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17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吴起镇也是我喜欢听的《长征组歌》中的片断之一。

: k5 m6 v; V: a5 Z' \; w i. I F3 \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4-16 11:06:00的发言:
) ^) C+ R- \7 g3 K" L3 s. p0 d# o

也不知谁想出来摸电门这么个玩儿法,弄得一帮孩子在楼道门口排着队,一个一个的爬上暖气管子上够摸一楼大门电灯开关上的那根火线。。。。甭说,摸上去随后一阵阵酸溜溜,麻酥酥的感觉通贯周身,还挺上瘾。美中不足的是身体在暖气管上只能平衡几秒钟,没关系呀,跳下来接着后面排队去,下一个!。。。。

J# ?; U8 L- Y

其实到了晚上大家伙都回家以后,我经常一人悄悄溜出来(我不是住一楼离得近嘛),独自享受摸电门的乐趣。记得有一次正爬上跳下玩得来劲时,楼上狄家老爹哼着红灯记改编小曲“狄成,。。看你能横行霸道几天?。。" 从外面走进大门,一看我正悬在半空摸电门,惊得差点没把唱出来的词曲给吞回去。。。。唉,那会儿也真是忒淘了。

( U: x' c3 I( ~ k) y

想到一个问题,吓了自己一跳,万一今天的孩子有谁看到你的描述,一时好奇,也想试试,那可怎么是好?

9 I* R4 \" g0 N2 B* n( D" p

建议,把前面的帖子用“编辑”的方法补上一句警示语,比方“太危险,今天想起真是后怕,小朋友千万别去模仿!” 如何?

9 q& m/ }: i2 Q; T6 B" ?

 

发表于 2009-4-17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股道、一股道,都是为了宣传报道4.11聚会,使更多老师、校友知道此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殊途同归。大家都非常尽心尽力。
发表于 2009-4-1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盈盈在2009-4-17 14:48:00的发言:
3 o* U& c7 s9 E/ [& x

     您是哪位呀?我是中门孙家小六.

6 G# e5 R$ T; ~: `; Q2 Z% ?

哈哈!和你合影的那个小学弟呀嘿嘿!!

发表于 2009-4-17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提示:大家在引用照片、影象、转帖、引用段落时,请注重新闻道德,遵守行业规范,注明引用的出处。这样,即尊重别人的付出,也避免误会。不要在引用时删改的一干二净!
发表于 2009-4-17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水老弟,我给发短信了。
发表于 2009-4-17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4-17 20:46:00的发言:
不是用zip压缩,要用power point处理,或photoshop处理也可用光影魔术手处理后上传。
. U0 n. q6 [$ R/ b4 c( p

你也太高深了吧,说点直白的!

发表于 2009-4-17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先将照片压缩后再上传。
发表于 2009-4-17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17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临风在2009-4-17 16:1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img149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v2 c' y' O' W7 v" \

 

5 M+ g4 c; q2 ~& @* v% H& T: Y

我晕,[em94]清一色的娘子军,党代表呢?不会被罢免了吧?[em87]……

发表于 2009-4-17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4-17 12:32:00的发言:
9 Q ~" `% L( d, e* v+ h$ |0 l+ {

 

2 [# r$ i) g6 w" N9 Z

心灵,老三,美好,糊涂,高大哥们认识你们我很高兴!

$ p' o/ {' t: f2 u' A8 G

美好~~:那天我跟你开玩笑说的yao tui chu的想法是真的。为何我就不在这说了。

2 F7 D( r0 v6 j; h

“心灵,老三,美好,糊涂,高大哥们认识你们我很高兴!”别介呀,请不要就这样告别呵。革命尚未成功,后代仍须努力。

发表于 2009-4-17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还是传不上去,总是说超过1024个字节,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发表于 2009-4-17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体农庄有一位挤牛奶的老妈妈,她地名字就叫崴儿了瓦拉,过新年就带着女儿回娘家,这位老妈妈真是福气大啊,带着五个亲善女儿五朵花,小娜就纱下\娜优娜达纱\阿林卡\柏林卡\啊拉吗斯卡,最亲爱的小女儿今天才18.这歌学校没教,可同学们都会唱,你们还回忆得吗?刘克先,杨小颖,乌阿言,李萍秀,高小鲁,郑云荪,岳米露,吉小燕,李京生,李五零,李迎春,克逢帆,周迈,景东海,张崇效,张冀湘,王亚平,常小敏,周晶晶,朱新明,小马越,南恒,阿布----你们还记忆吗?我们的老师郭蕴姬,教我们1~4年级,后来是廖老师,胡老师和郑尧老师,有谁同学们小时照片发上来.65届63班
发表于 2009-4-17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4-17 8:35:00的发言:
7 W) } q: A6 Z* P

 

- R+ r' t) `/ P8 n2 A% p

      【说书人:

# t: D3 v! E \

      编辑就是厨师,作者的稿子是篮子里的菜,可切可剁,不如意可扔。随意改动别人的东西以致面目全非,这种事情就连很多大文豪也无可奈何,不知糊涂兄怎么还有“无奈”的感慨?其实,封面发表一篇与专刊主旨无关的大照片,再配上文字,已经是很有面子了。

" }) F6 y7 W) L( J5 ?8 d/ |, \

 

' z4 t& e1 K0 U6 Q9 z5 s" K0 k' J

     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编辑有时间、有兴致,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处理肯定不一样。或者,找几张老照片,读者可能更感兴趣。再有,如果用风趣的文字探讨一下这个帖子的性质,会吸引一批各个领域网友关注。】

_' S( j2 [. }

 

c o, f, z: d( S0 u( f: i7 M6 E

     说书人学友,想必你没看懂我的“启示”。

* b2 @: o. b. i7 p0 u

 

1 n2 c; S! C9 w

       请容我解释:新闻图片原计划是拍下“冷溶和刘克固”——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小学同学中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是子弟小学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也是同学们中的出类拔萃之辈。根据国际上的新闻价值标准:‘人物的社会地位越高,其社会影响力越大,其新闻价值就越高。(《美联社新闻记者工作手册》\<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所以,我当时就建议"高云龙安排他们两人和几位白发学友向老师们敬献鲜花(这样新闻见报时的难度就会降低,版面可能会大点,版位会占的醒目一点)”。

0 a/ J8 V5 r2 I+ n# D

     

1 H4 u2 s1 A1 Y, v: B) [

      开个玩笑,如果,奥巴马是子弟小学同学,他参加了这次聚会。那么全世界的媒体都会哭着喊着抢着来这里报道。子弟小学的聚会在当天晚上的CNN等国际电视传媒中成为头条晚间新闻,次日会成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传媒的头版头条新闻。

t( r( r* M+ w# r

     

$ }' K3 q$ K+ s3 {, S

     话说回来,咱们当时聚会,迫于现场的形势,众人有目共睹。我们原来的这个想法难以实施。这就是文中说的“计划不如变化”啊。

l# P6 M7 U7 C4 ^6 u8 y% v

 

4 J0 A2 ^5 p8 V6 X. h

     另,你肯定不是在媒体工作,说话显得有点外行。

. [) D' i9 @5 M3 a2 h+ e+ C( T; Y

     1、媒体不是我们小学同学自己办的,我们不能想怎么发,就怎么发。

- E: |) K4 P; O* N

     2、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100-150左右。已经足够了。

" q$ n$ c1 i- K; ~- B

     3、在所有我们同学中肯定认为这次聚会是一件大事,在同学们中它无疑是个大新闻。没错。这就是新闻的区域性、接近性、受众的关注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在局部范围是这样。比如,我们院有个人家被盗了,这会在院里居民引起极大的关注,在北京这不是新闻。     

$ G- b$ X1 ?+ `/ J0 U

     那么就我们聚会而言,在北京、在中国、在亚洲、在世界范围,这不算是新闻。北京“就业、医改、”;中国“环境、就业、物价、消费、贫困人口、某市出租车司机罢工、某地警察的枪被歹徒抢夺、南海与美国考察船的摩擦”;世界范围“北韩发射火箭、北韩退出六方会谈、北韩拘捕美国两女记者、索马里海盗”等是目前国内外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

8 m' R+ W( U1 N1 a

      所以,我们的“新闻”能发到这样,上了头版,该知足了。其实,就媒体而言,也就是发一条100-200字的消息,足以。《京华时报》不就是如此吗?

5 L3 s6 z- e' Q0 ^" G

 

4 `0 W. ^$ o9 E% r9 `

      您可能不再媒体工作,所以不了解情况,不知者不怪。

8 R5 {& d4 d1 P0 b/ T9 j0 |% S

 

& X5 z1 e3 g4 c9 m9 N

 

8 u |" |8 m4 Q/ p

如果我不知道你,就会猜,这么说话不是编辑就是教师,耐心。为了不辜负谆谆教导,就再和你探讨一下。

$ r) k8 ^! a, n/ o" x0 u9 H

 

- R2 u: b0 \9 Y% d( `) V- Z, y- {

我的确没搞过新闻,有过几次把文字放到报纸(不止一家)上的经历,报纸编辑的处理事情和思考问题的逻辑,让人不以为然。不过,媒体不限于新闻机构,比方这里(网站论坛),完全不同的文化风貌。当然媒体人也是各种各样,有一次,把一篇批评新闻人浮躁风气的文字放到论坛上,一个有点名气的主持人说“痛快!”。

& p% T6 Q. S4 t% o! ~

 

" `2 o" H h- S) y3 s. h6 j

一条消息的重要性,因人而异,我们自己也一样,每天看到世界上那么多事件,大多无动于衷。消息的重要性(这么思考很功利)会影响编辑的处理。可是,我们只是为了把此事公告给社会,让自己脸上有光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呼朋唤友,让那些思念母校的校友知道此事。如果还想让其他读者关心,就得调整表达方式,就像冯小刚的电影,事情可能很一般,可是说故事的方式让大家喜欢。如果比分量,就像和富翁比钱多,恐怕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人们热衷于比来比去,这世界越来越不和谐了。

% S. d+ p2 A. a6 A+ s

 

+ r4 W1 P" q- a. R$ g1 \( A/ H

从编发“地点”看,《京华时报》发消息很正常,《健康时报》就跑题了,站在读者角度看,总觉得有点奇怪,如果我是主编,忙不能不帮,又不想跑题,既然是《人民日报》的,为什么不能放到《人民日报》上边?再说,他们占了机院的地方,为了弥补“歉疚”,也应该做点什么。

' S& X7 H: Q7 N# I0 g8 h X

 

# L, B) f) [8 u" l* Y

还想到好多,慢慢说吧。

发表于 2009-4-17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17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说书人、胡涂人

两位兄台请了!

    我这个在近几日内,既客串过“说书人”,也客串过“记者”的人,也快成“胡涂人”啦!因为我拜读了两位兄台应和往来的几个帖子,居然没搞清楚两位之间究竟在何处出现歧见。此次我客串一次“评论员”吧!

观点一、

    说书人语:编辑就是厨师,作者的稿子是篮子里的菜,可切可剁,不如意可扔。随意改动别人的东西以致面目全非,这种事情就连很多大文豪也无可奈何,不知糊涂兄怎么还有“无奈”的感慨?其实,封面发表一篇与专刊主旨无关的大照片,再配上文字,已经是很有面子了。
& y* w5 ] G5 N2 P6 V

    胡涂人语:  所以,我们的“新闻”能发到这样,上了头版,该知足了。其实,就媒体而言,也就是发一条100-200字的消息,足矣。《京华时报》不就是如此吗?
8 G! X8 d$ L' s- n$ K8 }% r

beiwei点评:两位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当然,在下也是这个看法。哈哈哈。。。。
5 u# Q- C) \( y2 c r1 I) Q

观点二、
6 i$ }2 D8 q! q/ L {0 y

    说书人语: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编辑有时间、有兴致,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处理肯定不一样。或者,找几张老照片,读者可能更感兴趣。再有,如果用风趣的文字探讨一下这个帖子的性质,会吸引一批各个领域网友关注。
% n+ G6 G. a) o: p

    胡涂人语:在所有我们同学中肯定认为这次聚会是一件大事,在同学们中它无疑是个大新闻。没错。这就是新闻的区域性、接近性、受众的关注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在局部范围是这样。
( `* K4 s8 d' D9 g

beiwei点评:两位从不同侧面,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观点互补。我没有任何可补充的。
& H0 W5 ~" R0 W+ Q8 ]

    回忆机院附小411师生联谊会,突然想到《长征组歌》的几段歌词。红军的几支部队,“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现在应该是“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的时候,“整风”“抢救”就不必搞啦。。。。。。
发表于 2009-4-17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用zip压缩,要用power point处理,或photoshop处理也可用光影魔术手处理后上传。
发表于 2009-4-17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4-17 20:45:00的发言:
' U" j8 `6 E S* T# ]6 x
致:说书人、胡涂人

两位兄台请了!

    我这个在近几日内,既客串过“说书人”,也客串过“记者”的人,也快成“胡涂人”啦!因为我拜读了两位兄台应和往来的几个帖子,居然没搞清楚两位之间究竟在何处出现歧见。此次我客串一次“评论员”吧!

观点一、

    说书人语:编辑就是厨师,作者的稿子是篮子里的菜,可切可剁,不如意可扔。随意改动别人的东西以致面目全非,这种事情就连很多大文豪也无可奈何,不知糊涂兄怎么还有“无奈”的感慨?其实,封面发表一篇与专刊主旨无关的大照片,再配上文字,已经是很有面子了。
Y% K% r7 A, }" x* K$ Q

    胡涂人语:  所以,我们的“新闻”能发到这样,上了头版,该知足了。其实,就媒体而言,也就是发一条100-200字的消息,足矣。《京华时报》不就是如此吗?
O" K* z D( [# E+ v9 T8 y

beiwei点评:两位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当然,在下也是这个看法。哈哈哈。。。。
( I! A+ o& \2 B2 ]$ Z& E

观点二、
9 a5 }1 q M/ S. j: [

    说书人语: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编辑有时间、有兴致,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处理肯定不一样。或者,找几张老照片,读者可能更感兴趣。再有,如果用风趣的文字探讨一下这个帖子的性质,会吸引一批各个领域网友关注。
& W4 ~ R+ t) s; L

    胡涂人语:在所有我们同学中肯定认为这次聚会是一件大事,在同学们中它无疑是个大新闻。没错。这就是新闻的区域性、接近性、受众的关注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在局部范围是这样。
0 M. K1 [: i) X& o0 P) Y

beiwei点评:两位从不同侧面,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观点互补。我没有任何可补充的。
2 c J# d- f% V2 e! I

    回忆机院附小411师生联谊会,突然想到《长征组歌》的几段歌词。红军的几支部队,“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现在应该是“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的时候,“整风”“抢救”就不必搞啦。。。。。。
0 M! b: Q" f: @; l5 {" b! n

 

4 w; \8 v$ p9 n

谢谢美意。其实只是问题探讨而已,没有想要分出对错高低的事情。

3 n/ z' y- [3 U1 \8 K. k

 

( h( ]+ m- Q' I

可能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帖子为什么能一直延续下来?我的一点想法,大家有“和为贵”的精神,每个人都自觉维护这种和谐状态。

/ ~7 r, U7 u* Y; J8 L

 

发表于 2009-4-17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4-17 20:49:00的发言:
* H, p" N8 i- {9 o% b

 

9 a: j) Y& K$ @5 V* v) s N; Z7 E" P1 ^

      说书人,不好意思.上文中有不妥之处请兄谅解。

& w- |8 h9 T c+ D6 Z3 u' \

      另,我们各自的所处的角度不同.有一点你是看出来了"新闻图片"发在健康时报有点不对路数.

9 Q, n' z" y* \

     但是,你只是看到其一;并未看到其二啊——你没有看到那新闻图片的前段说明"春天……,老年人出外访友……”,那是编辑为了编发这篇稿子煞费苦心往该报的路子上靠啊。

5 P" [# l* @+ X2 m0 F! y1 R

     她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帮助咱们把这图片发出来吗?——其用心良苦,你没有看出来吗?唉……毕竟是两股道上的车啊。如有得罪之处,望兄海涵。

; P6 Q/ Q# |/ ]/ i" s2 ?$ v/ q

 

# S# I$ I7 e& Y Y: H

首先,你是1952年生人吧?你是老兄。

( H3 t* u% |0 P" D8 A6 Y

 

+ F6 a) a5 ^! u% a9 u

那份专刊我没有见到,细节不知道,那个"春天……,老年人出外访友……”的话当然也没看到,他们主编还真是说一不二,更看出你在主编眼里的地位。

' U. L% s" Q' u

 

5 W& Q- Q" l: h( L# C, z6 [

还想说,探讨问题嘛,没有高低对错的事情,如果真有错,也是我太不客气,不尊敬师长。

( o$ ^3 y' ]- J

 

0 a- O1 ~- ~ a

把对beiwei说的重复一句,可能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帖子为什么能一直延续下来?我的一点想法,大家有“和为贵”的精神,每个人都自觉维护这种和谐状态。

. a. @4 |6 C) p

 

发表于 2009-4-17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17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4-17 6:11:00的发言:
2 A' L' m5 ?2 y

试将此诗“裱糊”一下,班门弄斧,请老师、校友指正。

" d; d4 l' X* u5 u5 ]# `; N 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感怀.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 Z5 \& @1 Z+ B7 C5 n* @% U6 {& f0 z# e

 

3 t# `8 j& H# e3 q7 @8 X

诗美、字好、裱糊精致。

发表于 2009-4-17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压缩过了也不行,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
发表于 2009-4-17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书琴诗画在2009-4-17 12:25:00的发言:
忘记当时为甚么笑得东倒西歪,那个在前面摆姿势的是李明华,联系骑马蹲裆式的累不累呀!
D5 p$ K* L, n% _- z" L% ?' {, q

   如果没猜错,你是乔淑琴,那天时间太短了没来得及好好聊聊,本应去看看你父母可时间不允许,实在不好意思下次一定去看望二老,请你一定转告。欢迎你来玩。

发表于 2009-4-17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4-17 11:00:00的发言:
1 p, u5 h; ?9 C! c, d/ {* M

  我二姐对李萍萍印象特深,故事是这样的:李萍萍是三年级从外校转来的。第一次在课堂上发言爆发出的大嗓门给她惊了,心想哎呀妈呀这小女子声可真大呀!从此终身难忘@

. O* e: ]- x. F* T0 A& f% d& k

  怪不得现在到处开演讲会呢!李姐姐:看到我这进行了艺术加工的回忆千万别激动,否则嗓门更大了!呵呵。。。

% `) s/ i$ E- ?( Y3 ~* w ~( L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给属兔的讲个故事.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办处
作者:革命后代

, l- _5 z$ j% E& q

 

( C6 O8 F! \ q7 U

 

" `# F' G3 b. \0 S) o: J

你二姐是俺们六四届的吗?你们说的李萍萍好像是俺们四班的那个大队长吧?

发表于 2009-4-17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4-17 12:35:00的发言:
! n/ b0 |, R0 A0 |0 b8 n

你二姐和心灵之花是同班同学吗?

- c8 p' Q9 n& h1 K

我就知道她跟李萍萍,席楠等等是一班的,关系还挺好的。她还说让我把话一定代给李姐姐。花哥叫啥名?

( E7 q0 s2 |# ^$ {6 K' M! w

二姐是六四届的(我们姐四个是二、四、六、八届)。她是看到前面李萍萍的介绍和照片认出的。

发表于 2009-4-17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66届3班4班女生合影
发表于 2009-4-17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17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金老师再相聚


发表于 2009-4-17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生对话非常之感人,收入精品文之中,师生的敬业、投入令我倍加感动,这就是机院附

    师生对话非常之感人,收入精品文之中,师生的敬业、投入令我倍加感动,这就是机院附小的精神,向胡老师和北纬同学致敬!

发表于 2009-4-17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我们多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08:39 , Processed in 1.21854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