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4-24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米碗在2007-4-24 12:06:53的发言:

    我虽然是局外人,但我很喜欢听你们的童年的事儿,其实我一直在悄悄地关注着你们每一个人的回复帖,感觉好温暖啊。。。。。。

欢迎你多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4-24 8:57:51的发言:

     感觉只有咱们学校的桌椅是这样的,好自豪。就是打扫卫生不太方便,我们每次都要把桌子立起来,打扫下面,力气小的同学还弄不动呢。

[em07]

是很特殊,我们学校的宿舍楼,教学楼,桌椅等整个设计全部是仿苏式的,

发表于 2007-4-24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2:北方人,印象中是转业军人,教数学。教学很认真、卖力气,耐心不够;辅导同学时易急躁,爱发脾气。

老师(男):北京人,教美术,曾是我班班主任。我印象中他从来不训斥人很有亲和力。

老师(女):教语文,曾是我班班主任。应大户人家出身,大气、具有落落大方的气质;讲课及管理同学总是四平八稳、不急不燥,我记忆中没有她发火的印象。语文功底很深,至今脑中仍留有她一手背后,一手掌书在讲台前漫步读诗的影像。本人的确受益于郑老师的教诲,非常感谢她。我与同学邓济生曾在70年去小学看望了老师(并同时看望了老师,其他几个老师和阿姨均没找到故未能看望)。

周阿姨:三年级下半学期管理我们生活。个子不高,圆脸皮肤较黑,其他方面我印象不多。

康阿姨:何年开始管理我班说不太准。年轻、漂亮、朝气蓬勃,按现在语言叫阳光青年。正直、热情与同学打成一片,比较护我们班同学,我班同学聚会谈论往事都是念念不忘康阿姨。

非常会讲“肖飞买药”的阿姨(姓记不清了):高个、大眼睛、梳盘头,快人快语、非常豪爽,女中豪杰气质。但是,有错犯在她手上,她一瞪眼让人心里也发怵。记得熄灯后同学们一般都说话不睡觉或偷去厕所聊天,此阿姨干脆招呼大家入床,由她开讲评书“烈火金刚中的肖飞买药片断”。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回忆她难以忘却的是“肖飞买药”。

现想起来阿姨们很辛苦,

比如一日三餐:阿姨们都提前进入食堂布置碗筷和分配菜饭(尤其早餐她们7点就到食堂开始工作),同时在她们把持的笸箩和饭盆中留有可为同学添加的主食,然后她们站立在条形餐桌把头处等候我们排队进餐厅入座。开饭后她们随时要为不够吃的同学加饭,笸箩和饭盆中没饭了她们还要小跑进操作间取饭。记得饭不够时,阿姨们还为自己的班抢饭。

生活管理:晚上我们熄灯后她们才下班(还要轮流值夜班),清晨起床铃响前她们已到我们宿舍。她们当时也就是刚有幼儿的母亲吧。

 

 

是否还记得发生在学校中的趣事和同学恶作剧?

——听说有同学半夜梦游到操场上跑步,跑完又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自己竟全然不知。第二天有同学醒后,发现有个双脚底板乌黑的人躺在他对面床上睡觉,非常害怕赶紧叫阿姨。后经阿姨仔细摸排确认属同学梦游。从此,宿舍楼门口有阿姨专人锁门、值班;

——不知那个班的学生夜间趁同学上厕所,犯坏钻进其被窝拉了泡屎便回自己床睡觉了。该同学回来进被窝粘了一身屎便大哭起来,惊动阿姨查来查去、又洗又换的折腾了一夜,也没抓住这个“罪魁祸首”;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24 17:57:29的发言:

老师(2:北方人,印象中是转业军人,教数学。教学很认真、卖力气,耐心不够;辅导同学时易急躁,爱发脾气。

老师(男):北京人,教美术,曾是我班班主任。我印象中他从来不训斥人很有亲和力。

老师(女):教语文,曾是我班班主任。应大户人家出身,大气、具有落落大方的气质;讲课及管理同学总是四平八稳、不急不燥,我记忆中没有她发火的印象。语文功底很深,至今脑中仍留有她一手背后,一手掌书在讲台前漫步读诗的影像。本人的确受益于郑老师的教诲,非常感谢她。我与同学邓济生曾在70年去小学看望了老师(并同时看望了老师,其他几个老师和阿姨均没找到故未能看望)。

周阿姨:三年级下半学期管理我们生活。个子不高,圆脸皮肤较黑,其他方面我印象不多。

康阿姨:何年开始管理我班说不太准。年轻、漂亮、朝气蓬勃,按现在语言叫阳光青年。正直、热情与同学打成一片,比较护我们班同学,我班同学聚会谈论往事都是念念不忘康阿姨。

非常会讲“肖飞买药”的阿姨(姓记不清了):高个、大眼睛、梳盘头,快人快语、非常豪爽,女中豪杰气质。但是,有错犯在她手上,她一瞪眼让人心里也发怵。记得熄灯后同学们一般都说话不睡觉或偷去厕所聊天,此阿姨干脆招呼大家入床,由她开讲评书“烈火金刚中的肖飞买药片断”。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回忆她难以忘却的是“肖飞买药”。

现想起来阿姨们很辛苦,

比如一日三餐:阿姨们都提前进入食堂布置碗筷和分配菜饭(尤其早餐她们7点就到食堂开始工作),同时在她们把持的笸箩和饭盆中留有可为同学添加的主食,然后她们站立在条形餐桌把头处等候我们排队进餐厅入座。开饭后她们随时要为不够吃的同学加饭,笸箩和饭盆中没饭了她们还要小跑进操作间取饭。记得饭不够时,阿姨们还为自己的班抢饭。

生活管理:晚上我们熄灯后她们才下班(还要轮流值夜班),清晨起床铃响前她们已到我们宿舍。她们当时也就是刚有幼儿的母亲吧。

 

 

 

 

是否还记得发生在学校中的趣事和同学恶作剧?

——听说有同学半夜梦游到操场上跑步,跑完又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自己竟全然不知。第二天有同学醒后,发现有个双脚底板乌黑的人躺在他对面床上睡觉,非常害怕赶紧叫阿姨。后经阿姨仔细摸排确认属同学梦游。从此,宿舍楼门口有阿姨专人锁门、值班;

——不知那个班的学生夜间趁同学上厕所,犯坏钻进其被窝拉了泡屎便回自己床睡觉了。该同学回来进被窝粘了一身屎便大哭起来,惊动阿姨查来查去、又洗又换的折腾了一夜,也没抓住这个“罪魁祸首”;

悠悠岁月,往事如烟,回忆中。

发表于 2007-4-24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24 17:57:29的发言:

老师(2:北方人,印象中是转业军人,教数学。教学很认真、卖力气,耐心不够;辅导同学时易急躁,爱发脾气。

老师(男):北京人,教美术,曾是我班班主任。我印象中他从来不训斥人很有亲和力。

老师(女):教语文,曾是我班班主任。应大户人家出身,大气、具有落落大方的气质;讲课及管理同学总是四平八稳、不急不燥,我记忆中没有她发火的印象。语文功底很深,至今脑中仍留有她一手背后,一手掌书在讲台前漫步读诗的影像。本人的确受益于郑老师的教诲,非常感谢她。我与同学邓济生曾在70年去小学看望了老师(并同时看望了老师,其他几个老师和阿姨均没找到故未能看望)。

周阿姨:三年级下半学期管理我们生活。个子不高,圆脸皮肤较黑,其他方面我印象不多。

康阿姨:何年开始管理我班说不太准。年轻、漂亮、朝气蓬勃,按现在语言叫阳光青年。正直、热情与同学打成一片,比较护我们班同学,我班同学聚会谈论往事都是念念不忘康阿姨。

非常会讲“肖飞买药”的阿姨(姓记不清了):高个、大眼睛、梳盘头,快人快语、非常豪爽,女中豪杰气质。但是,有错犯在她手上,她一瞪眼让人心里也发怵。记得熄灯后同学们一般都说话不睡觉或偷去厕所聊天,此阿姨干脆招呼大家入床,由她开讲评书“烈火金刚中的肖飞买药片断”。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回忆她难以忘却的是“肖飞买药”。

现想起来阿姨们很辛苦,

比如一日三餐:阿姨们都提前进入食堂布置碗筷和分配菜饭(尤其早餐她们7点就到食堂开始工作),同时在她们把持的笸箩和饭盆中留有可为同学添加的主食,然后她们站立在条形餐桌把头处等候我们排队进餐厅入座。开饭后她们随时要为不够吃的同学加饭,笸箩和饭盆中没饭了她们还要小跑进操作间取饭。记得饭不够时,阿姨们还为自己的班抢饭。

生活管理:晚上我们熄灯后她们才下班(还要轮流值夜班),清晨起床铃响前她们已到我们宿舍。她们当时也就是刚有幼儿的母亲吧。

 

 

 

 

是否还记得发生在学校中的趣事和同学恶作剧?

——听说有同学半夜梦游到操场上跑步,跑完又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自己竟全然不知。第二天有同学醒后,发现有个双脚底板乌黑的人躺在他对面床上睡觉,非常害怕赶紧叫阿姨。后经阿姨仔细摸排确认属同学梦游。从此,宿舍楼门口有阿姨专人锁门、值班;

——不知那个班的学生夜间趁同学上厕所,犯坏钻进其被窝拉了泡屎便回自己床睡觉了。该同学回来进被窝粘了一身屎便大哭起来,惊动阿姨查来查去、又洗又换的折腾了一夜,也没抓住这个“罪魁祸首”;

给葡萄园友人补充一点内容:

廖老师名廖永哲,五年级时是我们班主任,写字、画画都可以,我当时曾努力模仿他写的字,到现在我写字还有他的部分影子,曾任图画老师。正像葡萄园友人说的,廖老师为人和气,友善,从不训斥学生,而是以理服人。廖老师也有弱点,就是喜欢抽烟,并因为抽烟而遭到我们同学的耻笑,特别是女生,曰:大烟鬼。不知何时,此话传入廖老师耳中,一天上课,老师郑重其事地在课堂上宣布:从今以后再与烟无缘,望同学们监督,此言一出,果然很长一段时间不见老师抽烟。当然,最后......。

廖老师的手还非常巧,给我们当过航模的辅导老师,附小的航模队在朝阳区应是首屈一指的。本人现在知道的一点机械加工方面的知识还是当时打下的底子。毕业的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廖老师,听说也已经去世了。

郑老师名郑尧,高高个子,人非常泼辣,记得她家住职工宿舍中间单元的三楼,是我们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同时教语文。郑老师的女儿曾经与我们同班,叫朱晋礼(是否是这几个字记不清了),后来分班时去其它班了。我们班同学在1998年国庆节前,小学毕业三十四周年聚会时请到郑老师、康阿姨参加,大家都很高兴,还照了一些照片,引起了许多珍贵的记忆。

康阿姨是跟我们班时间最长,与同学们打得最热的一个老师。我们从年级开始直到毕业,一直是康阿姨管理我们的生活(其间阿姨生小孩由其他阿姨代管过一段),葡萄园友人说的没错,康阿姨年轻、漂亮,爱唱爱跳,完全是一个大姐姐的形象与我们一起生活,因此印象深刻。说来也奇怪,尽管那时我们的年龄还小,那个时代也不提倡偶像,但我们这些男生还是把康阿姨当成青春偶像。康阿姨的名字叫康瑞玲。

我还要提一个人,是一名校工,姓赵,名字不知道,当时年纪在五十岁左右,负责为同学们理发。理发室在宿舍楼的二楼中间位置。我们五年级以后,全国学雷锋,做好事,我们班几个同学课余时间就到赵师傅那里帮忙理发和打扫卫生。赵师傅非常耐心地教我们如何使用理发推子,头应怎么样下手去理。开始时,我们从下面理出一个马桶盖,由赵师傅做最后的修理,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也可以完成全套理发过程,而且手艺还不错。此后,我在中学及上山下乡、当兵时都用上了这点手艺。还真要感谢附小的赵师傅了。

发表于 2007-4-24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米碗在2007-4-24 12:06:53的发言:

    我虽然是局外人,但我很喜欢听你们的童年的事儿,其实我一直在悄悄地关注着你们每一个人的回复帖,感觉好温暖啊。。。。。。

从四品,大姐大级别的,欢迎光临本话题,参与话题并提出宝贵意见。[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4 20:56:58的发言:

给葡萄园友人补充一点内容:

廖老师名廖永哲,五年级时是我们班主任,写字、画画都可以,我当时曾努力模仿他写的字,到现在我写字还有他的部分影子,曾任图画老师。正像葡萄园友人说的,廖老师为人和气,友善,从不训斥学生,而是以理服人。廖老师也有弱点,就是喜欢抽烟,并因为抽烟而遭到我们同学的耻笑,特别是女生,曰:大烟鬼。不知何时,此话传入廖老师耳中,一天上课,老师郑重其事地在课堂上宣布:从今以后再与烟无缘,望同学们监督,此言一出,果然很长一段时间不见老师抽烟。当然,最后......。

廖老师的手还非常巧,给我们当过航模的辅导老师,附小的航模队在朝阳区应是首屈一指的。本人现在知道的一点机械加工方面的知识还是当时打下的底子。毕业的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廖老师,听说也已经去世了。

郑老师名郑尧,高高个子,人非常泼辣,记得她家住职工宿舍中间单元的三楼,是我们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同时教语文。郑老师的女儿曾经与我们同班,叫朱晋礼(是否是这几个字记不清了),后来分班时去其它班了。我们班同学在1998年国庆节前,小学毕业三十四周年聚会时请到郑老师、康阿姨参加,大家都很高兴,还照了一些照片,引起了许多珍贵的记忆。

康阿姨是跟我们班时间最长,与同学们打得最热的一个老师。我们从年级开始直到毕业,一直是康阿姨管理我们的生活(其间阿姨生小孩由其他阿姨代管过一段),葡萄园友人说的没错,康阿姨年轻、漂亮,爱唱爱跳,完全是一个大姐姐的形象与我们一起生活,因此印象深刻。说来也奇怪,尽管那时我们的年龄还小,那个时代也不提倡偶像,但我们这些男生还是把康阿姨当成青春偶像。康阿姨的名字叫康瑞玲。

我还要提一个人,是一名校工,姓赵,名字不知道,当时年纪在五十岁左右,负责为同学们理发。理发室在宿舍楼的二楼中间位置。我们五年级以后,全国学雷锋,做好事,我们班几个同学课余时间就到赵师傅那里帮忙理发和打扫卫生。赵师傅非常耐心地教我们如何使用理发推子,头应怎么样下手去理。开始时,我们从下面理出一个马桶盖,由赵师傅做最后的修理,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也可以完成全套理发过程,而且手艺还不错。此后,我在中学及上山下乡、当兵时都用上了这点手艺。还真要感谢附小的赵师傅了。

我们也是他剃的头,那时三,四十岁。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母校生活开始篇

因为我们是住宿制,必须在周一开学,周日局里派班车送,因此晚开学几天。局里的汽车就停在汽车局大院的车库,和我家正好隔着个足球场。我的大表哥,姑妈的儿子送我去,他在杭州浙江大学读书,暑假来玩,姑妈女儿表姐在北京读中专,加上武汉读高中的大伯母家的堂哥,暑假家里最多134口人,我们家也就两间房子,住的确实很挤,不然,我也不会在面试时,冒出我们家住不下而想来这个学校的可笑的回答。

忘了交代了,妈妈是学文学的旧大学生,部长最初找过她,以85元人民币的月薪聘请做部里老干部们的古典文学补课教员,但是我们年龄当时都太小,没有应聘。过了几年,我们都大点了,她又出来工作,北京工作很难找了,她在市里一所中学教语文。早出晚归的。

老妈,姑妈,大表哥拿着行李物品送我上车,大年,二宝,小林也都赶来了,老妈千叮咛万嘱咐的,弄的我挺心烦,看那些老生都油的要命的样子。我坐在楼上王哥旁边,他比我高两届,很懂事而且高大,妈妈特地到他们家,让他多关照我。

车开了,突然看大年跟在车后边跑,大年是我的多年小伙伴,我们一同踢球,游戏玩耍,一同去钓鱼台钓鱼,游泳,一同上学读书,一同帮忙打架。直到汽车已经开上大街很远了,我还看到他站在汽车局大院的门口,呆呆的看着。

汽车沿复兴门外大街,穿过复兴门城门,到现在的复兴门内大街,那时还没有修复兴门内大街,石头路,坑坑洼洼的,是北京的老四合院胡同街区,再经西单,西四牌楼,北海,景山前街,故宫,东四牌楼,朝阳门内,外大街,到达红庙,进到机院院内,现在这些北京的原生态的历史街区只能在记忆当中了。

我的宿舍安排在宿舍楼309,一上楼梯的房间,大表哥认真的帮我铺床,整理东西。孟阿姨,胖胖的,穿着一身发白的军装,长着一双很漂亮的大眼睛,一看就是出身在军人世家。她接待我,问了一句,他年龄很小吧。我很不自然,难道我长的小吗?让我把洗漱用具拿到水房,每个人都有专门的地方,这才明白,老爸为什么要在脸盆的下面写上字。

大表哥交代了几句就走了,立码我就没着没落起来。我看了有四张床,对面同学还没来,另外两个一个姓赖,一个姓段,小赖个头很小,弱不禁风的样子,家在设计院,离我家不远,另一个叫段元,不怎么说话。很快对面同学回来了,他叫了我一声:“季月,你好,我们是一个汽车局大院的,我认识你。我叫郑海虎。”我一楞,看他个子很高,脸面身材全比一般同学宽大,人如其名,一副虎虎生威的样子。谈吐之间流露出比我们这些同龄人成熟和老练的多的神情。小赖连忙说,这是我们班长。我很奇怪,怎么没见过他,他却见过我。他家住汽车局大院河南,那么就是处级以上的干部。这样的小伙放到中学,肯定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女生们投纸条的对象。

旁边一个大宿舍住着我们班另一部分同学,一个穿着兰褂子很朴素的男同学过来和海虎说话,言谈之中是足球比赛的事情,我立刻注意看他,他很清瘦,目光锐利,但是身体非常结实。海虎介绍说“这是吴成栋,体育委员,家住百万庄。”他立刻过来跟我握了下手,从他握手的热情和真挚的目光,我预感到这是一个能以诚相待靠的住的朋友。

他们两个的共同特点是比我们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而显的老成持重。这也是那个时代特殊形成的。从那一时刻起,他们两个与我开始了刻骨铭心的深厚友情。

接着,又来了个叫叶文刚的,挺敦实的同学,同学们叫他大缸(刚),这是一语双关的,大缸瞥了我一眼:“新来的?”不那么友好,他挺爱打架,是好惹是生非的人。但是一看就是很讲义气的人。他们三个人都有一个专长,那就是足球,他们都成为我的好朋友,跟我结下不解之缘。

快吃饭了,我正找不着北的时候,海虎跑回来,一挥手叫我:“阿月,走,吃饭去。”我们食堂外边整好队,按照顺序进入餐厅。阿姨她们各自站立在自己班级条形餐桌把头处等候我们排队进餐厅入座。然后吹哨子喊12。每个人随着口令手心,手背翻给对面同学看,如果脏就得报告阿姨,洗干净后才能进餐。

晚上睡觉我想起家来,想到家人,还有小伙伴们,好长时间没睡着,第二天,海虎对我说“想家了吧?”我问:“你从前也想过家吧?”他笑了笑,摇摇头:“我从来没想过家。”我很奇怪他说的话和欲言又止的样子。

0 n/ m1 J, d# `6 u9 o!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3 11:54:5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5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23 21:59:19的发言:

各位好!

现将本人对校长与老师们的回忆提供大家,请给于指正.

周毅校长是前任。是南方人。记得当时好像是烫短发、比较精干,带有部机关干部气质。对她印象深的原因是:我们两家在上海曾住邻居,前后调一机部。她爱人是部里某局长,家住百万庄。我三年级暑假开学转入子弟小学曾是她带我进的教室。周后又调回一机部。

谭校长是后任。北方人,好像是山东口音。形象朴实、稳重、为人和气、清瘦、进城干部形象。记得我们有时下午在操场西边水泥路打羽毛球时,他从教学楼出来沿路往北走时会很和蔼与我们打招呼。有时也去食堂查看我们吃饭,有老干部的气质和作风。真不是现在校长的样!我们毕业后还是谭校长在任。

周校长前任是谁我就不知了。

印象深的老师和阿姨有:

男胡老师:教数学,大学毕业。上海人,家在上海。发大水那年暑假开学,京沪铁路冲毁为赶来开学上课,男胡老师坐船经天津才转道北京。此事是上课时由于我们闹将他气得摔粉笔,伤心后诉说起他的一片苦心。现想起来很对不起他,不知胡老师现在何处?

女钱老师:教数学,南方人。左腿轻度残伤,气质非常好。和蔼可亲,从没见过她发火,辅导时总是循循善诱,耐心致致。其姐姐是老革命“钱瑛”。钱老师家住操场北面教工宿舍楼中间单元一层。

廖老师:班主任,教美术。

待后续

   胡老师是叫胡元乔吗?如果是的话,我记得他在文革初期受到冲击被遣返回老家了,后来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廖老师是文革中教过我们,具体教什么忘记了,那个时候上学也不是正经上。印象中他好像挺厉害的。我姐姐说廖老师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字写的很漂亮。看来他是个多面手。

) L+ c/ A. D" `/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6 17:38:4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5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松大哥写的真好!
发表于 2007-4-25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三支持补充:

请问那位能提供和描述以下情况:

1、男胡老师(2);

2、子弟小学猪圈的位置;

3、春游;

4、学校开学和放假校门场面(尤其放假激动人心场面和捆绑行李、背行李);

5、周六和周日接送车行走路线和站点图(经常路线不固定,无轨电车接送时期那是要在城区兜大半圈,对北京城区了解受益于此,如同走马观花很过瘾);

6、星期日下午甘家口家长送学生返校场面(低年级学生一片悲痛欲绝惨痛场面);

7、谁周六放学从学校(是否叫朝阳区小猪店站)走回家(西城和海淀的汽车局/百万庄/甘家口或更远)?

另记得:

每到周六中午饭同学们一般都无心吃饭急着回家,但周六午饭菜质量是最好(估计让低年级学生回家说好话),有一段时间还备有一个大牛皮纸袋内装有水果和其它什麽吃的(按现在说法叫大礼包吧)。有的同学们归心似箭有的拎袋就走。

那个年代同学们的着装都很朴素,补丁衣服、球鞋、布鞋还钉前后掌(有的脚还很臭)。那个年代太平盛世,人情味很浓。有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没有怕孩子丢的和被坑蒙拐骗的事。家长也没有时间管孩子,天天都在加班早出晚归。孩子们很难与家长见面和沟通,大家都是跟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美好的同年!

发表于 2007-4-25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游我只记得老师带着坐机院的大轿车,自己带吃的(在食堂吃饭的走校生和住校生是学校发的面包和鸡蛋)。现在看来是太寒酸了,可是在当时可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同学们都开心的不得了。我们好像去过几次都是北海,高年级的到那里去我没有记忆。
发表于 2007-4-25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淘了几枚印章,送给经常发帖子的各位同学。希望大家喜欢。

(可以宕下来用于网上)

# Q2 K/ D/ ]8 @. x4 p; C8 U9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5 20:14: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5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4-25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4-25 10:24:34的发言:






淘了几枚印章,送给各位经常发帖子的同学。希望大家喜欢。

(可以宕下来用于网上)

真好!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7-4-25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
发表于 2007-4-25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3 21:35:13的发言:

航空局不属于一机部。航空局是当时的二机部(军工部)的四局,也是后来的航空部的前身。我们小学除了一机部子弟外,还有五机部的,三机部的,军队的,但多多少少都与一机部有过联系。我们班上就有五机部五院的子弟,这些同学的家住在广安门内北线阁一带。吴运铎当时是五机部一所的,他的儿子也在我们学校。还有的同学父母原来是一机部的,后来工作调动,到其它单位了。

建国初期工业变化较大,机构也曾变来变去,1952年成立二机部,航空局称二机部四局;1958年一、二两个机械部合并,一度改为一机部四局,这样才有四局的孩子们上这个学校;好景不长,1960年9 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第三两个机械工业部。其中三机部为国防工业部。一机部四局(航空工业局)改为三机部四局。3 j, e. O3 Q! h" k9 o/ s 63年9 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三、五、六机械工业部。在四局基础上组建了三机部。(以上是我查资料得来)
      

发表于 2007-4-25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4-25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4-25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这种印章是免费设计的,而且限4个字,例如“狗狗看着我”,无法取舍,超出部分只能割爱。供大家一乐。[em05]( c% \" y8 ]; G8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5 11:55: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5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4-25 11:00:08的发言:

建国初期工业变化较大,机构也曾变来变去,1952年成立二机部,航空局称二机部四局;1958年一、二两个机械部合并,一度改为一机部四局,这样才有四局的孩子们上这个学校;好景不长,1960年9 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第三两个机械工业部。其中三机部为国防工业部。一机部四局(航空工业局)改为三机部四局。
             
63年9 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三、五、六机械工业部。在四局基础上组建了三机部。(以上是我查资料得来)

      

长见识!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25 9:43:50的发言:

谢谢老三支持补充:

请问那位能提供和描述以下情况:

1、男胡老师(2);

2、子弟小学猪圈的位置;

3、春游;

4、学校开学和放假校门场面(尤其放假激动人心场面和捆绑行李、背行李);

5、周六和周日接送车行走路线和站点图(经常路线不固定,无轨电车接送时期那是要在城区兜大半圈,对北京城区了解受益于此,如同走马观花很过瘾);

6、星期日下午甘家口家长送学生返校场面(低年级学生一片悲痛欲绝惨痛场面);

7、谁周六放学从学校(是否叫朝阳区小猪店站)走回家(西城和海淀的汽车局/百万庄/甘家口或更远)?

另记得:

每到周六中午饭同学们一般都无心吃饭急着回家,但周六午饭菜质量是最好(估计让低年级学生回家说好话),有一段时间还备有一个大牛皮纸袋内装有水果和其它什麽吃的(按现在说法叫大礼包吧)。有的同学们归心似箭有的拎袋就走。

那个年代同学们的着装都很朴素,补丁衣服、球鞋、布鞋还钉前后掌(有的脚还很臭)。那个年代太平盛世,人情味很浓。有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没有怕孩子丢的和被坑蒙拐骗的事。家长也没有时间管孩子,天天都在加班早出晚归。孩子们很难与家长见面和沟通,大家都是跟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美好的同年!

深深的回忆中!

发表于 2007-4-25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4 20:56:58的发言:

我还要提一个人,是一名校工,姓赵,名字不知道,当时年纪在五十岁左右,负责为同学们理发。理发室在宿舍楼的二楼中间位置。我们五年级以后,全国学雷锋,做好事,我们班几个同学课余时间就到赵师傅那里帮忙理发和打扫卫生。赵师傅非常耐心地教我们如何使用理发推子,头应怎么样下手去理。开始时,我们从下面理出一个马桶盖,由赵师傅做最后的修理,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也可以完成全套理发过程,而且手艺还不错。此后,我在中学及上山下乡、当兵时都用上了这点手艺。还真要感谢附小的赵师傅了。

那个时候学雷锋,都是自己理发,我也喜欢给别人理发,无奈,技不如人,常常给人理成秃子,同学们一般不会找我理第二次。

[em07][em07][em01]
发表于 2007-4-25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猪圈的位置在教工宿舍的北面,靠学院的北面围墙,好像常年养有十头左右的猪,学校每逢重大事情或节假日便杀猪庆贺。当时杀猪并不去屠宰场,就是在食堂外面的空地上。每到这时,我们这些爱热闹的都愿意围在那里看光景,里三层外三层的,说说笑笑也很热闹。有关杀猪的全套过程,我就是在小学了解的。但对于杀猪后先用铁钎顺猪后腿捅进去,然后用嘴吹气,直到猪全身鼓涨起来,再用木棒敲打一遍,很不理解,直到现在也不知是为什么。我以前提到的老蔡就是干吹气的。[em01]

周六放学,对我们来说像是盛大的节日,尤其是在高年级以后,因为我们这些不坐集体车的同学是可以自由行动的。与葡萄园友人一样,我也不坐集体车而是自己回家。我与葡萄园友人一起走过,在景山看拍电影,还帮助拉三轮车的车夫送劈柴,但更多的时候是坐汽车在北京城遛车,沿不同的路线回家。另外,我还找到一个好去的地方,就是天桥。那时候天桥的场子还没有拆,各种杂耍、变戏法的,摔跤的,练武术的,卖唱的,说书的,算命的,各圈一个地盘,摆一个摊子就开练。我比较喜欢文静一点,就是看变戏法的,也就是中国传统的魔术。一个老者,拿一个空的玻璃碗放在地上,盖上一块布,再用一个金属环套上,然后边敲小铜锣边念念有词地唱着歌谣,一不小心,敲到布盖的玻璃碗上,把碗敲碎了。老者一脸的沮丧,准备收摊,但打开布一看,非但没有打碎的碗,连玻璃渣子也没有...然后,他又重新铺上布,套上金属环,用双手轻轻地从地上拔,再拔,直到拔出一个碗的形状,打开布:一个完好的玻璃碗,里面盛满了水,水中还有一条游动的小金鱼...。真是绝了!

发表于 2007-4-26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5 22:31:38的发言:

学校猪圈的位置在教工宿舍的北面,靠学院的北面围墙,好像常年养有十头左右的猪,学校每逢重大事情或节假日便杀猪庆贺。当时杀猪并不去屠宰场,就是在食堂外面的空地上。每到这时,我们这些爱热闹的都愿意围在那里看光景,里三层外三层的,说说笑笑也很热闹。有关杀猪的全套过程,我就是在小学了解的。但对于杀猪后先用铁钎顺猪后腿捅进去,然后用嘴吹气,直到猪全身鼓涨起来,再用木棒敲打一遍,很不理解,直到现在也不知是为什么。我以前提到的老蔡就是干吹气的。[em01]

吹气,猪全身鼓涨起来,再用木棒敲打一遍,使气分布均匀,是为了刮猪毛。

发表于 2007-4-26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4-22 22:33:19的发言:
俺记得那是1965年的夏天,一个星期天,当时俺所在的中学有七个机院附小毕业的,但都不是俺那个班的,他们的名字也不记得了。俺那个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住在百万庄、甘家口一带,只有俺们几个航空局的子弟回后海北河沿边的局家属院,俺们那个院紧靠着老卫生部,李德全老太太(当时的卫生部长)逢周六就到俺们这院里检查卫生。俺们那院西边是原来摄政王府的花园(现在是宋庆龄故居),俺们几个机院附小的小伙伴经常到那里去游玩,采摘桑仁,那里有许多长廊、水榭、书斋、亭阁,在老城区里可以说是非常雅致休闲的皇家园林。

还记得养蚕吗?常识课老师布置观察蚕的生长,一直到吐丝,我们到处去找桑树,采桑叶,当然也采过桑葚。

! k( G4 ~; q( R) t9 [* U;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6 0:34: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6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2][em03][em04][em05][em06][em07][em08][em09][em10]经过大家努力终于建到300楼。
发表于 2007-4-26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2][em03][em04][em05][em06][em07][em08][em09][em10]还要发动同学上网,如有老师能来就更好了。. {4 S* g0 ^% g+ _! N8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6 0:32:53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3 13:51 , Processed in 1.221688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