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有座古城遗址,距今约2200年,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原创2023-10-20 18:00·北京纪事) H4 Q: U6 u% k8 f
; X. Q8 F7 j* O% ]) {$ b: x3 _
8 E, u' ~! ^8 b; _8 Y
原标题:顺义区的两个安乐古县 顺义区位于京城东北,历史久远,汉时,域内曾建有两个安乐县古城。其中一个位于今古城村,一个位于今衙门村。 古城村位于顺义西南,温榆河东岸,北魏地理名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湿余水又东南流,左和芹城水。水出北山,南经芹城,又东南流,注湿余水。湿余水又东南,经安乐故城西。湿余水,即今温榆河。水经注道出了安乐县的具体位置。 安乐县古城是西汉高帝五年至十二年(前202—195)之间所置,高祖称帝后,实行重本轻末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贾,对发展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把安乐县设置在温榆河边,亦是遵循了“择水而居”的原则,也由此可见,水与人和城市之间须臾不可分割的关系。 古城遗址位置图
; _" V7 M& X8 v4 w- ~ w7 P在古城村北,有安乐县古城墙遗址,村人称为土城子,为北京地区一处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西汉古城墙遗址,距今约2200余年,可见其历史的厚重。 遗址呈东西走向,长约100米,高3—5米不等,底宽6—9米,顶宽3米。考古发现,城墙土层中有明显夯砸痕迹,地面残存有秦汉时的碎砖瓦和陶片,还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刀币、五铢钱等,证实这里在战国时就有人类居住活动。 古城遗址
: h! @7 ^9 w1 ]* v" Y当地老人讲,古城墙南的坡道,是用红黏土铺就,用木夯砸实的,约10厘米一层,夯印连接,非常紧致、坚硬,用镐刨都很吃力,由此可见古人对质量的重视。底部地基是用大块的鹅卵石铺就。中央广场地下曾挖出古人留下的猪圈坑、烧火用的灶坑,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由此证实,西汉之前,这里曾有人居住。1975年这里又出土过汉代铜镜。 1984年11月,古城墙遗址由顺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区、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今北京考古界依《水经注》记载,考证认为此地应属汉代渔阳郡安乐县城址,也由此证明顺义地区历史的久远。 安乐县虽只是个县城,但历代县令中,却有位传奇人物。清康熙《顺义县志》“名宦”一节载: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镇守渔阳。质厚重少文,勇而多智。1993年版的《顺义古今》亦载:东汉的大司马吴汉曾任安乐县令。 ; W7 s) I5 x1 K: e% }; e# Q
% I* o% D6 C- y
新朝末年,吴汉的门下宾客犯法,他受牵累逃到渔阳郡,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地(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市一带),平时,他喜欢交结各地豪杰。更始元年(23年),刘玄称帝,为扩大自己的势力,派使者韩鸿招降河北各州郡官吏。有人告诉韩鸿:“吴子颜是位奇士,足智多谋,可以与他计事。”韩鸿召见吴汉,经过一番交谈,发现他有远见卓识,对他非常器重,遂以刘玄的名义委任他为安乐县(今顺义区)县令。 但吴汉素闻刘秀有长者之风,久后必成大业,决心归附刘秀。刘秀任吴汉为偏将军,使其率骑兵围攻邯郸,攻克邯郸后,赐号建策侯。此后吴汉追随刘秀,横扫河北、征讨关东、攻伐陇右,并率军攻灭割据益州的公孙述,平定蜀地。后刘秀即位,即汉光武帝。刘秀拜吴汉为大司马,封广平侯。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命人画了28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是在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吴汉在二十八将中名列第二。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安乐县治移至今顺义衙门村。迁移原因未见记载,但史料确曾记载,历史上温榆河水灾不断,安乐县城可能是受大水冲击而迁移。新建的安乐县东,紧邻沽水(白河)。北魏地理名著《水经注》载:沽水,南经安乐县故城东(晋封刘禅公国),俗谓之西潞水。那时把安乐县城移建在此,临沽水恐怕也是条件之一。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安乐县,并入潞县。安乐县城在古城地区前后历400余年,在衙门村,则存留208年。
3 ^$ ?( l. h0 X( t2 n
0 S" v% @% _2 ]6 p设在衙门村这个安乐县,也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东汉末,魏蜀吴三国争雄,三国蜀汉炎兴元年(263),魏军将领邓艾率部兵临成都,被人们称为“扶不起来的阿斗”蜀后主刘禅,自缚出城降魏,后被封为“安乐公”,并留下“乐不思蜀”的千古笑谈。而安乐县这一带曾是他的封地。 安乐县废后,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朝代多次更迭。史料载,前后近千年,衙门村始终名安乐。北魏后,隋代改为安乐城。以后唐、五代、宋为安乐村。后晋,石敬塘以幽云十六州献辽,以后又历金、元,名安乐庄。这一段时间,由游牧民族统治。游牧民族崇尚草原文化,有着自己的建制、制度、政令、机构、习俗、生活习惯,但也始终尊重这里的人文历史,沿用安乐这个名称。至明万历,这里才改为衙门村。 由此,又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从西汉高帝置安乐县,至明万历,绵绵延延1000多年,顺义始终存在着一个以安乐为地名的地域。其实,历代封建王朝始终重视地名的教化作用。古语云“教之以仁,化为良民”。地名,不仅是历史坐标,里面更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内涵。作为统治阶级,追求的是天下一统,因此,他们要发展生产,鼓励农桑,治理水患,促进工商,社会稳定,终极目标仍然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因此,地名也被赋予了教化作用,而安乐地名在顺义存续1000多年也就不奇怪了。 明永乐年间,朝廷曾在衙门村里建良牧署,为朝廷饲养牛羊猪等家畜,以供朝廷飨宴之用。至20世纪60年代,村里还有旧时牌楼,建筑遗迹,村街上留有青条石铺就的街道。 2021年,当时的市委领导调研顺义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使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实地考察后,提出抓好西汉安乐县古城遗址修复和东汉张堪引种水稻的发掘工作。顺义区文旅部门积极征集资料,聘请专家制定修复安乐古城措施,以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 温榆河公园丨图源网络 ' w) r: c( X% I. }' Q
近年来,国家重视生态保护,为美化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在安乐古城北建温榆河公园。温榆河公园顺义一期西临温榆河,南部依托温榆河畔自然风貌,形成“晴耕雨读”“温榆远树”“欢乐绿荫”“碧湖水乡”等景区。园区内柳丝轻拂人面,松柏挺拔,灌木丛郁郁葱葱,各种花卉点缀其间,蜂飞蝶舞,鸟类在林间啼鸣,一派生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了松风处、桃花径、稻香屋、朱樱径、晴耕馆、知乐轩等景点,主打为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服务的户外耕读课堂。 园区内,游人们在悠闲赏景,有的人在打太极拳,有的人在乐曲中跳广场舞,老人们在座椅上休憩,年轻人忙着拍照,孩子们跳跃嬉戏,一派祥和安乐的景象。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延续千年的安居乐业在今天才真正得以实现。 作者丨金克亮 ) D$ ]( T4 j/ G( |; I$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