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4-17 8:35:00的发言:
5 D2 U& f" G: `9 z1 R; a! {
1 i8 q$ a( C# p1 x9 q; I% w 【说书人:
* b0 |; W$ X7 Z- ^9 w+ N: \ 编辑就是厨师,作者的稿子是篮子里的菜,可切可剁,不如意可扔。随意改动别人的东西以致面目全非,这种事情就连很多大文豪也无可奈何,不知糊涂兄怎么还有“无奈”的感慨?其实,封面发表一篇与专刊主旨无关的大照片,再配上文字,已经是很有面子了。
, Z) h: f+ p+ }6 ]2 T4 G
& g$ V Y B% K1 }/ r, Z9 p* w/ l 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编辑有时间、有兴致,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处理肯定不一样。或者,找几张老照片,读者可能更感兴趣。再有,如果用风趣的文字探讨一下这个帖子的性质,会吸引一批各个领域网友关注。】 ) D- q6 l- s! a" ~
( X4 J6 ?: S4 N) p
说书人学友,想必你没看懂我的“启示”。 : |- r+ v/ D- v6 v, B* B
; j* f, P6 }9 _7 ~6 t# k) _ 请容我解释:新闻图片原计划是拍下“冷溶和刘克固”——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小学同学中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是子弟小学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也是同学们中的出类拔萃之辈。根据国际上的新闻价值标准:‘人物的社会地位越高,其社会影响力越大,其新闻价值就越高。(《美联社新闻记者工作手册》\<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所以,我当时就建议"高云龙安排他们两人和几位白发学友向老师们敬献鲜花(这样新闻见报时的难度就会降低,版面可能会大点,版位会占的醒目一点)”。
0 U" {$ }6 Z' G5 _7 q( g
3 ]" X# N- Z3 L S: c3 x' z% k' z" I 开个玩笑,如果,奥巴马是子弟小学同学,他参加了这次聚会。那么全世界的媒体都会哭着喊着抢着来这里报道。子弟小学的聚会在当天晚上的CNN等国际电视传媒中成为头条晚间新闻,次日会成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传媒的头版头条新闻。
% T% O6 t8 D8 i3 ]5 d" Z' Z 0 g. t3 {1 c* j% O* W r( u! t9 |+ `
话说回来,咱们当时聚会,迫于现场的形势,众人有目共睹。我们原来的这个想法难以实施。这就是文中说的“计划不如变化”啊。
$ s+ M) j+ o3 [" U- d, L! ~7 ], w
6 i K; N+ M' Z6 c/ h 另,你肯定不是在媒体工作,说话显得有点外行。
1 ]+ j7 z4 h M2 L 1、媒体不是我们小学同学自己办的,我们不能想怎么发,就怎么发。 8 C( n/ ?, t/ `, I$ I9 ]5 X
2、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100-150左右。已经足够了。
: o+ l* S4 |2 X& V" |5 |3 T6 t6 n* w 3、在所有我们同学中肯定认为这次聚会是一件大事,在同学们中它无疑是个大新闻。没错。这就是新闻的区域性、接近性、受众的关注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在局部范围是这样。比如,我们院有个人家被盗了,这会在院里居民引起极大的关注,在北京这不是新闻。
% P5 C E2 N" Y% B1 }2 f 那么就我们聚会而言,在北京、在中国、在亚洲、在世界范围,这不算是新闻。北京“就业、医改、”;中国“环境、就业、物价、消费、贫困人口、某市出租车司机罢工、某地警察的枪被歹徒抢夺、南海与美国考察船的摩擦”;世界范围“北韩发射火箭、北韩退出六方会谈、北韩拘捕美国两女记者、索马里海盗”等是目前国内外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
6 Z0 P- F* d9 m! x- O 所以,我们的“新闻”能发到这样,上了头版,该知足了。其实,就媒体而言,也就是发一条100-200字的消息,足以。《京华时报》不就是如此吗?
1 i! L! Z0 Z0 J, u ; q0 P) V: ^1 ^/ X8 j: N0 s
您可能不再媒体工作,所以不了解情况,不知者不怪。 9 q5 Q2 |& u( I: z
, \! I" m. {. G" Z8 ^
充分理解胡涂老弟的苦衷。[em70]再接再厉把后面的工作做好!等待老弟的佳作问世,鼓励一下![em80][em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