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m1 }5 [# K* B7 W# o" d 机院附小食堂的伙食质量是没得说,饭香味儿正,而且我记得没怎么吃过粗粮(像窝头,玉米面发糕,棒子面粥。。。)。那是不是附小食堂从哪儿拿到粮油补贴了?文革开始时,班里的住校生陆陆续续都转走了,高年级情况也是一样。自从66届学生毕业后,学校住校生数量急剧减少,学生来源基本就是机院子弟。没有住校生的支撑,附小食堂的功能基本丧失,也就是面向小学教师卖个馒头,包子什么的。文革中红卫兵搞大串联,附小食堂还做过接待站,有红卫兵在里面打地铺。那时附小食堂是否还向红卫兵供应饭菜?记不清楚了。。。。。不过我曾经看见他们很麻溜儿地把库房里几桶芝麻酱分吃得干干净净,。。,最后大概实在是没人光顾,不知何时(可能在67年底或68年初),附小食堂大门终于关闭。门窗都被木条钉死,大厅里堆放着破桌椅板凳,灶房烟囱再也没有冒出过青烟。而附小食堂的大师傅们最后则转到机院教工食堂工作。。。唉,让人怀念的机院附小食堂。。。。。之所以这么留念它,是因为从附小食堂一下伙回家,就开始每月吃定量粗粮,而且一吃,就吃了十几年。
2 V. a# n5 T; w. h$ J4 e ]没有了住校生,11号宿舍楼也空了,那些负责管理住校生生活起居的阿姨们和工友们则面临“失业”问题,还真忘记当时学校是怎样安排他们的工作, 反正宿舍楼没专人管了。记得我和几个一块儿玩的小哥们儿想亲身体验住集体宿舍的滋味, 于是撬开一间房子,每人从家里搬来被褥, 就那么住上了, 很简单的哟。 到了晚上大家都很兴奋,不过基本就是瞎吵吵,乱捣蛋,谁也不好好睡觉,结果没折腾两天全都被家长拽回家了。我还记得当时机院里一位大哥大级人物---陈家喜在11号宿舍楼三层住了一间房,里面放了一台天津产“北京”牌14吋电子管黑白电视机,他还养了许多鸽子,品种有点子,两头乌,铁翅乌,紫环,。。。每当天空碧蓝,云白风暖时,陈大哥的宝贝就冲上天空展翅自由飞翔,阵阵鸽哨声萦绕着小学操场上空,。。。。我等众小厮则翘首仰脖,欣赏着鸽子的表演,无忧无虑地消磨着童年美好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