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胡同里的那些吆喝声》 我小时候的北京胡同除了早晚大人上下班孩子上下学时段大都是寂静的,私人独家宅子大多是关着门的有事您敲门或按电铃。说是安静其实也有吆喝声的打扰,我居住的胡同每天都有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行当人经过,早晨人们起来梳洗过后上班的、上学的陆陆续续的走了,胡同里就没什么人走动了,第一个来到胡同南口的:是卖菜的,春夏秋冬不变,有挑挑的也有推车的他们走走停停吆喝着自己的时令菜,那时候的蔬菜品种不多还是随季的,听见吆喝声老太太大妈大婶们的就出来买菜,冬景天第一个从胡同北口走来的是卖烂蚕豆的,卖蚕豆的是一位个不高有点酒糟鼻的老头,挎个篮子上面盖着棉垫子,边走边吆喝,他的煮的蚕豆即烂味道又好,二分一碗。 估摸九点多钟由远而近的传来的是焊洋铁壶的或是锔盆锯碗的吆喝声,他们都是挑个挑子走街串巷的招揽生意,说道锔盆锯碗的是最有意思,今天的孩子们是看不到了,锔盆锯碗绝对是门手艺,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修碗的方法是打钯锔。手艺人将打破的碗片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计算一下该打几个钯锔,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枣核形钯锔(如钉书针大小)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一只碗就修好了。打过钯锔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据说锔盆锯碗的最精湛的手艺就是锔洋灯罩,薄薄的玻璃罩灌满沙子砸瓷实喽在有裂纹的地方小心打眼上锔钉铆好,看来行行都能出状元呀。“补漏锅的”今天的孩子们根本看不到,家用的铁锅使用年头长了容易漏或出现裂纹,那时候都是铸铁锅,裂纹需要锔上,漏锅则需要补上,工匠用烟煤把火点上用风箱把火吹旺,把几块生铁片放在坩埚内慢慢融化成铁水,左手用厚厚的石棉布粘上细灰末做成一个窝窝把铁水掉在窝窝内形成了红红的圆珠把铁水珠对准漏洞补上另一只手用石棉布卷粘上油迅速按平不留痕迹铁水冷却后锅外面是个鼓包,试水不漏就齐活了干这活就得麻利前后也就是几十秒的事铁水凉了就干不成了。 春夏时节中午时分就是卖冰棍儿的和卖小金鱼的,那时候卖冰棍儿走街串巷用的是竹编外壳的保温瓶,奶油五分,红果、小豆的三分。卖小金鱼的人也挑着挑子前头是分成多格的大木盆有各种金鱼,后面是装鱼缸鱼盆的,卖鱼人站在没有太阳的地方,吆喝几声不时的招来几个小孩蹲在木盆旁指指点点的看着小金鱼,在初夏的季节卖金鱼的还卖蛤蟆骨朵(蝌蚪),大人们买点让孩子们喝了据说能明目清火,小的时候我的确喝过也没什么感觉。蝈蝈是最招人的买卖各种蝈蝈笼蝈蝈们争先鸣放喜欢的人总得买上一两只,据说养好了这虫能过冬。 下午三点多钟卖杏干的、薄荷凉糖、芸豆饼的、买蝈蝈的、修理皮鞋的、还有卖水的,卖水的拉着一个木制水车椭圆形后面下方有一个木塞子堵住的出水口,那些家里没有自来水的人们就出来买一桶,后来胡同里有了公用自来水卖水的也就不来了。 秋冬时节到了晚上印象最深的是买豆腐脑的清真味道,一辆手推车上面有铜锅小柜厨还点着风灯一路吆喝走来,每每到我家门口妈妈总要给我花八分钱卖上一碗。 吆喝声中,修理搓板的,打帘子的,修伞的、箍捅的、收破烂的、卖豆纸的等络绎不绝从门前走过这就是胡同里的节奏生活中的五线谱吧。 发小同学们聚会时总能回忆起儿时的胡同情景就如重温一部老电影又像品一杯窖藏多年的老酒回味无穷,有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老的东西有味道....。 2023.5.28. 重编 九城了然。 7 z9 G, r2 o( d4 h0 N8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