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1 0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哥在2009-3-20 22:13:00的发言:
5 M7 I* N" ~$ a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六五届六四班集合啦!

# D; a# B u* D

   男生: 李燕军  赵灵京  王小京  曲继胜  江安生  咸福生  师丽京  马军

' b& {! V8 M* I! C7 A( _

            高延龙  任宗韬  赵志华  陈安洲  邓燕平  王荣祥  侯荣贵

' _0 I3 Q9 h) F) b. F

            马大平  郭延义  孙业建  霍清坡  苍新民  赵新民  潘小农

' H: h- O8 @' u

   女生:董桂华  程敏琪  吕风菊  孙 丽  李树清  李玉香  穆建英 

4 l- K _ S" Q; g8 ?9 ^9 T

           王 纯   应巧亚  王金英  王洁明  荆晓君  余唯华  刘允明

6 I) Y1 G! n* k9 Z- V5 b$ C

           樊小琴  尹建新  江九云 赵文惠 

: d! K Y$ m5 \! E

      故园四十四年前,同桌的你是否还记得?值此千载难逢之际,错过可要

( m4 C; G$ j+ A; a$ Y3 U" Z

            后悔莫及吆.阿米尔,  冲!

4 O' W/ C, E3 X0 u- U7 l

         抱歉!女生还有赵新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哥在2009-3-21 7:19:00的发言:
( O- D$ u; e( z: D4 h: R. T

         抱歉!女生还有赵新平.

* y' @3 F# e, {5 ~% \

龙哥:你点右下角的编辑,把赵新平加上,要不人家参加聚会后,也要向你讨说法。你怎么这么马虎啊?

发表于 2009-3-20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熟悉的名字[em113]

) }; I1 g. B2 a" H% S' D/ W

 

发表于 2009-3-20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师的部分画作





发表于 2009-3-20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师的部分画作
发表于 2009-3-20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合号

六五届六四班集合啦!

; k; b2 c# K7 a% D

   男生: 李燕军  赵灵京  王小京  曲继胜  江安生  咸福生  师丽京  马军

% W. H9 C/ ?1 a% q. g! t; [

            高延龙  任宗韬  赵志华  陈安洲  邓燕平  王荣祥  侯荣贵

+ t" q: I$ ~ q. b$ B

            马大平  郭延义  孙业建  霍清坡  苍新民  赵新民  潘小农

# h0 X& C& M5 |. q) T

   女生:董桂华  程敏琪  吕风菊  孙 丽  李树清  李玉香  穆建英 

! x( s( q9 [# E% m5 w

           王 纯   应巧亚  王金英  王洁明  荆晓君  余唯华  刘允明

0 }( c/ \2 P# j! a5 D

           樊小琴  尹建新  江九云 赵文惠 

: z( {0 [4 n- ~( T, S/ p5 i! S, f

      故园四十四年前,同桌的你是否还记得?值此千载难逢之际,错过可要

7 }) \; L( ]6 k; A

            后悔莫及吆.阿米尔,  冲!

发表于 2009-3-20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 O2 t8 v$ g) P" C. p: u
7 y3 q+ A) B' m) ~% l* y8 z U9 ]

    凭我的记忆,回忆起了当年部分同班同学的名字:王小力、王南京、邓传毅、张刚、孙竟寒、戴建国、王英影、张建(大)、张建(小)、刘勇(刘念苏)、胡传学、李靖波、罗汉平、李维荣、柯千红、冯纪钢、王铁铎、田少轩;还有一个四年级转学到武汉的郭砚飞,只能记住这么多男生的名字,女生的名字就更记不住了。不知我班哪位同学参加4月11日的联谊会,请与我联系:13502888185,我身在广东无法参会,非常想见见当年的同学和老师。fficeffice" />

; w) V6 K n- ?2 l

发表于 2009-3-20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S, ~+ E* Y# ?, Z6 [) E* Z# T

 

( n4 F7 b7 V; c" @* R( N

           看到最新版的新版的纪念章大样,感到应有之意一目了然,设计者辛苦了!

2 K1 t6 u# N7 K5 U" o Z3 m

 

3 ^, Y9 ]' ~2 A8 D) B f

           联谊筹委会又召开第三次会议,安排得很周到,老师和校友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09-3-20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70、71届的同学们请赶快动起来吧,40多不见了机会是很难得的。真的好想你。
发表于 2009-3-20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3-20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午与高金楼老师联系后,到他家中翻拍几张照片。有两张年轻时期的,很精神。又拍了几张高老师的画作,分别发上来,供校友们欣赏。
年轻时期的高老师

! _( Z0 P' i2 M$ D6 \' _ E3 Z [) w$ K

 


高老师夫妻年轻时期
现在的老夫妻俩相濡以沫,墙上挂的是高老师的三幅画作。
发表于 2009-3-20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师所画扇面


华秋岳老师为之题字
发表于 2009-3-23 0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A/ O b8 \$ s( j; c( W" P/ P# W


9 _4 o0 {5 w+ `8 z+ N# }+ J; E

这些表演者是咱们机院附小的同学吗?认不出来。。。。

发表于 2009-3-23 0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3-22 16:27:00的发言:
胡老师保存的画册真是太珍贵了!当年第二届全运会还拍了大型纪录片《革命赞歌》,片中有个杨莉莉的大特写,还能看到很多校友的身影,要是现在还能看到多好啊!
' ^$ l6 f% I: M6 G0 \3 S* c

& Z/ T9 _8 }# a: f4 O

9 L, R0 \- Q2 {9 B M8 w$ I$ `% L1 U' W3 I z4 |* Y% W, `; ]+ c' {, Y3 Q" f" t' V8 @+ `0 o' ^6 d( g6 T9 f. {1 ]5 b; k
# p, i$ E# t6 ?+ O: A( [; ~" t4 O

2 S# M g0 a, m* R; Y r! w' l4 L' V& G7 F# |1 l8 S6 b) n8 a* m" w5 s/ B3 H4 h5 U1 [. Y3 V$ G$ d3 E1 X1 g1 y. B6 K5 c- l& A7 `' z8 T7 W7 {2 _3 T, S; s. A q G7 d3 h' p) w3 }# j( } b, E# z! }9 {0 H5 V1 i4 e5 N/ m+ V" o" I7 v C+ L: e9 h- J4 |9 g( S8 A+ y/ X( `! G/ t9 f, Q$ ?+ o, m. x* H$ B. K/ ^& \- C9 @- f% q+ k" a$ R- i4 s, s% ~$ v! w( f& p! m& o4 s0 ~+ c, r t1 y5 n& k6 t2 s+ Y7 i! `) @- i3 q1 s8 [. o7 |# g# L6 s" `! Z& n1 i0 D& U, P; C) ?1 G/ M: r/ e# z8 S5 _2 ?; X( Q4 z# U: P, a8 C0 c H( g( O; G' {- S. c* r9 F% h7 _4 b: t0 i0 n2 y8 D- r! s! H; [+ G- h! d A8 H, r! A: ^8 ]: r# {, k; j% H) e3 y3 ?8 ]: H6 ]) n- X$ g3 n! u' }2 z. I. ~2 v6 ^9 e' S! e6 I) D3 b. R% X6 l8 P/ T: N8 y2 K" Y7 C( [ [, t1 w1 J$ {4 ]+ P5 q9 a/ ^: I6 f6 k0 r0 j# o$ l H$ J* ]# r& ~- a0 \2 O) F8 e% k$ x; d$ ?7 }/ Z" Y0 l7 u( }1 J4 S. t6 B) B" m; T& z, u* k, `# V( J5 t+ i2 }2 Q: r' w/ U0 q3 f! Q' _+ q( U) j/ ]$ Z: F8 o( ~# C* H- F- E% t1 e0 T% ~% ~$ k0 X* J# e& ~$ T: v; N% U6 b( ~+ _6 F z. n; k5 j& S$ p4 b$ [9 s9 A
- S% B ~$ s9 f- G: c
片   名
革命赞歌
P) E0 d: F3 \ W8 \/ y
系 列 名
, a4 Z- q3 Q. @% z5 u
影片主题词
北京、全国第二届运动会、团体操、革命赞歌、体育
5 e6 {9 c( e. H. }) e2 E( P- }
主 题 分 类
运动会
& k6 L, f0 D) ]0 A- |
人   物
- }# E3 u5 \6 J4 ^. v7 w1 ~
编   导
沙丹
+ I" `* \" m6 e' Q5 Y3 L% w) _- r
摄   影
牟森
( r0 J6 [' e. I' g1 u* X
影 片 本 数
5 ! [5 C4 N* v- U$ H
长   度
3 t# D1 X" Y% O6 o0 u/ }5 g
色   别
彩色
0 K; M3 ^; M4 x$ r2 _; a _% L
影 片 剧 种
2 ]0 L* \/ g8 b$ h3 D% ]
出 品 年
1965 5 h- n: r( T: ]/ s; F: A
拍 摄 单 位
新影
+ I6 U. i/ F3 r& s2 d6 e1 M0 i7 q
内 容 简 介
    本片主要介绍1965年全国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革命赞歌》的精彩片段。由首都一万六千多名男女青年和少年儿童演出的《革命赞歌》以鲜明的主题、壮丽的图案和优美的体操技巧,热情地歌颂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赞扬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保卫祖国,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气概和支持世界人民的决心,这是一首时代的赞歌。
. v7 Y: U; o1 q: v6 w4 f, x$ e
剧   照

) I" u5 l1 {( T6 v: }

也许联系CCTV的老故事频道可能重放,哪天联系试试。。。。。我和很多校友也在其中呢。。前些时候我在网上看到有位收藏者出让此团体操的纪录片《革命赞歌》,16毫米的电影拷贝,从影片的截图看,保存很好,效果很好。。成交价3000元左右。。。。。。看来还真有收藏的。。。

" J4 L6 I. H# @2 g9 [! t

 

' Y9 [" ?: T$ U$ d

 

发表于 2009-3-23 0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中的开幕式(节选)

! @8 b# _8 T& n% g2 n+ q

王家耀、朱文轶

- b& r& |0 A- h8 Q$ B$ p! W

。。。。。。。

0 @( J# q- \: u8 M

训练

6 F9 G. r5 m# R/ J3 D( g$ k

 

5 y7 Z3 C8 }+ @4 T

袁振当时是北京体育大学体操专业大四学生,在编委会实习,常常扛个沉沉的大录音机去区里培训老师。他和关槐秀合作第六场“红色接班人”的动作设计。开幕式前一个月,筹委员所有人都住到工体宾馆,住标准间,吃饭10人一桌。编操人员有专门的大办公室,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最后的动作编排和细节问题。袁振说,“编动作,在坐标纸上画出来,这个阶段挺长,基本到1964年年底才定下来。

4 e M& [9 o( v* B2 x/ W6 i

 

) B& P+ o7 a; Y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北京市教委已经按照编导们提出的要求,在学校挑选学生训练基本功。有时,编导们也编些小动作去学校实验”。徐培文说,当时按照各场操的要求,团体操编委们提出对演员的要求,然后由北京市教委将任务分派到各区,一般由一个区负责一场操。在每个区中,再由几个大一些或者学风好的学校来挑选队员,组织班主任、体育教师、音乐教师以及一些有特长的老师,统一到区里学习然后再训练学生。动作编好后,编导们要赶在寒假前训练老师和学生干部。一个学校训三四个人,手把手地教,一次只教一段,让他们回去教学生,教完了回来再学一段,然后再回去教学生。“一方面是怕他们记不住,另一方面是防止后面如果有需要改的,还来得及。”因为采用分段练习,大规模合练是很慎重的,也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尽量节省开支。

* P2 A3 ?! P" E/ W/ h% q# s0 C+ p

 

" Q* l* b' N& k5 o8 ]5 O4 |5 ]- C7 h. ^

徐培文回忆,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会后,在区里先由几个学校“片合”,合好了通过编委会派人看效果同意后,再扩大合的范围,把一个区的合成、衔接顺了之后,最后才大合练,有的到工体去,有的不去工体,因为工体的草坪不能踩坏了,要保护。大合小合5次左右,其中整体的大合练3次,另外再正式预演1次。合练的时候,3站以内的学校是不发交通费的,走着去。3站以上的发一部分,大部分是学校租“大通道”(旧式两节式公交车),一车能坐一百多人的。一场操一般一千多人,光是一场的合练就要好几辆“大通道”。徐培文说,参加团体操训练的学生得到的奖励是“每个人一本《毛主席语录》,这在当时是很荣耀的,大家都很高兴。还有每个人几尺布票,一双鞋。虽然看着很少,但一万多人,花费还是很高的”。

发表于 2009-3-23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横幅样子设计出来  请您过目: 0 @ u8 O% C7 C+ A1 F& w/ t

前横幅     《一机部职工子弟小学师生联谊会》

% X8 V5 {; N/ s# s' `2 w! J; v

  

" [( t. c4 T: E Q5 g! n# Z! P

后横幅       《恩师难忘童心永存重聚首 

- @& C1 ?0 P5 v! V. u

             北京机院附小1955·2-—2009·4

发表于 2009-3-23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丽辛苦了!
发表于 2009-3-23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回海阔天空贴

     海阔天空学友你好:

/ _4 Y# @5 M2 I+ s+ e) Y

    我的电脑近期出毛病了,回您贴晚了几天,请见谅,

# Z* X r2 ]" i* n, J1 W( u

   

9 @2 o+ y% r' b/ @8 M) w# B
“玉龙雪山:我应该是和你在同一个班的同学。当时班里还有:葛伟三、顾卫(忠)泽、武镜、李丽莎、钟国良、张超等等,慢慢的还可以想起一些名字。你是谁呀?应该是住在学院里面的同学。咱们班有一部分同学家在学院外,当时学校校名是“三七”小学,所以他们可能对“北京机院附小”不会有你那样的感情。”
. f0 h+ `# w- y* Q

    是的,我家就住在机院平房,67年入学,上三年级时班主任是胡老师,(班长是耿群同学,班里还有个上进心很强的张楚华同学。她们都是院外的)40多年过去了,环境变化太多了,本人记性差,班里同学的名字记不住了,但我们小小少年的欢乐就在那个学校里,正象以上学长说的:学校操场北边的水泥滑楼梯在记忆里那么高大,以后看了怎么变小了?儿时总是看什么都高大,操场东侧的转椅也是我们上下学回家必经之路,经过那里总要疯玩一把。

% j' ?: q2 k2 k" g' Y( l

      胡老师的热情、鼓动总是把班里的气氛特别活跃。语文老师教我们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正确的发音:比如读拼音喔时口型是圆的。音乐老师弹钢琴逐句教唱,美术老师总在黑板上先划好图画,学生再照着划,很喜欢自己划的图画,可惜没保留住。体育老师教我们稍息是手背后,左腿向左侧迈半步,不象以后别人教的:左腿向左前方出半步,重心落在右脚上。反正总觉得启蒙老师教的好!我们还去上幻灯课,老师边换片边自己讲解、朗诵。总之:子弟小学很正规、老师们很敬业、老师们也很慈祥、感谢恩师们给了我们少年时期的教育和温暖!

发表于 2009-3-23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6 t* q1 x( o" i9 T5 E# y

    前横幅           《一机部职工子弟小学暨师生联谊会》 8-10米长宋体字两头打孔用绳子拽住

& o* ?. W7 J( m

 

9 x* k9 K% L: [4 h0 J$ N

    后横幅上行      《师恩难忘童心永存重聚首 (隶书大字)

7 X# T) V: J& F

             下行      北京机院附小1955·2-—2009·4(宋体小字)》10米长

发表于 2009-3-23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3-23 10:10:00的发言:
, `) d6 U% c7 b6 _8 v

     海阔天空学友你好:

3 P, }" q1 _0 G$ W; _- C; ^( f

    我的电脑近期出毛病了,回您贴晚了几天,请见谅,

8 ?8 P9 \1 h8 T8 f3 f

     

9 |2 {4 X0 W( |# n# t- [( w8 s

    是的,我家就住在机院平房,67年入学,上三年级时班主任是胡老师,(班长是耿群同学,班里还有个上进心很强的张楚华同学。她们都是院外的)40多年过去了,环境变化太多了,本人记性差,班里同学的名字记不住了,但我们小小少年的欢乐就在那个学校里,正象以上学长说的:学校操场北边的水泥滑楼梯在记忆里那么高大,以后看了怎么变小了?儿时总是看什么都高大,操场东侧的转椅也是我们上下学回家必经之路,经过那里总要疯玩一把。

; j a2 Z0 d+ ^

     

/ ]1 |/ [4 {' h7 D

张楚华是机院子弟。

发表于 2009-3-23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泉水叮当在2009-3-21 19:57:00的发言:
8 H4 C2 ^* G* J! V6 H- K: q" Q

 

, B8 }( {9 O3 x6 L* O7 k

 。。。。。有一年夏季一连下了几天大雨(好像是六三年),我和姐姐到位于市中心的儿童剧场,看儿童话剧《水晶洞》。回到学院,低洼处一片汪洋,九号楼前积水汇成湖。雨停后,我们还在水中放木板划小船。学院建有一个标准的游泳池,职工子弟优惠,每次游泳三分钱,。。。。。

. M2 R) G a7 [

 

4 ~0 g" A7 i" L9 T


 

" U/ Q+ m/ ^& [5 t0 s6 R% g" ~$ z, @

       

" Z/ m. R2 y+ i, u5 a1 F* e

我也记得9号楼积水成湖的那个夏天。我和小伙伴们找来很长的方条木,站在上面漂着玩,一不小心栽在水里,弄湿了裤子,回家换一条再来,。。。直到最后没干裤子穿为止。那次雨下的是真大!

2 ^3 m5 L9 X- y- i) n

学院游泳池刚开放时,好像一场两小时,票价二分。刚换新水后,水很清澈,水温在16度左右,一跳下去,浑身冰凉,但在水下却能从浅水区一眼看到深水区的墙壁,真像水下龙宫似的。。。

# k/ @0 i5 Z4 f) C m4 G

 

发表于 2009-3-23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学让我问一下,我们使用的教室是无障碍的吗,轮椅可以进去吗?
发表于 2009-3-23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f& T3 K3 N7 a4 a$ |- ?( r

又想起一个同学的名字郭京瑞。fficeffice" />

( G, |# X9 K, d' Q, u: s, w# {

昨天王朝林给我打来电话,互报姓名后都能认识,虽然他是二班的同年级同学,不是同一班,但彼此的名字印象还很深。

5 W J( E* [; l6 |, q W

回忆五年的校园学习生活经历,印象最深的三次活动终生难忘。       第一是参加国庆十五周年游行,记得当时天气有点凉了,我们一大早在东长安街集结,穿着短裤还挺冷的。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每人发一个花环套在脖子上,然后每人手里再拿几个气球。高年级的好像手里拿的是鸽子,不时有个别气球从人群中缓缓升起,引得大家仰头观看,并传来阵阵议论和开心的笑声。走到观礼台后,气球脱手,一大片彩色的气球腾空而起,我们又马上举起花环,一边挥舞一边喊着口号,向西长安街而去。游行结束回家时,我们沿着空旷的西长安街边走边玩,好像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那是儿时最快乐的经历。

, ?& r+ [- C/ K- _8 b4 ?

第二是参加大型团体操练习,练了很长时间,各种动作、各种造型都掌握了,却因父母工作调动,不得不离开北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没能参加表演。后来在电影中看到同班同学在表演现场的镜头,难免有些失落感。好在我到新学校写的一篇描写大型团体操的作文,得到老师的好评,才给我带来少许的安慰。这件事成了我在机院附小最遗憾的事。

) ?/ B) G" t( D

第三是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那是我第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当时每个学校去几个代表,我们学校去了几个记不清了,我是其中的一个,时任北京市长的彭真出席了大会并讲话。会后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现场演出。演出的效果是震撼人心的,至今仍难以忘怀。这是我在机院附小最幸运的一次经历。

3 f6 p/ g' u- Y/ q- l, S6 C

发表于 2009-3-22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惠这么快就来了,这里传达信息效率挺高。

+ e* B8 u3 S, d3 |- a+ ?

 

8 _' r: j" v( H5 f+ s: W0 [

我把你前几年在北京广播网几年前发的帖子放到3560楼了,可以看看。

# R4 s( t: w* u: }, S! p

 

0 c; w0 y8 a8 Q% W6 {

在北京广播网经常看到你,面对好人,你真诚,因此愿意帮你找到心灵家园。这一代人好人太多了,不过有时候不容易适应社会。

l. h- g- v8 `" O! E( d8 E

 

( a8 K% D* H! }0 _4 V' @

向大家推荐小惠,处理图片的高手,而且热情。

; ^: q( J/ G- L/ u

 

发表于 2009-3-22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64届一班同学名单

8 j7 d% e8 c* K" [! c4 k

 

`3 C" d9 V0 d e! f1 T0 ^) v* o

女生:柴素苏,高尔平,齐建平,丁红,于莉,李苏云,代长玲,梁沪江,陈晓敏,王小哈,王小滨,谢小英,舒小青,朱小旋,朱近礼,毛用宜,文海风,杨沛

8 q# h; z K( U; {

 

# U g6 L+ Z( n, }& R* P$ d

男生:杜小东,王斌斌,王雷迎,刘克克,龙念东,韩青,杨阳,葛庆平,黄小光,杨小刚,吴小荣,杨遂鲁,田哲夫,张燕平,方援朝,申安军,李克,甘小滨,张三育,马保平,鞠小喜,张新生,张立,赵毅,习德逵,段存平,周谦,汪斯名,曹卫平,王志刚

. I9 g( B/ w! v. G

 

" L8 U0 t' K& V

以上含中途转学、转班的,毕业时女16人,男21人,全班共37人

: _$ j* I7 R4 _; [+ _' Q' Q5 O

根据回忆恐难全、准,知情者请提供。

5 K5 w9 c! F M4 I7 `7 P$ M

全班同学许多均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在本校就读的

8 } _9 {- b$ X$ R7 o

另外请与方立功同班、同届或与他前后届的同学提供联系方式。他十几年前与我相见时就表达了想与小学同学见面的愿望。谢谢

发表于 2009-3-22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童趣.回忆

4 y$ C+ }4 D! W$ X

 

- [5 i: }, v3 i- K

1低年级时,从学校北边翻墙出去到老乡家买枣吃,老乡摇一下树5分钱,花一两毛钱摇了3.4下,掉下来的枣能捡不少

4 a* w! W: [+ k

 

% M7 y+ I7 B m! d5 P1 e$ m

2困难时期班里一个同学晚上去学院合作社白菜堆里挖菜心吃,有人来还学猫叫

2 c7 p( T8 @" _5 s$ i* L. a

 

9 q: W# x& }* h7 g) k

3班里一同学在自习课时,逃课回宿舍,老师让去找,我们找遍了都没有。最后居然在他本人床下放衣服的大抽屉里找到的,蜷缩着身体憋的够呛,真不知道他怎么关上抽屉的

% [, c% u$ x# u, L# j/ C

 

# P6 `0 }, y9 f$ q. V) J6 m8 `- s9 v

4晚上几次溜出校门去朝阳区文化馆看电影,记得有《眼镜蛇》、《寂静的山林》等

+ n6 ^" V( L) B

 

5 _) M2 j' P. s3 F5 ]' Y5 l3 w

5晚上把用肥皂盒等做外壳的矿石收音机天线插上纱窗,阿姨发现进来到窗户前拿胳膊一扫就全没收。后来同学们想了好主意,把床翻过来,四角各钉一颗钉子,在天线网绕在床底,晚上熄灯后在被窝里踏踏实实的听。

; s. W: ?8 U! W- K

 

% Y! N, O- w' e

6机院大学生借用小学礼堂演《夜半歌声》不让我们看,怕吓着我们

9 h& Y! X- o! Y7 q

 

" A3 K- i4 g9 ]( f! i

7机院后来建了大澡堂,我们也改在那儿洗澡,高年级时看到生活老师在里面帮着低年级同学洗澡,我们倒感到害臊了

6 U9 E3 C, Y! `7 i

 

( F |( X: L: g% l$ n1 k

8华老师背着得病的女儿去卫生所看病,看着他沉重的步伐,想着他对我们严肃认真时的一条条的咀嚼肌,感叹:真实严师慈父啊!

7 e- S; C( s! d' {, h' z+ t

 

6 a( z# S! ~& t8 S# C3 p

9记得小学的歌咏队,从指挥到乐队伴奏、领唱、合唱等均为学生自己在当时全市不敢说唯一,但也是很少有的,幕后洒下多少老师们的汗水啊~

发表于 2009-3-22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一网友告诉我这里的事,谢谢喜欢雨中漫步!

' d; K* i+ b' T) S

 

# E& S) ]3 `' D* ?' W

我是70届的初中。我小时侯在机院附小,住在汽车局大院。现在早不在那里住了。现在的汽车局面目全非了,我到是经常去给母亲报销。以前50年代仿苏的楼没有了,都是高层楼了,院子里以前整齐的格局也荡然无存了,显得特零乱的高层楼。地震时我还住在那里,房子外墙裂个大道子,以后都拆了。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那条河,还是那么宽。以前的大门没有了,是陈希同当市长时前面的办公楼卖了,几易其手,现在盖的是首都博物馆。以前的院围墙也没了,整个院子大厂四开的。汽车局河南还记得吗?早就是李铁应的试点社区。以后再路过给大家传点照片。

/ L! S! |5 u! g) }0 {

 

( a8 N: n, _7 `! Y

我上小学一直可是好学生,六好队员,还和吴运铎照过像,他的两个儿子也在那里上小学。中国的保尔。不知道现在他们干什么?还记得咱们这些校友吗?

- x u- t# n5 _" o; J

 

_1 K, V( g7 D6 w

我是上到四年纪,记得学校要改成走读学校了,我们就转学了,在汽车局附近的青龙桥小学,五年纪文革开始了。后来是68年我们汽车局的孩子分到三里河的四十四中,也有许多故事,因为70年我们有42人一起分在了燕山石化。以后,我回到市里工作,现在退休了。

. Y! h8 B; ~8 Q7 ` Y* a& y+ m4 \& D

 

* s/ @3 J5 F( p

有趣的故事很多~后来搬到郊区住了,曾经路过小庄,真想看看以前的学校。明天再来这里。

发表于 2009-3-22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3-22 15:32:00的发言:
第一届全运会期间,我正在附小读书,但由于身体条件不好,没能参加其中的少儿团体操。在第二届全运会时,我已经是一个高中学生了,有幸参加了革命赞歌中的火炬操的表演。在图片上,还可以看到我自己。
5 a* d4 B+ |$ y/ F

老童学长,哪张照片里有你阿?如照片在你手里,就象漫步学妹所言,发上来让校友们欣赏欣赏!

发表于 2009-3-23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家军来也

发表于 2009-3-23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7 00:40 , Processed in 1.23462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