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位于西四牌楼以北,因位置与隆福寺对应故称“西庙”,旧时是农历逢七、八两日开庙。由于西城人口集中,护国寺又是远近闻名的大庙,所以庙会极其兴盛,热闹非凡。据《北平庙会调查》记载:“盖西城昔为满族及旗人聚居之地,日用所需多取给于庙会,故清代护国寺庙会甚盛。”《燕京岁时记》载:“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之一大市会也。”此外,护国寺小吃以品种丰富而著称,驴打滚、艾窝窝、麻团、焦圈、杂碎汤、豆汁、豌豆黄等美食汇聚于此,是人们品尝地方美食的一个绝佳之地,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护国寺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朱见深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 护国寺原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东西宽75米,南北长280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间,单檐歇山,简瓦顶,石门额书“大隆善护国寺”室内为砖券,半圆形顶,前后均为石券门,山门左右各辟一旁门;第二层殿为金刚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挑大脊,黑琉璃瓦绿剪边,三踩单昂斗栱,明间及两次间为穿堂门,殿左右有卡子墙,设东、西旁门,有钟鼓楼;第三层殿为天王殿,面阔三间,殿东西有配殿各五间 ,第四层殿为延寿殿,东配殿曰文殊殿,西配殿曰秘密殿;第五层殿为崇寿殿,东配殿为曰伽蓝殿,西配殿曰无量殿,并在崇寿殿前设二碑亭;第六层殿为千佛殿,东配殿曰大悲殿,西配殿曰地藏殿;第六进院东南角和西南角有两座舍利塔。垂花门后为第七层殿护法殿;第八层殿为功课殿;第九层楼菩萨殿(一说为藏经楼),面阔三间。 法国旅行家阿尔贝·肯恩(Albert Kahn)带着其助手阿尔弗雷德·杜特尔特(Alfred Dutertre)于1909年1月24日初三拍摄崇元观庙会后四天,1909年1月28日,是大年初七。护国寺是农历逢七、八两日开庙,这天一早,便来到了崇元观西南的护国寺,用相机记录下了当天护国寺庙会的热闹影像。照片很多,下面选用了部分照片。 ; g( X9 ]0 }, G1 \, I. B8 y( i6 h
6 N3 y) m' ?3 e2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