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大约是本世纪初,在北京破天荒的发行了一本台湾畅销的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写的小说;书名《北京法源寺》。这本书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是一部中国近代历史的史记。这部著作是以北京法源寺为社会背景,描述了中国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这一段历史时期,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以及大刀王五为代表的历史人物,为探索中国的振兴发展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应该说李敖先生的的这本书,在当时的国内外反响很大,北京的法源寺也因此而名噪一时,就是从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北京还有一座古老而悠久的古刹,并对它充满了好奇心。令人庆幸的是法源寺至今保存的非常完好,现而今它不仅一座古老的寺院,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馆的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引来国内外不少的学者、佛教信众、寻幽探古者前来观光。 法源寺,早先称悯忠寺,位于牛街和菜市口大街中间,在教子胡同向南与西南横街交汇处。远远看见路左边一个小广场,绿地荫然,一道半旧朱红影壁静静地立在广场深处,尽蔽门前繁华。此处就是法源寺。相比京城众多寺庙,法源寺只能是袖珍型古建筑,占地面积仅10亩余。面积虽小但建筑恢弘,按寺庙的传统布局,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大悲坛、藏经馆、大遍觉堂、钟鼓楼和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结构紧凑。 进山门,左右两侧分别耸立着钟楼和鼓楼。前边是雄伟的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铜像,袒胸露怀,欢天喜地的样子。弥勒佛背后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两侧是明代铜铸的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据说大雄宝殿为清乾隆四十三年重修,历时两年,至今仍十分雄伟庄严,气势非凡。 寺最后是僧众的住所,正中是法堂,边上是藏经馆,其内藏经书据说为京城之首。这里是不开放区域,阁楼上的朱漆都是旧妆。每日下午三点半,一个比丘捧着一个大木鱼,边走边敲,这便是要开始下午功课了。院内香烟缭绕,木鱼声咏经声阵阵,悠扬悦耳。 在法源寺内,不可不提的是那满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院中的丁香遍紫雾般在暖春中开放,与寺中高可参天的古愧,墙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兰草,共同构筑出一派美丽清幽的景象。
/ x2 \8 n8 f4 }3 R8 F5 ]4 H* A
京城古刹法源寺
: e- N' Q; Z. ]2 }9 \7 a! U
京城古刹法源寺
" Y8 @5 ^ {! [+ u, F$ w
京城古刹法源寺
! O; @3 ^/ b/ Q
京城古刹法源寺
, a# T! n- |7 \4 N4 {5 o$ S F7 [
京城古刹法源寺
/ l0 O$ `$ p, K
京城古刹法源寺
6 h& G5 m/ e' ]/ S" [. `4 k& w, U
京城古刹法源寺
" N+ n- A+ L- x/ q1 @
京城古刹法源寺
3 B6 C6 x' F. k
京城古刹法源寺
& y& p" a/ _7 h2 b: T& \5 S
京城古刹法源寺
1 \6 m: j& E- w- p9 i3 ~& A+ ]* j
京城古刹法源寺
1 L) r. r2 F* _' A5 ]% ]# d! o" M9 b
京城古刹法源寺
5 [7 L/ ~2 I7 {- ?% r
京城古刹法源寺
# L0 {+ D' z( T+ g) F0 l, Z7 @
京城古刹法源寺
5 K% e1 O6 G8 ]1 c3 \8 \
京城古刹法源寺
' r7 w9 D% x% n+ [1 z4 N) Z7 D
京城古刹法源寺
$ f) m- B! |$ i) s: A, T
京城古刹法源寺
4 [- u# O4 M7 S& @/ Z, V5 w
( R. ?& {' R; }$ l8 u6 _; q+ b
+ E9 A! F) F: h, a8 S2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