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67|回复: 10

北京"旧城改造"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2-3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P7 J, j" {+ O0 o5 I1 i6 ^0 l% u

% z& k# p: O9 e, E* x

# x$ E/ S' T( L% ` 前不久,北京市一家报纸以整版刊登宣传某城区旧城改造"成果"的文字,还以东方广场的大幅照片作压题《东方大街贯南北》。不料当天接到那个城区百姓发来的谴责:"公然以丑(东方广场)为美、以恶(旧城危改)为善。"或许有些人还真的不明白,我们歌颂旧城改造为什么竟会遭到老百姓如此强烈的反感。其实,百姓们还有许多话是没有说出来的。我们能为他们多少讲出一些真话吗?

: F; f. o' F: [9 ~5 Y" U i: \

北京"旧城改造"析

" |" Y, r$ V. Q6 Q8 o

灏流

1 t# H I$ K( s8 O0 f, h$ k# \8 l4 Y

北京"旧城改造"取得了不起的"成绩"。眼看着东城、西城、崇文、宣武都成了一片片的大工地,随着一声声建成"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豪言壮语,一幢幢楼厦平地而起,一条条胡同变成了楼群......。旧貌变新颜,三年大变样。

3 I1 A; j! @" O; v8 W% Q' m

- F/ A; C7 I6 T, W" b

但是,问题来了――

' m1 L3 t1 d6 l

第一, 交通堵住了。城市密度增加,行政、商业、金融机构都挤在老城扎推儿。每天上下班和办理各种公务私务,都要进城或穿城出入。于是造成道路车辆拥堵。怎么办?再拆,继续破城开路。而后呢?仍然堵。再怎么办,还拆?是否再填了北海,推平景山(好在还没想到要推平故宫)之后,辟出一条和长安街、平安大道平行的"东西大动脉",甚至为了"现代化大都市"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可以"超前"规划得比那两条街更要宽......。 5 `5 l& Q7 `2 A) v3 O* U x5 y6 w, D得了,打住罢您!道路拥堵的根本原因是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失误,造成行政机关办公、商业、经济(过去还有工业)都以老城为中心扎推。不管干点什么,都得在老城里钻进钻出。如不果断地将那些行政中心迁出重新规划,仍继续这种"旧城改造",问题只能会越来越大。

5 N+ \1 A+ c7 b1 M

西城把复兴门内一带拆了,建起"金融街",引来不少金融机构进驻。问题来了,停车成了问题。笔者有一次去那里办事,居然在那条街上转了四十分钟才找到个停车位。偶尔一次也就罢了,咱以后少到那去。但天天去那儿上班的白领们可就惨了,连交警都知道瞄在这里罚款指标马上就能超额完成。

, V& p! o; ~6 Q

一天,某位白领的公司有紧急要务,他开着车为找个车位五内俱焦,一着急只好先暂停楼前,跑上去取文件下来就四五分钟,刚好看到清障车把他的车托走。为此,就要挨罚款、扣分,搭上数不清的时间和唾沫。他一怒把交警告上法庭――这地方有这么多公司办公,天生就缺乏停车位。你交警不帮助解决问题,还老"猫"在这罚款,这不承心陷害嘛! 其实,交警也是"无辜",真正应该当被告的是把"金融街"规划在这里的西城区和那些房地产开发商。

& C/ `$ I3 K, ?. u$ X& h9 q

而可充当原告的就多去了――有那些并不情愿而是被强迫迁走的胡同"原住民"们;还有"金融街"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北京市民――因为这些高层挡住了北京城的上风。甚至连朝阳区都应该告它――在规划中早已确定中央商务区设在东三环一带,商务区内大金融机构本是CBD的核心,它服务于周围商社并需要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公寓餐饮娱乐等机构设施为其服务。

+ D1 f9 y& C4 m9 O7 w

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没有听说过国际商务区和金融是分家的!可以想见,若干年后又会有多少白领要隔着一座古城在长安街上来回奔波。

7 i& X! G+ y0 d. n0 S: s5 F4 M

+ O7 s$ k! a5 V7 D/ l4 j

看看欧洲的巴黎、维也纳......那些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心旧城区的街上,没有象咱北京这样车水马龙的。白天显得冷清得多,街道上少有忙着上下班的人流和车流。多见的是拿着照相机、摄像机的外国游客。维也纳的音乐厅和歌剧院总在不断地重复上演着莫扎特时代的作品,市中心一带总有身着十八世纪服装、头戴假发的青年向游客兜售音乐会票券。

2 \' h) @) T0 S7 y0 \

在这些古城中,那些富有的体面人和穷愁潦倒的流浪艺术家都能和谐共处、相互欣赏、彼此依存,共同组成着这座历史名城浓浓的人文韵味。 / I ~" A) V( g

; l1 X$ R) H/ J% f5 K6 S, Z5 k$ Y+ M

在欧洲老城中人们并不以城市形象不够现代而不安,而是以保持了古旧传统生活而自豪。

Q* f; E/ ]3 w4 t3 ]' l5 j

维也纳市区中心跑着的公交车辆仍旧是保持着"古典形象"的有轨电车,甚至还有马车。你在旅游了老城的景点之余,乘上新式公共汽车驶向城外才会发现,那里有面积数倍于旧城的新区,建筑风格也多是现代样式。当地人们多是居住工作在这老城区之外的地方。

) s3 M; J2 M0 ?9 }7 q& }7 I

& R _$ J! b4 [) s, s0 r# o

历史名城的新区旧区各自相安,新有新的功能、旧有旧的韵味,互不相扰、相互尊重,而不是互相排斥,也不存在所谓"保护历史环境与建设现代化城市"――这种令"智慧的"中国人才感到难以克服的"矛盾"。

L0 H' a* B5 K

其实,疏散老城的机关和人口、建设新区,是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而盯住老城中心发展,势必问题越积越多、骑虎难下。而毁了老城才真有损于国际大都市形象。

3 {9 p- W0 Y$ z( v0 u. r' n

第二,什么是"危旧"。

1 I5 E+ A3 i2 b. k3 L: t

北京城的大拆大建都是打着"危旧房改建"的名义进行的,然而是否"情况属实"呢?在北京城里你只要朝着那些墙上涂着大大 "拆"字的胡同走进去,和里面居住的老百姓交谈交谈,就会听到他们的真实心声:"谁说我们这房子是危房?看看这房梁、椽子,这房子都住了上百年好几代了还好好的,就是不做大的维修再住上五十年一百年也没有问题,不象现在新盖的豆腐渣工程。" 1 J9 L7 W4 W$ q k3 O4 w

"这么好的房子就给推了,再造可就难了。我们是真心疼啊!" , E: `; |- j/ x4 h; W

"说实在的,我们这些房子是'旧',但'旧'不等于'危'啊,具有文物价值的东西哪个是新的呀?再者说,如果一概说北京胡同里的老房子都是'危房',那也是对北京房管部门这么多年工作的抹煞。" 只"旧"不"危",这才是实情。 ' H7 e9 C" j# _ v) I- z

每每站在一幢幢即将被推平的老建筑跟前,仔仔细细地察看过去被那些"小厨房"等搭建物所遮盖而现在显露在外的主体建筑,就会在心底涌起一种难以鸣说的复杂情感。 ) j2 K& I. |2 M

岁月沧桑难以消磨这历史建筑物的丰容,从那门楼上的砖雕、门扇上的对联、门槛前蹲着的石兽,到一砖一瓦磨砖对缝。从正厢房、前后院的格局,到藤萝架、核桃、大枣、柿子树...... * J/ x2 O# d& j$ }6 E3 q9 O

这还是一个四肢健全、躯干健康,尚处在壮年期的生命体呀!这建筑的拐角竟会和邻院建筑那么凑巧的"无缝对接",你会从这一幢幢建筑的细部,体会到当年主人修建它的用心致微和不易。 ! [" a$ ^- f9 |1 v) {. t

这些在北京城棋盘格局下的胡同中异彩纷呈的个性区别,绝不是今天大图纸通盘规划、大工程统一建设所能营造出来。 3 o& ?, f9 D8 L

这里写有北京城的老祖先们数百年来多少代人多少家庭的创业史、发家史和衰落史?!发生在这里面的事情又凝结成多少或可歌可泣、或可使后人镜鉴的故事。 0 ~$ e- Q. Q5 t8 F5 \% y8 U4 |

旧有旧的价值,不旧哪有故事,不旧哪有历史!? 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旧你就要把它拆了?不独这幢房子的主人要诅咒你,我们的后代会责骂你,连全世界有教养的文明人都要嘲笑你――如同我们嘲笑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 # s% {3 c2 r& e; z+ A

浙江省舟山市的领导有悖人民意志执意毁掉定海老街,他们的臭名已然写在历史的耻辱篇上。就算他们目前仍可依靠所掌握的权力,操控地方媒体颂扬自己的所谓"政绩"。但是我敢断定:数年之后,他们的子女会羞于提起其父曾在二十世纪最后几年当过舟山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 6 p- U; r. K" j$ m

中国人的历史观就有这个特点,你建设了点什么后人未必记得住,可你毁掉了什么却会被世世代代所咒骂。你为官一任也就几年,可祖先传下几百年、几经兵祸动乱都没毁掉的东西,就在你手里给毁掉了,骂一骂你算什么,真是该受到法律严惩并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 O5 m# t# H3 G q* M* M

第三,应该办什么实事,怎么叫"办实事"? 6 D! S* u; v0 V5 V

政府要转变思路。一说到"旧城改造"和"危改",政府就表现得"义不容辞"、说是在"给群众办实事"。 0 V* G" I/ u, }) D8 F0 I

而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饱含着大量人文历史信息和内在的经济关联,简单地交给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开发商搞大拆大建、推平重建,不仅毁掉了人文景观与内涵,还切断了广大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来源、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这种"办实事"的方法,只会惹得天怒人怨,激化矛盾影响社会安定。 . I7 b" f. B$ L0 R$ m

9 F |$ N* y. |9 W5 W' v

据对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拆迁户的实地调查,非自愿而是被迫拆迁的和对拆迁工作不满的群众比例,属大多数。如果法院受理的话,行政诉讼案定会激增。

2 ^6 x7 J8 W& ]& O! h$ K6 ]7 }: S

老城街区的问题看似一团乱麻,但若依法处理不难解决。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会使老百姓感到合情合理,才会有利于历史街区的完整保护?又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要想清楚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现在这么一团乱麻的大杂院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 V7 s, C; g. q

我们知道,任何大杂院最初不是"杂院",都是独门独户,无非是富人住大院、穷人住小院。过去也有不少院子里住几家,但总有一家是房主、另几家是房客,产权清楚。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至"文革",部分私房被政府征用、租用,才形成了"杂院"。 * q' h) O7 I# t; |

可见,导致"杂院"的缘由是公有计划体制。原因找到,答案也就有了--应该先从房屋产权上着手。房产有原主的,把所有权使用权落实给人家。没有房产主的公房,按照现在的房改政策落实产权。你想,自己的房子自己能不爱护修缮吗?而当产权落实后,房产的转移和买卖也能够自愿进行时,那些公房大杂院里自然会有人把房子转卖迁出,而另一些想"原地发展"的人也自然会逐渐"统一"四合院。 ' K, v! u$ R0 M, o; B$ `

私房主中有不少是前代人传下的房子和院落。这些四合院虽然因历史原因住杂了,但院落和建筑格局完好,修建的年代和房屋主人的历史脉络清楚。有的经过这些年房主的争取,已经重新恢复了完整的属辖。还有一些院落虽然不是祖辈传下的,但是被有经济能力的新房主统一了产权,并修缮一新。如果政策对头,这些户主理应属于最积极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者。而在目前这种政策下,却被视为最顽固的"钉子户"; 3 w2 a' ~# z# O1 y4 ]

住公房的居民中,凡是真正在此生活居住的居民大都反对拆迁。他们多数属于低薪阶层,外迁不但会断了过去的生计,物业、就学、就医、交通等等生活支出也会大大增加。而回迁买房需要补交的钱(一般都有十多万元以上),对于他们如同天文数字,即便贷款还息也是无比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认为现在到院子里接水和上公共厕所还是可以忍的小事,但拆迁后将面临无非承受的生存危机。 ) X7 @; C! F; f, l3 J y

) ~' p1 Q5 y" x- i

事实上真正欢迎"危改"的是那些在外面另有房住的人,可以白拿一笔钱,但他们是少数。

+ @. n; d. u4 G, `

现在的这种"一刀切"的拆光改建方式,仍是计划体制的城建模式。试想,是旧体制下的行政手段造成了"四合院"的衰败,政府焉能再用行政之力行"旧城改造"?就算你有本事拆光了历史遗留的真"四合院",再于原址重新建起新的来。然而,假的东西毕竟不能够和私有制历史环境下建起的有个性的民居相提并论。

- e/ Y7 \, |2 ?; l

改善老城居民的居住环境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中外名城保护都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我们搞建设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以及他们的财产权,不可越俎代庖地强制人家"改造"。否则不光会事与愿违,被房地产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同时这行为本身更涉及到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问题。 0 X# M$ i7 f0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3 22:09:2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要学会给自己定位。在旧城区里当个区长也不容易,看着人家海淀、朝阳、丰台的开发区红红火火富得流油,心里实在着急。要抓点儿"政绩"出来,不想出个点子搞几个房地产项目,哪来钱?咱也有"地缘优势",搞商业区、金融区,喊出个"曼哈顿"......。 & F/ o7 T, {4 Y9 N+ U/ v / \* S: s! F7 q e且慢,过去杭州新上任个市长,出了趟香港眼界大开,心中有了现代化城市样板。回来以后在会上大谈见闻,雄心勃勃地发出号召:"一定要把杭州建设成第二个香港!"在这个宏伟的口号指引下,几年功夫把个"人间天堂"改造成"建筑垃圾"城市。 - D7 d' p3 y; V

某一天,这座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想申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时,中外专家们只能摇头叹惜--杭州只剩下西湖一盆水了!当推土机吼叫着要向杭州老城最后的一条坊(相当北京的胡同)冲去时,杭州的市民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自发地投入了保护河坊街的斗争。"立即停止河坊街的拆迁改造工程,把它作为杭州古城的标志性街区保护下来!"这是新市长上任后对城市建设作出的第一个指示,大得人心。 9 Z- [( T% `" K4 U* C" {" e5 U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有而人家缺少的方面,这就是特色和优势。高楼大厦并不代表现代化,城市发展也没有固定模式。那些小街小巷历史形成的商业氛围,你偏看着难受非要推倒整条街重建,结果楼起人空。那隆福寺广场就是一个典型,这么一座大厦现在连小摊贩都维持不下去了。 - c( P- G } r& K$ Z

再有,这么多高楼大厦都贷得是银行的钱在开发房地产哪,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真到这个程度了吗?我们人民购买力真有这么高吗?请调查一下这些项目投资在我们银行里造成多少呆帐坏帐,要知道这种"泡沫经济"的后果是要由每个国民来承担啊。 G0 O( K; ^, I7 b* @

我们的一些领导者们囿于眼界和人文知识,不太懂得什么是自己城市的真正价值。一些年来又被发展经济"烧"昏了头,以为拿着海外的样子照抄照搬就能"现代化"。什么建成"曼哈顿"和"国际金融中心"?且不说"世界中心",亚洲有个东京、香港、新加坡已经够多了,就算中国还能再"建"一个,上海的条件也比北京更具优势。北京的优势在哪里?你当领导的要想清楚。不要总是端着细瓷碗就想着玻璃杯、拿着象牙筷眼红不锈钢餐刀。 ) A& x2 E* }) }' i

其实,北京最大的优势是历史文化资源,这不是一代两代可以积累、三年五年可以建成的!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丰厚遗产,如果我们这一代无知无能不会利用,也绝没有轻易抛弃毁掉的权力,而只有替后代保管好的神圣义务。 3 C. a0 Z6 z0 }- ~

归根结底,北京老城是拆是保得想清楚三个问题:其一,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她的整体价值大还是支离破碎后的价值大? 1 C: Y1 O7 d; d5 m

其二,是拆了她的经济利益大,还是代价更大? 7 A' y4 Q" \4 o& V' K

其三,如果不再继续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发商还拆得下去吗?而反之,老百姓们答应吗。 1 W3 {1 h/ k, z- b4 X* p$ U# h

再说,现代化"新北京"有的是地方可以建设,干吗非要盯着六十二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不放呢?!历史文化名城中大搞推了重建的所谓"旧城改造"作法,在全国的实践已经被证明是弊病无穷、危害极大的。遭到了海内外城市规划界、文化界共同批判谴责,这种"改造"对于名城的危害是根本性的、空前的,所导致的后果甚于"文革"。专家们认为不但这种大拆大建的方式应该立即废止,连"旧城改造"这个词都必须从城市建设用语中坚决剔除。 , `/ g; [$ S5 Q9 Q: p

从世界范围看,"二战"以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并不成功,并已充分暴露了这种传统形体规划和大规模整体规划改建城市的致命弱点--摧毁了有特征、有色彩、有活力的建筑物、城市空间以所依附并赖以存在的城市文化、资源和财产。 ; }' V% M- ^2 H: Q" c5 J

北京的一举一动往往被全国所效仿,半个世纪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失误,不仅使北京城遭到损毁,更给全国的城市带来大劫难。而硕果仅存的、现成为世界遗产和旅游热点的名城,盖是因为没有盲目追随北京的城市建设模式......。 # c9 [5 z& r$ z3 N5 g9 g& W& C6 @! ?

因此,为了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和全民族可持续发展而计,北京市能否在城市建设上改弦更张呢?重新为全国的城市带个好头。 若真如此,则民族幸甚、人民幸甚。 * b: W5 h% E- v. W t

载于香港《华人》月刊第3期文章 $ B) D$ {) }# E( q' i# E7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3 22:12:3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2-6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白说

发表于 2005-2-6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你的他拆他的
发表于 2005-2-6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zzzzzzz同志,别那么没信心,欢迎您来到老北京网,也希望您能成为我们文卫派的一员。 同时希望您能多做宣传,影响身边的每个人,让文物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楼主| 发表于 2005-2-6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政府也不是完全不作为,我相信要真是那样的话,情况肯定比现在更糟!而咱们的努力也一定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尽管挡不住推土机拆改的进程。但话总要有人说出来,也应该说出来。可能不完全对,这才值得大家来讨论嘛。也许会有相关部门看到我们的论坛。从这里能够采集到一些百姓的真实想法。
发表于 2005-2-13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大家说了不少,也没见有什么成效,大大的拆字把人心都拆凉了。有位作家坚决支持北京能把“危旧房”给拆了,说:让那些不同意拆危旧房的人过来看看,住在这里的人是在怎么的环境。所以我觉得重要的不是拆不拆的问题,而是怎么做能既保留下古都的风貌又使人们的生活现代化。并不是楼房大厦就是现代化,也许那样看上去会很有现代化的感觉,但是如果只为了外观,这便是北京的肤浅,是形式主义。为什么不着重将危旧房翻新,将屋子里的设备更新,水电热设备的现代化不正是名副其实的生活的现代化么?这样既留住了四合院和胡同的原形,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没有杂乱无章的煤棚子了,没有呛人的烟囱了,没有脏陋的厕所了,没有到处的煤灰了...这才叫现代化,你光拆有什么好呢,去盖个楼房就是现代化?中国人心中自古就有“有根感”而不是象美国似的,是个漂流的民族,所以对自己的居住地方有很深的眷恋,如果环境设备都改良,不会有多少人喜欢离开自己住过的四合院而搬到条件一般的楼房的,按老人的话说,高层的楼房不接低气儿,容易生病。

有时候,我们真应该研究透了民俗再去行事,这样会发现不少顺应民心和适合社会文化发展的商机。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长远的发展才是首位,当一个城市楼房林立时,当北京城没有了四合院和胡同,没有了牌楼和传统,那种北京都城的底蕴和味道也会随之而淡然,我们的发展目标不是上海那样的现代都市,不是巴黎东京纽约那样的都市;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有自己城市特色的现代化:适合人们居住,有发展人们价值的空间,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的北京城。

发表于 2005-6-6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北京不见了!!!!!!!
发表于 2005-6-10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在北京工作了,一定要找个四合院住

发表于 2005-6-10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公社的工匠在2005-6-10 11:00:31的发言:! t: \ g9 [8 J3 N+ S 6 P: z& X, C5 N" U" s

如果我在北京工作了,一定要找个四合院住

" w) y, [. D5 W& H

# s1 e4 ~. H/ g

比登天还难!

匿名  发表于 2007-9-19 16:49:00

说话的人不见得都住在大杂院吧?因为大家都有点水平吗!还住在打在院里的人群应该是北京最底层的人群了,他们没能力在这里聊闲天,还得为每天的“嚼谷”费心呢!说便宜话的人们大都不住在大杂院,因为那里生活实在太差了,房屋阴暗潮湿,拥挤不堪。要是赶上雨天在上个厕所,那就更难了。

我们也希望北京的历史完整的保留,这没错,但要是以牺牲就成最底层百姓的利益为代价是不是太残忍了呢?希望政府还是拿出点诚意,解决一下大杂院百姓的居住困难,大家希望搬出去,财政上支持一下用现金换取旧城的保护才是实实在在的,多说无益看实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3 20:48 , Processed in 1.14910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