朱纪五。闲聊中,勾起了许多往事的回忆,我们俩想在这里向同学们发出信息:“现在是我们该见面的时候了!”

0 e" f. {2 Y+ D% A- N: T7 ^

经过我们回想6.1班名单如下(如有忘记请同学补充):

; v5 z: d4 M) ], C

 

% n. z) d* E/ F9 |' f1 r. l. E

男生:陈延伟 闯春生 付勇康 葛伟得 李燕京 刘力峰 刘力力 刘小云 庞鸿 王宝生 王荣举 王晓明 王幼堂 许明

# y* B6 |' ]: P% s, G

许维建 许肖列 杨小午 张大建 张威威 张耀中 赵毛毛 赵元弟 朱纪五

1 a+ ]/ e" K7 E9 Q2 L q

 

' H, o0 b8 m5 f& U. S

女生:陈明 崔建 崔玲 丁建 何莹 霍绍霞 刘京英 唐小梅 王淑英 吴春兰 吴微微 咸秀英 杨爱莉 杨晓燕

: Z6 i+ g' ?0 f; @; Q

 

/ X7 r! Q }2 Q% z) q

如有想联系者 请留下您或您还有联系的同学的联系方式 通过联系人(电话:13611043252)联系 

9 D: w& k* D5 s4 j# }

 

. _) ?+ B5 e6 P) w" u) G

 

& l) H% I3 U# I9 V1 Q- p( h0 z

wangrongju学弟:你好!

- P7 s% c3 v) ?( j2 _

  谢谢你还能记住这么多同学!

. @( I% @/ ?. F

  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的同学刘立峰于1973年1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20岁。

) U A; X. A- H) P: X" T

 


- T* W3 e# }& m J* a3 M


发表于 2009-5-21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Q9 e. m; O- y% o" S

刘立峰同学比我大一届,不认识他,但还是为他默哀。

: k! O. M& m F$ z

 

* f7 }2 U0 R/ s/ |4 w

活着的校友,珍惜生命吧,为自己,也为了把你装在心中的人。

) d" o0 m' `0 B: w+ a3 ?8 H( o8 j0 ]

 

发表于 2009-5-21 0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21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21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9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zhi 你好:

2 E( A; H; D0 q- y) N* _; I+ u

   “别用香皂洗澡,剩着咱妈收拾你!” 40年前的这点小事你还记忆犹新,连我自己都忘了,让兄弟我佩服你的超强的记忆,我可记着你小时候爱把大??放在嘴里允“也没少挨咱妈和GG,JJ的收拾”哈哈谁让咱们自己不懂事呢!问你夫人好!我暑假争取去.

发表于 2009-5-19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的一点感想

                                                      胡老师的一点感想
    1,玩玩流浪发言中指出:甘强同学把他们班现在,每一个相聚同学的22张相片,做了今昔对比。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好,太有意思了,值得倡导。各班有此技能的学友,都来学一学,把你们班的男女同学的今昔照片,都拿来作今昔对比,那多有意思啊!
    2,心一在多次帖子上谈出的见解,都很有见地,不妨抓紧大胆试一试?!发挥你的才能。需要什么帮助,我想,大家会向你推荐有条件,有技能的学友,或在网上也会有毛遂自荐的热心学友来助你解决一些难题,把事情做成功的。
    3,就像六六届六二班陈幼平同学,自4.11大会后,她的心情很长时间不能平静,白天上班,业余时间编制了66届6《2》班的通讯录,她一片心,一片情结出了胜利果实,她班的《通讯录》编制成功。她送了我一本珍贵的通讯录,我万分感谢、珍惜和宝贵这本小册子。她编制得非常漂亮,实用,里面有重要的班级照片、同学及和她们班有关系的教师的照片,还有精心搜集的师生通讯录。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她没有白辛苦,她编制的这本通讯录,意义和作用都很大,将成为连接他们班师生友情的纽带,将把他们班师生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我收到的第二本通讯录。
    之前,我还收到了66届6.3班孔亚莎4.11那天中午,送给我的一本最早的《同学通讯录》,这是一本由刘小群同学编辑;由郑凯梅版面编辑的《通讯录》 :这是他们二人联手在美国编制的《同学录》,他们真诚希望通过编辑这册《同学录》,似阵阵清风,吹散大家眼前的迷雾。似路线图,连接起地球村里的每个6.3班同学,这是他们的期待。
    我对制作这种看似简单,实为图文并茂,有情有义的册子非常感兴趣。制作完毕后,班级师、生人手一册,非常适用,值得推广。我想:这种册子,他们能做,我们也应该能作。
我希望我们附小的各班、(人少的)各届负责人,抓紧发动本班、本届有制作条件、又有制作技能的学友,赶快行动起来(趁4.11大会后,抓紧时机),为了永保我们附小各班级或各届师生的联系,发展我们之间的友情,都来制作你们的《同学通讯录》吧!制作完毕后,千万不要忘记多制作一本送给胡老师啊!不好意思了,目的当然是为了联络感情,有事时,和你们联系方便啊!见笑了……。
     胡老师的一点感想09年5月19日凌晨5:38

( O" [, s; U1 C0 k! R4 c4 J

     修改后上帖时间:09年5月周二晨:7:59

发表于 2009-5-19 0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huwjh在2009-5-19 1:45:00的发言:

相片修理一下,好像比原来强一些!
: G3 u' Q7 b$ w

 

) F2 f) c+ Z r, W9 q; R

是强些,不是好像。不过看样子翻拍时候用闪光灯了,白天不用闪光灯重拍,那时再修效果更好。

$ ]# D& c) y. D1 u& H9 X; e% ?

 

! e* W' m) u# s; d( t4 k

另外,何不起个汉字名字?你现在的网名没办法读出来。

( h0 h7 b6 v& ^& g

 

发表于 2009-5-19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09-5-18 19:31:00的发言:
" \! ]0 N* G' @: O% X

    yanzhaoyugon:你好,我的邮箱是错的.应是:min-zhang900@163.com   真抱歉

6 C! d& r; j3 Y6 u7 q6 l

老叟兄:您好!

- R# x+ [9 c' P9 a D

俺就是发往这个邮箱的,收到了吗?

发表于 2009-5-19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机校第一任校长陈光熙          

7 W& k- n6 c0 v; ? R5 B

 

9 ~- T3 O x w6 ? r

4月11日机院附小同学聚会,网上涉及到机校事宜,使我想起在哈工大75年读书期间认识

) E2 T! ]& G+ x+ j2 c

的陈光熙教授。陈光熙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20年代-30年代法国留学10年。据他自

) \; W9 ?9 e! ?/ Z; l6 I; i0 I

己说“他是同周恩来一起乘船留学法国。当时17岁,浙江上虞人。出身地主。家里卖了十几亩地,拿着

$ t9 U. W& ^ F% ?9 r" X8 g X1 H3 u

银元去法国读书。后悔没有参加革命。”法国留学回国后,创办华北国立高等专科学校。任校长。解放后

0 Q+ c4 K* o6 q% T' ?) N4 k! H

,由后海迁入小庄即北京机械学院。1953年打老虎运动时受影响,调离学院,由一机部调入哈工大任

- Z2 B" b# ^& o2 A4 a& K6 a

教授。80年代任哈尔滨工业大学付校长,是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祖师爷,死后,哈工大给他立碑树传,载

2 [) n X W7 ]% \/ W

入哈工大校史。

发表于 2009-5-19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陕机院在2009-5-18 10:41:00的发言:
. m1 p8 k$ z. F& R, E2 ~- [( E9 n! ?

jia zhi 你好:

1 E! e0 d( x: }

    由于最近我事情特别多,我有一周多没上网看机院附小的帖子了,今天星期一没什么事忽然想起该上网..喽喽了,结果在网上忽然见到了你的名字很高兴。411聚会离京你专程送我们去车站,shi qiang 、hu pei让我向你表示感谢!我说都是发小不用客气,因此,回来后也就没个你去电话感谢。望你老兄海涵!听说大颖儿搞了一个QQ网专为8号楼的兄弟姐妹‘聊小天’用的,不只是真是假?你有时间问问他。

& c, \) q$ q) V. C H

陕机院:还问什么啊?直接加入就好了。群号:86918292

发表于 2009-5-19 0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陕机院:你好,送你们三人是我的责任。不足挂齿。到北京就等于---你们到家了!问你母亲和二位姐姐好。问夫人及孩子们好!暑假盼你们来京。“别用香皂洗澡,剩着咱妈收拾你!”
发表于 2009-5-19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片修理一下,好像比原来强一些!
发表于 2009-5-19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a pia 的就到家了?是在京沈高速 nei 疙瘩么?嘿嘿
发表于 2009-5-19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5-18 9:27:00的发言:
+ }/ G! U2 Q7 I/ B. _) a

 

; I5 Z. \( d& _) Y) ^* I$ H

 jiazhichen:  胡涂人学友好,

9 g8 Q4 ]7 r5 V4 @( }7 r
- B+ \% o9 `) M

我在运送“非典”病人的工作中有很多令人可歌可泣牡的事,通县的一位医生临终时,我们就在旁边。转运他的是我和一位120急救中心的一位医生。是死者的朋友!眼睁睁看他走的……。这些在非典时牺牲的医生、护士的纪念碑设在北京卫生局党校内。]

+ t! f# x: F2 u8 q

 

8 v7 A8 g7 I! H2 D0 i

这位同学,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参予并目睹了,新中国现代史上所发生的一次最为严重的“瘟疫事件”…… 

- o+ _% N2 M M

 

2 ^+ x: n% T% c* @& F2 D7 [

当时,我想自己作为一个做健康类报道的记者,在SARS期间如果没有机会去SARS一线,这让我感到很遗憾、很自责。我们生活在一个稳定国度的和平年代,很难遇上一次这样大的灾难……这是一次展示一个记者勇气的机会。我想该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去探望一下这位最后的SARS患者,了解他在如此危重的情况下是怎么样生存下来的,对懦弱者也是一种激励。

9 B0 m& n- a* c+ \/ o

 

$ n* \# `! y9 j0 J$ H$ F) `

因为,那时报社领导担心记者出现意外,不让进入SARS病房采访病人。一旦被谁传染,整个报社都得被隔离,后果也很严重。我是在SARS后期自己偷着去的,那时相对比较安全。

! T, V! H; r) o/ Y/ x9 z

 

$ g" [7 M0 k8 G" i

我记得当时《南方周末》的一位姓李的记者,在当年4月中旬,SARS最严重的时刻,冒死进驻地坛医院SARS病区呆了七天,现场私下采访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写的那篇报道非常真实、感人。我十分钦佩这位大无畏的同行,他是我的榜样。

/ F6 I/ R1 g6 J* r1 C% t5 h

 

( S/ S0 z" {! d

6 x3 ]. V$ O; ]* o

                  探访最后的SARS患者             

" C. K, u+ X. S2 p7 t2 g9 K

                                  胡涂人fficeffice" />

$ x& P% S* _0 }$ ?- S

          “儒子一去兮,谁知凶吉”

8 L. ~8 y) b# [- n) v, P, J; o

200385日上午830分,我走进北京人民医院的大门时,心想:此去不至于“凶多吉少”吧我真是上有80岁老母,下有14岁小女。王河毕竟是国内最严重的SARS患者,可称“SARS患者之最”。

$ G! Y k R% X+ {

我的邻居北京某医院一位去过SARS一线的小大夫海某听说,我要去探访一个SARS重症患者。他脸色立马严峻,嗓音郑重:“我可是知道SARS的厉害了!像您这样岁数的人,一但被感染,死亡率是45%!您可别冒那傻气!”。

' T% R! {% q% s& n: t+ w

这小大夫的话,我吓一大跳,可采访已定,不能推委,否则也太雏儿了吧。王院长总不能让一个记者冒被感染的风险吧。何况,猎取SARS最后新闻的本能,唆使我一头钻进人民医院的门诊大楼。当时,我到有“儒子一去兮……”的悲壮感。

& l4 w% b4 C" _; y- i

          上午:900 人民医院 

- y" C8 l- I1 P

我来到该院专门为这位北京地区最严重的SARS患者王河修建的隔离病区,这里安静极了,静得让人心里发毛。我在闷热的走廊里,一捂上这套厚厚的立领防护服,全身开始冒汗然后戴上硬挺厚实的防护口罩(价值30块钱),感到有点呼吸不畅。

m* t' u: d+ u5 Q

王院长说:“一线的人员,要穿3层防护服,戴三个这样的口罩,真是喘不过气来。这里还有个金属片,一按就夹紧了——”

, V" D" n' |, g1 d4 M6 d0 @+ R

他说着在我的鼻梁上用力一捏,我的嘴脸立马被捂得严严实实。哎吆,真有点透不过气来了。然后,我带上浅蓝色防护帽和透明鞋套,裤子角还得塞到里面,整个非典一线打扮。自己终于上了“非典一线” 。

! t4 Z3 k8 [# W' F; q2 A4 S+ Q

我在王河的主治医生解教授引导下,小心翼翼地钻进隔离病房内的外间。这里是恒温的,顿时浑身感到凉爽。解教授指着里间的大玻璃窗说:“王河就在那。” 我听这话,心中一紧!我以往听得、看得,写得有关SARS的报道多了,但就是从没亲眼见过任何一个活生生的非典病人。我悄悄地抬起眼角向里面一瞥,房间明亮,有许多器械、仪器,还有两个穿防护服的护士,一张床上躺着一个看不清楚模样的人:他就是王河。

# j% ]) ]1 F8 y) X4 R

王河52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细菌室主任,因工作感染SARS,是国内病情最严重的SARS患者。2003421日早晨5点钟,王河发烧38·5度,后到该院发烧门诊检查,白细胞4400,胸片右肺可疑阴影。423日王河被转往北京地坛医院,后确诊SARS

% r7 k0 ]; O- u; N0 D1 o

          哒、哒、哒“爱斯摩尔电码”预示恶兆

$ D# v/ M; Z: g

王河的妻子对我说:“开始,我和王河每天还可以通过电话互通音讯。有一天晚上,我家里电话响,那是我们约定每天的联系时间。我拿起电话,那头却没有声音,我对着电话大喊:‘王河!王河!你说话呀!你说话呀——!’我这时只听见‘哒、哒、哒’用手敲击的声音……。他一定想说什么,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因为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 ]* f& N- t, l: c6 \) C' J6 [6 e0 g

“我心里痛得在哆嗦……再后来,他不能讲话了,我们就互相发送短信,慢慢的他发来的字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只能发来一个字,以后连一个字也没有了,可见他病情很重,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

" V% i" \+ Y; N" Y

“王院长几乎每天都把他的病情通过电话告诉我,甚至有几次,他说:‘他很危险’,还有一次告诉我:‘他凶多吉少。’专家会诊几次都认为他活不了了。那时,我甚至做好了捐献他遗体的思想准备。”

0 g) A, X( t: z

解博士说:“有一次,我们都为他开追悼会做准备了。”

0 V2 V+ ]6 M& e% J: I) X! f

国务院副总理、卫生部部长吴仪亲自过问他的病情,并责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王河。623日晚9点钟左右,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在电话中对王的妻子说道:“以抢救王河生命为主。”

% I; N# K7 W+ n4 O8 ]2 S: Z0 R" ~

             王给妻子的短信:“呼吸机在练我”

6 p' Q" Y, T. X) n" I

解教授从电脑里点击出一幅照片:SARS病房几个捂得严严实实医务人员,监视着被带子捆绑在病床上的一个光头男人。

5 G) Q' l. W4 P7 y5 B, v

解教授说:“这是给王河上无创呼吸机。上呼吸机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在开始,人和机要有一个调试阶段,要在进出气的频率上达到一致。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你需要吸气时,它却进气。你呼气时,它却抽气。这样患者就感到憋闷的几乎窒息,非常难受。患者会处于‘肌体自卫’本能拔掉管子,以减轻痛苦,放弃生存的希望。(注:有不少患者因忍受不了呼吸机造成的痛苦,放弃治疗而死亡。

: e1 q- J8 J- @$ ~8 ?6 f- k

 

f: t2 r' |9 S, Z; O! Y6 |4 v8 g

“王河51日就上了无创呼吸机,他曾忍受不了也拔掉过管子。但是,我们告诉,他要想治病,就得上呼吸机,这是你活下去的唯一希望。而且我们告诉他,你的爱人和孩子今后不能没有你啊!

" S$ y" P8 L; Q

 

k% K; D" ?6 y8 |7 q# W1 w

“你的病情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王岐山市长的特别关注。我们医院所有的同志都在关注你的病情。你要是有个意外,我怎么和院里的同志,还有你的爱人孩子交代?最后,他同意将自己手捆在床上。他就这样从51日到18日,一直上无创呼吸机。后来,他的病情恶化。519日切开气管上了有创呼吸机,它比无创呼吸机还要痛苦。医院采取了小局部麻醉,而且他那时甚至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受的痛苦还算小一些。从519号到716号,他一直靠有创呼吸机维持生命。”

" j8 m& I* T( A

 

, F4 Q0 L: T9 x7 A+ |4 w

解教授说,一般上到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基本上没有什么生存的希望了,所以活下来的人很少。大概王河是从有创呼吸机上活下来的第三个人。他要是没有承受巨大痛苦的意志力,没有强烈生存下去的渴望,他恐怕早就死好几次了。”

1 {6 X* S) Y% m! B

                   高层领导对他病情的重视启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 N3 w$ x0 u+ t8 \

吴仪副总理和北京市长王歧山对他病情的关注,为此中日医院为他专门改建了一间条件非常好的高干病房。凡是王河所需要的药物,物品,要什么买什么。近百名医生护士组成六个班次,专门护理他。王院长对他病情的非常在意,几乎每天将王贺的病情通过电话告诉他爱人。方方面面对王河的关怀,对他战胜SARS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王河本身也非常有毅力。所以,他才能忍受SARS的折磨,挺了过来。他身曾经上插着5根管子:胸腔引流管、鼻饲管、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导尿管。

2 N" c3 b& D3 I7 ^, b& |

                        我看到一个危重SARS病人的“白肺”

4 K7 P9 U# h. g6 f

解教授特意为我打开电脑,查看了王的胸片:“你看这就叫‘白肺’——”

- A1 y1 X6 l t7 |/ u+ e

我看见眼前的屏幕上出现一幅人体的胸腔X光片,这是王514日拍的片子,其胸部右侧下有一片像升起的白色浓雾,左侧上胸部肋骨条逐渐被白色的浓雾所覆盖。

$ e4 |! O1 C/ b

解教授指着“雾”说:“这是开始。”。

( ~# {: ~7 q' W, k

614日的这张胸片,整个胸部基本上被白色的浓雾所笼罩,只是隐隐约约可见左上角的部分肋条骨。我的印象就好象是被浓浓的雾遮掩住的树木。解教授指着我眼前那一片阴森森的白色的‘雾’说“这就叫‘白肺’,这是王614号的胸片,他这时病情最为严重。他的肺部感染严重,出现严重低血氧症,呼吸衰竭,需要高条件呼吸机支持。”

) H e) o- R D% O4 O% o' z' V

                        政府各界为他倾其所有尽其所能   

! }: q) w9 J' z- B

王使用过的药物3大类29种包括各类进口国产高档抗生素、抗真菌及高级营养类药物 、激素、免疫治疗、抗纤维化、营养治疗、镇静治疗及其他药物,合计3大类29种。像泰能(216元一支)、稳可信(170元一支)、日达仙(800元一支每天一支)、丙种球蛋白、白蛋白都很贵很贵的。

) A3 k! h7 a) s6 |( d5 t( G, ]

国家为了挽救他的生命,为他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人民医院为了王721日转移回来,专门改建了隔离病区,为他一个人修建了独立的空气站。

$ c, t$ V3 o B9 c _1 A! }, @' D

解教授说:“咱们人力,设备、医疗、药物,设施,都不算了。我就跟你算了一笔帐吧,光防护服一项费用就很高,参加王治疗的医务人员,包括中日医院、协和医院驻中日医院ICU、地坛医院、人民医院共有几百人次。防护服是一次性用品,每天每个医生护士都要换下一套扔掉。一套价值近100元。几百个医生护士,在治疗护理王贺的100多天里,得使用多少套防护服啊!折合多少钱哪?”

, W0 o, c* T9 |2 L0 T1 i2 p

目前,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仍分四大批:12个科室的25名护士,10个科室的医师21人次,在轮流护理王贺。

4 g( n7 L7 L% k

我还听王院长说:“你知道吗,在SARS基本结束时,北京的医院陆续恢复正常门诊时,但是由于王河在每次转移中病情都会恶化,无法转移离院。中日医院为了保证王河的医疗质量和生命安全——就这家拥有1000多张床位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无法恢复门诊 ,3000多职工在家只拿待业金。为王河,中日医院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和自我牺牲!我们非常感谢他们!”

% C2 `! l2 z }1 P% ^' e5 U7 O

         解教授对王贺的医疗中总结:三大特点

. C, x( z' g7 u3 i

人民医院的心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解基严教授从地坛医院、中日医院到人民医院的100多天里始终陪伴在王的病床,这位已经53岁的教授非常感慨地对我说:“我通过这次陪护王河,亲身感到我们的政府对一个普通的医务人员真是非常关爱!我太感动了!对在王贺的治疗,体现了三大特点: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一个普通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的高度关注。二 、体现了多家医院协同作战战胜SARS的能力和优势。三、 体现了一个人生命力的坚韧和顽强  

0 ~, f0 H( C9 F2 Q" S( I, S' H

         我进入SARS病房与患者零距离

" q7 w, l& F7 S; _* s* z

王在护士扶持下,坐在床沿。他一头刚长出来的稀疏的白发,表情木纳。他那一双大大的眼睛,蓝的清澈透亮,但无神。他的思想或记忆,似乎在经历了100多天的磨难后,被SARS淘空了。我注意到他裸露在裤子外的腿,由于长期卧床,两条腿和脚裸瘦骨嶙峋。解教授说:“当时他两条腿瘦的就剩皮包骨头了,现在养得还不错了。”

% u2 ]$ S3 a2 a1 [9 S& Y

我问他妻子:“他还记得里面的一些什么事吗?”

3 V; `- |0 `8 M" H

她说:“他的记忆只记得,刚进入隔离区的那24天。”

( c6 j% ]% }8 _9 M* |5 |

解教授说:“他基本上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你不要问他过于刺激他的问题,他现在有心理障碍。怕受刺激,影响他的康复。”

' l, E% J' @# T

我采访提纲中有14个问题,其中还净是些比较刺激和读者可能感性趣的话题。我不能提问,心里挺着急,但是很无奈。

) g" v ]- C3 a8 n

我对他说:“你真幸运!”

1 u& C$ K) \3 P" Z

他点点头,睁着大眼睛,声音很低,很混浊地说:“可能,是我的耐缺氧的能力比较强,因为我曾在青海XX地工作过17年,那里海拔3000多米。”

$ g2 S) N+ A* Q9 |( O% ~/ }

我轻声问:“你知道你的病很严重吗?”

3 n3 m( y5 l1 X+ _) T

他点点头。

5 K9 d3 L2 p' H+ X3 `0 a6 |

我小心翼翼地选择着字眼:“你怕过吗?你曾想到过自己会发生什么意外吗?”。

8 M' L% y% e' Y& K( }# {4 A

他摇摇头:“我只想,我能活过来一天算一天,就这么挺过来了。”

+ \. E# f- p/ j; h8 k l8 c

我问:“你在清醒的时候,在隔离病房的夜晚……是不是……挺难熬的?”

6 A( j4 q8 r/ y/ X/ j {

他声音混浊地说:“我想家,想爱人和孩子,想同志,想早点回去工作。”

5 A" @3 r; E4 q' X. o* q; k

  我说:“你知道吴仪副总理和王歧山市长对你的病情,非常关心吗?”

/ g& G7 G: s: m& v. y, @

他一听这,有些激动,眼睛有泪光:“我感谢政府,我感谢我们医院的领导,感谢解大夫他们……感谢……”

& `" _" i+ _+ P1 k( t/ P

他有些激动,激动对他恢复不利,我赶紧说:“我和你照张像好吗?”。

' d* v; Q$ v4 {! L9 v0 N& s

他眼睛里一下又露出了笑意:“好。好。”

/ W. V$ Z; N9 i1 n- p; A! Q+ W

我拿出相机递给解教授,然后坐在了王的身边——相机摄“咔哒”一下,记录了一个历史时期、一个非常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的瞬间。我们都是目击者。

% }% M1 ~. r" b3 X: Y0 [

(注:王河为此帖处发时用的代名)

) r) i/ P" o1 m9 {; Y4 V$ A

胡涂人学长:您好,英雄所略同。 

( C9 F" A. U5 _1 w$ p! p

                                                                                                                                           

B5 u9 o' m+ T$ K0 b, q4 Q

                           我在03年“非典”时期和同事也说过:“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但那都是间接的,现在我们抢救、转运非典病人是直接的为人民服务!”“抗美援朝”、“抗美援越”那都是国家行为,权宜之际。老百姓也不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 M2 a0 g+ L9 M5 M& X

                           今天我们在“非典”一线抢救、转运“非典”病人是何等伟大、高尚!人的一生中很少有人有过这样的行为,并且是在和平时期,明明白白的为了百姓利益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生与死的较量。                                                                                                          

( u5 e S4 o. f

                           记得在我去120急救中心报到的那天,我爱人在我出差多少次从未送过我的习惯中第一次送我上车……。彼此心照不喧,不知以后将发生什幺。女儿问我:“你们单有那幺多人,为什么让你去“非典”一线?”。我说:“我们单位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我不去!”。(我们报名时有400多员工积极申请去“非典”一线,只要26人)。好在我们光荣的完成任务,全须、全尾的回到家!
 

' i, K4 C( k$ X; L

发表于 2009-5-18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5-17 22:06:00的发言:
8 j3 g( B7 A! @% M5 K C5 ?& j

好一个“巴路军”,有觉悟,有见识。 还记得他们怎么从二楼下到一楼的吗?

4 o4 ]$ p" w; j$ R4 L7 G

 

) g. @$ `- S; x

心一学友好,我回答你:该支队的二楼和一楼之间有一个洞。洞中心有一根铁棍,有任务战士们就从铁棍上滑到一楼。战士们的裤子和鞋是放在一起,裤腰朝上,裤腿插到鞋子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0450a.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 p5 N$ V: O& U4 i: O

 

/ s. p/ x& Z4 E# V1 A" \* R4 {; E% K

关于那场事故:

/ K2 i! R0 n3 S, v5 U% _


新华网2009年2月9日快讯:晚21时许,北京市京广桥附近的央视新大楼北配楼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火光冲天(照片网上有)。

. [1 Z V& g' p$ k2 x/ O: p

另据消息说,红庙消防中队指导员张建勇灭火过程中,将自己佩戴的呼吸器让给受困人员而吸入过量毒气,于2009年2月10日凌晨牺牲。北京市消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骆原说:“张建勇的生日就在这个月,令人悲伤的是,他没能迎来自己30岁的生日。”

& C+ ?* {3 S8 G- r3 P( @- u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w020090211340162120795.jpe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 \7 A: u8 E# `

 

2 F1 N( X+ @9 C* d

 

m4 x6 I' P" q+ w

前两天看到的央视配楼样子:

3 }/ y+ ~. k8 i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0471a.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z8 y& L' {6 f: D/ Q6 l- q, b4 U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0473a.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 l) j& ~2 S1 W, m9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00:28 , Processed in 1.21518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