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监狱最后的地面遗存原创2023-06-02 00:34·北青网
! R' f6 I/ m8 Y7 J) L' W4 s西德尼·甘博1917年拍摄的功德林监狱全景中远处的角楼 ◎杨浪(做过老总的书生) 这里是著名的功德林监狱最后的地面遗存——在德外新明胡同2号楼西南角矗立的一棟废弃多年的三层坡顶岗楼。 据史籍记载这里旧称“古刹石佛禅林”,始建于金代,后荒废。清康熙年间太原府僧人王先看中这处废地,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这里建养济院,开设粥厂,发放医药。雍正元年(1723年)增修庙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改造罪犯的顺天府习艺所。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将习艺所改建成监狱。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为“京师第二监狱”。建有十字、丁字形式的监房16座,共359间,直到民国十年(1921年)才全部建成。 功德林监狱占地近百亩,建筑中心是一座两层十六方角楼大厅,登楼可环视全狱。大厅周围为放射形多条甬道,各条甬道尽头,又由小楼相连,甬道尽头之间又有甬道相通。这样雨道之间的空间构成一个小三角院,是"放风"的地方。定名“河北省第二监狱”,1928年国民党当局在此关押政治犯。1938年8月22日夜,平西游击队攻打这座监狱,使近千名被囚禁的人获得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功德林归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管辖。正是在这里发现了杀害李大钊烈士的那座绞刑架。此后这里又称"战犯管理处",在这里改造了一大批原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战犯释放后这里曾为北京公安局收容站。 1949年之后,日本战犯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都在功德林关押,以后在1959年、1965年、1975年分次特赦释放。黄济人著反映国军将领改造故事的纪实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其故事多在功德林监狱发生。现在新明胡同2号楼北部中直机关宿舍院内,当年有战犯们劳动改造的铁工厂遗迹,在20年前拆除。 上世纪60年代,功德林从今日二炮总医院南侧小路进入,拐两个弯即见朝南大门,监狱无门牌,环墙皆电网。时人皆知是监狱。1975年最后一批“战犯”特赦之后,此地为市公安局管理,为治安大队。再到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经委出资,市公安局出地,合资建筑了若干宿舍楼。上世纪90年代末,打通新外大街至德外大街,在新德街北侧建新康路,原功德林监狱部分由新康路东段覆盖。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直机关在新康路北侧建新风南里宿舍小区,覆盖原功德林监狱北缘部分。 如今,隐藏在新明2号楼之侧的岗楼系原功德林监狱整体建筑群西北角岗楼。民国初年建成的当年国内最现代化的监狱,为中央岗楼下放射状向八个方向延伸的八条狱舍,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排列。其间三角形夹角是犯人放风的地方,高居其上的岗楼正起到监视作用。 从功德林监狱老照片判断,画面近景是监狱建筑,远景系自西北向东南望去,安定门城楼与钟楼的关系。画面左上方可见岗楼,即是监狱东南角岗楼,与现今遗存唯一岗楼同款。 功德林监狱的兴建涉及清末民初的监狱改良。据陈阳先生的研究,晚清律制改革开启了近代监狱改良的进程。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主张宜重视监狱建筑,“监狱制度日本向分为六,其中建筑精审,劝惩得宜,久为泰西所称颂”。当时出国考察西方法律制度的公使们,多将监狱考察作为必选项,并详细记录了西方监狱的情况,包括监狱建筑、构造、管理。 其中英国本顿维尔监狱(PentonvillePrison)作为19世纪末世界监狱改良的典范,吸引众多出洋公使参观。郭嵩焘曾描述:“自平地起为四层,如花瓣四出,每区左右得屋七十二间。”(《伦敦与巴黎日记》)刘锡鸿感慨:“其狱则崇楼广厦,遍绕回栏,壁净阶明,尘垢俱绝。”(《英轺私记》)除了英国监狱,亦有李圭参观美国宾夕法尼亚费城监狱、薛福成参观巴黎“伯列藏麻寨”监狱。 从这些记述可见,出洋公使的目光多聚焦在监狱的高楼、深墙、塔楼和空间划分,尤其是高高矗立的塔楼成为凝视的焦点。刘锡鸿记述:“狱中有高台,矗立数十丈。狱官时登临之,以察犯人从违。”李圭形象地将塔楼比作监狱的“主脑”,“人立亭屋正中,则七方皆可瞭望。晚间楼上明灯,面面照耀如白昼。盖上下数百间之屋,以此亭为主脑焉。”(《环游地球新录》)陈阳先生认为,“西方现代监狱建筑所展现出的视觉权力,冲击着他们对传统监狱作为监禁待审场所的看法。” 1912年至1926年间,全国新式监狱共建63所,功德林就在这一拨里。从监狱的构造来看,这拨监狱建筑大部分都以伦敦本顿维尔监狱为蓝本。 1913年9月,当年“公车上书”的梁启超作为进步党的首领加入熊希龄内阁,任司法部长。这一时期梁启超锐意改革中国司法、推进司法独立和法制现代化。所以功德林的建设还与梁启超有关。 不过1914年2月,熊希龄辞去国务总理,梁启超随后向袁世凯请辞司法总长。同时向袁世凯提交了《呈请改良司法文》,系统表达了他改良司法、推进法制现代化的整体思路和观点,十方面意见中的第六条涉及监狱制度——为改变监狱过于拥挤的现状,“吾国即用笞杖,未见有伤国体”。当时鲁迅有《忽然想到》一文,大加嘲讽:“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也!” 而今,“狱中有高台,矗立数十丈”的那个小楼仍在都市角落里藏着,也是天下奇事。再留,又是文物了。 2023.5.29 供图/杨浪 : P& U7 }; g6 r5 f, c8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