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论我们共同经历的历史,寻找我们共同的根。线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故事,有发展,有现在。
* R% v5 f0 d9 R4 w+ i' R / x i) x( Z+ W* x: }& M6 w
交上一份作业,有点大工程的感觉。(说明,这里内容很大成分是用工程技术的表现方式,稍不留神就会出毛病,一方面如果你不习惯,别被这种表现方式吓倒;另一方面,大家不妨用最严格的标准检验这些东西,提出最尖锐的意见,这样才能复原出一个你曾经正常穿行的空间)
0 A2 O+ K ^, b+ ] 3 U" n1 D, v- R* T+ z4 L: D
早期的讨论中,曾有一个重点,附小的布局是怎样的,扩大一点,还有机院的布局和周围环境。别看现在都到6千楼了,假如有个局外人,不怕麻烦,想从中搞清我们学校的实际布局,按我的看法,还是不太可能。即使自己人,搞错搞乱也是发生过的。
# ?5 \) u0 j* T" {' g" y4 G 7 f: W, g$ h1 z
先看看前面探讨了什么。列出几张图, ! P6 A9 D0 e6 W* j
; E+ A% a+ N% N/ m' x第3页 53楼,老三 2007-4-14 22:39 ' M+ Y9 k. {' V; A. ^' J6 @
' V( O/ d% h: n7 ?' X
5 I* O; r0 p4 v
第3页 65楼 古刹听松 2007-4-14 23:53:00 + y, _3 c7 {8 p2 q
根据各位师弟妹的提示,有修改了一下,看是否还有问题,大家提意见,我再改。 - H/ e! X% f; L% ` J
0 O U" h. i4 Y% a9 m* i4 U. G
第65页 1612楼 CWping 2007-9-27 13:30
3 e9 e8 n1 | V北京机院附小校园平面图 " q T9 `" V# ^. C
0 b1 y% p) N3 C" \6 p0 L
第65页 1614楼 古刹听松 2007-9-27 21:08
$ d. ?* u7 y& s7 E% W' v, ]看到学弟的附小平面图,受到启发,画了一个一机部子弟小学早期平面图,那时学校南墙与大学生宿舍有一段距离。而且食堂很小,没有礼堂。显然,学校改为机院附小后校园有较大的发展。
) e& N% F% _/ }) m( s
* J! y# q9 v! S6 Q/ k; E; E
+ p+ @" X# Z$ g) z第109页 2714楼 糊涂人 2008-11-26 12:14 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的学门_信手涂鸦
, [; |- I m0 O t5 Z# V2 `$ c
* l. z, |3 |9 s3 }1 s
: h' A( L& ?$ v3 _还有一些楼层是引用他们图片的。
5 R& e7 \. g0 H0 c ----------------------------------- 8 l; ^0 [: H' Y* [$ k3 W9 u" N
: e8 J: ~6 n) r. d- W; k/ p3 g
不同时期学校布局可能有变化,到60年代初应该已经定型。我的记忆,从1962入学到1968离开,空间格局没什么变化。 h5 M* d3 _# i0 u
( R7 x# Q& z4 i/ J( \ x8 i/ X
老三学长在讨论时给出过几张卫星照片,但和40年前有了不小变化,古刹听松等探路者曾把它作为搜索记忆的落脚点。后来随着新人逐渐加入,贴出的很多照片,今天可以作为更可靠的参照了。
1 K" ^6 I u# \1 {+ g; y! I7 v ) C- ]) s7 m/ B* {; w
老童到来之后也曾讨论,2008楼和随后几层楼和古刹听松有一些讨论,但二人对布局的记忆都处于模糊状态,讨论浅尝即止,没有新的进展。精确的线条,模糊的记忆,这是两种互相冲突的东西。
. }3 g2 b* g5 y, Q- r6 q , J) j: o! j4 G
2714楼有一张手绘画,作者是糊涂人,是他到这里发的第三个帖子。我前几天(在5866层)重新贴出过,当时说喜欢,是因为在五千多层楼里,不算拷贝的,这是最有艺术气质的一张图。 9 v8 I; _; S) _; P7 A8 L
手绘能强调读者关心的部分,应该是这种讨论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可惜,需要有良好的绘画能力才行。
; _; {& O" O" M
7 U& p% J5 i, Q/ H8 v+ I6 o! r+ l对地点描述较多的,还有文字形式,重头是水小子的系列文章。文字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转化为大家的视觉形象,可能有千变万化,需体现在图上才好。不知水小子是否能作图,如果能作画,就更好了。 4 @, z) h( X$ Q4 M# W: b7 g
4 C. t1 t' \3 O! U
到目前为止,靠得住的手段还是工程作图,因为谁都能实现。个人认为,CWping的图无论从准确程度还是绘制质量都是最好的。可以作为下一步讨论的基础。这张图可能是建筑软件绘制的(我没用过这列软件),他可能是个建筑工程师,或者有这方面技术背景。 + d" [ Z; x5 {% I8 g. n. C
讨论中有一个小问题,古刹听松看到他的图后,随即在1614楼给出差别较大的新方案,CWping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学校讨论就此没再进行。我的看法,CWping的图相当准确,古刹听松的记忆则掺杂了太多想象成分。
. H" Y8 j* F$ B7 X 0 g$ |! d2 L. V5 F: n
后续的讨论中,我会根据CWping的图作基础,谈谈对学校布局的记忆。也热切盼望大家都来说说。 # o/ G1 M8 v- g" d& L& _0 `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