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可每到春节总是没有儿时过年的感觉,小的时候过年了男孩子除了新衣裳要买的那就是炮仗,100头小鞭7分钱,200头的“铁急鞭”2毛五,二踢脚四分、八分钱一个,麻雷子1毛二,炮打灯一毛五一个,三十晚上男孩子放炮竹女孩子挑着形状各异的灯笼远远的看着欢笑声充满了整个院子胡同,这些都是六十年前的事喽,如今的三十晚上除了央视春晚雷打不动,人们剩下的就是“搓麻”,“禁放”多年大年三十冷冷清清没个响动实在是没有过年的气氛,有人说放鞭炮是“陋习”这一点我不敢苟同,过年放鞭炮是风俗传统是喜庆的表达,谈不上什么“陋习”,国庆节不也放礼花吗?!要说“污染”礼花比起二踢脚厉害的多。北京冬天西北风比较强烈轻度污染会随风而逝的,毕竟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上千年的传统和习俗只要做好对鞭炮限类型、限时限量、限范围、防火等措施三十晚上有点响动也是人之常情众望所归。 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生活的人们知道什么是艰苦什么是富足,同样的花生仁嚼在嘴里感觉还是儿时的香,因为那是艰苦生活中要嘛没嘛,花生瓜子过年就那么点,吃上了就满足,那是过年的喜悦。 那么真正的品味到“年的味道”是什么呢?作家冯骥才先生对“年文化”有这样的表述:“年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我用四个字来概括———驱邪降福”。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长寿、富贵……这些都是年的意蕴,它们凝聚了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愿。” 今年的春节看来高高在上的大官们根本听不进去老百姓的呼声禁放依然继续,过去人们放炮竹是为了驱赶年这个怪物,如今官老爷们怕什么?一声叹息,在这少雪的冬天人们保重自己过个平安年是最幸福的事。 2025 腊月二十八 九城了然
, Y# u6 e U# E& @3 M& V6 l4 W/ t0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