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下北京内城清朝唯一的会馆
人们都津津乐道于北京的会馆,因为那是古都北京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以外城会馆最为集中,特别是宣南的会馆尤其密集。这是因为满清王朝建立后公布禁忌,不允许在内城设立会馆的缘故。 但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并不是所谓“一刀切”那样简单。 就在正阳门西顺城街14号,过去叫做西墙根儿,即前门西侧的城墙根儿的地方,也就是北京城墙拆掉以后的前门西大街新门牌15号,明明白白的坐落着大名鼎鼎的桐城试馆。为什么是试馆而不是会馆?所谓会馆仅仅是一个统称而已。会馆不但包含工商会馆,行业会馆,更多的是为举子们进京应试的所谓“文人试馆”。比如珠市口东大街在建两广路之前就有“天津试馆”。只不过叫“试馆”的少,通称“会馆”的较多而已。 根据《北京会馆档案史料》中有关资料称,在1954年,安徽省会馆财产管理委员会房地产移交清册中,记载桐城试馆移交的产业有:顺城街14、15号,小财神庙8号,辇儿胡同38号。可见该试馆的房产还不仅仅是原来顺城街14号一处。1947年,北平市政府社会局调查会馆登记时关于桐城试馆的记载是“内二区,桐城试馆,前内顺城街14号”,可见证据的充足,而且说明从大清到共和国的第五年,这里都是安徽桐城的产业。并且刚刚从这个院落被“腾退”出去的居民中,祖籍大多是桐城的。 这个位于现在前门西大街15号的桐城试馆。据资料显示该馆设置于康熙40年,由三进大院组成。第三进院的主体建筑为后罩楼。听说曾经有社会名流为腾退修复这个会馆呼吁过。但是近来这个内城唯一的会馆却正在被拆毁。理由是后罩楼属于 “危楼”。但所谓 “危楼”还未拆时,却已把馆内全部腾空的古建平房先拆毁了。体格大气的后罩楼已经腾空,正在拆中,过不了多少天,这个海内著名的“桐城试馆”就彻底被消灭了。 今天又来到这里。顺城街西墙根儿只能凭想象了,但遗迹也还存在的,后面也还有一条古老的撵儿胡同苟延残喘着。前面就是老顺城街的房子,远远的先看见前门西大街15号门口两辆加长大卡车载满了粗大的梁枋童柱柁等构件,而且继续往高了堆码捆绑。倒座南房还有居民没有般走。径直进入大院,只见迎面就是二进院大正厅三间,极面阔,有居民没搬走,但西半边的瓦已经剥光。所有院落东西厢房全拆光了。过了正厅穿堂,五间阔的二层带廊檐的罩楼,也剩了残墙孤柱。拆迁工人全是香河农民,大卡车的木材已经运走几车,我问这些木材的流向,他们说家乡盖房子全用这个。我就装傻说:这木头几百年了还结实吗?他们用京东特有的声调说“嘿,还棒着呐,上哪儿买这么好的木头”语气里透着精明和嘲讽我的傻气。我问这样的房子都拆了,谁还能盖出这么好的房?他们说现在盖的比这好。看他们把古建构件抬出院子运走,心里淌血啊,虽然这木头不被肢解做家具,可这座会馆的构件运到外地盖什么样的丑陋民居,我最清楚。一处宝贵的历史遗产马上就要灰飞烟灭了。永远淡出古都北京了。 我们知道清朝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之一是非常著名的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和古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刘大櫆和姚鼐将其发展到极至,虽然说是散文流派,但他们首先都是学问大家,著作等身,方苞 刘大櫆 姚鼐 为"桐城三祖",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的盛赞。在桐城派萌芽的明末清初,有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而到上世纪初,先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曾国藩和“曾门四弟子”之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以及林纾、姚永朴、姚永概等卓立文坛。该学派“其持续时间之长,作家人数之多,流衍区域之广,影响熏染之深,实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意义极其深远。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桐城试馆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亦为桐城人,宰相张廷玉之父)在告老还乡时用皇上给的“退休金”,在前门西顺城街买下来的产业,因为这个地方离礼部近,给同乡的穷士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京官调任时离京前也可小住。张英还亲笔题写了“桐城试馆”四个大字,制了匾,悬在门楣上。又在正厅抱住上题了一联:“前辈声名满天下,后来兴起望尔曹”。 还有一个中国近代史的大事件也发生在这里。清末革命党人兴起反抗满清统治,桐城学子吴樾等人组成“北方暗杀团”,制作了土炸弹。首选目标是慈喜太后,但无法实现,于是选择经常外出的掌握军权的铁良。吴樾住在桐城试馆,经常怀揣炸弹,寻找铁良。因此前铁良曾在一次遇刺中几乎丧命,从此防范甚严,居家不出。 1905年10月24日,满清五大臣要出国考察宪政。革命党认为考察宪政是麻痹人民,延长满清统治之举。吴樾打扮成仆人样子,胁炸弹来到正阳门车站,混进了车站踏上了五大臣乘坐的高级包厢,因遭载泽侍卫盘问,恐错过机会,急忙点燃炸药,未能仍进五大臣包厢就炸了,计划失败,吴樾当场牺牲。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5月26日,在北京桐城试馆隆重举行了追悼吴樾的大会,著名革命活动家徐谦、章太炎、蔡元培等都到试馆参加了追悼会。 可以这样说,桐城试馆是几百年桐城派名流学人和普通举子在京城的大本营,和桐城文学流派的渊源联系不是一般的紧密,不但不能拆毁,还应该花大力量修复。 所以说“桐城试馆”比之宣南会馆,更有极特殊的保护意义。 至于这个会馆为什么可以设立在内城(虽然是边缘),我怎么也弄不清楚,是否清朝还有内城的会馆,据《天咫偶闻》说“于忠肃祠(既于谦祠),在裱背胡同。燕废已久,近始重修,浙人逢春秋围,居为试馆”。但那不过是临时的。其他的例外恕我无知,亦无处可查。留待研究者去探讨吧。 言归正传,对于这样一个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又是内城唯一的试馆,为什么要拆毁呢?据说连前中国大学,即现在的二十九中学也要拆,西交民巷南侧的古建筑也在内,担心残存的碾儿胡同也不保。有说法是这里“地皮”要建什么宾馆,宾馆建在别的地方不行吗? 由上所述,我们强烈呼吁保留并恢复桐城试馆!目前剩下没拆光的,应立即停止再破坏!所剩的一丝一缕历史遗迹,请立即封存,等待论证和修复! 冯肯,2006/11/23草,24日订正
/ q. } \' ^) _; J. 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12:11: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