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松大哥:胡涂人你认错了,不过这个校友是和他很像,下面的才是他。

; f! X) G0 p; ~8 j/ e*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nap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M: T' K" [( y6 j

 

5 F: K: T8 x7 I; `

6 D/ I5 f7 k# E( o: g7 r

补上了,但是没有合适地方了,只能靠后站了,非常对不起,现在糊涂人是咱们论坛的一只笔,是领军人物之一。加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5-10 2:26:00的发言:
) r3 d" {( Z3 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3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s1 J2 \+ q9 h7 @0 G& Z: X; P7 N n

2 K5 u0 \4 F' q( F( i* l

        近日帖子里来了好多照片,香车美女,图片加工,秀丽风景,日艳海蓝,。。。挺热闹,也长见识。我也想掺合,可手里没什么照片,只好拿这张革命后代贴上来的照片说事儿。

$ p% H) R5 E6 V9 N" g, T

      

) O1 g0 S2 ?; o

       这张照片里的背景是大家伙儿最熟悉的“L”型教学楼内侧。三楼拐角处墙面呈现出白色芒硝,是厕所位置的重要标志。这个墙面冲东边,另一个墙面冲北边。记得二楼拐角处有一间挺大的房子,用来放旗杆,队鼓等物品,里面还有洗手池,但从来不出水(谁知道为什么教学楼里还有专用洗手池?)。

. A% ?! C. e. r& Z0 \. `

       二楼靠厕所北面的教室是我上4年级时的教室,有两面大窗户,当时的班主任是于志纯和华秋岳两位老师。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各窗户之间的距离还是蛮长的(可能有两米宽吧)。

: g% U1 x1 K# X. r# |

       到了五年级时,我们班的教室爬到三楼,正好在“L”型的尖角处外侧。教室有两面墙,一面冲南边,一面冲西边,每面都有两个大窗户,冲西边的两个窗户之间的距离很近,大概有一米多左右。窗户上虽然有铁栏杆,但年代久了,有的已经松动被撤掉,有时下课后我们男生就上窗户钻出铁栏杆,站在窗台上极目远眺。

0 k( ?7 q- [; L

       有一天课间休息时,忘了是班里哪个勇敢小子突发奇想,竟然徒手从一个窗户外顺墙面爬到另一个窗户,得意之作又继续给我们演义了几次,撩得众淘小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当时在班里不属于弱势群体,这种事自然少不了的。不过头一次上去操作心里还真打鼓,要知道我们都没有安全保险装备,万一手滑没抓住,那就从三楼直接下到地面。。。。记得有次某哥们正在操作爬窗户,一位大人站在西面马路靠锅炉房的门口一言不发的盯着看,等那哥们爬过去后站稳了脚跟儿,一阵斥责声音随后从锅炉房门口传了过来,

% E( h% w- b9 p2 F9 b5 z+ {

     “嘿,你们吃饱撑得啦,多危险呐!。。。。。”。

8 N! N( X' r. L" E

      奇怪的是这种高危游戏老师们一点也不知道,班里的女生看了以后竟也没人给郑尧老师打小报告,可见当时我们班的女生心地是多么温存和善良。

" |1 W' ]' I4 M5 D; \8 i, F


 

& z: K2 q2 ] @5 X/ e' x! E7 K

      再回到这张照片上来,可以看到拐角处地面搭的临时建筑(好像有个大喇叭挂在高处)。在这一块地皮上,我们曾经玩过弹球,曾和上一年级的同学在冬天浇出一块小冰场,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有一口粪井。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京郊农村社员同志们赶着驴车,马车或骡子车来此掏粪,有时正上着课,突然窗外飘进一股异味,就知道下课有的玩了。由于从小就接受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常听北京劳动模范,掏粪工时传祥的事迹,懂得今日粪臭与来年粮食丰收之间的关系,所以对掏粪车并不反感,反而对套在车上的驴啊,马啊很感兴趣。只要粪车一来,下课后马上凑上去摸摸驴脸蛋儿,拍拍马脖子,揪几根青草或柳树叶喂喂它们,或呆呆地看着牲口吃饲料。。。。有时到了中午,农民叔叔该吃午饭了,我们就帮他们到厕所打一大缸凉水。农叔叔们坐在地上,吃着凉窝头,就着老咸菜,喝着凉水,抽着纸烟,笑眯呵呵的用一口地道的北京土话聊天儿,或来一嗓子吆喝我们别老揪小毛驴子耳朵儿。。。

; N. O5 J( d3 @' f

 水兄的话真掏心窝,不但你自己的,也是我们64.1班大家的。二楼的那个房间的确十分神秘,记得里面光线很暗,但不是死黑,大概在小学生心里永远亮堂堂吧,记得有几排水池水管,到里面的七拐八拐,当然那时还为读过“曲径通幽”的典故。大概充当学校的储藏室,不过净是好东西。现在看来,有这么多水池水管,又靠近厕所,估计是“盥洗室”,供学生临时洗手洗脸用。要么是供高年级做科学小实验用。但我们上学时,上述两种功能都没有派上用场。不过,好像在这间房屋看过幻灯片,将雷锋、焦裕禄、刘文学、张高谦等英雄事迹的。

6 T5 Z- g( p: i5 i3 {

 爬窗户的事很危险,所以有印象。但也正因为太为危险,不敢干,才印象不够深。这种冒险不要命的事应该是2班男生的专利。我们班如果水兄你不是始作俑者的话,别人就。。。奥,对了,还有“黑马”,大概三毛会“铤而走险”。我从小就怕高,连现在稍上移一点位置就眼晕,估计就是那时坐下的病。。。。 。就像水兄说的“我们班女生心地多么温存和善良”,或许惊呆了,或许不希望我班男生输给2班男生,到底怎么想的,只有问问她们了,Mali ,fengzhi 你们不说说吗?

( D( I! ?8 o$ ]2 D& z

  小滑冰场,是在教体育的王敬老师带领下,我们不顾刺骨的寒冷,一盆一盆端水浇出来的。可惜我们没有冰鞋,不过话说回来了,即便是有冰鞋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这冰场实在太小,恐怕就有日本相扑台子那么大,稍一使劲还不就得飞出去。。。。

4 e$ F; d. L+ ]( c

  看掏粪是我们的保留节目,乐此不疲,就是那刺鼻的气味,也全当是闻了臭豆腐。当然,主要焦点是牲口,其次是赶车的鞭子。那马那驴那骡子真水灵,在我们眼里不次于现在善大哥拍的靓女车模,。。。百看不厌,看不够还要摸一摸,拍一拍,当然啦,就是绝对不敢拍马屁,。。。记得我们还送一程,送驴送到南门边,知心的话儿说不完。。。。哈,简直在糟改人呐。。。

) y, r" f+ }2 x0 g- i- w

  水兄,我这不算演义吧。。。。。

0 w& s9 `1 _; ]% w+ v# Y' ^

 

发表于 2009-5-10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9-5-10 10:26:00的发言:
% K/ ]; t. w0 q/ u) r

关于心一说的学校大门,最早大门是在西边,两座楼的中间。而后移到南边,但开始也不是现在位置。因为学校南墙距离大学生宿舍有一段距离。因为小学开始是直属一机部,机院是两个单位。我们那个时候,礼堂是在教学楼的整个三楼,开会,看电影都在那里。这一点laojy等学友都证实了。后来机院正式成立,小学改为机院附小,教室也不够用,于是三楼礼堂隔离为教室,乒乓球室和阅览室。而食堂进行了扩建,同时兼礼堂使用。学校的南墙也推进到大学生宿舍。大门就是老照片的南部位置。我后来文革时回去过。文革后,人民日报把南门前边道路封了。后来的针织路小学把大门迁到北边教工宿舍楼的西边,这从狗狗看着我小校友的照片看到。

- b' }" G3 b, e, O- Z* |

 

4 c# A5 Y; S6 ^% w) a3 v

有点脸红,原来讨论的事情不在一个时间点上,听松大哥对此变化清楚。就像以前看到的一个哲学味道很浓说法,一个人打了一枪,另一个人从此处走过,但没事,原因是昨天走过的。

# V! G' Q) @" w$ q$ x# F

 

" ]' s" w2 J4 {' p6 Y

看来当初附小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造的过程,处于这种状态的小学生,可能会有一种不安定感。

8 S' x( I' a% B* s

 

: L2 a o% x4 m: Z' V

听松大哥提到的最早的大门,不但长见识,也解决了我小学时就不理解的,那个地方空出那么大地方,墙那么高。

; I& ^. I0 T: Q- t5 q. z. j1 Q% }3 V

 

5 N1 T7 X0 a$ O* {% {( o

不过想想以后还是得按后来的格局鉴别位置,因为后来格局已经稳定,这里大多数人记忆都是60年代以后的事情,照片物证也是如此。对听松大哥有点不公平了。

$ c# O. z$ {7 f5 H

 

发表于 2009-5-10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uanwu在2009-5-10 9:01:00的发言:
李铎旧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李铎.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g: ]% o- v- v. f; f$ p

xuanwu学友:你好!

$ ~" n2 a. y8 I

           真是万分感谢你,感谢你保存了这麽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连我自己都没有了.进入这个论坛后我曾经找过原来的老照片,应该还有别的同学的照片,可没翻到.我家从北京搬到汉中,又从汉中搬到西安,我当时在东北不在家,肯定弄没了.

2 i) y; ~, V5 C" g0 ]+ O' H

        不知你是不是66届,应该不是我们班的,我们班同学都联系上了,都在追忆.寻找过去的踪影.每提这事.你说是65年给的照片,大概你是65届的.得.不管是不是一届的肯定是好朋友.是球队的吧?好了不猜是谁了,接受我的谢意就行了.我小学时是叫李小泽,现在把小字去掉了.好了不多写了.再次表示衷心的谢意并祝你们全家幸福安康!

' c3 U. R8 p4 ]" k% O

        

+ g7 l9 l: ^( N* e5 T3 d

         我的电子邮箱:lize1951@163.com

发表于 2009-5-10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多次试图从http://pp.sohu.com/member/jyfx411上,下载63届毕业照的原图,但均告失败。只能下载半幅。不知什么原因。是否上传时,未等完全上传完就退出了造成的。请明白人检验一下,并提出解决办法。
发表于 2009-5-10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李哥在2009-5-10 17:17:00的发言:
* }; `% I0 v, n. N6 f3 u6 W

xuanwu学友:你好!

# E/ \4 D) m6 s3 @

           真是万分感谢你,感谢你保存了这麽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连我自己都没有了.进入这个论坛后我曾经找过原来的老照片,应该还有别的同学的照片,可没翻到.我家从北京搬到汉中,又从汉中搬到西安,我当时在东北不在家,肯定弄没了.

1 J6 A" N$ O" h( s3 S

        不知你是不是66届,应该不是我们班的,我们班同学都联系上了,都在追忆.寻找过去的踪影.每提这事.你说是65年给的照片,大概你是65届的.得.不管是不是一届的肯定是好朋友.是球队的吧?好了不猜是谁了,接受我的谢意就行了.我小学时是叫李小泽,现在把小字去掉了.好了不多写了.再次表示衷心的谢意并祝你们全家幸福安康!

3 @+ N! Y! o' p& x; b

        

. a* ]' _( T7 @& Y% }! t

         我的电子邮箱:lize1951@163.com

3 ]( V$ e7 s" \3 f. p6 O( X+ o

  李泽小弟:你好!别客气!再向上翻一两页就能看到我的相关叙述。错把你的名字写成铎字,是我在毕业时匆忙间没听清楚之故,在此向你表示歉意!记得那时华秋岳老师对我特别照顾,我的体育水平成绩中游,但却经常能听到老师对我的表扬与鼓励,我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好就是那时练出来的。记得还有与你同届的一个女生,也是经常被华老师将我们召集在一起搞活动的,由此我们之间就彼此比较熟悉了。在我印象里当时你的名字的确是3个字的,但你说要改成2个字,让我把中间的去掉,所以我记成了李“铎”。关于我的情况,你可进入小学的相册,关注我班的照片,或许你可找出我来。再给你发一张没有网页字的原稿相片,是用600像素扫描的。

发表于 2009-5-10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大哥:

$ q: s! Z5 P/ ~) H# d% ^9 U. Y

     照片是我上传的,下载没有问题。打开机院附小未分类照片_查看原图_点击右下角放大图标放到最大_ 点击左上角保存图标即可。

U) t; l/ P5 n: a

    我刚刚又操作了一次,很正常。你再试试看。

发表于 2009-5-10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老弟:我班王汉生说潘汉年的儿子王某某是我校学生,可主流媒体都说潘汉年和董慧一生无子女。你提到的王二林改姓潘了。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09-5-10 1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09-5-10 19:13:00的发言:
0 c) |7 g$ A7 \ i g0 x

糊涂老弟:我班王汉生说潘汉年的儿子王某某是我校学生,可主流媒体都说潘汉年和董慧一生无子女。你提到的王二林改姓潘了。是怎么回事?

# U8 A/ K- A2 A+ M" Z0 L

转胡涂人帖:我是翻箱倒柜,终于把当年保存下来的仅存的几份周刊找出来,并扫描后传上.

' g9 Q8 C& h) l E/ j6 W

 

+ a+ d7 Q# p. C- \5 P$ X4 [

                本人因故要暂时别离这里,各位同学后会有期.

/ ~: J: b: K$ @7 r+ I8 U, Q: v


失去的回忆学长:王二林是潘汉年的侄子,你看看6123楼,你要想问清楚只有给胡涂人发邮件了。呵呵!

发表于 2009-5-14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bed src="http://v.blog.sohu.com/fo/v4/2683443" quality="high" bgcolor="#000000" width="480" height="389" allowFullScreen="true"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

发表于 2009-5-14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bed src="http://v.blog.sohu.com/fo/v4/2683443" quality="high" bgcolor="#000000" width="480" height="389" allowFullScreen="true"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
发表于 2009-5-14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N! u4 L: X5 ^ 小试上传视频文件
发表于 2009-5-14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5-14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P1 |3 T) K. V; P% m 5 w2 h: o2 O* [1 ]& v

9 |6 v0 W; {" x' m+ e5 k

 

: u* }3 N$ R# y7 _& a# [' A$ X$ L

转帖六五届二班部分同学照片,很珍贵的哟.

发表于 2009-5-14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5-14 7:58:00的发言:
6 i1 ^) _. f, `: n" X

65届2班的同学:

# ~8 @2 [" L1 W% F

    俺将咱们班已收集到的少年照片整理了一下,可在“机院附小-搜狐博客”中的“动感相册”中查看。

5 C; o3 S) t! _! A; z e% j

    望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改。

4 a: `' [- t6 `# S7 C, D* L( q; z

    多谢!

; P) a% w: R0 u( o; L

    lao cha:谢谢!你费心了,不过希望修过的照片在放大时不要太花,不晓得能否达到?朱和迪的照片能否找到?以前是误判,都赖老叟搅混水,让你空忙一场,我们以后再努力搜集吧,争取将全班同学的容颜都尽量找到!我也有些同学的青年照,以后会慢慢往上放的。

# B7 t' B' j/ _

    以前是朱和迪的名和照片不符,现已改正删掉,敬请校友谅解40多年的记忆出现误差。

发表于 2009-5-14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m; N3 s4 v) @ , b1 k( K: F0 F$ Q1 S+ s

+ C: V9 l1 ?4 r7 ?( R# G4 u, _7 M

转帖68届校友制作的动感相册。帅哥靓妹晃得人睁不开眼呀!

发表于 2009-5-15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11《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

. f) t, x! m2 l2 A" A

                 筹备的背景和过程
      
话得重头说起,早在两三年前,老师们就有人建议,召集一次《机院附小》的教师聚会,但是由于担心老师们年老体弱,家住分散,觉得不安全,难以承担责任,几经讨论,未能如愿。
     今年一月,胡世坚老师从美国回国后,几位老师相聚在一起又提起此事,骤然间想到,机院附小的教职工们都是七、八十以上的老人了,马校长今年都88岁了,时间紧迫,时不待人啊!胡老师大胆地说:“咱们赶快组织教职工聚会吧!不要再犹豫了,再不组织,老师们会更老了,真是见一面少一面了。只要组织好,想周到,就可避免不安全事情的发生……。”。在胡老师的倡导和带动下,我们决定组织一次《机院附小教职工聚会聚餐》活动。最早发起人是胡世坚、丁锡珉、郭惠荣等老师。起初,为了纪念三七小学,定于三月七日召开,后来西安的黄祥凤老师提出天冷,老师患心脑血管病的人居多怕冷,最好推迟,才改定到四月十一日召开。
     后来逐步形成的,4.11《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完全是一个由群众自发性组织的一次极具现实意义,又具深远历史意义的活动。
     胡老师决定要把这一消息,上网发布到老北京论坛《机院附小平台》,让我们的学生们都知道老师们聚会的消息,因为,这也正是学生们关心的问题呀!果然,消息一经发布,学生们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以高延龙为首的学生代表,主动找到胡老师表示:学生们要报名组织起来,帮助年老体弱的老师们,搞好这次珍贵而又有意义的活动。紧接着,刁毅、杨莉莉、马莉、马琳、魏京民、孔亚莎、王曼、陈幼平、刘 荣、万又新……等许多学生,先后主动关心并参与此事。他们召集、组织报名的学生,并具体分工参与各类活动。

1 [# i+ j1 o$ S- S( O

     没有想到,报名参加大会的马莉说,她仅用一天多的时间,就通知了21个学友;报名参加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友们建议:何不借老师聚会的机会,同学们都来看望一下老师呀!学友们接踵而至,纷纷提出要求修改一下聚会名称,改为:一机部职工子弟小学\4.11《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就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成立了我们筹备大会的领导小组。老师小组四人:胡世坚、宁玉珍、丁锡珉、郭惠荣;学生领导小组五人组成:高延龙、刁 毅、杨莉莉、马 莉、孔亚莎。
     第一次筹委会就把师生两个小组合并成立了《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的筹备委员会。主任:胡世坚;副主任:高龙、刁毅、宁玉珍(即小学的教导主任)。筹委成员有丁锡珉、郭惠荣、学生有杨莉莉、马莉、马琳、孔亚莎当时共计十人。这次大会决定分工:老师做老师们的工作:1,由胡老师负责编排、整理打印45名教职工通讯录,并分发给教工们人手一份;2,向附小教职工宣传这次大会的目的、意义和组织原则;3,坚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自愿参加大会活动的原则。4,老师聚餐AA制,一人交50元。学生领导小组,负责学生的组织工作,学生每人交20元(包括纪念章和光盘的费用)。会上还进行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大会召开的各项准备工作。
      我们筹委会,当时什么都没有。当然也没有办公和开会场所,于是我们只好把办公地点,设在胡老师的家里。四次筹委会都在她的家里召开,两次筹委扩大会在阶梯教室召开。每一次开会都非常热烈欢快,有时晚上的会议,开到深夜。平时我们三位老师,也不定时地在胡老师家中碰头,统一思想,研究处理随时发生的一些问题。胡老师经常把一些需要协调解决的大事情和困难,在网上通报给所有的师生,发动学生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胡老师在此期间,上帖47则,至今已上帖73则)。
     我和郭惠荣老师紧密配合胡老师,做了一些深入老师和学生中的思想工作。解决了随时发生的重要问题,参加不定期夜间召开老师《筹委》的重要会议,讨论、汇报大会进展中发生的问题,反映听到的师生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想出办法解决问题。对参加大会的老师们采取;1,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2,讲清会议的宗旨和意义;3,和老师们通过电话交流思想,胡老师和我们,在电话上和老师们沟通思想,几乎每打一个电话,都要一个小时以上来进行交谈。这其中发现了许多老师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如唐玉梅和栾兴家老师,他们在失去儿女正泡在泪水之中的关键时刻,当听到有这样一次意义非凡的聚会,马上把精神集中到聚会上来,对大会提出的一些宝贵的建议,栾兴家还接受了在大会上讲述建校的历史和经验,为了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吸收他们二位为筹委会委员。金文老师不远千里来参加大会,她代表了西安教职工和学生。于是我们聘请她为大会筹委会委员。学生也是同样有贡献的情况下,又增加了魏京民、安立堂为大会的筹委会委员,到此为止,筹委会共计十五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使大会能够顺利召开。
     在此阶段,我们经常上网看学友们的帖子,我们虽然很劳累,但是,网上帖子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我们是在人气很旺的师生精神鼓舞教育下,心情都特别舒畅,有时甚至到达亢奋激越状态……。
     大会筹备期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的工作繁忙,困难重重。例如:借用和布置大会会场(音响、横幅、鲜花、安排座位等);策划大会内容、时间、程序;确定发言人并审查发言稿;出光盘如何找寻专业人士组织摄像、摄影班子;大会纪念章的设计和制作;选定接待组人员;选定安全应急组人员(解决医药卫生保障问题;为了安全,我们此次活动必须按要求:上报公安部门的李警官:报告我们大会的负责人姓名、家中电话、住址、组织活动的目的,内容、会址、人数等);组织会务组,组织各届、各班负责人队伍;组织自愿者服务队伍;照相和停车场地的解决;预定聚餐餐厅、包间,预约饭菜;各项活动资金,要分老师和学生两部分来各自进行管理;后期,需在网上向师、生公布账目,做到财务管理要透明……等等。
     尽管千头万绪,但是在十五位筹委会成员的齐心努力下,通过网络宣传、组织、策划、发动群众和在广大师生如火如荼的热情参与和鼓舞下,发扬民主,争先恐后、集思广益,不屈不饶、逐个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保证了这次盛会有序、和谐地胜利召开!
                                丁锡珉老师供稿09年5月12日凌晨0:16

# U" j: R8 A0 e& R9 `5 `

                                   修改时间:09年5月15日周五16:36

发表于 2009-5-15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iazhichen在2009-5-15 10:50:00的发言:
) L0 d2 x# G' ^/ z" v' \/ s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扳砖.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家好!如果我发言时有不恰当之处请大家用板砖拍我,别客气噢 

- w5 j c4 E- h6 |9 H

新来的哥们,甭客气,俺们的超大号板砖已经局的手酸胳膊麻了,您倒是在露头说话呀! 一拍一个准,因为嘛。。。都不是外人。。。哈哈 

, W2 o$ P) r5 Y2 S: `, x

  

* U% d$ I+ r+ l& _- \) N

 

' p1 g) p+ T# v

发表于 2009-5-15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发言时有不恰当之处请大家用板砖拍我,别客气噢!新上来的哥们,甭客气。俺们的超号大板砖已经局的手麻胳膊酸了,您倒是再露头说话呀。一拍一个准。。。原因嘛。。都不是外人,哈哈希望多说话,说好话,好说话。。。。。。

发表于 2009-5-15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结果他上的三把锁全都让小偷给撬开了,也给他留了张纸条,上写:你就是上一百把锁也禁不住俺撬!

( N! |6 S2 [! }: r

 

: a+ ] L. J4 C& ~$ Y" u- n

  @上述答案乃愚公移山之精神,严重学习了!

5 F$ G) t% w! u

          未经许可决定给予奖励!

8 |& c% g& r }* q( |% [


发表于 2009-5-15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5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5-15 11:04:00的发言:
7 h5 J/ ~( Z" V- h$ t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zhu.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答:三把锁上还多了一把锁,纸条上还多了一行字,让你丫锁@

# x* m: j9 H# M, ]- i
QUOTE:
这个答案智商够高了吧?!哈哈哈……
2 K: N @: r- ?& W/ _+ J. x

发表于 2009-5-15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字辈学友!
发表于 2009-5-15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iazhichen在2009-5-15 10:50:00的发言:
+ a, O5 P# Q: @; j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扳砖.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家好!如果我发言时有不恰当之处请大家用板砖拍我,别客气噢!

, l7 _* _/ U- J' N6 D- j# O+ G

 

9 h* c3 N( [2 }7 ]( j& ]

看出你是谁了,大家叫你bai...? 是吗?

发表于 2009-5-15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5-15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5-15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5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5-14 20:36:00的发言:
K# V& G' d w, X8 m8 I% `5 @

对“建立机院附小数字(电子)图片档案库的提议”的几点想法

1 V+ S0 J" S2 N. |: I, |1 l' T

....

. R8 [+ ^& C8 T2 r( E

2.发动大家继续挖掘老照片。

+ p2 `% n! b0 [3 L

....

+ F: V {' D' w) C2 f4 |

另外若水老弟说他曾在校长办公室见到历届毕业照。我们的老师们可能也保存有照片,这都需要组织者主动去收集,甚至可能需要带上扫描仪、笔记本电脑登门采集信息等等。

! I& R" A* r0 A! f" a2 F2 H

又想起来一点,目前为止,在这里贴出老照片最多的,可能就数善若水兄了,里边很少有他自己的。老三兄注意到了吗?

8 a% \& @6 I0 j0 ?

 

发表于 2009-5-15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5-15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d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5-15 13:22:00的发言:
21世纪的“谜语”测智商 1 N2 B; y# L. f6 ^ F

 

/ ?, w y7 ?- ~ q

      测智商——请同学们猜此谜语的谜底,如有猜中者,其智商为'130'以上,为超高智商者。谜语如下:

. u/ z. I9 i( B! n3 q; I

 

8 J5 X! ~5 J5 \% Z

    一老伙计丢车,当他把新买的一辆车放在楼下时他上了三把锁并夹了一张纸:让你丫偷!
  第二天车没丢,
还多了两把锁,也留了一张纸条:"让你丫骑!”

R! Y5 e% W& a( a5 R' M

答案可以有若干:1.车在锁开,“锁再多没用”。2.车在锁在,没人理。3.车锁增加,“让你丫骑.”

/ c. X3 ?& }% o& h

   4. 车没丢,去派出所领。5........,只要有想象力答案多多,那个属于智商高很难服人。这应该是一个测想象力的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00:28 , Processed in 1.19617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