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56|回复: 30

[原创]门墩系列(二)翠花胡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1-12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美术馆东街的同一天,还去了翠花胡同,一看名字就觉得好笑,原来“翠花上酸菜”的出处在咱们北京,只是东北人盗用了。而且翠花胡同的名字是非常古老的,从清朝一直沿用到现在,没有改过名很不容易。我为了拍门墩,得先熟悉北京的胡同呀,就买了一张“北平市全图”民国时期老地图,在上面我惊喜地发现了翠花胡同,就用红笔郑重其事地画上了一笔,红线也成了我第一次逛胡同的光荣历史见证,和美术馆东街25号一样,我觉得很幸运:第一次正式逛胡同就遇到了这么一条古老的、完整的、美丽的街道,我挨门挨户的进去看看,新鲜劲别提了,有点胆怯,有点刺激,有点惋惜,有点羡慕,最后还有点留恋。所以就又去了一趟,把胡同的街牌也拍下来作为记录的标签。我一般先拍门牌号码,再拍门楼、门墩、院子,这样回家就好整理了,不会混淆,是个好办法呀。

  欢迎大家把有关翠花胡同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回贴上来,以补充我历史知识的不足,在这里先谢谢大家了!

 

 










































' z8 H c# i3 G; m3 m0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2 22:14:3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刚开始拍门墩系列,欢迎大家出谋划策,多提意见,谢谢!
发表于 2006-11-15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请教斑马先生,他哪有绝版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06-11-15 20:44:19的发言:
多多请教斑马先生,他哪有绝版照片。

是,周年聚会上,认识了斑马,有机会去看看他拍的,其实门墩只是表象,后面藏的故事很多,因为我刚刚涉猎,所以还请诸位老北京指点迷津。
发表于 2006-11-16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能看到我们家真亲切!
发表于 2006-11-16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看了你的照片,让我想起小时候住的四合院;很亲切。

发表于 2006-11-16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翠花胡同在哪?我也想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术馆南面第一条胡同。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翠花胡同在沙滩南面,与红楼只隔一条马路。翠花胡同名称虽然很美,却有着令人恐怖的历史。文科研究所所址,就是著名的“东厂”。明代大奸佞魏忠贤的特务机关就曾设在这里。当时这里面杀人如麻,不计其数。传说里面闹过鬼,一般人是不敢进去的。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先生当年正在念高中,曾在翠花胡同住过。他有一段回忆,不妨照录如下,读者从中可以得到一点感性认识:

解放前的文科研究所,就说1947—1948那会儿吧,一进门是一个小院,两厢相对的,一厢是中文系统的“语音乐律研究室”,那似乎是刘半农(夏)先生创办的,当对常住的是周燕孙(祖谟)先生。周先生除了自己的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任务外,似乎还在编研究所的刊物《国学季刊》。另一厢常驻的则是考古系统的宿季庚(白)先生。再往里还有几层院子,可就不敢进去了。据说那里原来是明朝东厂宦官审讯设私刑之处,弄死人是常事。还有过去那院子的房子里停满了棺材的传说。总之,是个阴气森森的地方,冤魂聚居之处。我生来胆子就小,经这种传说一吓唬,到现在也没敢进去过。只有一个人住在那里,独自掌管好几层大院子, 那就是季希逋(羡林)老师。

  那时候季先生也就三十六七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一些,不过三十岁上下的样子。高高的个子,瘦瘦的体态,一副严肃认真的面容。许多人告诉我,这是一位懂得极为深邃古奥的多种古代东方语言的大专家,胡适之校长特聘来的教授和系主任。于是我对知识分子名人崇拜的心理大大膨胀, 看到季先生进出研究所, 感到真是“从容出入, 望若仙人”。我还觉得,位敢于单独住在那样一个深宅大院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一定是参透了天人三界的人;一位甘愿在近似大庙荒斋之处生活的人,一定在寂静中追求什么, 除了钻研学术, 我想不出还有别的。

  ——《鲁殿灵光在, 梵天寿量高》

  其实,季羡林虽然一生研究佛学,但并不信鬼神。他多次声称,自己是一个俗人,七情六欲都有,感情极为丰富。他并没有参透天人三界,孤独寂寞倒是真的。

  他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这又深又大的院子里,从外面进去,也要走好长时间,越走越静,连自己的脚步声听得清楚。最后,等到脚步声成了空谷足音的时候,他住的地方便到了。院子里早年的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凉的气氛却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些古代的石棺石椁,古代刻着篆字和隶书的石碑,仿佛进入了古墓。因为他住在这样恐怖的地方,平时来往颇多的朋友,也很少有人来访问。万一有事不得不来,也一定在大门口向工友打听再三,确认他在家,才有勇气走过深深的院子,来到他的屋子。季羡林这时期,不但居住环境幽僻,心情也是很寂寞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皇城文化”网站下载的有关翠花胡同的介绍如下:

位于东城区西南部,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南街,南与东厂北巷相通,北有支巷通五四大街,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翠花胡同明朝属保大坊,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南花枝胡同、双辇胡同南部并人,“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人民路十一条。

  胡同内9号院曾为张勋的住宅。民国六年(1917),张勋率领“辫子军”进入北京,拥戴已经退位的溥仪复辟。张勋的倒退行为,很快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7月12日,共和军发动了讨张行动。张勋进京只率领军队五千人,很快就被讨伐的共和军击败。张勋带领一些残军跑到自己的住宅内负隅顽抗。共和军在张宅附近的皇城墙上和北京大学的楼上,架起大炮,对准张宅轰击。张勋在荷兰人的保护下逃到东交民巷。张宅多处被毁,随后又被抢劫。有人著文称,北京的第一辆消防汽车也和张勋有关。在共和军向张勋的住宅开火时,一颗炮弹命中了宅内的客厅,一颗炮弹命中了戏台,燃起了熊熊大火,张勋的汽车亦中弹起火,被人推入张府门前的河中。事后,由消防队把汽车从河里打捞上来;经过维修后,喷上红漆,安装上水泵,成为北京消防队的第一辆消防车。

发表于 2006-11-23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啊!学习!!!

发表于 2006-11-29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屋顶上蹲的是啥?
发表于 2006-12-6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查了些门墩的资料,未经整理,不过告诉门墩一个好消息,我在百度的时候,用门墩作关键字,第一页里就你的这个帖子呢,好吧!你试试吧!.......

京人称门楼下的左右门枕石叫“门墩儿”,“门墩儿”相连的有“门坎儿”,人们从这里出出进进,把门墩儿视为守护大门和纳福相结合的艺术化了的实用物。
  北京的门墩儿品种和文化内容是极为复杂的,追溯到更早,元代有铁狮子胡同,即现在的张自忠路,当时确因铁狮子而得名,明清时大兴以汉白玉和青石为原料制作门墩儿。门墩儿的外形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抱鼓形,一种是长方形,这两种最有代表性,具体地代表了户主的愿望和对人生的要求。
  借物寓意。植物中的梅、竹、菊、牡丹、荷花、松、柏等;动物有龙、虎、鹿、狮子、麒麟、鱼、鸟、蝙蝠,还有人物和文字,通过这些谐音或吉祥的内容,表达户主对福、禄、寿、子孙、事业、前途诸方面雕刻在门墩上。北京的门墩儿处处可见,个个不同,在这样大的门墩儿博物馆中找不到相同尺寸、相同内容、相同雕琢技巧的门墩儿。门墩儿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吉祥兆瑞门墩儿。天马行空、宝相花、麒麟、鲤鱼、化鱼为龙、四艺、如意、绶带、祥云、拐子龙等。
  鸿福相传门墩儿。五谷丰登、富富有余、花瓶等。
  长寿康宁门墩儿。松鹿园、寿字纹、福寿双全、五福捧寿、暗八仙等。
  世代相传门墩儿。狮子滚绣球题材,清代武官的门楼下,有独立狮子为门墩儿,狮子同师谐音,代表军队的含义。
  喜上眉梢门墩儿。喜鹊登梅,也是门墩儿常用的手法。
  人品类门墩儿。古都北京是文化人集聚的地方,特别注重人品修养方面的文化内容。菊花门墩儿的官宅也好,文人宅也罢,包括民宅无不共称菊花的性傲、色佳、香晚的个性和品质。竹子内容很多,竹子霜雪不凋,四时常茂,身直、心空、节贞。以此表明门楼户主的人品。梅花是北京文人选择的重要题材,梅不怕严寒,能独天下而春、香韵清高,常与美人相比。又与松、竹相结合成为岁寒三友。官品门墩儿,北京的当官人处处可见,所以当官的,首要的一条不贪污,要当清官,如荷花门墩儿,荷出于污泥而不染和一品清廉的门墩儿。刘墉曾为自己写下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等由儿辈担当。
  门墩儿艺术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发展到高峰时期形成的石雕艺术,民间的工匠作品能立在古都北京城内权贵的门前,制作的精美,雕工的不俗,题材的广泛,比例的协调,石料的考究是北京门楼文化中又一枝花朵。雕刻技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浅浮雕、圆雕、镂空等多种技法相结合,在一个几十厘米高的石料上表现出多种画面,没有纯熟的技巧是很难完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资料很好呀!收了!有机会切磋呀!
发表于 2006-12-6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是只动鼠标不动腿的家伙,一个字,懒!我还看你的吧,
发表于 2006-12-7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为美术馆附近的猫猫啊

[em40][em40][em01][em01] - @& r/ E1 f4 N"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7:17: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8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遇艳在2006-12-7 7:16:09的发言:

不愧为美术馆附近的猫猫啊

[em40][em40][em01][em01]

啊?呵呵,也是!!!

发表于 2006-12-13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条理,看者清楚明白,资料也较多.

发表于 2006-12-15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对门墩还有点研究
发表于 2006-12-22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学习!
发表于 2006-12-24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照片就觉得兴奋,很干净的胡同!拍的好全面呀,连房上的猫猫,还有送报纸的自行车都在其中,连老百姓的生活也能体现出来了,真实!
发表于 2006-12-24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02020022所说:图文并茂,有机会一定学习!
发表于 2006-12-24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禁要幻想了,有一天我要是能生活在那个有绿藤的宽敞的院子里,会是多幸福的生活呀!

发表于 2007-1-16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的好写的更好!
发表于 2007-1-17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内容很丰富啊!
发表于 2007-1-18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奋,这就是我家,我现在还住在哪里,不过天气冷了暂时住在城南。今年那里就要拆迁了,翠花胡同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了,也很古老了,我就住在33号大院里,建国初期是国家能源部的宿舍,现今是国家电力部的宿舍。清朝时据说是个翰林住的,日伪时期住的是一个日本军医官,国民党时期住的是一个傅作义手下的军官,具体的有待考证。今年年中,明年年初又一条古老的胡同将从北京的版图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名字,房子,随之的文化也一起消亡,可叹可悲。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不会吧,这么好的,有历史价值的胡同!他们简直就是犯罪!犯罪!
发表于 2007-1-19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送两个保存不错的门墩。

发表于 2007-2-5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敢进到院子里拍摄~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拜读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05:00 , Processed in 1.18084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