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q' U# C# E; \1 W( Q
回忆录剪裁改写: 50年代的北长街小学 北长街小学校园——古昭显庙,位于北长街中段沿街西侧,东西宽约60米,南北长约90米,南北三进院落。 不久前去寻访母校。实在令人扼腕叹惜:除了校园当中一座孤零零的古殿,昭显庙昔日雄伟壮丽的群体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排排红砖教室、是塑胶绿色操场。(注:从图11来看,这位老先生看到的是面阔三间的中殿--雷神享殿,顾认为前殿因扩建操场而拆毁,中殿未毁,从图12、13来看,后殿---雷神寝殿也存) 校门朝东,面临马路,红墙青瓦,面阔3间。中间是门洞,厚重而斑驳的暗红色大木门分立两旁,其中北侧的门上还开有一道小门,方便平时少量人员进出使用。大门下是墩实的门轴石座。门道条石漫地。大门两侧是门房,北侧的一间是传达室。 进入校门,第一进为二十米宽的南院。首先进入你眼帘的是一排茶碗粗细的翠柏,翠柏掩映着西面不远的单杠、双杠、水泥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翠柏的南面是一道东西向琉璃影壁,斑驳脱落,历尽风霜。 第二进院儿为中院,比较空旷,用做学校的操场,中院的主要建筑是前殿和两座钟、鼓楼,南北宽不到三十米。东西分立着两座二层的小楼。钟鼓二楼,歇山重檐黄琉璃瓦绿剪边,镟子彩画,上檐交麻叶头,下檐单昂斗拱。东边的钟楼是少先队大队部,西边的鼓楼是体育器材室,北部正中台基上也是座用做教室的殿堂。这个院子以红墙方门儿和里院儿隔开。 民国时,中院在东南、西南两个角落分别盖起两间白色的平房,大约六米多长。我上学时,东面的是音乐教室,有一架风琴,低矮的几排条凳能够挤下四十来个引亢高歌的少男少女。西面是体育器材室,墙上挂满跳绳、铁环等器械,两座跳箱和几条体操垫占据了大部分地面,这里也是两位体育老师的办公室。 灵官殿两侧仍然是一堵开着两孔方门的红墙,进得门来,就到了校园的主要院落——北院。这个院子最大,呈正方形。南北宽约有四十余米。 北院的主要建筑是大殿、后殿、东西罩房(注:中殿与后殿距离较近,并且在同一院落)。院当中略靠后约1米高的青石台基上,是一座正方形大殿,1958年,大殿(中殿)被开辟成老师教研室和休息室。记得我们交作业时,抬头就可以看见屋顶精美的藻井和带蓝色装饰花纹的天花。院子东西两侧各是一溜儿三间配殿改作的教室。 后殿北面是男女厕所,各有一个窄窄的夹道与南面的厕门相通。
. Z H. G1 w- U& e# x*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