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井胡同1号院,在金井胡同和储库营胡同十字交叉的路口处略北,原为吴兴会馆旧址。1901年沈家本买下作为住宅,并在此居住到1913年病逝。 沈家本1840年出生于浙江湖州,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清末修律大臣等要职。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律、法紧紧的围绕在一起。其中最大的成就,就是清末修律。 沈家本故居坐北朝南,共三进院落,占地面积1703.38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积1014.85平方米。故居对面原有一面很大的荷花影壁,今已不存。 从轩敞的大门进入故居,一进院迎面就是枕碧楼,门额上的“枕碧楼”三字为徐世昌亲题。所谓枕碧,其寓意是小楼枕于碧水之上。一个“碧”字,既代指护城河,又寓指沈家本朝思暮想的故乡湖州旧宅附近的碧浪湖。佳宅傍水,是为枕碧。此楼是沈家本的藏书楼,藏有五万卷典籍。楼分两层,每层四间,一层西侧的半间留出当作通道连接前后院。穿过通道来到楼的北面才见有登楼的木梯。枕碧楼一层是沈氏的会客厅和茶室,二层是其读书和藏书之处。楼中曾藏书五万多卷,沈家本将该楼作为书斋,在此撰写出许多著作,完成了《刑统赋解》、《粗解刑统赋》、《刑统赋疏》的整理,也完成了其最后一部著作《汉律摭遗》。为中国法制开启了近代化的道路,为中华法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清末民初的许多名人,如清朝帝师陈宝琛,以及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汪大燮、陈英士、胡惟德、王宠惠等政要,还有冈田朝太郎、松冈正义、志田钾太郎、小河滋次郎、伍廷芳、俞廉三、许世英、董康、江庸、杨度等修律时的官员与学者都曾来这里拜访沈家本。 1913年,沈家本去世,沈家本四子沈承煌成了枕碧楼的第二代楼主。1940年,汉奸丁举人看中此处房产,三天两头就有日本兵、伪巡警到宅中恐吓骚扰。沈承煌被迫以8袋面粉的价格“出售”给丁举人。1945年日寇投降,丁举人被民国政府处决,宅院作为敌产被充公。北京和平解放以后,这座宅院作为国有公房租给市民居住。2017年,这所宅院经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出资,对沈家本故居进行修缮。2018年1月18日,沈家本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司法研学、普法宣传、展示传统法律文化的基地。 枕碧楼一层东侧会客室的原状陈列。墙上所挂的是沈家本晚年与儿孙在枕碧楼前全家合影,下方置有桌椅;一层西侧茶室展出了沈家本生前的印章、笔洗和手炉等应用之物。二层是沈氏各种版本的著作展览和法制史学术会议厅,暂不开放。 枕碧楼西侧同在第一进院的北房如今开辟成了故居的第一展厅,陈列沈家本的个人生平。沈家本七十三年的人生轨迹在展厅中浓缩为五个部分——青少年时期、刑曹生涯、任职地方、修订律例和斗室蠖居。进沈家本故居的北房展厅,可以看到左右有两扇通体黑色大漆“木花罩”隔扇。木质结构棱框花纹精致清晰,进门左侧隔扇是根据右侧仿制复原而成。 北房对面的倒座房是第二展厅,重点展示了沈家本修订律例这一阶段的成就。最著名的是沈家本钦差查办的两件要案:一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一为郑国锦杀人案。 沈家本故居二进院是主院,面积大了不少,东厢房展出的是清末修订法律人物武廷芳、杨度、章宗祥、金绍成等,西厢房是古代法制人物展,如曹操、诸葛亮、杜预等。北房设为会议室。第三进院不开放,院中有一株他生前手植的皂角树素来为人称道,可惜无缘得见了。 , x/ }" f2 P1 d! B9 E# X,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