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艺术的源流 民间相传寿山石雕始于两汉。现存福建省博物馆,由南朝墓葬出土的寿山石《卧猪》刻工简朴,形态逼真,证明远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就已经问世。唐代,经济繁荣,佛教兴盛,寿山石雕佛像,香炉等物,作为礼品由寺院馈赠四方香客,从此闻名于世。宋代,重文轻武,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成重要沿海城市,推动了石雕发展,已有专业作坊,寿山石雕已进入成熟阶段。元以前,印章多以铜、铁、玉为材质。元明之间,寿山石章备受书画家,篆刻家追捧,自行奏刀,使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文人墨客的珍藏之宝,寿山石雕技法与道具也有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清代,寿山石雕极为昌盛,皇室的喜爱,促成了当时收藏寿山石精品的热潮,名匠大师辈出,佳作多被宫廷秘藏 , 其中乾隆皇帝宝印田黄三连章,技艺高超,堪称国之瑰宝。技法风格上也形成“西门”与“东门”两个艺术流派。作品分为摆件、人物、把件、薄意等应有尽有。一百多个品种寿山石质地凝腻柔美,通灵温润,色泽精彩纷呈,纹理婀娜多姿,为石头世界里倾国倾城的尤物,至今备受各界人士珍藏喜爱,称颂寿山石的诗篇,历尽千年,仍为广大人民所吟颂。
工艺大师简介 张建明, 1950 年 10 月 2 日 出生,福州市人,寿山石雕东门流派正宗传人,国内外多次获奖。 张霞,福州工艺美校毕业,师从国家特级大师陈庆国,作品曾获华东工艺美术精品第二名奖。 倪红,张建明先生亲传弟子,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轻工珠宝鉴定师,对寿山石学术研究颇有造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