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82|回复: 26

[注意]请留下北京清代内城唯一的会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1-24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留下北京内城清朝唯一的会馆

    

人们都津津乐道于北京的会馆,因为那是古都北京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以外城会馆最为集中,特别是宣南的会馆尤其密集。这是因为满清王朝建立后公布禁忌,不允许在内城设立会馆的缘故。
 
但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并不是所谓“一刀切”那样简单。

就在正阳门西顺城街14号,过去叫做西墙根儿,即前门西侧的城墙根儿的地方,也就是北京城墙拆掉以后的前门西大街新门牌15号,明明白白的坐落着大名鼎鼎的桐城试馆。为什么是试馆而不是会馆?所谓会馆仅仅是一个统称而已。会馆不但包含工商会馆,行业会馆,更多的是为举子们进京应试的所谓“文人试馆”。比如珠市口东大街在建两广路之前就有“天津试馆”。只不过叫“试馆”的少,通称“会馆”的较多而已。

根据《北京会馆档案史料》中有关资料称,在1954年,安徽省会馆财产管理委员会房地产移交清册中,记载桐城试馆移交的产业有:顺城街14、15号,小财神庙8号,辇儿胡同38号。可见该试馆的房产还不仅仅是原来顺城街14号一处。1947年,北平市政府社会局调查会馆登记时关于桐城试馆的记载是“内二区,桐城试馆,前内顺城街14号”,可见证据的充足,而且说明从大清到共和国的第五年,这里都是安徽桐城的产业。并且刚刚从这个院落被“腾退”出去的居民中,祖籍大多是桐城的。

这个位于现在前门西大街15号的桐城试馆。据资料显示该馆设置于康熙40年,由三进大院组成。第三进院的主体建筑为后罩楼。听说曾经有社会名流为腾退修复这个会馆呼吁过。但是近来这个内城唯一的会馆却正在被拆毁。理由是后罩楼属于 “危楼”。但所谓 “危楼”还未拆时,却已把馆内全部腾空的古建平房先拆毁了。体格大气的后罩楼已经腾空,正在拆中,过不了多少天,这个海内著名的“桐城试馆”就彻底被消灭了。

今天又来到这里。顺城街西墙根儿只能凭想象了,但遗迹也还存在的,后面也还有一条古老的撵儿胡同苟延残喘着。前面就是老顺城街的房子,远远的先看见前门西大街15号门口两辆加长大卡车载满了粗大的梁枋童柱柁等构件,而且继续往高了堆码捆绑。倒座南房还有居民没有般走。径直进入大院,只见迎面就是二进院大正厅三间,极面阔,有居民没搬走,但西半边的瓦已经剥光。所有院落东西厢房全拆光了。过了正厅穿堂,五间阔的二层带廊檐的罩楼,也剩了残墙孤柱。拆迁工人全是香河农民,大卡车的木材已经运走几车,我问这些木材的流向,他们说家乡盖房子全用这个。我就装傻说:这木头几百年了还结实吗?他们用京东特有的声调说“嘿,还棒着呐,上哪儿买这么好的木头”语气里透着精明和嘲讽我的傻气。我问这样的房子都拆了,谁还能盖出这么好的房?他们说现在盖的比这好。看他们把古建构件抬出院子运走,心里淌血啊,虽然这木头不被肢解做家具,可这座会馆的构件运到外地盖什么样的丑陋民居,我最清楚。一处宝贵的历史遗产马上就要灰飞烟灭了。永远淡出古都北京了。

我们知道清朝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之一是非常著名的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和古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刘大櫆和姚鼐将其发展到极至,虽然说是散文流派,但他们首先都是学问大家,著作等身,方苞 刘大櫆 姚鼐 为"桐城三祖",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的盛赞。在桐城派萌芽的明末清初,有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而到上世纪初,先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曾国藩和“曾门四弟子”之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以及林纾、姚永朴、姚永概等卓立文坛。该学派“其持续时间之长,作家人数之多,流衍区域之广,影响熏染之深,实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意义极其深远。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桐城试馆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亦为桐城人,宰相张廷玉之父)在告老还乡时用皇上给的“退休金”,在前门西顺城街买下来的产业,因为这个地方离礼部近,给同乡的穷士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京官调任时离京前也可小住。张英还亲笔题写了“桐城试馆”四个大字,制了匾,悬在门楣上。又在正厅抱住上题了一联:“前辈声名满天下,后来兴起望尔曹”。
  

还有一个中国近代史的大事件也发生在这里。清末革命党人兴起反抗满清统治,桐城学子吴樾等人组成“北方暗杀团”,制作了土炸弹。首选目标是慈喜太后,但无法实现,于是选择经常外出的掌握军权的铁良。吴樾住在桐城试馆,经常怀揣炸弹,寻找铁良。因此前铁良曾在一次遇刺中几乎丧命,从此防范甚严,居家不出。

1905年10月24日,满清五大臣要出国考察宪政。革命党认为考察宪政是麻痹人民,延长满清统治之举。吴樾打扮成仆人样子,胁炸弹来到正阳门车站,混进了车站踏上了五大臣乘坐的高级包厢,因遭载泽侍卫盘问,恐错过机会,急忙点燃炸药,未能仍进五大臣包厢就炸了,计划失败,吴樾当场牺牲。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5月26日,在北京桐城试馆隆重举行了追悼吴樾的大会,著名革命活动家徐谦、章太炎、蔡元培等都到试馆参加了追悼会。

可以这样说,桐城试馆是几百年桐城派名流学人和普通举子在京城的大本营,和桐城文学流派的渊源联系不是一般的紧密,不但不能拆毁,还应该花大力量修复。

所以说“桐城试馆”比之宣南会馆,更有极特殊的保护意义。
   
至于这个会馆为什么可以设立在内城(虽然是边缘),我怎么也弄不清楚,是否清朝还有内城的会馆,据《天咫偶闻》说“于忠肃祠(既于谦祠),在裱背胡同。燕废已久,近始重修,浙人逢春秋围,居为试馆”。但那不过是临时的。其他的例外恕我无知,亦无处可查。留待研究者去探讨吧。

言归正传,对于这样一个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又是内城唯一的试馆,为什么要拆毁呢?据说连前中国大学,即现在的二十九中学也要拆,西交民巷南侧的古建筑也在内,担心残存的碾儿胡同也不保。有说法是这里“地皮”要建什么宾馆,宾馆建在别的地方不行吗?

由上所述,我们强烈呼吁保留并恢复桐城试馆!目前剩下没拆光的,应立即停止再破坏!所剩的一丝一缕历史遗迹,请立即封存,等待论证和修复!

                                                                                                     
                                                                                 冯肯,2006/11/23草,24日订正

4 J7 ]. E. u6 v9 k/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12:11:1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5 0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组图片报道

1  前门西大街15号,原前门西顺城街14号

 


  有上马石的门一定是大门楼,倒座房七间.

2 一进和二进之间的垂花门之类早没有了,所以直接看见正厅.

 


 

3 桐城试馆的后罩楼拆了,景象如此

 


# r# ~3 I1 a: l ^7 w. f. T)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7 21:04: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25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冯先生的图是google上的吗,城墙的墩台儿还能看出来,是轮廓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5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啊飞哥,是1959年的航拍。图压缩了不熟悉的朋友分不清城墙,所以钩了边。你可以剪裁同样区域的孤勾图来,比较一下。

 


上图:后罩楼废墟和后巷的洋式小门楼

 


上图,包工头与民夫

 


上图:抬黄松大梁,和抬棺材差不多8 o# k/ \; T; ? l$ r' w9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8 16:42:1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26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engken在2006-11-25 18:26:52的发言:
是1959年的航拍
[em02][em02]有机会我看看.
发表于 2006-11-27 0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6-11-25 10:59:41的发言:
老冯先生的图是google上的吗,城墙的墩台儿还能看出来,是轮廓吗?

整一张google的图片瞧瞧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苦挣八曳,先补了三张图,还有呢,先看着.
发表于 2006-11-28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1-28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和您一样的悲愤,我......[em06][em06][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康德拉太子在2006-11-28 10:50:46的发言:

北京会馆档案史料》有关桐城试馆的资料

1954年,安徽省会馆财产管理委员会房地产移交清册记载:
顺城街14、15号  小财神庙8号  辇儿胡同38号
(太子注:估计顺城街的为主馆,其它为附产)

1947年,北平市政府社会局调查会馆登记时的记载:
内二区,桐城试馆,前内顺城街14号

    特别感谢康德拉太子,君子成人之美。这则《北京会馆档案史料》有关桐城试馆的资料,对没研究会馆的我来说,太珍贵了,我将引用到文章里去,成为有说服力的“法宝”。希望更多朋友像康德拉太子一样,不吝赐教,雪中送炭。在桐城试馆没拆光前,争取能留下。

    即使失败了,缄口沉默和奔走抗争也是不一样的。最次也要表示一个态度。

    再谢康德拉太子!

发表于 2006-11-28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这会大家要团结,能把东西保下来,盛造七级浮屠啊.
发表于 2006-11-28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太子,你的考察调研能力使我敬佩,又相当勤奋,是老北京城保护所需的栋梁之才啊!

  如果这宅子是张挺玉的产业,年羹尧又住这里,这里怎么能当会馆呢?

  这里出现矛盾了,史料浩瀚,如何理清?

# y7 d5 u* z%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12:13:5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29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1-29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又像铁山寺那样复建吧

发表于 2006-11-29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1-29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总是重复着古人的错误,历史总在重复历史的错误。
发表于 2006-11-30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张英的一段典故,有些历史,是只能留在记忆里的。

说张英许多人并不知道,但说起他的家书则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有一年,张英生活在桐城故土的家人要整修府第,但因宅基地界不清,与邻居方家发生了宅地争执,方姓也是官宦之家,互不相让,双方告到官府,因张、方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当地官府感到此案很棘手,张英家里人写信将此事告诉张英,希望张英利用官威、权势施加影响,赢得这场官司,张英得知事情原委,即针对此事赋诗一首,以诗代信,送回家中,诗云:
  千里修书为一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现在在安徽的桐城还有这个六尺巷,也叫仁义胡同,它有六尺多宽,百米来长。
    这种忍让的精神在东方文化中受到了民众的普遍赞扬。

发表于 2006-11-30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康德拉太子在2006-11-29 13:25:22的发言:

根本不可能了!

这里将来是绿地,包括前门红绿灯到西边的红绿灯之间的区域,借口是迎奥运。奥运后,将把其中一部分土地拿出来作为它用。规划里是这样的。

奥运后,肯定还将掀起一股巨大的谴责之前以奥运为由破坏文物的风潮!!!让我们拭目以待。

异地复建呢,先例很多

发表于 2006-11-30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2-1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啊

我不是不懂

我的意思是,它不会异地复建吧

我要是连这个都不懂,我就不在老北京网里了,就算油油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这么基本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

谢谢您指教了

发表于 2006-12-1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2-6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善哉,善哉

发表于 2007-1-17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桐城试馆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亦为桐城人,宰相张廷玉之子)----这一句错了,安徽桐城的人来了,证明张英是张庭玉之父。网上相关桐城人物志,也载张英是雍正的师傅,康熙朝大学士,但记载政绩不多,最有名的是他那封家书。
发表于 2007-1-17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总在扩路扩路,两广路变宽了,可是多数会馆不在了。北京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去掉历史文化而用国际大都市来替代吧??
* t2 F: B3 p& H# F3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11:33:1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锣老师,已经变更了,好歹把"子"变"父"一个字就完了.谁是父谁是子,不该弄错,功底不扎实,以后注意.再谢.
发表于 2012-2-25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4 14:54 , Processed in 1.17973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