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4-29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首先先谢谢马达叔叔,我选了“狗狗之印”作为我的头像,可是我现在发帖还不够10篇,所以暂时不能换。

我印象里的校长……名字都不记得了,记得有姓黄的,有姓单的。其他的想不起来了。估计叔叔阿姨们都不认识他们,是后来的了。

我记得我当时上学的时候有个主任姓门,我小姨说他好像叫“门生生”。我的小姨也是机院附小的学生,她说那个老师教过她们。不知道有没有认识的

唉,我和大家相隔的时间太长了,我认识的老师估计现在还在学校。可是您们的老师,到我们上学的时候估计已经都退休了。

真想念那个大理石滑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4-29 8:11:58的发言:
作为机院附小的前身,一机部子弟小学时,使用的礼堂就是你们说的三楼,位于教学楼北头顶层的礼堂,应该是南北向的大厅(不是东西向的),门是双开门。我们全校开会,看电影都在那里。但是怎么能够装下那么多学生的,我却想不起来了。我们一个年级最多时四个班。

关于教学楼三层的活动室,大家说了很多,我这里再补充一点。活动室的位置在教学楼的三层北侧,这一点大家都没有记错。从教学楼北面的楼梯上去是它的北面的大门,双开门。活动室的南侧也有一个门,也是双开门,但平时很少打开,南门外是学校的图书馆和航模室。再往外就是高年级的教室了。我这里之所以称作活动室,是因为它实在不像一个礼堂,比起后来的礼堂要小得多了。活动室曾经做过乒乓球室,室内可以放三四个乒乓球台,最热闹的时候,大家还要排队才能打上一会儿。还做过室内体操室,体育课的一些垫上活动,如跳箱等都是在这里进行。军事体育方面,我们在里面打过汽枪,还练习过团体操叠罗汉等。现在能回忆起的活动室南北长大约为15、6米,因为我们打汽枪的距离是10米,面向南,身后还有大约5米的准备空间;东西宽大约13、4米,应是教学楼的宽度(两个教室宽加上走廊)。这样算下来,全部空间大概在200平米左右。这样的空间全坐满可以坐300多人,考虑到留有走道和前后空间,开会也只能坐200人左右。我记得我们年级曾在里面开过主题队会,全校性的大会没在里面开过。年级开会时,座椅是学生们自己从教室带的。听松大哥说的在里面看电影,可能与当时学校学生人数少有关。[em09]
发表于 2007-4-29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随风在2007-4-29 19:28:47的发言:

记得当年吴运铎曾到学校做过报告,还和我们一起照了像,好多人,我好像是站在桌子上的。谁有这个照片啊,发上来吧。

这个学校当年一共毕业了多少学生?大概有一两千吧?

雨:你的老照片是哪来的?角楼就是2号楼吧?

吴运铎到学校作报告是在1963年,给我的印象很深。吴很瘦,可以明显地看出有一只假眼睛,穿着一件浅蓝色的中山装,比较旧,给人的感觉相当朴素。报告的具体内容已记不清了。为了这个报告,学校还举行了相当隆重的仪式,还有机院的领导参加,鼓号齐鸣,献红领巾,最后是合影。

小学校到文革时大概毕业不到一千人。我是六四年毕业的,全年级四个班,每班人数30左右,全年级不过120人。

发表于 2007-4-29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学校的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可以从学校食堂的就餐人数来估计。学校食堂一进去,有左右两列饭桌,每一列各有十排,每一排可以坐20个学生,这样算下来,在食堂大堂最多可以坐400个学生,再加上后来上舞台上50人,南北靠窗各30人,在学校就餐的总人数不超过500人。考虑到80%的学生在学校就餐,全校在校总学生数应在600人左右,每年级100人左右。这是一个不太大的学校。

发表于 2007-4-29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26 19:57:53的发言:

 这就对上了,这个就是南方人、落腮胡、很精神的胡老师。我们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希望他能健在,能上网看到小学同学对他的关注和思念。

再次谢谢你!

大家回忆的胡老师是这个样子,我们也很想念他,但愿他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07-4-29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班在三年级(也可能是四年级)时的班主任姓金,名什么不记得了,是个女老师,30岁左右,人长得很漂亮,也很端庄,平近宜人的感觉,对我很好,教我们班语文,改作文时常用毛笔。她有个女儿也在机院附小上学,比我们小两届。金老师的家住在机院主楼的北面的一个楼里。

有哪位学友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老师的信息?谢谢了!

[em09]
发表于 2007-4-29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叫金文啊,如果是的话,那她现在在西安理工大,身体很好。
发表于 2007-4-29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毕业人数是指在机院附小存在期间一共毕业了多少学生。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9 22:12:49的发言:

关于教学楼三层的活动室,大家说了很多,我这里再补充一点。活动室的位置在教学楼的三层北侧,这一点大家都没有记错。从教学楼北面的楼梯上去是它的北面的大门,双开门。活动室的南侧也有一个门,也是双开门,但平时很少打开,南门外是学校的图书馆和航模室。再往外就是高年级的教室了。我这里之所以称作活动室,是因为它实在不像一个礼堂,比起后来的礼堂要小得多了。活动室曾经做过乒乓球室,室内可以放三四个乒乓球台,最热闹的时候,大家还要排队才能打上一会儿。还做过室内体操室,体育课的一些垫上活动,如跳箱等都是在这里进行。军事体育方面,我们在里面打过汽枪,还练习过团体操叠罗汉等。现在能回忆起的活动室南北长大约为15、6米,因为我们打汽枪的距离是10米,面向南,身后还有大约5米的准备空间;东西宽大约13、4米,应是教学楼的宽度(两个教室宽加上走廊)。这样算下来,全部空间大概在200平米左右。这样的空间全坐满可以坐300多人,考虑到留有走道和前后空间,开会也只能坐200人左右。我记得我们年级曾在里面开过主题队会,全校性的大会没在里面开过。年级开会时,座椅是学生们自己从教室带的。听松大哥说的在里面看电影,可能与当时学校学生人数少有关。[em09]

我记得我们从南面楼梯过去就是礼堂的南门,而学弟说“活动室的南侧也有一个门,也是双开门,但平时很少打开,南门外是学校的图书馆和航模室。再往外就是高年级的教室了”。这样看来你们那个时候切了礼堂的南端作为图书馆和航模室和高年级的教室。我们那个时候图书馆在一楼,不大,就一个教室那么大,我经常在那里看书,记得很清楚。我们那个时候看电影都能够装下,应该能起码能装500人。这样看我们在时候可能就是整个三楼都是礼堂。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9 22:35:17的发言:

关于学校的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可以从学校食堂的就餐人数来估计。学校食堂一进去,有左右两列饭桌,每一列各有十排,每一排可以坐20个学生,这样算下来,在食堂大堂最多可以坐400个学生,再加上后来上舞台上50人,南北靠窗各30人,在学校就餐的总人数不超过500人。考虑到80%的学生在学校就餐,全校在校总学生数应在600人左右,每年级100人左右。这是一个不太大的学校。

这个数字很可靠。

发表于 2007-4-30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9 22:47:26的发言:

我们班在三年级(也可能是四年级)时的班主任姓金,名什么不记得了,是个女老师,30岁左右,人长得很漂亮,也很端庄,平近宜人的感觉,对我很好,教我们班语文,改作文时常用毛笔。她有个女儿也在机院附小上学,比我们小两届。金老师的家住在机院主楼的北面的一个楼里。

有哪位学友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老师的信息?谢谢了!

[em09]

   金老师原来叫金久雄,文革中改名叫金文。她现在西安,身体很好,还是那么漂亮,有气质,根本看不出是70多岁的人。她的女儿只比你们低一届,现在北京公交系统工作。在附小时每次歌咏比赛时她都是拉手风琴伴奏的。
发表于 2007-4-30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老三学长的记忆力真是佩服!!!!!!
发表于 2007-4-30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运铎是一机部一所所长(该所当时主要研制火炮/火箭),他的“把一切献给党”,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
发表于 2007-4-30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狗狗看着我在2007-4-29 22:08:43的发言:

首先先谢谢马达叔叔,我选了“狗狗之印”作为我的头像,可是我现在发帖还不够10篇,所以暂时不能换。

我印象里的校长……名字都不记得了,记得有姓黄的,有姓单的。其他的想不起来了。估计叔叔阿姨们都不认识他们,是后来的了。

我记得我当时上学的时候有个主任姓门,我小姨说他好像叫“门生生”。我的小姨也是机院附小的学生,她说那个老师教过她们。不知道有没有认识的

唉,我和大家相隔的时间太长了,我认识的老师估计现在还在学校。可是您们的老师,到我们上学的时候估计已经都退休了。

真想念那个大理石滑梯……

不客气,愿意为大家服务。也希望你多发帖。
发表于 2007-4-30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4-30 15:11:01的发言:

   金老师原来叫金久雄,文革中改名叫金文。她现在西安,身体很好,还是那么漂亮,有气质,根本看不出是70多岁的人。她的女儿只比你们低一届,现在北京公交系统工作。在附小时每次歌咏比赛时她都是拉手风琴伴奏的。

金久雄名字发音是绝对的!是否是久雄这两个字?

发表于 2007-4-30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4-29 10:31:14的发言:

左手持拍应该是优势,为什么改右手,你亏大了。

       可能当时老师觉得全体都是右手做挥拍抽球动作,怎麽冒出一个左手很不整齐划一,影响视觉有碍观瞻 。的确后来我亏大了,否则我左手将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发表于 2007-4-30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经常组织画展,位置在教学楼一层西侧教室。展出的都是各年级画画很好的同学的作品,水彩画居多,每次展览我上都去看。三年级时记得小学有一个叫李一凡(帆?)的,他高我们年级,画古韵风格山水画,当时应是全校画得最好的。
发表于 2007-4-30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4-25 11:00:08的发言:

建国初期工业变化较大,机构也曾变来变去,1952年成立二机部,航空局称二机部四局;1958年一、二两个机械部合并,一度改为一机部四局,这样才有四局的孩子们上这个学校;好景不长,1960年9 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第三两个机械工业部。其中三机部为国防工业部。一机部四局(航空工业局)改为三机部四局。
             
63年9 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三、五、六机械工业部。在四局基础上组建了三机部。(以上是我查资料得来)

      

m马达提供的很对,我母亲就是从一、三、五变更的,年代也对。

2 X0 c' ^1 h& v) b6 _0 Y1 F1 ^/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17:53: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30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30 16:53:35的发言:

金久雄名字发音是绝对的!是否是久雄这两个字?

我记忆中是这两个字,还和同学确认了一下。

发表于 2007-4-30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4-30 15:11:01的发言:

   金老师原来叫金久雄,文革中改名叫金文。她现在西安,身体很好,还是那么漂亮,有气质,根本看不出是70多岁的人。她的女儿只比你们低一届,现在北京公交系统工作。在附小时每次歌咏比赛时她都是拉手风琴伴奏的。

谢谢漫步学妹提供的信息,金老师应该就是你们说的金久雄,葡萄园友人也印证了这点。请代我们向金老师问好,她的学生和FANS祝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校如歌的往事,诗情的画卷

五十年代是中国近代最美好的年代。父辈们经历了战争的创伤,长年的征战,他们充满了对和平的珍惜和幸福生活的渴望,整个社会都把最大的关爱倾注在我们下一代的身上,一机部子弟小学就是在当时这种社会背景下,由部长黄敬用部长基金创办的。我们在这所学校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童真和喜悦,幸福和欢乐,构成了一幅副诗情的画,一首首难忘的歌。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校少先队员大会,在教学楼三楼礼堂。一队队的少先队员们尽情的歌唱,舞蹈。我印象最深的是徐蔷薇领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快乐的节日》的歌舞。

徐蔷薇和几个女同学是用二部和声演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她们唱的如此清纯,优美抒情,令人陶醉,台下的我们的心中,好象也荡起了层层波浪。

《让我们荡起双桨》
   
作词:乔羽
   
作曲:刘炽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唱歌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接着,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出的歌舞《快乐的节日》,欢快的节奏,拟人的表演,把我们带到了绿色的大自然,花园,草地,节日的气氛之中。

《快乐的节日》管桦词,李群曲

小鸟在前面带路

风儿吹向我们

  我们像春天一样

  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鲜艳的红领巾

  美丽的衣裳

  像许多花儿开放

  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

  亲爱的叔叔阿姨们

  和我们一起

  过呀过个快乐的节日

  花儿向我们点头

  白杨树哗哗地响

  它们同美丽的小鸟

向我们祝贺向我们唱歌

最让我震撼的是最后的合唱和口琴合奏。节目开始时,乐队瞧着鼓,吹着号,一个英俊的少先队员打着少先队旗绕场一周,之后,小旗手指挥,男女少先队员合唱队员气势雄伟的唱了两首歌,一首是

《青年友谊圆舞曲》江山词,天戈曲。

  蓝色的天空象大海一样,

  广阔和大路上尘土飞扬,

  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

  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

  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

  欢乐的歌声在回旋荡漾,

  歌颂着我们的幸福时光,

  亲爱的朋友呵心连着心,

  我们有共同的美好理想,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

  让我们唱一支和平之歌。

  白鸽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青春的花朵在心中开放,

  年轻的朋友呵团结起来,

  为和平为友谊献出力量,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

  让我们唱一支团结之歌。

另一首是《歌唱祖国》,每唱完一首,他们又齐刷刷的拿出口琴,随着指挥,开始口琴合奏,优美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悠扬浑厚的琴声强烈的拨动着我的心弦,简直让我看的如痴如醉。看到周围的同学海虎成栋他们也都激动的合着拍子小声的吟唱着。大缸拿着简谱认真的学唱,我想,我还笑话他是个匹夫之勇,相比较之下,我连简谱都不认识,歌也不会几首,我怎么就那么土老冒。. D" U+ [3 I. @1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9 21:32:1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快乐的节日》有唱片吗?[em05][em06][em07][em08][em09][em10][em11][em12][em13][em01][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flashwww.com/flash2.asp?id=3248

我们每天早上出早操时就是播送这只曲子,然后排队去吃早饭。

发表于 2007-5-1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首歌真不错!听着歌声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继续!

[em01][em08][em09][em12]
发表于 2007-5-1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些可以回忆出来的事情。

我们高年级时的大队辅导员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女老师,也姓胡,为与教数学的胡老师相区别,我们称之为女胡。女胡老师个子不高,圆圆脸,梳两个小辫子,人很活泼,适合做少先队工作。大概在六年级时她结婚了,爱人是一个军人。有人能回忆起来吗?

体育华老师(我一直以为是老师。不好意思,本人没有不敬的意思)是我们几个共同的老师,他后来的情况有人知道吗?

[em01][em03][em04]
发表于 2007-5-1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学友都提到了滑梯,看来这是学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我对其也印象深刻。现在想想之所以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它很高,比一般的滑梯要高一些,上面还有一些用铁管焊的扶手,稍不注意就可能掉下来。印象中是有同学摔下的。我的胆子小,每次上去都胆战心惊,弯腰屈腿的,不敢往下看。不知其他学友是否有这种感觉。
发表于 2007-5-1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去游泳。这是当时其它学校都不会组织的事情。第一次去游泳的情形现在还能回忆起来,是去工体游泳场。当时的工体游泳场是为召开全国运动会而建的,设施水平不但在北京市而且在全国也是一流的。游泳场有两个室外池,一个室内池。室内池是深水池,还有跳台跳板什么的。室外池有一个是标准的比赛池,一个是供初学者学习的练习池。我们不会游,只能在室外的浅水池中玩耍和游戏。那时学游泳没有什么功利思想,也不用考什么级,只是好玩,或为锻炼身体。从六月份开始,每周四组织游一次,一个夏天下来,也游的有模有样了。从此,游泳成为伴随我大半生的一大爱好。[em01][em01]
发表于 2007-5-1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机院附小的事,尽管问我!
发表于 2007-5-1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认识蔡公平?五五年生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5-1 21:54:37的发言:
许多学友都提到了滑梯,看来这是学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我对其也印象深刻。现在想想之所以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它很高,比一般的滑梯要高一些,上面还有一些用铁管焊的扶手,稍不注意就可能掉下来。印象中是有同学摔下的。我的胆子小,每次上去都胆战心惊,弯腰屈腿的,不敢往下看。不知其他学友是否有这种感觉。

滑梯的位置我们在的时候是棒球场,华老师是主教练,是北京少有的开展棒球运动的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3 17:32 , Processed in 1.18838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