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7|回复: 17

棺材铺(重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3-7-25 10: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与几个朋友聊天有个朋友聊到他们老家拆迁移坟的事,埋了七十多年的柏木棺材还能整体挪走的事从而又聊到过去的棺材铺,我想起了多年前在老北京网上发表的那篇《棺材铺》短文就介绍给他们看看我对过去棺材铺的记忆,今天又重新整理了一下让大家详评。
《棺材铺》
     前些日子与几位朋友小酌,席间聊到过去老北京买卖铺户的“幌子”也就是招牌,老北京各行各业都有幌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既有实物的;如卖响器的就把锣、铰挂在铺户外,还有象征性的“幌子”如切面铺就用用一块宽约尺余的木板,下垂二尺左右的纸条,纸条黄白两色,白色表示卖切面,黄色表示卖杂面。也有用模型的如胡琴铺,以售卖胡琴、弦子、琵琶、月琴为主,其店幌系一琵琶形之木板,高约一尺余,中间书店铺字号,旁注“音乐老号”。 用文字做招牌的店铺也不少例如;茶馆,一般多在循下挂一排白漆小长木牌,上书“毛尖”、“雨前”、“龙井”等茶叶的品名,下缀幌绸。最为别致的是二荤铺,’“二荤铺”就是也买家常饭菜的茶馆,门口多悬布幌,其形如幡,中间一条约八寸,白心蓝边,两旁各有一宽约三寸的窄条,全长二尺许。白心中写唐诗四句:“太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等 幌子,幌子就是招牌如今叫广告。做买卖必须有幌子这是常理,可唯独一种行业却没有招牌幌子这就是棺材铺!
     老年间的北京棺材铺不少,据记载民国初年北京城不少于一百二十家棺材铺,它们大多都集中在哈德门外、前门外及齐化门和今天的建国门外一带,因为这一带靠近京杭大运河,水路发达。明清时期运河的漕运繁忙,船来船往各种货物都要靠船只运输,木制的货船损害也频繁,尤其是桅杆的消耗量最大,需要及时更换修理,有需求就有发展,一些沿河建立的维修场子也就随之而生了。做桅杆的木材叫“杉木”杉木也是做棺材的材料,一些“桅场”也兼做棺材,这买卖不错,两头兼顾。到了清末河道失修淤塞,漕运逐渐萧条一些桅场没了生意也就倒闭了,剩下的一些桅场干脆就改做棺材了,因为人们忌讳棺材二字就把“桅场”作为棺材铺的代称了。
      祖辈居住在哈德门外,对那里的街道胡同也就自然熟悉了,崇外大街茶食胡同东口往北路西就有一家棺材铺,铺面不算大但院子很深,前店后厂,说来也凑巧与路东“千芝堂’药铺相对,路东的买卖救人命,路西的买卖要人命,阴阳相对。车水马龙的街道买卖家儿都很热闹,棺材铺的南边就是个茶馆带说书的场所,里边常常能听到笑声、叫好事热闹非凡,可棺材铺里却是冷冷清清,每当人们从它前边走过总有一种”渗人“的感觉。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放暑假,我们几个小伙伴中午觉不睡偷偷的溜进棺材铺想看看个究竟,大家壮着胆蹑手蹑脚的进了棺材铺,三间门脸的店铺南边长凳上一字排开架着三四个白茬棺材,靠北边一溜是漆过的棺材,有黑色,有古铜色的棺材头都有描金的图案和寿字。院里搭个天棚地上到处都是木板和刨花,门后还有两个大水缸满满的水能照见人影,这是救火用的。我们几个东瞧西看突然从一个棺材里面站起一个穿白汗袒儿的人吓得我们撒丫子就跑,一口气跑回家几个孩子好半天才从恐惧中缓过神来,其实那人是个伙计中午看店的,在棺材板上睡午觉那。
     说起棺材的用料那也是分三六九等,据说最好的是荫陈木,荫陈木遇火不燃遇水不腐,因为极少所谓“寸材寸金”是古代皇上的专用品,其次是金丝楠木,再其次就是香杉。这些都是王亲贵胄,够品级的大臣所用。柏木、杉木、松木多为官宦和有钱人家所用,一般的老百姓经济条件有限则用大叶杨、小叶杨,柳木、椴木的寿材,更贫穷者和流民饿殍只能用杂木薄板钉成的“匣子”下葬,这种棺材俗称“狗碰头”,过去在滥葬岗子人们经常看见成群的野狗刨食匣子里的死尸,有的野狗群会轮番用头撞击薄薄的棺材板几下就能撞开一道缝隙,群狗会扒开木板吃里面的尸体,惨不忍睹。
老北京人喜欢用杉木棺材。这种材由十三根杉木拚成,盖四根、帮底各三根,俗称“杉木十三圆”。有的以大杉劈成两半,用十三根半开杉木拚成的,称为半拉花材。在北京城棺材可分两种一种是汉材一种是满材。汉材,通称蛮子材。汉材还有大叶杨、小叶杨、椴木、旱柳、河柳等木料。过去,做棺材的木料有其固定的成例,不能随便用料。俗云:桑、皂、杜、梨、槐,不进阴阳宅,就是说,这些木料既不能用来给活人盖房子;又不能给亡人做棺材。到了近代可能是因为木料缺乏,也就顾不了这些 ,无论桑木、栗子木、柴木都用了。
       满材:又称荷包材、大葫芦材。棺的两帮上部成为坡形.下边垂直到底,正个棺身为一大六棱形。满材与汉材的规格也不同。
     棺材俗称棺木,雅称“寿材”。人们把它看成是死后住的房子。老北京人常说:“活着混所好房子,死后混口好棺材.也不枉为人一场”。所以,棺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有的老年人往往在自己的大寿之日,就提前定办下了棺木,里边放个不倒翁,外边,头前贴个红纸写的寿字,寄存于棺材铺或庙里,而且每年上一道漆,如果存放几多少年,就上多少道漆,以使之结实防腐。而一般人家多是等到病人垂危或倒头之后,才到棺材铺去选材;还有个别人家等人死之后,才雇人现做棺材。说起备寿材,我的一位亲戚自己备了一副上好的金丝楠木寿材,到死也没能用上,每回去她家串门就怕看见棺材,棺材就放在宽敞的门道里用苫布盖着,每次去我都会快走几步心里发憷,闹“红卫兵”那年因为出身是“大资本家”被“红卫兵”抄了家,棺材被拆了,仍在胡同里任凭风雨侵蚀许多年,大概是68年春天被一个赶大车的看见了趁着天黑装车拉走了,那套寿材当时价格不菲搁在今天可更是天价啊,我那位亲戚由于受到红卫兵的侮辱殴打后瘫在床上一病就是七、八年,最后还是奔了八宝山大烟囱随风而逝了。
     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强制火葬取消土葬后,茶食胡同东口北边那家棺材铺也就“关停并转”了,三间铺面粉刷成白色门口赫然挂上了“殡仪社”的牌子,过去的棺材没了,取代的是白色或天蓝色的“火葬匣子”。每天能看见一辆“581”三轮汽车拉着“匣子”忙忙碌碌的奔跑在各医院的太平门口,北京的棺材铺终于完成了历史的使命,一个传统的行业退出了市场另有两个暴利行业兴隆起来,骨灰盒比当年的棺材还贵,阴宅卖的价儿比阳宅都高。
    棺材铺作为过去人们民生的一部分记载了那些老北京的人和事,它只不过是老北京市井文化的沧海一粟,老北京三百六十行的故事多着那,只要您用心去找就会找到。
                                       2023.7.24  重编  九城了然

( e; r0 Q( a# _( S

' \1 ]. V3 k; Z1 E) C* m
5 C( q5 i: Q( a, X; \/ N
& ^+ y0 e8 O4 H4 Z2 R5 k. `
3 [! Q) x  `* R9 A2 g5 q# D

' v8 a, S6 X! \: q- p# w# S

3 `) Q! i8 j" `0 u0 q

  D, P  c, H  V5 T
5 ]4 P0 c5 O3 t% C  `* X) G
0 a, F1 Z+ {( k1 T( e
) i' F! E  n  m! A/ Z
5 a/ F) ~% \. t+ a
* i) D) y: T8 J; d' ~4 y
# p6 {3 H2 s: w0 q. j
" ~$ j& u! H+ p: `" ~' ]/ C
8 i: i- b- A9 n6 b  E7 `9 s. E: Y

1 e4 d& a) d% P* j
# p  T( y8 m" t& s- f" G( J
. u5 t4 F0 P7 U
! V* j5 m  t) \' O3 q
" \$ v* g( Y0 f! F( }  d8 R
0 K$ q& U+ y  F. |3 ^% F

2 v* }2 i2 t% A: I: ]
" W3 J, `' }5 k. |( A
3 t$ M* f3 ?+ N2 a

  l+ j6 Y; Z+ W3 R  @' N' V( j

% N6 X1 r4 n' @& w" Z

9 L# X1 K& z) ]4 E0 i& g4 [$ ^- y

" L) E' F9 ?& y
% A5 l8 U- W! E5 k2 u4 a' A6 \
& ]7 Q9 B, V/ z  n* f/ k+ N& o

8 \2 O) o! y' E" e, ?& d) R
* a! p  F4 S9 Y3 N! n- f

/ D% d4 G; M- P/ T

8 I& d2 D2 n7 T6 t
- d. I  q1 z1 c3 \9 T) j
* ^# P# v7 z# h) |8 p5 x
! Y' `# D: k- \3 N2 B! G

5 R& \, e' S) w/ U& F

6 I: ?4 b: O( b0 P+ q* ]( d3 `
) i  Y- [% Z1 i) j$ r

: g2 Q& }" K4 m% u, f% @& X

$ h* I* z; X+ {  ~

5 p( ^' w: C' ]" w) Q$ j2 _/ L

6 x: Q" M9 C, D
9 }; x% m" U2 s# g+ B
' h& Q. z. F: w- M

3 f: s9 I! }9 c
' K5 T& j  X+ m
# k6 j. Y& v) k1 M+ [

1 X3 u/ x0 V6 \1 y; [
, l1 x# Q1 N8 x
0 f% C; D0 c; U& `0 ]( u5 A
. U8 J% A! L8 m: k

5 I+ _! M! I, e5 A6 v; B7 B, ^/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3-7-25 10: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N9404_副本.jpg
  H% Q0 T' h4 `( s9 z8 }+ V0 L# G7 k. {5 G
# K: Y" m4 s# V  P% [/ f' Y4 I
发表于 2023-7-25 1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230725122549826.jpg
1 }% `2 r$ Q5 A+ d) Y6 X$ J0 F5 T

! a# D, G2 [5 I0 @" I% ]过去一般商家都会为自己的生意作一副对联来吸引顾客,但是棺材铺非常特殊这做白喜事的生意一向没有人喜欢有一家老板想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唯恐生意太好下联是:但愿主顾莫来自从他把这对对联贴在门口后,他们家的棺材铺吸引了不少顾客
发表于 2023-7-25 1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外大街路西的棺材铺原为“天恩桅厂”,名字挺好听,后来是“天恩棺材铺厂”。
/ {& {9 e5 X2 R# o' P+ W发张老照片。
3 r; U- C/ z; U; I" T. ^' m! T+ ?0 s$ h) S1 W( e
' @! F5 O- [) ]% B9 K( O# u- @
棺材铺.jpg
发表于 2023-7-25 14: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棺材铺的幌子$ M. x1 A  q7 w5 \& |

0 x& R1 S! |1 T+ U- G- p8 M
/ k- ]! Z( r' |: a& N& u
棺材铺幌子.jpg
棺材铺幌子实物(40公分左右).jpg
发表于 2023-7-25 19: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代住东城姥姥家,在当时汪家胡同和船板胡同西口13路公交站下车就是棺材铺挺丧气的。见过一次大黑棺材出殡实际是去那边的五显庙烧纸人纸马的。还见过有一个小学同学家屋里供着一个棺材。# W$ Y" ^8 R6 e& H" n: W2 L9 I
发表于 2023-7-25 20: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23-7-25 20:07 编辑 $ s, X5 t: u* H* B; m; u
# t- H5 r5 P1 M# b% ]5 v
有个成语叫作:三长两短。听说是源于棺材的木料数量。可这东西明明是四长两短,为什么少算一块梓盖呢?还有个问题,朝阳北路上有一站报站名时叫:黄杉(山)木店。还有说到树木种类时,有冷杉、红豆杉等,都念(山)。可在木材行业“杉”这个字不是念:(沙)吗?例如:杉篙、杉木十三圆。我是真搞不懂这个字到底是念(山)还是(沙)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7-25 21: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 X, v4 Z5 R) M6 N寿材
 楼主| 发表于 2023-7-25 21: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7-25 13:43% ~! a+ N/ l" t! @4 w) }
崇外大街路西的棺材铺原为“天恩桅厂”,名字挺好听,后来是“天恩棺材铺厂”。3 N, |' D  L& |' R
发张老照片。

  f) ]' Y' n3 R# E' u: P9 Y谢谢小白先生,棺材铺的名字还真没想起来,这回知道了“天恩”。
 楼主| 发表于 2023-7-25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g9061 发表于 2023-7-25 19:344 g5 E2 O$ ]. i9 O# q( H! [, J
60年代住东城姥姥家,在当时汪家胡同和船板胡同西口13路公交站下车就是棺材铺挺丧气的。见过一次大黑棺材出 ...
6 e! D! V  T) P
过去有钱的人家都给老人备上寿材,讲究的主每年都油一道大漆知道老人去世。
 楼主| 发表于 2023-7-25 22: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正 发表于 2023-7-25 20:06
3 T1 r$ k& y, y有个成语叫作:三长两短。听说是源于棺材的木料数量。可这东西明明是四长两短,为什么少算一块梓盖呢?还有 ...

# H0 s  G$ Z0 r6 X: P* E! E木材中的沙木就是指杉木(杉  sha)
发表于 2023-7-25 22: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北京的百年轶事! 26555300.jpg
5 ?7 q& j2 B% F5 y$ |4 I5 x
发表于 2023-7-26 02: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客 发表于 2023-7-25 22:00- A% s8 `0 s- c5 s
木材中的沙木就是指杉木(杉  sha)

9 A  K( n- H7 X. a有可能是树木时念山,变成木材时念沙?
 楼主| 发表于 2023-7-26 08: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7-25 22:187 @1 Z; J1 a8 p" Y( C+ [& C) t: C. s6 w
好文章!北京的百年轶事!
, R3 j+ [0 [+ [* h. N, O0 v
到了咱们这岁数有点怀旧了,谢谢点赞
 楼主| 发表于 2023-7-26 08: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正 发表于 2023-7-26 02:49
' f: g2 _; C$ T4 E5 }7 \有可能是树木时念山,变成木材时念沙?

" H$ L0 o4 b, b6 d, f度娘是这么说的
发表于 2023-7-26 22: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2 x4 H% R! I9 n% m, K
寿材
发表于 2023-7-27 13: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然客 发表于 2023-7-26 08:14* r' B8 H$ N  V+ M
度娘是这么说的

* T4 H( q& |5 t9 n/ p# V/ z果真如此的话,黄杉木店的报站名就是错了。这里应读沙不可念作山。
发表于 2023-7-27 17: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北京宣武门内承包过段祺瑞丧事的同顺杠房.jpg 4 K4 T1 A* x4 g- `0 H2 {% x5 I+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0 21:16 , Processed in 1.16893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