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秋水

请教原崇文区东坛根胡同的历史沿革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5-1-27 07: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5-1-26 23:44/ k& U# E. O- A
朝鲜大使馆在建国初期多次搬家,曾入住过南锣鼓巷地带的板厂胡同17号院‌。也有可能去过锡拉胡同, ...
) F7 m" X" I) m! q& [& l  R
也有可能是大使官邸。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挂朝鲜国旗的小轿车从胡同里走过。那时候胡同里的孩子都称胡同西头叫叫“朝鲜大使馆。”。曾经在大门口偷看过,大门里就是一条沿外墙的走道,看不到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10: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5-1-21 08:01/ l" Q: a2 h" T9 o
天坛机场是在今天的广利门以南附近,向东一直到泰元门以东,与北京市园林机械厂不是同一位置。

4 l+ v: m  [9 a2 P' Y7 m应该是园林机械厂北边一点好像,那个厂子也挺大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1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 u. Q$ K* e( e& S% R8 P. l. l; C那应该在园林机械厂南侧了?
发表于 2025-1-28 15: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 发表于 2025-1-28 10:45
! k0 l1 T  a/ U& E2 ?  H应该是园林机械厂北边一点好像,那个厂子也挺大的呢。
1 H9 D7 [# X* B/ F7 v+ z3 {
园林机械厂北侧是是农林试验场擅自进入广利门内栽种的树木,再往北斋宫西护河。
2 F/ V; Z9 C$ P2 b, ~, |
发表于 2025-1-28 15: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 发表于 2025-1-28 10:52
9 [. `9 [, h; C6 ]: L6 L3 f* X那应该在园林机械厂南侧了?
9 D5 P9 [% G0 |; b* c5 P* h. b2 B7 h$ |
    准确的说,天坛飞机场是天坛南神道的扩充版,向西接近牺牲所南大门,经过昭亨门之南,向东到达崇雩坛旧址南侧,总长约1300米  q% j1 s6 A  t* D8 J! j9 d9 g! r
   我少年接近青年时期曾走过一次天坛飞机场全程,机场南侧是不时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的碉堡,战壕时隐时现。后来北京修地铁,机场上建天坛南里简易楼了。
, F; t9 @" f- f9 C
 楼主| 发表于 2025-1-30 11: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下:我为什么不能编辑修改贴了?
发表于 2025-2-23 22: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 发表于 2025-1-30 11:09
' i+ e$ v2 C& Q# Q+ ]请教一下:我为什么不能编辑修改贴了?

" m) k" A" \9 E) x: n& J& q5 N除了版主,其他人都不能编辑修改贴了,应该是论坛系统的问题。
- t1 @. G5 ?" b1 R
发表于 2025-2-23 22: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街道在2019年出过一本书----天坛地区口述历史:坛根儿往事,写西坛根时出了问题,东坛根的忠恕里、木料巷、三益里、东坛根胡同等的居民和消防器材厂、橡胶八厂、证章厂等单位已经拆迁走了,上哪儿找口述史去?结果写了坛内外坛的三个单位,采访现任的检定所、天坛医院、口腔医院的领导,说的也不准确。可以说是口述假天坛西坛根往事。# M8 X7 Q. ]5 W9 d, a
发表于 2025-2-23 23: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的一段真正的天坛西坛根往事谈到东坛根胡同。(网文):: F. S  ^' {  b3 ^) J. |
东坛根这条胡同其实并不古老。据光绪年间出版的《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它并未出现在其中。由此推断,东坛根的历史可追溯至民国时期。小时候听闻,这片房产的最初所有权归属于吴佩孚的一位亲戚兼副官。
永定门内,东坛根这条胡同宛如一只弯曲的胳膊,南高北低,紧贴城墙的一侧,缓缓向北倾斜,直至第四根电线杆处,它向西一拐,便通向了永定门大街。这一段向西拐的胡同,人们习惯称之为“大口儿”。虽然这条胡同不算狭窄,足以让一辆卡车顺畅通过,但为了方便居民出行,东坛根还巧妙地布设了四条小胡同与大街相连。从北到南,这些小胡同被依次命名为头条、二条、三条和税局子,直至1966年之后,才更名为四条。
值得一提的是,税局子这条小胡同曾是税务机关的所在地,尽管年代久远,但大多数在此居住的人已无从知晓其历史。胡同的南北两端各设有一个自来水管,除了三条中住着几十户人家的“铁门儿”大杂院拥有自己的水管外,其他居民都习惯到这两个水管处取水。同样,公共厕所也南北各设一个,因此,使用南边水和厕所的人被称为“南头儿”,而使用北边水和厕所的人则被称为“北头儿”。孩子们也自然地以南北为界,形成了各自的小团体,通常互不往来。
在胡同的南头儿,有几家院落里拴着马车,从事运输工作,他们的性格也因此显得更为豪放不羁。相比之下,北头儿虽然也有两户人家拴着马车,但主要以商贩和手工艺人为主,还有几户是书香门第。因此,他们的举止更为文雅细腻。这种南北之间的微妙差异,外人可能难以察觉,但长期居住在此的人们却能深切体会。& H0 K0 x& T& ^# ^
那时,胡同里平日里人影稀疏,多数时候都显得静谧无声。然而,每当傍晚降临,随着大人下班、孩子放学,各家各户的炊烟袅袅升起,胡同里便逐渐热闹起来。北头儿的人们往往会聚在律家门口,那里有一个宽敞的平台,两侧砌着可供人坐的大石块。他们或闲聊或品茶,有些性急的人则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边聆听他人的谈笑,一边狼吞虎咽地大快朵颐。律家老爷子总是拄着拐棍,背靠墙壁,身边环绕着一群孩子,他讲述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想当年,城根儿底下驻扎着兵营,那些吃皇粮的兵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他们留着粗壮的辫子,宛如巨臂般挺立在城门旁,那威武的模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相较之下,南头儿的人们则更倾向于聚集在城墙马道旁的大槐树底下。那里有一个空旷的场地,适合大家畅谈天地。这些大多在家中拴着马车的人们,说起话来嗓门洪亮,手势夸张。他们的孩子们则纷纷爬上了城墙,耐心地等待家中呼唤,然后飞奔而下,回家享用晚餐。1 f( B6 @* K8 ?2 y0 ~1 }
  胡同里,四季更迭,串街的买卖声此起彼伏,不时传来悠扬的吆喝。这声音在静谧的胡同中回荡,仿佛一曲动人的乐章正在悄然奏响。

4 c" z% [5 O% B' z3 g: `- a+ R' j3 Y; w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4: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5-2-23 22:052 g! q# i  r6 @/ ?- \
除了版主,其他人都不能编辑修改贴了,应该是论坛系统的问题。

% ]$ K2 u' [  n3 F9 I: l谢谢小白老师。
发表于 2025-2-24 17: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 发表于 2025-2-24 14:30
0 t+ p0 g; A4 n0 X: W1 R/ h( p. [谢谢小白老师。
& |: o; E: P( P' a8 `8 y  z
论坛网友之间相互交流,都会有所知而有所不知,别称“老师”。" I, U. s- x; {1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4 11:01 , Processed in 1.15591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