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49|回复: 21

转贴:一点儿北京丨没有冰箱的年代,老北京这些地方一冬藏冰几十万块[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2-12-27 09: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点儿北京丨没有冰箱的年代,老北京这些地方一冬藏冰几十万块2022-12-27 09:19·北京印迹inBeijing
/ H* Z* `; W5 Y( h
在没有电冰箱的古代,人们夏季消暑用的冰块都是在隆冬时节采集、收藏的。清代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载:“以岁十二月藏冰,来岁入伏颁冰,各部院官学皆有之。”
' c4 m. j: j, l/ V# K% p3 ?9 Q7 V$ \
打冰之前先“涮河”
2 `/ h/ b! I/ G$ M0 E3 W- A
藏冰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之一——《夏小正》中,就有炎热的夏天朝廷给士大夫等官员颁冰解暑的记载:“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古人藏冰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8 r- ]4 V% A7 c, F* u
冰块采自寒冬季节,据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腊八日御河起冰贮窖,通河运冰贮内窖,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窖,开门运之。各门护城河打冰,于河边修土窖贮之,夏日出易甚便。”
采冰又称为“斩冰”“打冰”,每年到腊月七八的三九天,冰窖就要开始储冰了。每天凌晨,采冰人手持“钩镰枪”、绳子,带上运冰块的排子车,到北海、护城河、什刹海等河湖中取冰。冰块大小为“方尺五寸”,采冰人先画好线,再用钩镰枪按线戳冰,然后将一块块大小差不多的冰钩到岸边,放到排子车上,用绳子捆好,靠人力运到冰窖贮藏起来等夏天使用。
$ Z# W3 P+ [8 B  R' r

8 K3 ]0 l$ l+ [3 M+ z, f% T1 }5 e
每年采冰、储冰和开窖取冰时,都要举行大小不一的祭祀活动,祈祷一切顺利。每年打冰分为一茬、二茬……次数不固定,但最多不过五茬。
采冰之前要先“涮河”。每年立冬后,筒子河等处都要涮河净水,就是先把水草杂物清除掉,再把浮面上的脏水放走,最后建临时坝蓄水,待冬至后冰冻瓷实,就可以打冰了。
涮河以后,天气愈加寒冷,河水冰冻结实,冰窖掌柜看冰结了相当厚度,便开始组织打冰。打过一茬冰后,提闸放水,方能水复原平。再冻再打二茬,以至三茬、四茬、五茬。打冰以第一茬最为坚厚,二三茬较洁净,四五茬就薄脆多了。清朝工部定章:官冰是一尺五寸见方,私冰尺寸三尺长、二尺五六寸宽,比官冰几乎大了一倍。
: N) `9 T  E' {, c; ?

/ x& U& l& C! N4 \; ?
开冰窖打冰之前,租河要花钱,买水要花钱,闸官闸兵也要额外得些小费,费用不菲。为逃避缴费,民间有私自开冰窖的现象发生。据北京市档案馆民国档案记载:1934年12月底,北平冰窖同业公会呈报北平社会局,有人私开窖,积五个水坑,用河水不缴费,称为养鱼用,实为雇工赚钱,经北平社会局调查核实后,予以制止并处罚。
+ l& Z8 x) N( _- c3 ]9 a
王公贵族凭票领冰

8 [# q/ A; s2 S. u  F+ m
如今,北京现存以冰窖为主体的文物保护单位有三处,一是紫禁城内的冰窖四座,二是雪池冰窖两座,三是恭俭冰窖一座。
故宫冰窖位于隆宗门外西南的造办处外,已向游人开放。雪池冰窖位于雪池胡同,在景山公园西门至北海公园东门中间,目前尚未向社会开放。恭俭冰窖保存完好,也向游客开放。
. D0 `! i0 N, r: i" a9 b

  _5 b0 q2 s/ P, U3 ?7 _9 X" Y! e
故宫冰窖
( y0 F6 {9 y3 z  g7 I+ b1 q
京城的冰窖分成官窖、府窖和民窖三种类型。官窖和府窖均由内务府和工部共同管理。据清会典记载,清代官窖藏冰,分别位于紫禁城内、景山西门外、德胜门外、正阳门外四处,最多时有18座,藏冰215700块。
清代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载:“以岁十二月藏冰,来岁入伏颁冰,各部院官学皆有之。掌以工部司员一人;以数寸之纸,印为小票,名冰票,为领冰之券。”每年冬季藏冰,伏天由工部负责冰窖事务的官员,给皇族和王公大臣等人颁发冰票,凭着冰票领冰。后来有官员贪腐,私下贩卖冰块获取暴利,将一尺五见方的冰块卖到五两银子。“年久弊生,虽有此票,而给冰绝少,殆不能供一人之需。故亦不复领票,而冰多售于市矣。”于是冰票逐渐被取消,改成市售冰块。

9 r' L+ Y$ \3 p4 F
% Q  {! k) t2 R* n, }& s! P2 o, H
恭俭冰窖
" N( |7 V; a* D
雪池冰窖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官窖,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重修于清代康熙年间。雪池,典出自“雪窖冰天”。《天咫偶闻》记载:“雪池冰窖,在北海陟山门内,为诸冰窖之冠,御用取给于此。”雪池冰窖原有六座,沿北海东墙东西排列五座,东部尽头横列有一座。
王府设立的冰窖称为府窖,清代礼王府、肃王府、豫王府、睿王府、庆王府、恭王府都有冰窖。这些冰窖都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取冰方便。礼王府窖在阜成门外西护城河西;肃王府窖在前门外打磨厂深沟前三门护城河南;豫王府窖在崇文门外前三门护城河南;睿王府窖在东直门外东护城河东;庆王府窖在宣武门外前三门护城河南;恭王府窖在地安门外什刹海后海畔。如今,这些府窖都已消失。
- }3 q8 F  r- g) l; S5 u' d9 c! `
辛亥革命后民窖兴起

' n5 I& i. h5 E$ J% H
昔日雪池等官窖冰块如果当年用不完,会切割成冰核,在市面上销售,价钱只有十余铜钱一块,市民可以在市面上买到。据铢庵《北梦录》记载:“每岁冬季取湖中泳块窖藏之,次年用之不竭,为方数尺,值才铜元十余耳。往日冰窖皆官营,以供上方之用,有余则颁诸群僚,民间交易又其次也。”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后,皇族失去特权,无力维持庞大的消费,于是准许王府的当差人承租冰窖,除每年上缴52两白银外,可自行经营。
1914年,北洋政府正式行文,准许民间在许可的地点开设冰窖。恭王府的宝泉冰窖,当年就由恭王府的管家裕继昌承包经营。

: M6 ?/ d# u" d: W2 d# H3 r' h: n' K. i' b* M8 Y- n& k
开办冰窖业务,销售冰块,是赚钱的买卖。民国时期由市工务局管理冰窖业务,负责办理营业执照、收缴租河费和水费。
7 d8 H( l0 W0 i; f  H; K
民窖和府窖一样,也多开在护城河边、什刹海沿岸。不过,民办冰窖可不容易。据民国档案记载,1935年12月9日,宝泉冰窖经理裕振卿向北平市工务局申请,恳请提闸放水,以维持营业。称“在李广桥东街什刹后海开设宝泉冰窖,往年闸区放水在小雪前,今岁节期已过,而闸区尚无放水日期……”后海闸如果不按时放水,就无法保证三九时按时采冰。宝泉冰窖的顾客主要是地安门外、鼓楼前的餐馆、海鲜铺、水果铺、肉铺等,夏季都需要冰块保鲜食材。

: H( f/ v5 j% B$ A. U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冰窖早已成为历史,一个个与当年冰窖有关的地名,作为历史信息,会一直留存下来,让我们知往鉴今。

9 V7 d& ]" y9 m' U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7 1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先村边上、海淀镇现在大概是海龙大厦的位置有座冰窖,后来80年代一场大火后就没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7 10:37
6 {# d$ A* @5 h原先村边上、海淀镇现在大概是海龙大厦的位置有座冰窖,后来80年代一场大火后就没了
3 t9 L$ [: P4 @1 ?; X  y
是吗?颐和园的冰存放处?
发表于 2022-12-27 1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戴着棉帽子揣着手儿流着鼻涕看故宫筒子河拉冰的,越看越冷,赶紧跑回家吃一碗热乎乎的煮尕尕儿。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2: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27 11:590 B- ]" }& F; a/ ]6 o/ s* @* q( H
小时候戴着棉帽子揣着手儿流着鼻涕看故宫筒子河拉冰的,越看越冷,赶紧跑回家吃一碗热乎乎的煮尕尕儿。
6 _# o, p' r0 ?; G! o; _5 f* v! m: y
cc0125b91d7941a099957c5834717dda.jpg
8 b2 t: q% @) O+ Y! d. Q# A) ^$ i; |2 ?

. G# b' \, H4 f; M( k. \
发表于 2022-12-27 16: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27 11:05
& k1 h& T7 R' w0 b是吗?颐和园的冰存放处?

4 V/ P9 R6 v& l; F7 b: v0 I园子里的冰放海淀?夏天运到园子了老佛爷不赶趟了吧
发表于 2022-12-27 17: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百度搜  海淀冰窖 有不少文字资料,据说海淀还不止一座冰窖呢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7: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2-12-27 17:39 编辑
! Q1 r! o+ ?2 Q8 Y/ t) R1 k4 [1 x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7 17:01
% m, A* |2 }- O& t9 @) Q您百度搜  海淀冰窖 有不少文字资料,据说海淀还不止一座冰窖呢
8 |- |# R/ }  }
是啊,得空瞜瞜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7: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7 16:26
2 H4 }9 e7 P/ l6 g5 K# F园子里的冰放海淀?夏天运到园子了老佛爷不赶趟了吧

) ]( n2 g. w9 w9 I) ]: N那干嘛当不当正不正还村里设个冰窖呢?
发表于 2022-12-27 18: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27 17:285 A1 M- \# J8 Z" N. J) c
那干嘛当不当正不正还村里设个冰窖呢?
# I3 A3 A  V3 X/ v9 m/ z
我看资料上说海淀的冰窖还真是跟园子里取冰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8: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7 18:37  f% h* t- U, g) @9 H8 W, P; g
我看资料上说海淀的冰窖还真是跟园子里取冰

8 n: ]7 x, K$ i% Z( i只能是颐和园啦!
发表于 2022-12-27 19: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中学放寒假时到德胜门外护城河边拉过冰,因人小力弱和同学两个人拉一块。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2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旬老叟 发表于 2022-12-27 19:19
; U( K. s. x/ i- B. B8 A9 {2 u8 }我在中学放寒假时到德胜门外护城河边拉过冰,因人小力弱和同学两个人拉一块。

3 D$ A3 \7 i1 n% d6 I1 |& K* }9 s" Q玩儿?
发表于 2022-12-28 16: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27 20:41
+ t. E0 N& E6 t% Z玩儿?

8 B# T9 m9 w  n1 M3 Y# L  L' w挣学费,和零花钱。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6: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旬老叟 发表于 2022-12-28 16:42
$ @& E6 k- `8 M; t+ z& E0 z( C挣学费,和零花钱。

. ^( g$ Q7 I( K3 E) ?4 @. L那麽小就打零工了!
发表于 2022-12-28 17: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前龙潭湖边上的冰窖非常大。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8 17:14
; _& N) Q  s. N  P$ b  u% I6 Y文革前龙潭湖边上的冰窖非常大。
' ?; J) C6 \5 ^3 h% ^
看来是有好多地方有冰窖
发表于 2022-12-28 19: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28 16:47+ u! y" v+ Z4 \8 J
那麽小就打零工了!
. K, i! U9 ~' b9 v( }- ]0 H
我们暑假时跟着瓦匠师傅修补房屋,冬天就去拉冰。夏天每天能挣到九毛到一块二,冬天一天只能挣到八毛。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9: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旬老叟 发表于 2022-12-28 19:16
7 Y5 D' D. h, @6 P3 r3 ]我们暑假时跟着瓦匠师傅修补房屋,冬天就去拉冰。夏天每天能挣到九毛到一块二,冬天一天只能挣到八毛。

' {* k7 k4 x4 }# t) O( X! Y% v8 k您小时候也是家里顶梁柱!
发表于 2022-12-28 21: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28 19:22
( `% ?7 R+ f7 i  s& J+ X9 @9 P您小时候也是家里顶梁柱!
1 J1 k- p9 {- c) ?  y5 x  @8 O! Q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9 16: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 Z7 v3 @: |) I
4b5c65bbdb824f1388f5d3354f46d911.jpg $ T. e. o/ t( ~' `! X
- c8 T+ C, [7 {) _) t* u3 E2 c
% i3 y1 e) ^- ?
发表于 2022-12-29 16: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8 U: }' k+ }0 Q4 t# X: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9 01:32 , Processed in 1.19029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