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_( S3 r1 R9 c) D! m6 L/ |- T
下面一段也是锡金会馆历史。 1901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一),近代北京第一家学习日语的教育机构——东文学社正式开馆了,学社的地点就在锡金会馆。 把学社的地点选在锡金会馆,与一个无锡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清代官员、文学家廉泉(字惠卿,号南湖,1868—1931)。而在廉泉的背后,东文学社的实际创办者,则是吴汝纶(廉泉夫人吴芝瑛是吴汝纶的侄女)。吴汝纶(1840-1903)是桐城派后期代表作家,又是倾向维新的教育家。自1889年起,吴汝纶出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其间有一日本人中岛裁之曾受业其门下。吴汝纶在1899年时便拟筹办保定东文学堂,后因庚子事变爆发而愿望落空。不久之后,又在北京创办东文学社。廉泉在写给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的呈办东文学社的禀文中说: “窃以时事日艰,惟振兴学林,作养人材为第一要义。今欲讲求西学,若概从西文入手,不独经费浩繁,且恐多需时日。查日本学校,于欧美政教、法律、文治、武备、格致、制造等学,一切有用之书,皆经译成东文。果能谙习东文,即取日本已译成之书,逐渐考求,自属事半功倍。职与慈善会总董刘铁云往返函商,拟先行借用南城锡金会馆,创立东文学社,招集京外汉文已通之士入学,专习日本文字。” 由这篇禀文可知,开办东文学社的目的,非仅只是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同时也是借以学习“欧美政教、法律、文治、武备、格致、制造等学”,因为当时西方思想、文化、科学向东方的传输路径,常常是先传入日本,再由日本传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东方国家。 东文学社创办时,《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字铁云)捐洋一千元,以为开学之用。学社由廉泉任总理处理内外事务,吴汝纶的日本弟子中岛裁之任总教习,负责所有教务工作。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简陋,黑板是用拆下的门板暂代的,椅子课桌是从国子监临时借用的;教材书籍,有借自中日人士的,有借自日本公使馆书库的。尽管如此,闻声前来报名就学者仍然十分踊跃,3月20日开馆时前来的人有60名,是定员的两倍;第二天增至90名,第三天是120名。到第五天的3月24日,因锡金会馆的教场实在容纳不下,便迁至北截儿胡同的江苏会馆中。尽管只有短短的四五天时间,但锡金会馆是东文学社名副其实的“始办之地”。
* d' {8 L; r! D7 M4 n% T, c)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