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5-13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校徽来着,反面好像还有号,不知放哪了,有空得找找,但愿没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有没有集校徽的,像集邮一样,肯定很有意思,很有故事。等我退休了可以考虑考虑,这个事项不错![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难忘的同窗友谊 永远的少年情怀

家长会后,我对海虎越发尊重了,我说起母亲夸他的话,他却叹口气说:“你们多好,有父母亲人关心你们,我学的再好,又有谁知道呢?”我突然想起到他家里的不愉快的经历。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班车到家后,时间比较早,我提出到他家去看看,他含含糊糊的答应了。他们家在汽车局大院河南,河南住的是处级以上的干部,我们班有好几个住那里,奇怪的是海虎同他们从来不怎么来往,他倒是很愿意到我家河北这边来玩。

他家位于一座有凉台的二层楼上,我们一进去,正好海虎爸爸坐在椅子上看报纸,我一看,他爸爸虎背熊腰,高大魁梧,真是将门出虎子,海虎难怪也是这样膀阔腰圆的。他笑容可鞠的问:“是阿月吧,海虎向我介绍你了,你爸爸我们认识,以后常来玩啊。”海虎领我经过另一间房间到他的房间,这时,我看到两个年轻的女子坐在那里,一看长相和打扮都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们两个很不友好的上下打量着我,一句话也不说,她们的尖利眼光,使我感到脊梁骨都发凉。海虎的房间很小,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东西。看的出,海虎也是很害怕的样子。我悄悄问:“那是你妈吗”?海虎摇摇头,小声说:“那是我后妈和后姨,后妈怀孕了,后姨从农村老家来照顾的。”呆了一会,我觉得气氛压抑的难以忍受,我对海虎说我们走吧。我们又穿过他后妈的房间,我感到他后妈和后姨的目光仍然在紧逼着我们,我匆忙跟海虎爸打了声招呼,就赶紧逃出来了。海虎很不好意思的跟出来说:“我后妈不爱讲话,你不要见怪,下回等她们不在家的时候你再来玩”。我说:“你后妈的眼光很可怕,好厉害的样子,我再不来了。” 海虎什么也没有再说了。确实,以后我也再没有去他们家了。

我慢慢明白了海虎为什么一离开学校就总是很压抑的样子,每到放假时,白天他总是在我家,经常静静的坐在那里看我家的书,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才回家。看的出海虎非常小心翼翼的在维护着他的复杂的家庭关系,天地良心,他从未说过他家里任何人什么不好,他一直在忍让,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能够在北京有个家让他蹲下去,他就很满足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学校里他如此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原因。他比我们一般同学有头脑,成熟,而更多的是深沉。遗憾的是他的忍让和好心并没有逃脱了厄运的降临,这是后话了。

我们住宿生一般从家里回来都要带一些吃的东西,家里的意思是作为我们一个星期在学校里的零食。我知道海虎是没有的,我邀他一起吃,最初他还让一下,但是,后来就干脆不客气的不请自吃,我知道他实在在家里没得零食吃的,我从来不说什么。后来成栋也加入来吃,加上我自己也没有什么控制能力,跟着一块吃,我带的零食经常在星期一左右就见底了。但是每到我的饼干桶只剩下最后一层时,他们两个立即就不再吃了,因为那是留给我主人吃的。有一次,在家里的时候,他对我说,老吃你的东西我不好意思,今天我家里没有人,我卖了点报纸,我们去合作社买好吃的。那时,汽车局大院,河南,河北的桥旁有个合作社也就是商店,他买了不少好吃的,我们两个对半分,但是如果有东西多出来,他就一定要给我,说是对我的回报。

前面我提到过的小枫就持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性格。小枫爸爸是局长,他似乎不大热中于文体活动,更爱看书下棋等活动,从小就看出很有城府的人。平时他们几个少数爱好相同的同学在一起玩,不怎么跟海虎,成栋为首的大帮混在一起。有一次,他把我叫来:“阿月,你知道吗,你妈给你带的零食都让他们给共掉了,你不要跟他们玩了。”说完拿出他的零食慷慨的给我吃,并且说:“你没有吃的了,就尽管到我这里来拿”。无论怎样,我们那个年代出来的人与同学共享是一种时尚,都很鄙视那些狗里狗气的小气鬼。所以大部分人带的零食都提前很多天就解决干净了。但是小枫说的话,我只是听听而已。而小枫也很不错,他一定邀请我到他家玩,我看到他们家很大,房间很多,XDJM不少,受到良好的教育,家教很严,根据每个人学习,劳动的表现,每天父母都要给他们打分数,对比起同样是干部子弟的海虎,命运完全是天地之别。

每到节假日,海虎就拉着我到周围同学家串门。别小看串门,它表明一个少年的成熟的程度,也只有海虎这样老成的人才能做到。我们先开始在汽车局周围串门,象设计院的小赖和小王,我们都去过,有一次看到他们砸石头挣零花钱,一天能挣2块多钱。我们两个很羡慕,也想去砸,可是早已经满员了,我们到现场看了,工地全是中小学生在那里砸石头,小赖,小王他们都是XDJM全上阵,搞承包制,一身是劲,连和我们说话的工夫都没有。这也就是现在的所谓打工吧。

渐渐地,海虎觉得周围串门都差不多了,一次长假,跟我商量去百万庄同学家串门去。他说他研究过了,沿着白云路的铁路一直走到底,再往西拐就到了。我们那个时候因为经济条件限制,一般都不坐公共汽车的,能走就走,我去西单从来都是徒步前往,根本就没坐过车的。但是走到百万庄那么远的路,我还是头一回,我立即响应。但是我想了一下,我们多少得带点零花钱吧,可是老妈给我的零花钱早已经花光了,根本不可能再给我了。再说到那里中午饭怎么办?

我的零花钱主要是三种用途,第一是买小人书,我准备攒齐三国,水浒,西游三套书,花费不小,一般故事书是老爸赞助的。第二是集邮,这个老爸经常补助,我们主要是互换,当时在我们学校里,清朝大龙,民国时期的一些老邮票很容易换到的。第三就是买零食。零花钱我早就超支了,包括两个弟弟的钱也叫我花掉了。老妈不可能再给钱了。海虎说,没事,到那里再说,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两个一分钱没带就上路了。
 
6 M7 e0 ~# t7 m%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14:55: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4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18 12:38:45的发言:
上面教学楼的照片应是北面,是吗?照片的左下角就是小学的食堂屋顶了?

我昨天又看那张照片,当时是我说错了,应该是北面,食堂的屋顶也是对的。真不好意思![em04]
发表于 2007-5-15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给我的北京五十年代的老照片,有些不知道是那里,请谁告诉我一下。



! H6 }( A: z2 A;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5 11:52: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5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5-15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铁路我们一直朝前走,北京那个时候还挺荒凉的,没有多少建筑,沿途东望,可以看到远处影影绰绰的北京古城墙。每到一个岔路口,我们都打听一下,终于我们来到了百万庄大街。路面很宽,直通百万庄住宅区。进到住宅大院,可把我镇住了,一栋栋掩映在绿荫中的三层小楼一眼望不到边,都是跟汽车局我们家很相似的红砖勾缝,坡屋顶,整洁规整的一排排的三层楼房。但是数量,气魄比我们汽车局大院要大多少倍。这里住的全部是国务院各部委的干部,当时的一、二、三机部于此建红砖多层楼以做宿舍,间有平房小院,众多楼房按照地支排列,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9个区。看到这些,我颇有些震撼的感觉。

   很快,海虎掏出一个地址本,上面记着同学的住址,我们只奔二班班长王大个家,海虎可能跟他比较熟悉,王大个典型的干部子弟气质,说话有扳有眼的,天生一副领导相。他正好在家,他们家在楼上,绿树环绕,很幽雅安静。他带我们来到凉台,眺望百万庄的大院景色。他指着前面一座楼房说:“那是林海雪原少剑波的家,他现在是供销合作管理局的局长(记忆可能有误)。”我们两个立即引起兴趣来了。海虎问:“我们能看到他吗?王大个说:当然能,要等上下班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他们两口子”。我立即问:“那你一定看到过小白鸽了?我们两个也都想看。”王大个哈哈笑起来了:“那你们就想错了。你以为小白鸽是美女啊,我告诉你,真正的美女是小说中的蝴蝶迷,小白鸽长的一点不好看,现在他们家那口子其实也不是小白鸽,那是小说。”我们两个听了大吃一惊,也不知道王大个说的是真是假,但是看少剑波的愿望顿时凉了不少,尤其王大个说小白鸽的话真叫人倒胃口,怎么也不能相信,小白鸽跟蝴蝶迷怎么倒过来了,蝴蝶迷到变成美女了。

  接着,王大个带我们下楼去会同学,同学们分住在几个区,我们两个都转糊涂了,同学来了好几个,有本班的也有外班的,海虎是有一定号召力的。跟我特熟悉的主要是杨背头,也是级别不小的干部子弟,与王大个不同,他老实极了,半天不说一句话,待人特好。他平时带的零食跟我一样,是同学共享的主要对象,我注意过,他带的零食罐子也是早早就底朝上。因为额头很宽,梳个大背头,因此大家起外号叫杨背头。而成栋就是杨背头叫来的。见到成栋我们很高兴,他总穿着青色的布褂子,同学中间属他穿的最朴素了。

   我们在院子里走的时候,随时能够碰到学校的同学,我们学校在这里住的真不少。有趣的是女同学,我们刚好碰到我的小组长付小杭,她就坐在我后边,每天收本子,打扫卫生,交道没少打。她穿双拖鞋,一手牵一个弟弟还是妹妹,在大院里闲逛,她一眼看到我,惊讶的不得了,好象我们是从天而降似的。小杭长的天生丽质,很有教养。接着看到几个女生,几乎跟小杭差不多,休闲的领着小弟妹,一边拿着本书边走边看。百万庄的女生真是大家闺秀,淑女风范。

   我们一帮人在百万庄参观完毕,去书店和商店闲逛,都没带钱,什么都没有买,又到足球场踢了会球,中途成栋说他回家有点事情,很快就回来。杨背头说,成栋是回家干活去了,我们不明白他干什么活。不知不觉就到中午了,我突然感到肚子俄起来了。这种串门子,实际上没什么目标,就是闲游乱逛,一般同学没什么准备,都不准备到谁家吃饭的,我们这些男生,谁也不会做饭,也没有招待别人的习惯,所以这种乱串门子,吃饭是自理的。我在汽车局大院也碰到过外边同学来串门子,也从来没招待过谁。很快,王大个就告辞走了,看样子是有点躲开吃饭的麻烦,杨背头也走了,他本来就老实,哪能想到请我们吃饭,其他几个同学也陆续散去,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到这么远的地方串门,一般不会一分钱不带。我想这下糟糕了,饿着肚子回家可就遭罪了,因为走回汽车局路程可不近。

   正在这个时候,看到成栋远远地跑过来,他跑步的姿势又快又好看。到了跟前,他看他们都不在了,立即明白了。马上说,“你们到我家来吃饭,但是我们家条件可不好。”我们两个象看到救星一样,高兴的跟他一同去到他们家。可是到他们家,我们两个都很惊讶。

1 F( a* }) \! {* C, G.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14:57:1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5-15 11:38:24的发言:
别人给我的北京五十年代的老照片,有些不知道是那里,请谁告诉我一下。




第一张可能是北京西四广济寺的舍利阁。有如下记录:

佛牙舍利在佛教徒心中是至高无上的珍宝和圣物。可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古塔竟被侵略者的炮火炸毁。在侵略者离去后,僧人们怀着悲愤而虔诚的心情小心地清理瓦砾、残垣。偶然间他们在塔基下发现一个石函,函中有一个沉香木匣,匣内外有高僧善慧在北汉天会七年(963)手题的“释迦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和满匣面的梵文经。看到这些,僧人们悲喜交加。喜的是保存2300余年的佛牙安然无恙,悲的是800余年岿然不动的古塔毁于一旦。僧人们又小心翼翼地将佛牙收藏好,世代相传。到解放后,1955年佛牙舍利被奉迎到中国佛教协会总部,北京西四广济寺的舍利阁内,更加妥善地保存起来。

另两张可能是三里河六部一会建设时期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好象是一机部。有一张照片是前门?
发表于 2007-5-16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位校友有学校老照片,请传上来。
发表于 2007-5-17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5-15 12:22:55的发言:

他指着前面一座楼房说:“那是林海雪原少剑波的家,他现在是供销合作管理局的局长(记忆可能有误)”。我们两个立即引起兴趣来了。海虎问:“我们能看到他吗”?王大个说:当然能,要等上下班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他们两口子”。我立即问:“那你一定看到过小白鸽了?我们两个也都想看”。王大个哈哈笑起来了:“那你们就想错了。你以为小白鸽是美女啊,我告诉你,真正的美女是小说中的蝴蝶迷,小白鸽长的一点不好看,现在他们家那口子其实也不是小白鸽,那是小说”。我们两个听了大吃一惊,也不知道王大个说的是真是假,但是看少剑波的愿望顿时凉了不少,尤其王大个说小白鸽的话真叫人倒胃口,怎么也不能相信,小白鸽跟蝴蝶迷怎么倒过来了,蝴蝶迷到变成美女了。

 


 曲波(1923-2002),山东蓬莱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1950年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山呼海啸》和《桥隆飙》。

发表于 2007-5-17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曲波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又听说更倒胃口的话,威虎山不是智取的。

曲波的儿子听说全在国外。

发表于 2007-5-17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曲磊磊,是哪班的?

% w* G H' I# U+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7 11:09: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7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家曲波遗孀刘波老人讲述《林海雪原》故事/

我也不像小白鸽,没有那么漂亮,我是大块头、小眼睛。

  说这话的是创作了经典名作《林海雪原》的作家曲波的遗孀刘波,这句话有着明显的澄清民间猜测的意味。

  几十年来,《林海雪原》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激励着新中国几代人,承载着几代人心中割舍不断的英雄情结,而这部书写的就是作者曲波上世纪40年代在东北剿匪的斗争经历。由于书中描写了小白鸽白茹和少剑波的恋情,而少剑波的生活原型又是曲波本人,曲波的夫人也曾是部队上的人,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小白鸽的原型理所应当就是曲波的妻子刘波。

但此次面对记者采访,81岁的刘波老人在回忆丈夫创作《林海雪原》的背后故事的同时,笑着说自己不是小白鸽

  少剑波的故事有80%是我丈夫的真事;我不是白茹,但我丈夫说过,“‘小白鸽是参照我老伴塑造的。她活泼伶俐、聪明能干,14岁参加抗战,15岁就成了护士长,我就是以她的性格特征创作了白茹

  曲波的遗孀刘波今年已经81岁,住在北京一座三层红色砖楼里,自1955年来京后,她和丈夫就生活在这里,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现在,这里已经是危房,不久将被拆迁。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十分朴素简单,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曲波的照片挂在已经泛黄的墙上最显眼处,旁边挂着许多朋友赠的字画。刘老虽然已经年过八旬,身体仍然健康,思维非常清晰。

问起在《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有多少曲波的影子,刘老想了想说大概占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少剑波是以曲波本人为原型塑造的。联想到刘老曾经也是部队上的人,那么书中少剑波的恋人小白鸽是否就是她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刘老先说了一个故事:

  一次,曲波在北京一家医院看病,正检查时,来了几个人,他认出其中一位是贺龙元帅,便忙让座。贺龙关切地问他是啥毛病、在哪儿工作?当知道他是在铁路一机部工作后,贺龙突然问道:你们一机部有一个人写了一本小说叫《林海雪原》,你认识吗?当贺龙得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作者时,十分高兴,忽然又问,你妻子白茹呢,她怎么没有陪你来?曲波忙回答说:我妻子叫刘波,不叫白茹。贺龙听后也一愣,马上笑着说,不行,改过来,叫白茹,就叫白茹。

  刘老说,许多人,包括他们的战友都以为自己就是白茹。

  我不是白茹,她强调,在当时那种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剿匪小分队中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女同志。她说曲波剿匪的时候,她正在军区医院当党委书记兼院长呢。我也不像小白鸽,没有那么漂亮,我是大块头、小眼睛。我本人虽然微不足道,没什么成就,但是我比那个小说中的人物好多啦。要说我是二斤,她连半斤也没有。老人笑着说。

  但是,老人没有否认白茹这个创造出来的人物有自己的影子。她介绍说,曲波生前曾经谈过小白鸽这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他说在茫茫的林海中,面对的是极其凶残的敌人,恶劣的环境根本不允许带女兵作战。而他之所以要写一个女卫生员,是因为他觉得战争是为了和平,如果书中的森林里除了大雪就只有野兽和土匪的话,单纯的记叙这些就太冷酷、太单调了,所以,他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个小白鸽。而小白鸽是参照何人塑造的呢?刘波老人回忆说,曲波曾经对别人说过,小白鸽是参照我的老伴塑造的。她活泼伶俐、聪明能干,14岁参加抗战,15岁就成了胶东军区后方医院的护士长,我就是以她的性格特征创作了白茹这位万马丛中一小丫,以此烘托和平气氛。

  刘波老人还介绍说,小说初稿完成,到出版社送审时,出版社同志建议将少剑波与白茹的爱情故事增加篇幅,独立成章。曲波听了后,很短时间内就把少剑波和小白鸽的爱情故事扩展了两章。所以,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人物有生活的真实也有艺术的创作。

  在第一次因工作见面后,1942年,曲波被怀疑是13团的托派总支书记,而刘波是后方医院的骨干分子,俩人被关在一间房中审查,互相安慰、相互照应,越走越近;1946年组织安排他们结了婚
  书中的白茹是位迎风傲雪、纵马驰骋的巾帼英雄,而问到刘波老人在战争中的经历时,老人却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但当问到她和曲波相知相爱相守的过去时,老人的眼中亮了一下。

  刘老说她和曲波都是1938年参加八路军的老革命,两个人同是山东烟台地区人,参军后又同在胶东军区。当时,曲波15岁,而她只有14岁。曲波在前方作战,她在后方做医务工作。参军第二年,曲波就在胶东军区513团当上了文化干事,后来又当上了指导员。而刘波则凭借出色的组织宣传能力,当上了胶东军区后方医院的护士长,并任医院的党委委员。

  两人是在逆境中相识相知相恋的。1941年,曲波作为后勤工作检查团团长到后方医院检查工作,这是刘波与曲波的第一次见面,虽没什么特别的,但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42年,曲波被怀疑是13团的托派总支书记,而刘波是后方医院的骨干分子,巧合的是他们就被关在一间房中进行审查。因为室内有衣橱隔开,所以他们当时并不知道对方是谁。直到有一天,刘波听到看押的哨兵喊隔壁曲波的名字时,才知道原来是和那个后勤部政治部的检查团长关在一起了。于是,她就用报纸扉边写上几个字传了过去。从那天开始,他们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咬紧牙关不说一句违心话,不诬陷任何人。由于日寇紧逼,部队不得不带着他们大范围转移。曲波与刘波带着伤痛相互照应着艰难随队行军,厄运使得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了。

 刘老说,那时他俩就很有名,因为当时从监狱出来的只剩下四人,其中就有他们俩。两人相爱后曾经发过誓,抗战不胜利不结婚。1946年,曲波住进了刘波所在的医院,这一年,在组织的安排下,两个人举办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二人结婚时,和刘波年纪差不多的女同志都有一大堆孩子了。

  婚后第二天曲波就剿匪去了;转业后,曲波决心写一部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的书;由于怕人笑话只上过小学的自己自不量力,曲波的创作在绝密状态下开始了

  婚后第二天,曲波就奉命去剿匪,部队在五常重新编队,曲波被任命为二团政委,率领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正是曲波与战友们一起商讨剿匪方案,由杨子荣带5名侦察员装扮成上山入伙的土匪潜入匪巢活捉了座山雕。

  194811月,曲波在辽沈战役中负重伤,大腿骨折,股动脉断了。半年后出院的曲波,由于骨头接得不好,右腿短了4厘米。不久,两人相继转业到地方工作。离开了热爱的部队,离开了战友,曲波创作长篇小说的想法也就在此时萌生。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就是曲波在《林海雪原》书中的献词。

  1954年,在齐齐哈尔车辆厂任职的曲波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这部长篇小说,当时曲波是偷偷地写作。他只上过小学,怕人家说他写小说是自不量力,就和刘波商定要绝对保密,连孩子也要瞒过。他白天也挂上门帘,书桌的抽屉一直开着缝,只要听到有外人来,他就会下意识地将书稿塞入抽屉,然后再若无其事地招呼来客。所以,直到小说完成,也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情。

  因气恼自己的文字表达不了自己的情感,15万字的手稿被他付之一炬;写到杨子荣牺牲的时候,曲波流着泪写不下去了,最后他舍弃了这段真实经历,让杨子荣活了下来

  当时刘波担当起了曲波的专职抄写员,她也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个读者。刘老回忆说,曲波每写一章总是待构思好了之后才动笔,一气呵成。其中有一章的底稿,是密密麻麻地写在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的,那是曲波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会议上一口气写完的。那边不停地写,这边不停地抄。刘波的抄写刚开始也有些手忙脚乱,曲波写得快,很潦草,不会写的字还自己造,刘波查字典也查不着,只好边猜边抄。但是,当小说初稿完成了前三章大约15万字时,曲波感到自己的文字不能表达内心的情感,一气之下就将原稿付之一炬了。

  开始写作时,他们的4个子女都已出生,最小的才一两岁,4个孩子在一起,难免吵吵嚷嚷、打打闹闹。如果曲波在写作,他只要敲敲墙,外面的孩子们就会马上蹑手蹑脚、屏声静气起来。每誊写完一章,刘波就随手揪一段正给孩子织毛衣的毛线把文稿装订起来,所以装订文稿的线都是五颜六色的。

刘波老人记得很清楚,当写到杨子荣牺牲的时候,曲波流泪了。那天曲波第一次把自己的妻子叫醒,泪流满面地说写到杨子荣牺牲时他写不下去了。最后,曲波舍弃了这段真实的经历,他让杨子荣了下来,又和少剑波一起投入到了新的斗争中去。

  小说写成之后,两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出版,正好街对面有一个出版社,他们就买了块布,裁成两个包袱皮,把书稿包上就送去了。进去一问才知道,这是个译文出版社,不出他这样的书。经这里的编辑指点,他们才找到了作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又将小说推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来,曲波正式给这部小说定名为《林海雪原》。

  19579月,此书问世,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 辽沈晚报 李振村)

曲波和他的夫人刘波

 

本报记者王小琪

  在最初接触到《林海雪原》之后,有好一阵子,我一直以为作者
曲波就是小说中那个年轻英俊的首长少剑波。至今已经多少年过去了,
虽然早已知道了不是这么回事,但想起这位首长来仍然觉得亲切,
很想知道他的近况。+ B. O4 u: u" J' v

  从曲波的夫人刘波的口中,我得知曲波目前正住在医院里,他的
糖尿病很严重,这是他二三十年的老病了,最近侵犯到了肾脏,脚开
始肿起来,尿蛋白已超过正常人的许多倍。按照医生的要求,他一天
只能吃四两饭,又要少油、少盐、少蛋白,所以现在身上一点劲都没
有了,根本不能写东西。这些年来,曲波一直在连续地闹病,除了长
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外,1989年心肌梗塞一次,两年后又得了脑血栓,
眼睛看东西总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去年又大咯血一次。 - ]" g5 _. q- _* d$ | F

  曲波和刘波都是1938年参加八路军的老革命。两个人同是山东烟
台地区人,参军后又同在胶东军区。当时,他15岁,而她只有14岁。
他在前方作战,她在后方做医务工作。因为工作出色,刘波15岁就当
上了护士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小小年纪就成了军区
的模范。1 w4 y, |. n/ X" \' }: s

  听到她的这段经历,我不由得问了一个大概不知有多少人问过的
问题:5 ^$ b I/ W0 \

  那《林海雪原》里的小白鸽和您有没有关系啊?

  曲波有个后记,写得很清楚,那个人物是创作的。那种环境,
小分队不可能有个女同志。他剿匪的时候,我正在军区医院当党委书
记兼院长呢。我也不像小白鸽,没有那么漂亮,我是大块头、小眼睛。
我本人虽然微不足道,没什么成就,但是我比那个道具式的人好多啦。
要说我是二斤,她连半斤也没有。刘波幽默地答道。4 V5 l: Y! H6 d

  在辽沈战役中,曲波负了重伤,股动脉被打断,造成大出血,手
术后硬是挺过来了,但留下了残疾,一条腿短了四公分。虽然他并不
就是少剑波,但在我看来,他却和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一样,是真正的
英雄。当时他还拄着双拐,就到大连海军学院工作了。五十年代,曲
波一心要搞工业,便和刘波一起转业到了铁路系统。曲波先是在沈阳
机车车辆厂当党委书记兼副厂长,后来又调到国家机车车辆总局担任
副局长。刘波后来则从铁路系统调到北京医科大学担任党委第一副书
记。两个人都是正司局级干部。2 x- g( h9 ]( l& n; `5 U3 Z) x$ @' y

  曲波一生似乎与有缘,他原名曲清涛,参加革命后即改名
曲波,随后又认识了后来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刘波,再后来又写了
部小说,主人公叫少剑波,而且风风雨雨几十年,他的生活曲尽波折,
曾经几生几死,但都挺过来了。4 T! x, u; t [% s( g( P

  曲波从事写作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林海雪原》1955年完
稿,在东北写了一半,调到北京后又写了一半,在繁忙的工作中只用
了六个月时间便完成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曲波恢复了工作,由
于经常出差,写作基本上无法进行,只能抽空写点散文和古体诗。八
十年代初离休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很难再拿起笔来。刘波反倒拿
起笔来,开始写回忆录,目前已经写了十几万字了。要不是这场文
革,曲波十部八部的书都出来了,那时候他身体好啊。刘波遗憾地
说。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曲波的好多作品都是写了个开头就放下了,
《轻骑旅》写了几万字,《英雄泪》只有个头儿,放在那里多年没有
动了。2 d' C; {# w0 s3 b% X2 n

  书是不写了,但还常看。老两口买了好多的书,还订了一本光明
日报主办的《书摘》杂志,看到里面有好书就去买。有一期《书摘》
上摘了《天堂上回来人的报告》一书的内容,写到了人的假死状态,
曲波看了说他经历过这种情况,当时他的股动脉被打断了,流了很多
血,忽悠悠地什么知觉都没有了,空中仿佛出现了一团团花簇……
波喜欢读古典作品,尤其钟情史学;刘波则特别喜欢唐诗、宋词,劳
改时背,坐公共汽车时也背。我们年龄差不多,文化程度差不多,
爱好差不多,性格也差不多,所以两个人才在一块了。刘波说。 . n* Q: k; G/ ]- }

  曲波和刘波是在逆境中相识相知相恋的。他们在胶东军区时曾被
打成托派,从监狱出来时只剩下四人,其中就有他们俩。刘波说,我
们当时就很有名,我们有名不在他写了一本书。两人相爱后,曾经发
过誓,抗战不胜利不结婚。1946年二人结婚时,和刘波年纪差不多的
女同志都有一大堆孩子了。7 }+ E. o% B9 A0 n$ F

  用刘波的话来说,曲波是个很有性格的人,他一直强调要用良心
写文学。文革中江青要曲波照着《智取威虎山》改《林海雪原》,
曲波说,我现在还不能改,我还没有提高呢。《智取威虎山》是你们
创作的,和我没关系。所以江青到处说:曲波这个人很坏,他的老婆
也很坏。后来人家都骂那部戏作臭名昭著的《智取威虎山》,曲
波听了便哈哈大笑。刘波说:曲波从不爱抛头露面,什么闲职都不
挂,也不印名片,找他拍电视他也不干。担任作协理事的时候,一次
会都没开过。他总说:我不是文艺界的人,不吃这碗饭,我是个票友,
是靠工资生活的。

  曲波的名作《林海雪原》是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和长销书,老太
太爱看,年轻人爱看,小孩儿也爱看,五十年代印,八十年代印,九
十年代还在印,书写到这个份上,真是够本了。在前年的大连书展上,
一位早年读过这部作品的老人提了个大兜子,买了好几十本《林海雪
原》,说要回去送给他的女儿、儿子、孙子、孙女……

  《林海雪原》究竟印了多少,现在谁也说不清了。当年出《辞海》
时,有人来要这个数字,刘波找人民文学出版社编目室问过,对方也
不知道。19831984年前后曲波夫妇出去旅游,发现很多地方都出了
《林海雪原》。后来经人民文学出版社查证,好多省市都出过曲波的
小说。除了湖北省寄来过两册《山呼海啸》的样书外,别的省既未给
过一本样书,也未给过一分钱稿费。去年、前年都有人来劝曲波去打
官司要钱,但曲波不同意。他说,我们也不缺这个钱,当时写这些就
是为了宣传烈士的事迹,愿意印就印吧,反正这个书也传不了多久了,
谁还去看那个东西。唉,我们老头子就是这么个人。说到这里,
刘波叹道。8 o* A; R6 B0 g9 }: L* ~

  不仅出小说不经过作者同意,拍电视剧也有不告诉作者的。前些
年长春拍过一部《林海雪原》的电视连续剧,没经过曲波同意就在当
地播出了。后来曲波知道了,写信去问,对方才派人送来带子。曲波
看了很不满意,当即给枪毙了。这两年北京拍《宰相刘罗锅》的
那个剧组又提出要拍《林海雪原》。刘波说:刘罗锅这个戏曲波喜
欢,这是个清官戏嘛。这个戏的策划人非常朴素,他把曲波给说服了。
现在电视剧正在曲波当年剿匪时住过的海林市筹拍。) \; @# y" ~0 O0 g- A* ]# P

  曲波夫妇现在住在北京百万庄一机部宿舍的一套两居室住宅内,
他们1955年来京后就住在这里,已将近半个世纪了。老俩口一直不愿
意搬家,因为这里离他们看病的医院近。他们的两儿两女都没在身边,
两个去了澳大利亚,两个去了英国。70岁以前,刘波的身体一直非常
好,但70岁以后,各种毛病相继出现。她先是得了膀胱癌,幸亏手术
做得好;去年CT检查又发现腿上长了个东西,先后做了两次大的手术。
其间曲波也因心衰住院,打了五种吊针才被抢救过来。当时两人住在
一个医院里,都请了护工二十四小时护理。一向乐观心宽的刘波戏称
这次遇险为死亡前的预演差点就活不出来了 + M X+ R; I3 I

  出院时刘波是坐着轮椅出来的,接下来是双拐,然后是单拐,现
在已经有两个月一个拐也不用了。在接受我的采访之前,她刚刚去商
店买了两条很大的黄鱼和一些礼品,准备给暂时在京寄读的外孙过
13
岁生日,随后又写了一封信准备寄往伦敦,为101出生的小孙女
祝贺3周岁生日。她说:活一天就要高高兴兴地过一天,生活质量就
要高一天。曲波的意志很坚强,但毛病也不少,脾气很急躁。我们俩
都是O型血,都是急性子人,但他心路窄,我心宽,因为我在家里是老
大,他在家里则最小。朋友们都说我把他惯坏了。他要是死在我前面
没问题,我要死了他也很快就死了。曲波对家里的事从来都不管,他
自己到现在衣服也不会洗,饭也不会做,小孩生日他都不记得,我倒
是给他送人情。是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成功的男人背后往
往会有一位全力支持他的女人。不同的是,这里的这个女人并不比他
的男人逊色。

 

 

[em05]
发表于 2007-5-17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英雄致敬!

发表于 2007-5-17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远处的三个大屋顶是一机部大楼,近处正施工的是科学院(后为科委、科协)。

[em06]
发表于 2007-5-17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河那是什么河呀?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

我们学校读书的时候,中国少年报上登载了孙达得的文章《回忆我的排长杨子荣》,全校同学都纷纷传看。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老北京城墙和城门为背景的全家照,不多见。可见作家的儒雅风范。

他们的子女在我们学校吗?我们在的时候没听说。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体育馆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栅栏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5-17 11:14:09的发言:


照片远处的三个大屋顶是一机部大楼,近处正施工的是科学院(后为科委、科协)。

[em06]

雨中漫步:那条河是什么河?

==================================

是护城河,老北京整个北京城的周围是护城河。

见下面清北京地图

! G0 z- _5 H" m c, W$ u# J% G1 Y/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7 23:51:0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到城墙周围是护城河,双击后可看全图。

2 N. \) @: x1 v9 Y+ Y3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7 18:16:5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7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图就看不清那儿是那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双击以后,图就变小了,将鼠标移至右下角,会出现一个扩展小方框标记,点击就可放大全图到正常大小了。
发表于 2007-5-17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里河地图


 

从这个地图可以看出,照片上的这条河是从玉渊潭经木樨穿过汽车局大院,流向~~~

不是南礼士路那里。

[em12][em12][em12]$ _6 A4 s: z G6 r*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7 21:34:2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7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里河 ---木樨地一带卫星地图

这个图比较直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3 22:26 , Processed in 1.22180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