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引进,全城设有10条路线,老北京铛铛车旧闻2022-12-01 15:16·北京日报客户端
3 g- d. G7 G1 J- B$ i) x北京晚报 | 作者 刘永加 老北京铛铛车 早在清末,北京就开始引进有轨电车。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廷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几辆有轨电车,修建了从永定门外马家堡至崇文门的轨道。在义和团运动中,电车轨道被拆除,车辆被毁坏。 到民国二年(1913)五月,北洋政府向法国借款,开始计划修建有轨电车,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原因,有轨电车工程被搁浅。直到1921年成立北京电车公司,有轨电车再次提上日程。 1922年,北京电车公司向国外订购有轨电车120辆以及钢轨等设备。1923年,电车公司委托其他公司铺设轨道,修筑路基。终于在1924年12月18日,北京首条有轨电车开通。当时的北京也成为继天津、上海、大连之后第4个拥有电车的城市。 通车前一天,还举办了开车典礼。12月18日的《晨报》报道了当天的盛况:“典礼毕,各来宾即乘车东行。计分乘八辆花车,绕行一周,自天安门起点……经西四、西单、至天安门,一点半方散会,下午二时起,除八辆花车外,另加普通车四辆,共为十二辆,绕行全线,车上乘客,异常拥挤,沿途观者,亦人山人海,秩序甚好。” 根据《北京电车公司档案史料》记载,电车开通后,铛铛车“每日‘叮叮当当’地穿行于四城通衢,俨然是现代化的‘庞然大物’。北京居民耳闻其声,眼见其形,以之代步,与之息息相关”。 有轨电车通车时仅开一条路线,后来增加了第二、三、四路,到1925年又增加了第五路。当时第一路由前门经西单牌楼、西四牌楼至西直门,全程约14里,设14站,为西线;第二路由前门经东单牌楼、东四牌楼至北新桥,全程约11里,设11站,为东线;第三路由北新桥经鼓楼、地安门至太平仓,全程约8里,设8站,为北线;第四路由崇文门经东单牌楼、西单牌楼至宣武门,全程约9里,设9站,为南线;第五路为加线,由东四牌楼经东单牌楼、西单牌楼、西四牌楼至西直门,全程约18里,设18站。 此后,电车行驶路线多有变更。1925年前门至天桥段通车,第一、二路改由天桥分别通往西直门和北新桥。1930年起设立第六路,由崇文门经磁器口、珠市口、虎坊桥至和平门。1937年1月,天桥至永定门段通车,增加了由崇文门经磁器口、珠市口、天桥至永定门路线,称为新六路。至1946年全城设有10条路线,大大改善了北京城的交通。 当时,为了方便人们认识电车线路,各路电车的车牌颜色不同:一路车的路牌是红牌白字;二路车是黄牌红字;三路车是蓝牌白字;四路车是白牌黑字;五路是绿牌白字;六路是粉牌黑字。 因为当时电车票价便宜,吸引了不少市民乘坐。铛铛车穿行在城区,轨道上常有行人来回穿梭,司机则不断地用脚踩动铃铛,发出“当当”声,以提醒行人和其他车辆避让。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以声取意,用铛铛车代称有轨电车,一直沿袭下来。 根据档案资料,最初,铛铛车的座位分为头等、二等,每等票又分很多种,因“种类太繁、记忆难周,票生与乘客俱感不便”,电车公司取消了座位分等计价,而统一按里程计价售票。开通后的前几年,10里以内为一段票,票价大洋3分,合铜元12枚,10里以上为二段票,票价6分,合铜元24枚。有的线路全程路程较短,就定为全程票价3分,有的是环线,票价不论远近一律票价6分。不过,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物价上涨,票价也多次调整。 有意思的是,电车公司也发售月票、季票,并分普通与特种两类。针对学生,还有中小学生通学月票等。 民国十四年(1925)规定,特种月票,每月每张5元,不贴相片,任何人都可使用;普通月票每月每张4元,贴相片,只限本人使用。通学月票,中学生二元七角,小学生一元二角,中小学生每日限乘坐4次,上车须交售票生剪孔。 本世纪初,老北京人崔金生曾撰文讲述了当年行人等铛铛车的情形:电车刚进站,还没停稳,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抢先爬窗而入;有时好不容易等来了车,但因为车上人多,到站却不停。有时,机灵的人,在电车缓缓行进时,抓住车尾的一根横木,一跃而上,一只脚踩在车上,一只脚悬空,随车而行。这就是俗称的“挂票”。有人还做出杂技般的惊险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开通了有轨电车,但因为经济实力有限,电车经营得并不十分完善,每条线路的电车不多,因此在珠市口、前门、东单、西单、东四、西四等繁华地方的有轨电车站,常有很多人等候。当时有报纸曾登过一首打油诗:“站头等车二三时,两眼望穿脖颈直,为省金钱六七角,如似婴儿盼奶吃。” 当时,一辆电车上设司机一人,售票员一人,有时还有稽查员。因为电车公司经营不善,司机和售票员的生活也非常艰苦。根据史料记载,每天早班车要在早晨五点半出场,他们在夜间二三点就得步行到场,晚间十点半以后才能回场,然后步行回家。司机和售票员名义上每天工作8小时,实际在10小时以上。电车公司附近虽有宿舍,但设备不周,不适合工作后休息,且只限职工居住,不许带家眷。当时,电车公司每年开展2至3次“车路调查”,主要检查电车及轨道线路等,这时司机和售票员工作时间更是大大延长,“工作员生一律停止休息。倘有藉故请假或任意脱班者,定即从处罚。” 就在电车开通没多久,就发生了一次车祸。1924年12月22日的《晨报》,刊登了《电车第一次肇祸 被轧者为警察》一文,报道称电车开通没三天,便撞伤一个巡警。这篇报道讲述了大致经过: 12月20日下午4点左右,内右四区第十三段警察陆永福正在西安门内南小街北口以东的电车路轨旁站岗。一辆电车从西直门向前门行驶,行至西安门内南小街,两旁看热闹的人特别多,陆永福遂上前指挥驱赶观看的人群,但由于人多不易赶开,电车便停驶。不料,后面有一辆由前门开来的电车开到,陆永福躲闪不及,被电车撞倒,从身上轧过。陆永福被抬往阜成门大街中央医院救治。 有轨电车在北京城里运行了数十年,一直到1966年6月,最后一辆从永定门到体育馆的有轨电车路线停止运行,北京城的有轨电车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 s( k8 `+ B( ]9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