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房琉璃街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南横东街(清代为城隍庙街)。全长约六百多米,是一条南北走向、较为平直规整的胡同。明代属宣南坊,清代属外城的北城。明代成街称粉房刘家街,据说做粉条的刘家住此。《京师坊巷志稿》:“大兴张志作粉房刘家是也。”清初称粉坊街。清末改今名。 明嘉靖建北京外城之前,粉房琉璃街在这一带属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城的郊外。金代时,这里位于金中都东城垣护城河之外侧,为施仁门至宣耀门之间的外城通道。元代位于元代琉璃厂之南。明代据说曾此地在明代琉璃厂之内。孙殿起《琉璃厂小志》载:“粉房琉璃街南口外,窑台迤北有琉璃门楼一,相传为琉璃厂之正门,殊鲜确证。”1970年北京深挖防空工事的时候,在粉房琉璃街与潘家胡同靠南之东侧的一处房基下面,就发现了河道遗址,应为辽萧太后河(后为龙须沟)初段遗址。此地建琉璃窑,当时用水也十分便捷。随着北京城建设工程规模的缩小,琉璃厂之正门退至粉房琉璃街北口一带。明清交际诗人吴伟业(字梅村)在《读史偶述》写道:“琉璃旧厂虎坊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玉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由此可知,至明末拉琉璃厂的范围不断北移。清乾隆时期琉璃厂正门已向北退到臧家桥及孙公园一带。粉房琉璃街与琉璃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一、粉房琉璃街的会馆 宣南的粉房琉璃街是会馆较多的胡同,《宣南鸿雪图志》标注了此地不少会馆名称,但无门牌信息。《宣南历史地图集》与《北京历史地图集》标注此地会馆的名称、位置、数量也不完全统一。加以综合辨析,能够查到名称的有四川的龙绵会馆(29号)、理化会馆;广西的廉钦会馆(注:解放后广西廉州钦州划归广东,69号);江西的萍乡会馆(85号)、万载会馆、吉安会馆、庐陵会馆;福建的晋江会馆、延平会馆;山东的汶水会馆;山西的解梁会馆(109号)、汾水会馆;广东的新会邑馆(115号)、阳江会馆(117号);安徽的怀宁会馆;以及天津会馆、湖南会馆、江苏会馆、河南会馆(104号)等19座会馆。 今年11月途经此地,新会邑馆尚未修复,其他已难觅踪迹。 粉房琉璃街会馆有牌号地址和点滴资料的有: 29号的龙绵会馆(龙锦会馆)是清代四川龙安府(今平武)和绵州(今绵阳)人合办的会馆(见图1)。光绪十六年(1890年)九月十五日,詹事府右赞善、安县人李岷琛集龙安、绵州两地在京官员的1900两银子,购买了黄家所有的粉房琉璃街北头路西门牌第十一号房屋,开启了会馆的历史。李岷琛,字少东,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清末累官至天津海关道、湖北布政使、护理湖广总督。李岷琛在京期间也经常生活于此。龙绵会馆院门是金柱大门,雕刻精美的鼓形门墩,登上门口的四层青石台阶,里面并排两个坐西朝东的二进院,四个院子贯通起来,是“开放型”活动场所。4个院落27间房,每间房屋都已安装了玻璃,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李少东自然成了“值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众人公推龙、绵京官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时任内阁中书的绵竹人杨锐管理会馆,直到三年后杨锐血染菜市口,才又归李岷琛负责。三年中,杨锐虽然常住绳匠胡同(菜市口胡同)的伏魔寺,但他经常活动于龙绵等各个四川籍会馆,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会馆也就成了他聚集同乡人士,宣传、推动变法维新的阵地。 69号的广西廉钦会馆(廉新会馆)(见图2)。北京档案馆所辑的《北京会馆档案史料》述:“本馆为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廉钦同乡购置,以作廉钦举子赴京会考之试馆。旧时门牌为路西31号,占地2·58亩,有房58间。掌馆人苏乾初、杨登睦。”钦州籍的抗法名将冯子材入京时曾住廉钦会馆。1864年8月,冯子材进京述职,一直到1865年秋被派往两广督办军务,寄住在会馆长达一年的时间。在廉钦会馆居住期间,廉钦会馆成为冯子材临时军事指挥部,他在会馆中曾多次就剿匪之事起上过不少折子,并被清廷一一采纳。民国时期会馆的负责人之一,著名的爱国将领、抗日名将陈铭枢将军为全国政协常委。廉钦会馆大门为典型的金柱大门,大门两侧各有一个石墩,上面雕刻着龙形图案。两扇木门斑驳沧桑,上面刻着的对联依稀可辨,上联为“長治久安經綸盛世”,下联为“春華秋實黼黻皇猷”,黼黻皇猷(fǔ fú huáng yóu),汉语成语,意思辅佐朝廷。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是为了勉励进京考试的才子们刻苦学习,将来辅弼国家之意。 85号的江西萍乡会馆,有资料说街门仅是一间合瓦清水脊如意门,无门墩,坐西朝东,为二进小四合院,院内四围的房屋都为三间。而当地居民回忆与此不同,董先生(80多岁):85号院就是萍乡会馆,这家会馆院门很大,很气派,门口矗立着两个门墩,迎面是一大影壁儿,再往里走还有一个月亮门,最里面还供着一个佛龛,现在都不存在了。文廷式从老家回来后就住在这里。文廷式祖籍萍乡,生于广东潮州,成长于官宦家庭,为陈澧入室弟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文廷式是光绪帝瑾妃、珍妃的老师。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1898年戊戌政变后出走日本。 104号河南会馆,是北京七处河南省级会馆之一。别称“嵩阳别业”,比上斜街东口的河南会馆“嵩云草堂”规模要小。 109号山西解梁会馆(见图3),坐北朝南,占地三亩,有三进院落,房屋三十间。民国时期,李鸣凤、李健吾父子曾住解梁会馆。李鸣凤,字歧山,是晋南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民国初年曾被中央政府任命为少将旅长。其子李健吾是是国内外知名的戏剧家、小说家,又是独树一帜文学评论家,散文家,还是硕果累累的翻译家。河东李氏父子,一武一文,名播天下。李鸣凤在北京任陆军部咨议时,1916年夏,李健吾从天津到了北京,住在宣武门外的解梁会馆,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与家人始得团聚。不久,李健吾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小上学。115号广东新会邑馆,会馆中原有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馆时,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协修、顺德李文田所写的“新会邑馆记”刻石。据住在这里的居民讲述,会馆门口有一对石狮,门额匾上书“广东新会邑馆”几个大字。大门向东,很高大,院子坐西朝东,由东、中、西院和一座跨院组成,有50多间房子。院内共有七个月亮门,每个门对应一个庭院,院内种有十余百日维新时株枣树。这院子里的房子几乎全翻盖过,已失去了古意(见图4、图5)。 梁启超1890年、1895年两次赴京参加会试,及1891年入京完婚和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时曾在此短暂居住。此处为梁启超早期在京活动期间的暂居场所,梁启超1890年、1895年两次赴京参加会试,及1891年与顺天府尹李朝仪之女李蕙仙入京完婚和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时曾在此短暂居住。1898年居住在中院门前长着老杨树树的3间北房,这3间房高3米多,房子是四梁八柱,都是很有年头的松木。房屋的布局也是传统的“一明两暗”结构,中间一间稍大一点,约20平米,一般用来做客厅。据住在老院中的老人回忆,“解放后,这个院子分给了铁道部做为宿舍,院内还有花园、假山,令人奇怪的是居然假山下面还有五间水牢,不知是谁又为何而修。” 117号的广东阳江会馆,紧挨着新会邑馆。 120号为福建延平郡馆旧址,《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记载:“延平郡馆在粉房琉璃街旧八十四号,建于清顺治壬辰年(1652年),由延平、邵武两地的纸商兴建。延平会馆过去是个试馆,容纳举子居住。内有楼阁戏台,酒楼亭榭,有房数十间。咸丰年间会馆毁于火灾。民国九年,在京议员高登鲤、曹振懋等二十余人集资,并召集延平旅京同乡开会捐款兴修委托傅彰德监造。”解放后作为粉房琉璃街小学校址,会馆建筑全部拆除,改建为教学楼。民国时期在胡同中部东侧也曾建“国立粉房琉璃街小学”。两所学校之间位置差不多,不知有无传承关系。此外,民国时期在胡同南部西侧还曾建有“智达小学”。粉房琉璃街小学后并入福州馆小学。福州馆小学又更名为北京八中附属小学。粉房琉璃街西侧将建北京八中管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北京八中附属小学也将并入,原址改为幼儿园。 二、粉房琉璃街的寺庙 据《日下旧闻考卷六十一》记载,粉房琉璃街北部东侧明有代天顺四年敕建崇兴寺,后由尼姑居住。响鼓庙在崇兴寺街迤南。民国时期崇兴寺旧址一度为粉房琉璃街派出所。“响鼓寺”位于粉房琉璃街与响鼓胡同交界处东南角。崇兴寺、响鼓寺在《1916年最新北京详细全图》中有标注。 《宣南鸿雪图志》载:粉房琉璃街还有“福庆寺”,但未标明地址,有文章称街巷北侧为明建福庆寺,20世纪80年代拆除。69号的廉钦会馆路东38号有永乐寺,已拆。 三、居住过粉房琉璃街但无门牌号码的清代名人有: 画家张鹏翀,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曾以所作《经史法戒诗》《万寿圣德诗》等画扇进献乾隆帝。学者周长发,参与修撰《辽史》、《续文献通考》等书。著有《赐书堂集》、《石帆山人年谱》。 作家齐召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参修《大清一统志》完成最重要的作品《水道提纲》28卷。 文学家陈兆仑,乾隆二十年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官至太仆寺卿。《清史稿》有传。著有《紫竹山房文集》二十卷,《紫竹山房诗集》十二卷。 后来成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也曾住过粉房琉璃街。《水竹村人年谱》载,徐世昌于“光绪十五年四月,考试于保和殿,公列二等,受职编修,到翰林院任……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移居粉房琉璃街。” 文学家周之琦,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累官广西巡抚,道光二十六年(1846),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一岁。 周之琦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心日斋词》传于世。 其词有《满江红 · 重过粉坊琉璃街故居》: 屋角高槐,闲问讯、宣南坊陌。记此地、琴尊跌宕,几年栖息。半剌相忘磨灭后,一家正好团栾日。任旁人、错比子云居,喧尘隔。 离聚苦,无终极,生死恨,难抛掷。但天台,重到凄凉岑寂。芳草廊空蝴蝶化,茜纱窗冷蟏蛸织。叹乌衣,巷口燕归来,今成客 四、民国时期粉房琉璃街的当铺、书场、报社 民国时期,粉房琉璃街北口路西有“恒昌当”当铺。 胡同中间路东有“谦和社坤书场”。“坤书场”俗名“落子”,雅称“坤书馆”。演唱者均为女子,所唱为大鼓书词、时调小曲等。 “谦和社坤书场”以南有《现代日报》报社。芙萍在1934年主办《现代日报》兼主编,曾写过“旗族旧俗志”。《现代日报》为四开四版的北平小报。 五、粉房琉璃街的门联 粉房琉璃街有的如意门之上,还保存有雕刻精美的门联,又称“门心对”。如西侧的65号,两扇门上的对联为“为善最乐 读书便佳”(见图6)。又如西侧的97号,两扇大门上的对联能辨出是“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见图7)”,均为书香门第所常用。83号的门联“黄龙驾云腾沧海,紫凤矫翮凌清霄”颂世歌时,也表现房主胸襟扩大和志向高远(见图8)。现在胡同西半部所存民居寥寥无几,65号的大门对联还在,但97号的建筑未能看到。最近这一带正在进行“申请式退租”,退租民居均为胡同东侧双号院落(见图9)。胡同两侧延绵不断排列的国槐,将会与改造后的新民居为邻。 最后附以《宣南历史地图集》“会馆分布图”截图为底图,与《北京历史地图集》等拼图后加标注的粉房琉璃街晚清民国地图(草图)一张(见图10),仅供参考。
: q; w0 T' t! x0 h6 M3 {
0 r$ b, E8 E-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