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B9 L3 N& e0 k6 v( m) M2 G
修复不容易,永泰寺规模太大,所遗留的建筑可能为天王殿的局部。
* i: r$ [1 g0 \6 a0 w, ~0 t据郁寿江《京都胜迹》(燕山出版社1995年)记载,永泰寺大殿前有石碑两通,一为明成化八年(1472年)沙门圆显撰写的《修建永泰寺》碑,较为详细的记述了永泰寺的创建及正统年间重建的情况;另一通为兵部侍郎谢九仪撰写的《重修永泰寺》碑,年代失考,碑文称太监李朗出己资重建。 永泰寺位于西直门内大街西部路北,始建于元代。当时的寺名现已无考,元末明初寺庙被毁。明正统八年(1443年)修武伯、沈清等大臣出资重建,直到天顺元年(1457年)完工,历时十四年之久。明英宗朱祁镇赐名为“永泰”,从此寺名再无改变。永泰寺当年规模十分庞大,占地约2000平方米,寺庙分三层院落,中轴线上建有三座大殿,两旁配以禅室香厨,且有廊庑将各殿勾环为一个完整的建筑整体,布局合理,规矩严整。进山门,两侧有钟鼓楼。第一层大殿为面阔三间的大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关帝像,东西两旁面对面矗立着四大天王。第二层大殿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建于近2米高的青石基座之上。殿门内左右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正中为佛祖释迦牟尼,两旁是迦叶佛和弥勒佛,三大佛身后边山墙上绘有山水祥云,花卉宝塔。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两侧是面阔三间的东西配殿,东为迦蓝殿,供奉着近1米高的铜铸菩萨像。西为祖师殿,并排供奉着木雕三大士佛:骑红吼的观世音位居正中,南侧是骑白象的普贤真人,北侧为骑青狮的文殊菩萨。第二层大殿为讲法堂,两侧各有僧房九间,屋中曾搭土炕,可容百余僧侣住宿,可见此庙昔日的辉煌。 据《北京地方维持会报告书》记载,民国时期永泰寺地址为内四区永泰寺胡同五号。《京都胜迹》作者郁寿江考察永泰寺时,记载门牌是永泰胡同九号院,已沦为居民大杂院,院内尚存一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覆之以灰色筒瓦,脊已无存,院中尚有的几株高大的古树。解放初期,永泰寺为反动会道门九宫道主持,上世纪50年代寺庙住持被捕,寺庙沦为民居,后被西城区燕山综合厂、北京燕山汽车靠垫厂等单位占用。
9 N* W9 S' E% J& L; k& q#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