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牌楼,沉淀百年之美2023-06-20 10:27·北京印迹inBeijing4 N/ u0 d; ^! @+ s9 J! O
再没有比牌楼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建筑之美的了。在《中国古典建筑美术丛书——桥·牌坊》中有一段较为精辟的言语: ! e! x/ E/ E3 ]3 `& N9 K" X
“牌坊作为独立的纪念性建筑物时,常建于人们容易看见或经常往来的地方,用于标榜功德、颂扬节烈、表彰忠勇、褒奖孝义……” / c1 ?2 t+ s' o4 a0 A
从某种意义上讲,牌楼不仅是一种国粹,更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 , g/ D. Z; n! Q+ G
纵观北京,北海是古牌楼最集中的地方,它原有古牌楼25座,仅琼华岛周边就有12座。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都记录着北海的岁月变迁。看北海的牌楼,不能仅局限于它的“外在美”,要重点发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驻足观赏,恍如时光之境,不经意间,使人仿佛穿越古今,感悟古人智慧,这些地标性的古建筑正用它们无声的方式,向来往的人们,讲述着北海乃至老北京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
' Y9 P; ?1 I" A0 R& q7 g( a' X;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牌楼 金鳌玉蝀牌楼 + f& ~- {% X( ]. g0 r) w" G
北海大桥的前身是金鳌玉蝀桥,是老北京城内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桥。在历史上这座大桥经历了由木桥改石桥,由吊桥改石拱桥等变动。而金鳌玉蝀牌楼原称御(玉)河桥牌楼,位于金鳌玉蝀桥即今天的北海大桥两端。桥西牌楼名为“金鳌”,桥东牌楼名为“玉蝀”。传闻,“鳌”是一种神龟,《列子·汤问》里曾记载,东海有巨鳌驮着仙岛漂浮在海面上。“蝀”是彩虹,喻指大桥像彩虹一般美丽。“金鳌玉蝀”的“蝀”既是对牌楼的美称,又形象地描绘出北海大桥所连接的“一池三山”是福海仙山,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希冀。林徽因初次走在北海大桥上时,在《我们的首都》中这样写到:“望见隔水景物,其像一幅画面,给人印象尤为深刻。” * _& H- d4 ?' g. A, s) I1 I
根据史料记载,“金鳌玉蝀”牌楼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牌楼为四柱三楼,绿琉璃瓦屋面,有“寿与天齐”夹杆石。这种“寿与天齐”夹杆石,在石头上部一般刻有精美的花纹台座,在柱上的两侧分别刻有麒麟和狮子,象征着威严吉祥。其夹杆石有四对麒麟和四对石狮。 * C5 s+ r1 ^6 I1 [' d
1933年鉴于历史更迭,金鳌玉蝀牌楼糟朽严重,在维修大桥时,将其楠木柱子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时的重修工程由古建世家恒茂木厂(原兴隆木厂)第十三代掌柜马增祺先生(北海顾问,马旭初的父亲)亲自负责施工。
U d& Y: }0 p7 l* P7 g& z! r/ K园内遥相呼应的两座牌楼 “堆云”“积翠”牌楼 步入北海公园正门,就可以看到“堆云”“积翠”两座牌楼,立于永安桥南北两侧,是游客从正面参观琼华岛的必经之路,在整个公园内起着重要的景观烘托效果。 * Q) ]8 b8 Q |+ \
. y* g* \$ W+ @2 k3 W9 ]5 K# ~& V
永安寺前的“堆云”牌楼
; s" j' D' `- h* m8 A两座牌楼像起承转合的诗句一样,把游人从小城堡——团城引入到美丽的琼华岛。两座牌楼位于连接团城、琼岛南麓的永安桥两端,为四柱三楼绿琉璃瓦屋面。桥北牌楼额曰“堆云”,桥南牌楼额曰“积翠”,两面额字样相同,为木制阳文。 4 I* s; g/ I* w/ I$ b( p
+ u- R# K$ R1 W9 W6 b' ]
“积翠”牌楼立于永安桥南侧
% r5 x* r/ @( }% E* k两座牌楼南北两端各有保护性戗杆两根,共八根,戗杆底部均有大块方石做戗石,顶住戗杆。这种带有戗杆的牌楼今天已不多见。两座牌楼外侧戗柱前各有石狮一对。“堆云”牌楼石狮面向永安寺,为汉白玉质。“积翠”牌楼前石狮面向团城,为青石质。
6 @" C! {) \: O' F4 s在北京有句俗语,“永安寺的狮子——头朝里”,用来形容自私自利的人。其实这对狮子根本就不属于永安寺,且喇嘛庙前也不用摆放石狮子,它们是堆云积翠桥(永安桥)的配饰。
0 n5 U* ]7 l5 _5 M; ?2 N8 ~: D- S! {园内“腿”最短的牌楼 “龙光”“紫照”牌楼
5 B/ g4 O/ E. i0 Z( `9 S, @琼华岛及其周边是北海牌楼最集中的地方。穿过永安寺第一进院落的法轮殿,就可以看到一座“短腿”的,屋面为绿琉璃瓦的木制牌楼,这就是“龙光”“紫照”牌楼,它修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正面和背面匾额分别题字为“龙光”“紫照”而得名。“龙光”为不同寻常的光辉,“紫照”为紫气之映照,比喻吉祥的征兆。牌楼以“龙光”“紫照”为题,寓意祥瑞。 
. J1 t* o. R c( F4 O3 J+ f$ E5 \9 b7 ~6 a% m' q
“紫照”牌楼
! ~: V; g! }% d7 B/ o0 C& F" K) x“龙光”“紫照”牌楼从其精致的细部来看,不管是斗拱彩画还是花板,尽显皇家大气。在众多的四柱三间的木牌楼中,它的楼柱显得格外矮短。楼柱短有两点优势:使牌楼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能够更好地烘托出主要建筑的高大气势。 
& g& g6 c: v# M) r7 ~2 P' y
) j$ ]4 W2 B' E4 i0 g; p唯美的白塔被牌楼“框”入其中 7 G- r. I1 w+ X& a, b: {* q3 Y
“龙光”“紫照”牌楼建于半山腰,安全起见相对缩短它的楼柱,既保证了牌楼的安全又不阻碍游人欣赏白塔的高大与雄伟。而且从“龙光”“紫照”牌楼的中间门洞里向琼华岛高高的白塔望去,唯美的白塔被“框”入其中,这在园林造景中被称为“框景”。 & r& @0 u. [2 B$ s
园内最华丽的木制牌楼 陟山桥牌楼(智珠牌楼)
. _7 }% s! _. L% l2 ^在琼华岛东麓般若(音:波惹)香台下有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金色琉璃檐顶的木制牌楼。这座牌楼叫做智珠牌楼,又叫陟山桥牌楼。 0 y0 O* G; \& S- Y Y
) B1 J/ u3 ]: ~& g* U
陟山桥牌楼(智珠牌楼)前人流涌动
' [' H$ Y' s5 T& D+ u根据牌楼的功用,可将智珠牌楼划定为标志坊。它同半月城(般若香台)一起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智珠牌楼使用的是如同网状的“云头如意斗拱”,看上去十分奢华。而且在如意斗拱之下,花板的外侧又附有一排垂花,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让人觉得非常有气派。倘若站在半月城城台上平视智珠牌楼,它一层层堆叠起来的如意斗拱,会让人对目不暇接一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目前有这种多层“云头如意斗拱”的牌楼非常少,在北京的云居寺和雍和宫也可以见到。 . N H/ I4 A) o2 _7 z* D" u
明清的木牌楼都有戗杆,现在新制的牌楼都没有了。这是因为科技的发展,牌楼的骨架都已改成钢筋混凝土的完整结构了。原先为保持牌楼平稳的戗杆逐渐失去其往日的威风,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种摆设。因而现今有戗杆的木牌楼就相对比较少了,而有戗兽的牌楼就更加稀少了。 ) B, I4 A. W) V' ]
$ u5 \# _6 d9 s8 L" |
北海智珠牌楼每根戗杆下都有一只石雕神兽 / y, Y; U$ }' h5 `
北海智珠牌楼是座坐西朝东的牌楼,其西侧有两根戗杆,东侧有四根。每根戗杆下都有一只石雕神兽,一共六只,它采用了“实体雕”(整雕、圆雕)的刻法,模样十分逼真传神。 * X' I, G# \" J
西侧两根戗杆底下的戗兽为蛟龙;东侧最外面的两只是石狮,里侧则是两只麒麟。这四只神兽在空间上呈对称结构。
8 _/ Z, ~1 ?7 J, q p0 W# b' W9 B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有尾似龙。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吉祥,还能保佑人们婚姻美满、平安生子,因此古人将它视为祥瑞的象征。据说它是海中的神兽,其中,头上长着一只角的叫“麒麟”,长着双角的名叫“天禄”。后来,民间逐渐将它们统称为“麒麟”。
7 ~+ i6 B! x* N$ m: X l蛟龙跟麒麟长相十分相似,但蛟龙的脚为兽足(爪状),麒麟的脚为蹄足(蹄状)。狮子别称狻猊(音酸尼),又称金猊、灵猊,是百兽之王。戗兽用狮子和麒麟,主要是祈求祥瑞、招富纳祥之用。
/ ~0 m$ o$ O% k9 b- m+ K园内规模最大的木制牌楼 “福田”“性海”牌楼
0 W; b! w9 f; \五龙亭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它以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造景手法而驰名中外。而清乾隆朝时,在五龙亭的北面曾有一座雄伟高大的木制牌楼,与五龙亭、阐福寺等建筑群构成了北岸独特风景区。
# @% Y2 Q! v. u1 {/ K从现有史料上看,这座牌楼为四柱九楼,长19米,高12米多,从工程奏案记载的建筑尺寸来看也是北海公园内现存牌楼和遗址牌楼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木制牌楼。至于这座牌楼后来何时、因何缘故拆毁,至今尚未查明,仅留基座和夹杆石供后人瞻仰古今,所幸牌楼上面乾隆御书的“福田”“性海”石匾保存了下来。从匾文内容上和牌楼所在位置看应是阐福寺山门前的牌楼,和五龙亭无关。1975年五龙亭恢复栏板时,岸边地面进行铺装,将仅存的夹杆石和基座拆掉了。 s9 z1 F- O: y' V$ i* s# [ S
园内最昂贵的牌楼 琉璃牌楼 ​ 北海北岸是琉璃牌楼最集中的地带,北海共有5座琉璃牌楼都在北岸,都充满了浓郁的佛教建筑艺术气息,以西天梵境前面的琉璃牌楼最具代表性。 
! }( I8 ?% @' E6 u' y0 }% n& m! X- a0 W: e
“华藏界”“须弥春”牌楼为三门四柱七楼彩色牌楼
' x6 Y6 c9 u% X) _$ ?“西天梵境”位于静心斋之西,又名“天王殿”,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其庙前的琉璃牌楼为三门四柱七楼彩色牌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其正面额曰“华藏界”,后边是“须弥春”。“华藏界”表示进入这牌楼就到了佛门净地,后边的“须弥春”表示佛祖圣地,春意盎然,进入寺庙中仿佛到了仙境一般。 }) |7 z, w" z/ w
& ~! A4 W+ S ?6 P7 b( I
琉璃牌楼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
, B* k6 E! ^5 U$ f% [" ^: m北海小西天大殿内须弥山上供奉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诸位菩萨、罗汉及其众多弟子。大殿为方形攒尖顶,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四角各建有方亭,联以矮墙。建筑整体四面环水,清泉流水环绕殿外。意境优雅,气势宏伟,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建筑。这四个牌楼规格一致,匾额题字各异。
2 b( d, P& j( }7 w3 y/ J东面牌楼额曰:“震旦香林”,后额曰“神州宝地”;南面牌楼前额曰“政功德水”,后额曰“现欢喜园”;西面牌楼额曰“安养示谛”,后额曰“仁寿普缘”;北面牌楼额曰“妙境庄严”,后额曰“法轮高胜”,均为汉白玉石刻阴文。小西天极乐世界殿四周的琉璃牌楼,做法及材料大致与“西天梵境”(大西天)前“华藏界”“须弥春”牌楼相同。 W1 D) j" v" v
园内唯一的石制牌楼 濠濮间石牌楼 ​ 与北海公园内大多庄重磅礴的牌楼相比,濠濮间的一座石牌楼则以其精致玲珑的模样脱颖而出。 ' |4 a6 N, [; l/ {
! q- x) ]4 ^( N/ ?8 }
有乾隆皇帝题字的濠濮间石牌楼 / M9 o) d8 ~9 k( K% j3 |
濠濮间牌楼位于太液池东岸濠濮间水池上曲桥北端,是一座有乾隆皇帝题字的、用青白石雕刻而成的精美石牌楼,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牌楼为二柱一楼,其屋顶为灰筒瓦制成的歇山式屋面。牌楼南北各有联额。南面联额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北面联额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嶂横云画意迎”,横额是“汀兰岸藏吐芳馨”。上世纪70年代曾对屋面进行过修缮。 - Z- A; `" r k/ ? q' [
手记 寻“牌”看“楼”莫忘古韵 & G& h, E5 R F+ N8 v
以上是北海最为突出的几座有代表性的牌楼,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 据了解,北京有记录的牌楼不下300多个,现存明清时期的牌楼有65座。其中琉璃砖牌楼6座、木牌楼42座、石牌楼17座。从数量上看,全国牌楼最集中的地方就在北京。在1990年9月之前,北京古牌楼最集中的地方就在北海。 北海公园的牌楼不仅数量多,牌楼的样式也多。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牌楼、石牌坊、砖牌楼和琉璃牌楼。北海公园的牌楼以木制的居多,共19座。琉璃牌楼5座,石制牌楼1座。木制牌楼最杰出的代表就是东门内半月城前拥有雍容华贵的“云头如意斗拱”的陟山桥牌楼;石制牌楼的代表就是公园唯一的濠濮间石牌楼;至于砖制牌楼,“西天梵境”景区的正门就是一座典型的“门式”砖制牌楼;北海琉璃牌楼的代表当属“西天梵境”景区入口处的“华藏界”“须弥春”牌楼了。 北海的牌楼大多为乾隆朝修建、修缮的,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也象征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最高建造艺术风格。牌楼在各园林主体景观之前,起到了很好的装饰美化环境之用,同时陪衬了主体建筑,烘托了主景观的威严与美观。 北海的牌楼是老北京人文景观中的一部分,是老北京建筑艺术的历史记录与真实写照,更是皇城建筑特色与园林意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D/ q: x. _# _4 X0 |0 ^% r内容来源:北京西城5 U" U: O$ A5 Z, c8 W, C [5 ^
作者:任明杰 ( N5 U; O \* q6 M! {+ Z& g- |# N: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