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5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eibai在2009-1-25 14:33:00的发言:
补充:六三班的女生还有莫霓舫,纽依群。
k ]$ [. x! B. j ^: i" m

       能短信告诉我你是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1-25 12:35: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7%a5%9d%e6%9c%ba%e9%99%a2%e9%99%84%e5%b0%8f%e7%9a%84%e5%9d%9b%e5%ad%90%e6%b0%b8%e8%bf%9c%e9%b2%9c%e8%8a%b1%e7%9b%9b%e5%bc%80.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p* j3 G; t0 w* t

祝大家春节快乐!!

发表于 2009-1-25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庆的情况知道了

' r9 L9 T8 W3 |( q' Z; t+ q

     王滨后去哪里了毕业时已经没有她了,

发表于 2009-1-25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玩玩流浪在2009-1-25 19:32:00的发言:
" i* B4 H# g6 r1 `

      吕庆的情况知道了

1 v0 S* \/ B5 j! P* |! ^

     王滨后去哪里了毕业时已经没有她了,

) C E4 P6 v* {$ ?( a

王滨因为生病休学一年,后来在我们班毕业。有谁知道她现在何处?

发表于 2009-1-26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滨后来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工厂位置在朝阳区光华路,厂后门是小庄站,其实就是原来的小猪店站,离咱们学校也就1公里。2000年左右,工厂的土地卖给了中央电视台,就是现在盖了大裤衩楼的那个,工厂随之关门,八千工人有买断工龄的,有提前退休的,有直接解除合同的,总之全部遣散。王滨去了哪里不清楚。今后如有她的消息我会告诉大家。

发表于 2009-1-26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延边知青在2009-1-25 17:44:00的发言:
! M' S% q* Q* h; |1 S+ J0 n. @

你的记性真好。我妹妹已退休,她现在河北省一个县里,不会用计算机。不能上网。

) _8 C! Q, W% l/ \3 s4 {, G$ ?6 [

请帮忙转告吕庆:老同学在此祝福你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发表于 2009-1-26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想起来,我们班还有一个同学叫南平,他妹妹叫南恒,也在机院附小。南平68年报名去了陕西汽车制造厂,先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培训2年,后来就去了陕汽,估计也早已回京了。
发表于 2009-1-24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h: E' b7 }9 H. [( g3 w8 K

      祝大家新春快乐!

发表于 2009-1-24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24 13:56:00的发言:
( |2 R8 b |) _" c/ n0 ^/ q/ l

     春节将至,小孙女已从幼儿园回家,过节最高兴的就是孩子们,小傢伙给我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听着听着老眼竟然湿润起来,后代幸福健康活泼地成长真是让人老来乐开怀,另外我也感慨,我儿时唱过的这首歌,50多年后我再听到这首歌已经是我的宝贝孙女在愉快地唱着。这首歌大家都知道是电影《祖国花朵》的插曲,这部电影我第一次看就是在一机部子弟小学组织看的,电影中小演员的年龄应该与我们这一届的同学都差不多,这首歌也是在一机部子弟小学学会的,当时教唱歌的好像是郭老师,我记忆中她是方脸,烫发头,性格开朗又有风度。我记得我们班还到北海公园去荡了一次舟,在船上也唱了这首歌。回忆起来音容犹在昨日,现实却是已过50多年,我们与电影中的小演员现在都已是老大爷、老大娘了。在这里我把这首歌上传到这里,让我们这些曾经是祖国的花朵的老少校友们听着这首歌,让歌声把我们带回那魂牵梦萦的童年,好好品味当时我们这些花朵的甜蜜童年和多彩多姿的人生。

* T/ | ]5 b# P4 X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红领巾映着太阳,阳光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97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祖国的花朵。
: G" b3 Q9 H1 o7 N8 q" D4 u

        laojy学长看到您漂亮的小孙女真高兴,祖国的花朵也为我们送来了凉爽的风。衷心祝愿我们的花骨朵茁壮成长![em80]

发表于 2009-1-24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eiwei老弟:

- v1 F& T1 q% R

      我们同为一校人,不约而同都想到一块了,高兴,高兴,真是高兴。选歌咱们俩是年少的不忘老传统,年老的不忘赶时尚。哈哈!

发表于 2009-1-24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阴荏苒,昔日的少年今天已经是含饴弄孙啦!laojy学长的小孙女真是可爱啊!

/ T+ W7 n, d' H$ G& {; W; h* `

 

: G0 Z. S5 l7 F. S1 E

祝laojy学长和其他各位校友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 j3 s+ T K" |; ^+ m0 u

 

3 E' x2 z( q' Q! L) F7 u1 A

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荡起双桨

% ?. Y& A' w7 E( W4 u

 

- H9 b0 Y1 x- O0 ?! [( ~+ i. c% t0 ~

http://v.ku6.com/show/zhvbnqt4ern4G-fh.html

发表于 2009-1-24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24 13:56:00的发言:
6 @' Y2 o3 K7 O3 j9 r% t% G

     春节将至,小孙女已从幼儿园回家,过节最高兴的就是孩子们,小傢伙给我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听着听着老眼竟然湿润起来,后代幸福健康活泼地成长真是让人老来乐开怀,另外我也感慨,我儿时唱过的这首歌,50多年后我再听到这首歌已经是我的宝贝孙女在愉快地唱着。。。。。。。在这里我把这首歌上传到这里,让我们这些曾经是祖国的花朵的老少校友们听着这首歌,让歌声把我们带回那魂牵梦萦的童年,好好品味当时我们这些花朵的甜蜜童年和多彩多姿的人生。

* B C* M: [# @% l- p

 

4 C' A" T0 f8 }, J5 t/ z# ~# {' @: e

*****************************

4 R( D$ e3 P' Z+ j9 c2 E9 C# D

 

2 F G' L' M: y P, P* N. @* ]

. n5 d R6 m7 `: x+ B" t* ~

+ x7 p5 h+ }' p# H+ Z) F! a3 F8 [5 O! F# D. K% x+ d9 ]; S0 M0 N
- W: k( L- q5 H. o6 e
1 Z y( S0 P) K( s6 G

光阴荏苒,昔日恰同学少年,今天已含饴弄孙。。。。laojy学长的小孙女很可爱啊!

( o2 g, k2 s; ~ W2 s- [) V

 

% l1 `2 x' {# u. e1 T

祝第一届laojy学长和其他各位学长校友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9 z" ~" f0 N, G$ U) J

 

7 d( Z9 ~& f9 p x& n' V- L

请欣赏: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荡起双桨

8 z4 t& u5 b3 z( K" d

 

7 i# \; _9 l2 h+ m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n5Wn3sP16s/

8 q8 Q8 b- O4 o: R

发表于 2009-1-24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次发贴,是边学边卖,中间我反复折腾,总算勉强搞出来了,让各位多笑笑,可以添福添寿,哈哈!

发表于 2009-1-24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费了很大劲才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视频贴上来,让我们在新的一年荡起人生的双桨,充满希望的激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奋力前行。

, N8 ^4 P# t, w

 

再次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同学、校友们新春全家幸福安康。
发表于 2009-1-24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laojy学长,您和我都贴出了《让我们荡起双桨》链接,真是殊途同归啊。。。

" L& G% [; r7 I: H0 W

 

' k6 C0 ~; `6 b, {3 C$ \- h

不过,我挑选的链接是原装的歌声,听起来似乎带着五十年风雨过来的沧桑。而您那个版本一定是后来的歌星演绎的,走的是当今轻柔一派的路子,这就算是与时俱进吧。。。哈哈!

发表于 2009-1-24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荡起双桨

     春节将至,小孙女已从幼儿园回家,过节最高兴的就是孩子们,小傢伙给我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听着听着老眼竟然湿润起来,后代幸福健康活泼地成长真是让人老来乐开怀,另外我也感慨,我儿时唱过的这首歌,50多年后我再听到这首歌已经是我的宝贝孙女在愉快地唱着。这首歌大家都知道是电影《祖国花朵》的插曲,这部电影我第一次看就是在一机部子弟小学组织看的,电影中小演员的年龄应该与我们这一届的同学都差不多,这首歌也是在一机部子弟小学学会的,当时教唱歌的好像是郭老师,我记忆中她是方脸,烫发头,性格开朗又有风度。我记得我们班还到北海公园去荡了一次舟,在船上也唱了这首歌。回忆起来音容犹在昨日,现实却是已过50多年,我们与电影中的小演员现在都已是老大爷、老大娘了。在这里我把这首歌上传到这里,让我们这些曾经是祖国的花朵的老少校友们听着这首歌,让歌声把我们带回那魂牵梦萦的童年,好好品味当时我们这些花朵的甜蜜童年和多彩多姿的人生。

% i- m3 K2 g: @* \2 P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红领巾映着太阳,阳光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祖国的花朵。
发表于 2009-1-24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F$ x" B$ |" p/ v; G I

好碗,真是好碗啊  !。。。我静静的凝视着它。。。眼前渐渐有点模糊,,朦胧中那碗就像着一身素装的天仙,款款向我漫步走来;。。。她一个不经意的侧倾旋转,就把我带向遥远的孩童时代,随之封尘40多年的记忆条被一个一个的激活,美丽金色的回忆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那感觉真是震撼人心。。。多谢漫步学姐,把这一件无价之宝无私奉献在众人眼前。你真不容易,40多年来走南闯北,钻山涉水,穿街走巷,风风雨雨,却硬是把这搪瓷碗保留至今,虽说碗边有点掉瓷,但整个碗的品相还属上乘。真佩服你那么小就具有收藏眼光啦。。。嘿,嘿。。开个玩笑。

6 Q0 I+ I# Y# ^

我个人认为,对于曾在机院附小下过伙的校友来讲,此宝物现世带来的意义不亚于湖南马王堆及陕西秦始皇的出土文物。后者说的事离我们太远,而前者所包含的信息,就离诸位太近了。不是吗?看看楼上吧。。。被此碗触动的人可不止我一个,您那。。?

/ K, I* ~1 \5 K& A L, I

这两天正忙于加班和准备过节,一些回忆片段仍处于自我享受时期,还来不及写出来晒给大家,以后会上贴的,有兴趣的,敬请关注。

# [. O+ U ^& f3 m

另外我记得此种碗的颜色不仅有绿的,还有一种芝麻酱色(浅棕),是不是啊?。。。

4 d8 {) h$ ~( C! p4 [

 

~& z- o1 C, S, _5 G

至此牛年来临之际,祝各位校友新春愉快,阖家欢乐![em56]

发表于 2009-1-25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三年,我们六三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学校大门内东边的一块空地上,每人种了一棵桃树,当时我们憧憬着会长成一片桃树林,若干年后再回来看一定很壮观。听说随着时局变化,那些桃树早没有了,唉,可惜呀!

发表于 2009-1-25 0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盈盈在2007-10-24 14:3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kk.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机院附小64级2班部分女生分别留念。很有时代特色的照片。 3 O: `# U0 R1 `. {3 q/ J; r8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5 8:49:54编辑过]
- D% {& J/ B0 D8 E8 x1 E

同届不同班,让我仔细想想。。。还真回忆出几位丽人的名字:

6 z- b! L; `5 t7 P7 W: g

第一排从左至右:马琳,廖文琪,赵文华,赵?? (机院赵德才师傅之女)

6 g3 a7 e7 H! _3 k1 u

第二排从左至右:??,刘唯意,??,王俊英,??

$ F- N7 Q1 |! B" a/ [

第三排从左至右:孙英,林琪芳,赵??(机院干部赵书伦之女),??

: t7 G8 L, \% s

第四排从左至右:黄季仙,沈戴娜,??,翟文秀,胡琣

" i7 T6 E" r# f g$ c5 L

有70届的吗?上来给补充一下。

发表于 2009-1-25 0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六三年机院附小毕业的,六三班。正如大家所讲,机院附小当时确实是个很好的学校。我们的班主任是郑尧,非常敬业,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其中北京八中(男)最多,有5个。

! _9 Y; k; j$ X' {5 C

  我记得有一年,当时是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采访报道了我们,有两张照片见了报,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一个小组几个人在开会研究学雷锋做好事计划,当时我也在其中,只觉得开会时闪了一片紫色的光,抬头看时,记者已照了,这是我第一次见闪光灯照相,那个闪光灯比较原始,是电灯泡样的,里面装镁丝的一次性的那种。另一张照片是一个同学(我记得是聂振东,记错了请大家纠正)在用锯子锯东西,照片主题是学雷锋做好事修理桌椅。

6 H/ n3 \ D$ I) }0 M7 O1 f

  班里同学的姓名我还记得的有---男生:马永明,董亚东,任登陆,吴卓,聂振东,郭砚农,刘一帆,何小阳,韩志军,周大可,晏晋生,朱小明,章小维,王浩,甘强,张强,刘庆周,储小毛,何建平,张维加,陈丹广,王朝民,杨小毅,王汉生,崔惠民,朱长发,吉小靖,安明,吴**(名字忘了)。女生:王滨,吕庆,张宁宁,毛静中,马海涛,张小秋,魏荣乔,安莉莉,杨南莺。还有的请大家补充。

: z, d' _9 m* G/ ~9 |$ d4 s

 

8 x* [& k" u& z$ l! }4 w% B

 

发表于 2009-1-25 0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男生还有:魏际超
发表于 2009-1-25 0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张小明和邓济生应当是六一班的(六三年毕业)。当时从转亭上摔下去的事全校都知道,因为他们的事作为反面教材,被老师警告给所有人。

- Z, G" o* l1 i( ]# O9 J

  我的印象:他们两个都极淘气,但张小明比较彪悍,力气大,而邓济生比较瘦小,所以受欺负。关于张小明,虽然在在外面表现乏善可陈,在家里却是个好孩子,极为孝顺。我母亲与她母亲相识,老跟我夸张小明,说他懂事,懂礼貌,帮家里做事等等,老让我向学习。

& m6 H: \: |! C" a

  学校歌咏队我们六三班绝对是主力:马永明是男一号,手风琴伴奏是吴卓(有人说他现为航天老总),还有很多人合唱和口琴伴奏等等。

_; k/ R. b6 b y* K' L& k. b

 

发表于 2009-1-23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俺们在食堂里经常集体敲绿搪瓷碗,向大师傅要饭吃!还挺齐,还能奏处音节来。后来经常让生活老师批评。
发表于 2009-1-23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21 10:14:00的发言:
, i6 ] K+ [# P$ C

      最近回到子弟小学的园地来看看,啊呀真是热闹非凡。老同学校友相逢、老照片老信件共赏、师生真情回忆实在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一般人恐怕难以相信,一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多年的小学的师生还在为他们在这个学校的难忘记忆和情谊在这里緾绵。这些校友多是小学后期六十年代前后毕业的校友,我这个第一届的老校友太羡慕你们了,我发现你们的记忆力也比我们强太多了,连一些细微的记忆碎屑也都能拾取起来,有些小故事还挺逗人,还有不少的珍贵的小时的照片。另外你们还不时欢聚一起,以解思念之情。我就没有你们这样的福份了,到现在这个网上我只会到一个同届同班的同学。这不是说我们这班人孤情寡义,主要是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通讯条件,不要说手机,除了高级干部家庭,绝大多数人家中没有电话,经济条件也不行,绝大多数人每月也就几十元的工资,出一次远门至少要花掉半月的工资,所以同学之间的联系远没现在这样方便。现在托改革的福生活条件好多了,但是我们这一代人也都是奔70岁的人了。家中既使有电脑,不少人也是不会不学,当然也不会用。这就没机会在网上见面了。说到这里我就更羡慕你们赶上好时候了。我也相信,子弟小学虽然作为实体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小学人的精神会作为宝贵的人生财富得到延续和发扬。春节在即,衷心祝小学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 o. u2 ]0 t8 Q! {& x

新春快乐幸福,万事如意,心想事

4 J& d0 f' c: e- a* n

                  [em07]这就叫《红灯记》的另一个名子------《革命自有后来人》!

发表于 2009-1-23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eiwei qing kan @sina .[em45]  [em48]
发表于 2009-1-23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机械工业部直属院校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

$ h# X% Z, v8 Q+ O$ p; j0 I

校友们 [em68]新春快乐!

发表于 2009-1-23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前面看到有同学提到陈家喜,如能见到他请代问好,不知他现在哪,二十年前他在青铜峡水电站,到大连看他哥陈家祯,我们聚过一次,在小学时很崇拜他,羽毛球打的好,刻画也好,晚上在学校操场边给我们讲故事讲的神了,很有凝聚力,在那恶梦般的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同在革命造反兵团,

发表于 2009-1-23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漫步:真行啊,连这碗你都留着到现在,看着很亲切啊,想起那时四人一张桌子,伙食很好,连自然灾害那几年都吃的好,有是礼拜六还给个鸡蛋,我拿青和人换黄吃,最怕吃饭前排队,阿姨要检查手,不洗干净不许吃,记的有次早餐菜是臭豆腐,哈,全班同学吃完了没觉得什么,上课时满教室臭味,老师熏的受不了啦,宣布自习,

发表于 2009-1-23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雷人创意:~绿花磁  *红校徽。                 

4 z0 o& t( e3 v

碗儿啊看见你是格外亲!

发表于 2009-1-23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21 10:14:00的发言:
7 D, M( d" Z; S7 \

      最近回到子弟小学的园地来看看,啊呀真是热闹非凡。老同学校友相逢、老照片老信件共赏、师生真情回忆实在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一般人恐怕难以相信,一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多年的小学的师生还在为他们在这个学校的难忘记忆和情谊在这里緾绵。这些校友多是小学后期六十年代前后毕业的校友,我这个第一届的老校友太羡慕你们了,我发现你们的记忆力也比我们强太多了,连一些细微的记忆碎屑也都能拾取起来,有些小故事还挺逗人,还有不少的珍贵的小时的照片。另外你们还不时欢聚一起,以解思念之情。我就没有你们这样的福份了,到现在这个网上我只会到一个同届同班的同学。这不是说我们这班人孤情寡义,主要是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通讯条件,不要说手机,除了高级干部家庭,绝大多数人家中没有电话,经济条件也不行,绝大多数人每月也就几十元的工资,出一次远门至少要花掉半月的工资,所以同学之间的联系远没现在这样方便。现在托改革的福生活条件好多了,但是我们这一代人也都是奔70岁的人了。家中既使有电脑,不少人也是不会不学,当然也不会用。这就没机会在网上见面了。说到这里我就更羡慕你们赶上好时候了。我也相信,子弟小学虽然作为实体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小学人的精神会作为宝贵的人生财富得到延续和发扬。春节在即,衷心祝小学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 u, d: C7 G! S2 @0 W! i) U

 

3 L) T0 w' Y( F T% ?

     见到老鞠的帖子很感慨,老鞠如此熟练的应用电脑,一直不落伍,令人钦佩!m马达路过这里,在这里顺便给各位拜年了!

7 s. q6 u8 g7 u: E4 N3 K( m

新春快乐幸福,万事如意,心想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14:20 , Processed in 1.42717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