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5|回复: 23

灯市口二郎庙北边石狮之谜[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2-2-18 18: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国 二郎庙老照片
) \% R' }# D$ G  U+ ^& r1961年 二郎庙老照片  I% v. S8 x/ e/ x7 x9 H4 _
二郎庙以北约二十米处,久康电机商店南侧树下有一座与灯市口二郎庙南侧石狮相近的金元时期石狮,现仍保留在大街商店旁。原二郎庙南北石狮原物已不知去向,也弄不清楚这只石狮是何时何因从何地搬来,误被认作二郎庙石狮。
2 w( P0 U8 v; Q* t! N3 U: X

灯市口二郎庙北边石狮之谜

灯市口二郎庙北边石狮之谜

灯市口二郎庙北边石狮之谜

灯市口二郎庙北边石狮之谜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2-2-18 20: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20210616150519_副本.jpg ; ]9 y4 g# G$ b

: j9 }' [" L4 E
- s2 ]/ A0 N; T4 y5 M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08: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版主铁框围住的石狮照片摄于何时何地?
8 h9 C6 f, s/ e$ {9 h现在保存在灯市东口大街的石狮是1961年之前就有了。
发表于 2022-2-19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2-19 08:537 R6 Z6 P( E0 e& h7 F
请问版主铁框围住的石狮照片摄于何时何地?9 n$ V- U2 x7 ?7 A8 h" W
现在保存在灯市东口大街的石狮是1961年之前就有了。

) x: i2 a( R6 C6 `现在的石件还罩上玻璃罩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7: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京小白 于 2022-6-24 12:03 编辑 $ b0 C# x' x1 Y6 }
老片 发表于 2022-2-19 13:13
9 z% ]1 @& }' D1 L$ s1 E现在的石件还罩上玻璃罩了呢!

. r' J! J9 [3 z. |确实如此,只是想弄明白这石件从哪里搬到这儿来的。  L% `; B; v2 e# J* O

5 G: I$ Z. I& u5 B5 J

" J2 z& N  K# T( r6 J! @0 w
灯市东口石狮(不是二郎庙石狮).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7: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装上铁框架应当是前几年的事。
发表于 2022-2-19 17: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2-19 17:14$ ]* [" i! A) C5 j! g0 I
确实如此,只是想弄明白这石件从哪里搬到儿来的。
+ q+ a, A- ^, r
您说这不是原来档?
发表于 2022-2-19 17: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2-19 17:18
3 n, C( n0 _5 p* w5 A  N装上铁框架应当是前几年的事。
% U# c2 Q; e( \7 \8 u  t
铁架子内张拍了没多长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9: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京小白 于 2022-6-25 01:55 编辑
9 K" ^- g. d9 I5 `/ c" Y' z- z
老片 发表于 2022-2-19 17:40
4 W/ K. l8 ]9 n4 \0 u您说这不是原来档?
: Z' c- e8 z9 T0 b" J1 I! Y
文物工作者正是依据1961年那张老照片才判定灯市东口石狮不是二郎庙的。
- T% m+ h; w. l2 |& {  q4 i/ W$ [. c
/ z1 \" B* Z( R
灯市口二郎庙d.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9: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京小白 于 2022-6-25 01:56 编辑
# x; z- R& c; Q3 g) l$ A* a, u& B7 J. G& q) F7 s" g9 i' ^
实际上,保存在大街上的石狮与二郎庙石狮形态是有差别的,二郎庙石狮扭头动作更大一些,腿更细,两只前腿距离也更宽,绝不会在风化之后,两腿距离变窄,两腿变粗。
发表于 2022-2-19 20: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2-19 19:443 F3 G/ v: g, l: b: d! h
实际上,保存在大街上的石狮与二郎庙石狮形态是有差别的,二郎庙石狮扭头动作更大一些,腿更细,两只前腿距 ...
/ K3 b0 \0 ^5 q3 J3 L
原来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09: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张早期的灯市口二郎庙老照片,二郎庙前尚保留着高高的旗杆,一辆骡车正向西拐进灯市口大街,二郎庙位于灯市东口东南,这与今天街上保留的不知名小庙前的所谓“灯市口二郎庙石狮”所在位置是有差异的。目前商店门口保留的石狮残件位于灯市东口的东北方向。5 s& `2 s$ h# A. f( j0 o
% @1 u1 T2 n( r$ x1 o& S
# n4 l! \3 Y7 s& |
灯市口二郎神庙前的旗杆.jpg
发表于 2022-6-23 15: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2-19 08:53/ {+ z# d2 T: j3 o6 k
请问版主铁框围住的石狮照片摄于何时何地?& @: s3 Q3 S1 C# d# K5 g
现在保存在灯市东口大街的石狮是1961年之前就有了。
% {" f6 {; n3 I
不是石狮,应是二郎神的哮天犬石像。二郎庙旧称狗神庙。
0 p2 n: j' `( `( D1 E% b- K  d
灯市口狗神庙.jpg
灯市口狗神庙遗物.jpg
灯市口石像.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19: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京小白 于 2022-9-23 08:10 编辑 6 W( a/ M; A, R/ j0 ?/ s
夕照园主. 发表于 2022-6-23 15:42( Y& J+ o, u/ n8 Z2 y; w
不是石狮,应是二郎神的哮天犬石像。二郎庙旧称狗神庙。
, D, M, i5 e# w6 o. |9 P
本贴一开始已说明,现在保存在街上的金元时期的石狮不是二郎庙的。消失的灯市口二郎庙庙外没有哮天犬。
灯市口二郎庙最开始的宗教传承,供奉清源真君赵昱。只是民国后的民间的视角非常固化地认为,二郎神就是民间通俗文学作品中手持三尖两刃刀,带着哮天犬的杨戬。二郎庙受此影响,赵昱变成杨戬,有哮天犬也只会有一只放在庙内,绝不会成对放在庙门外。

$ d0 [0 d% }/ ?' u- ]
3 \3 L( y! F. i- M" ?4 ]6 @7 d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20: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修二郎神庙碑记
  京师朝阳门内灯市口有二郎神庙,神即清源真君也。相传唐贞观二年始创,元延佑二年重修,明万历甲寅复修。祠宇庄严,由来已久。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初八日,里邻不戒于火,焚毁靡遗。黄冠拮据艰苦,善信为之乐输,越十载而方成。枅栌楹桷雕镂丹臒之属,焕然一新,因请碑记于予。夫碑者,欲其可信也。传之失其实,考之疑其似,祝史矫诬,何以取信?尝观《帝京景物略》,二郎神不知所谓。然而神之降格,厥有明征。江西庐陵县志云:隋时隐青城山、召为嘉州太守。斩蛟有功,人思其旧德,立庙灌口,为二郎神。唐封神勇将军,加封赤城王,宋封清源真君。上高县志云:真君姓赵,名昱,封号则同于前。四川通志,真君列名宦中,姓名封号皆同。所言事迹甚详,当是时孽蛟为害,募民船数百,率千余人临江鼓噪。真君同七人披发仗剑入水,天地晦冥。少顷,云收雾卷,七人不复出,惟真君左手提剑,右手持蛟而出,湖水尽赤。开皇间,挈家居深山,后有运饷者,见真君乘白马随一童子,操弓挟弹,冉冉乘云而去。宋张咏治蜀,蜀乱咏祷于神,蜀平事闻于朝,此真君之所由封也,礼记祭法曰: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真君御灾捍患,保卫一方,殁而馨香俎豆,食报无穷,盖始终于蜀者也。始终于蜀,而祀之者不专于蜀。江浙之间,祠亦不缺。观于江西邑乘其他可知矣,燕山数千里,涉不相接。都人士恪恭无怠,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岂其有彼此之异耶?圣主膺国忧勤宵旰,近者悦,远者来,瞻云就日,爱载弥殷。验民情必先自近始,庙之设自京师也,固其宜也,予里居相距不数武,晨夕过之,肃然起敬,岁时伏腊,爇香以告,伏念世受皇恩。一门叨金紫之光荣,共相劝勉,矢公矢慎,不敢丝毫苟且。景邀神贶,获愚悃之常通。于是笔之于辞,以资其可信,矫诬云乎哉。
赐进士出身,钦命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加五级石文桂敬撰,发心弟子马良骏同男X等立。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吉旦。

, R8 G) T; _% X. d
* i* w' B* j2 ^! X+ _
重修二郎神庙碑记.jpg
灯市口二郎神庙近景.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1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又找到几张民国时期的灯市口二郎庙老照片。
: I/ N# ]& {& h7 W
+ Z$ X3 C8 G+ n9 j) `
/ i! Y6 l% D' [, R9 S8 u# ~+ c
1912,灯市口二郎庙前,在北京病变中参与抢劫而被捕的人.jpg
1928年,灯市口二郎神庙.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16: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灯市口二郎庙石碑9 V5 T2 }- a& Y' [3 j  N0 f9 w5 E* [
( ]; s; k( B- Z6 a  ^+ f0 Q  O

2 \1 B4 N7 O7 x  u9 p- u3 k* d- p: u& I5 S, P. c+ A0 O
灯市口二郎庙石碑.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7: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灯市口二郎庙“疑团”的一些结论和其他看法:
1、灯市东口二郎庙的两尊石兽是石狮,不是哮天犬。民国初年庙宇调查登记“二郎庙,东四南大街一七三号。山门向西,对灯市口。……门前有宝鼎一,石狮二
2、狗神庙的得名。民国初年庙宇调查登记“内供二郎泥像,金面黄袍。天兵天将四,童二。又犬神在下面盖被内,有小犬无数人们供奉二郎神庙,是用香火钱请狗神的泥塑小狗治病,因而称为狗神庙。
3、重修碑文载:“京师朝阳门内灯市口有二郎神庙,神即清源真君也,相传唐贞观二年(628年)始创,元延祐二年重修,明万历甲寅(1614年)复修。
李冰一系是二郎神原型中出现最早、史料记载最多的一大源头。李冰次子作为"二郎神"而存在,最早出于北宋蜀人张唐英的《元祐初建二郎庙记》:"李冰去水患,庙食于蜀之离堆,而其子二郎以灵化显圣"。
最早记载赵昱的,是托名柳宗元的志怪杂事录《龙城录》所谓赵昱在唐太宗时期如果被封为神勇大将军,那么唐人杜光庭为代表的道书中,为何全然不见赵昱踪影?朱熹认为《龙城录》为宋代,赵昱此人也是虚构人物,绝不能将"赵昱斩蛟"视为唐传奇。如果二郎神庙确为唐贞观二年(628年)始创,当时小庙供奉的肯定不是赵昱,也不会是宋代才出现的李二郎,供奉的只能是李冰秦代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治理岷江水患,建都江堰,后人感李冰父子之功绩建庙祭祀。
宸垣识略》:二郎庙在灯市口大街东,仅一小殿,康熙间重修。仓场侍郎石文柱碑云:据道书称二郎神为清原真君。唐贞观三年创庙于此。原按:二郎神为秦蜀将李冰之子,凿离堆江,有功于民,蜀人祀之。本朝雍正五年,诏封李冰为敷泽兴济通佑王,李二郎为承绩广惠显英王。
灯市口二郎神庙从供奉李冰,再到供奉李二郎,元时,在道教徒的不断努力下,赵昱终于成为新的二郎神主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作者对《龙城录》的赵昱传奇进行了再创作的加工处理演化为清源真君赵昱。最后受西游记》《封神榜的影响演化为杨二郎杨戬。
4、二郎神庙的“回光返照”景观,由于庙基与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正好东西相对,金黄色宝顶。据说每日清晨日出时分,中和殿殿顶的正中有一个三米高的镏金的宝顶,晨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再反射到仅有二里之遥的狗神庙内,便形成了“回光返照”奇妙的景象。这一景象被京城百姓纳入了“小燕京八景”。
这种光学现象不会每日清晨日出时出现,因为太阳四季会从地平线不同位置升起,只有春分、秋分时才会将阳光正对反射。正如每年冬至日前后的正午时分,阳光照射到乾清宫内地面金砖后,反射到“正大光明”匾额上;正午时分,阳光照到天坛皇穹宇光滑的地面,然后反射到“皇天上帝”的牌匾上。这种光放射现象只会在特定时间才会出现。
5、1961年东单北大街东侧建筑档案照片证实:上世纪六十年代,二郎庙门口确实有两座金元时期石狮像,而不远处还有一座类似的石像。也就是说,如今人们看见的得以保存的石狮像,并不是二郎庙门口两座石像之一,在如今大致相同的位置(二郎庙北侧约30米处),本来就有一座石狮像。
后面将继续推测分析三座金元时期石狮像的来历。

$ }% m/ Z$ \8 ~, o) z- C1 l% k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9: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郎神是治水官员李冰的两个侍从
  《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岁月如流,“三神石人”却不知所终,但李冰与“三神石人”的传说却流传下来。
  1974年3月,四川都江堰,出于建设需要,当地正在对安澜索桥进行易址重建。1974年3月3日,在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圆雕李冰神石头人。石像五官端正,面带笑容,头戴冠,身穿长衣,腰间束带,拱手垂袖,平视而立。最让考古工作者惊喜的是,石像衣襟中间和左右袖上有隶书题记三行:“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治水万世焉”。1975年1月18日,距离李冰神石头人出土的地点37米处,又出土了一个圆雕石头人像。根据李冰神石头人像上的文字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组石头人像,一共三尊,是用来镇水的。这三尊石头人像的关系是,李冰和两个侍从。这两个侍从称之为“二郎”。随着李冰治水故事的流传,两位侍从渐渐的讹变成了一个神话人物“二郎神”
0 z* J. {  _" U

% r/ i  p  j  i& k
李冰石像(都江堰)副本.jpg
李冰石像发掘现场图.jpg
2005年,在都江堰1号桥的桥墩附近,又发现了一座石人像。.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7: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忘了写了,才想起来,深表歉意。
  1、道教的二郎神信仰,最初的起源于蜀地都江堰李冰及所谓次子的治水,李冰与李二郎为水利工程治水的水神。历史上,北京灯市口地区位于东车厢渠(坝河)以南、高粱河六海水域(指今什刹三海、北海、中海)以东的灌区之内。为二郎神信仰提供了地理条件。
  2、隋炀帝修大运河至涿郡(今北京),将蜀地的李冰与李二郎为水利工程治水的水神信仰带到北京。
  3、高梁河古河道与六海水域形成关系密切。六海水域地处永定河下游古河道,即高梁河的下游河湖湿地。从北京水利史看,曹魏嘉平二年(250),镇北将军刘靖在今石景山附近永定河筑堰(戾陵堰),并开挖引水口和车箱渠。从引水口分流河水进车箱渠向东注入高梁河,每年可浇灌农田二千顷。魏景元三年(262),车厢渠经过樊晨的改建,将车箱渠东延,自蓟西北径昌平,东至渔阳潞县,即后来的坝河。北齐斛律羡也维修、利用、扩展了这个水利工程。六海以东、坝河以南地区一直为灌区。从今北海、中海向东应有水闸和主灌渠。
  4、唐贞观三年,在今灯市口一带主灌渠两侧建李冰、李二郎水神庙。
  5、金代在开运河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继续发挥这项永定河--高粱河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金史》卷一百三十三《张觉传》记载:“引宫(琼华岛太宁宫)左流泉灌田,岁获稻万斛。琼华岛以东有流泉(灌渠)和大片稻田。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敕放白莲潭东闸水鱼百姓灌田。”今灯市口一带主灌渠两侧的李冰、李二郎水神庙在金代重修,两庙前共有四只金代石狮。
    6、主灌渠“流泉”,在元代称为“东溪”。贞祐三年(1215),蒙古军将领石抹明安四月攻下万宁宫。万宁宫荒废9年后(1224年),忽必烈将“北宫园池并其近地数十顷”赐给道教的全真道掌教人丘处机,改为全真道院。文献记载1227年六月丘处机曾经“浴于东溪”,北宫东面之溪正是今南河沿大街位置。“东溪”应是这条引水当时的称呼。凑巧的是,只过了两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丘处机)遂卒”。当时应该是发生了地震,太液池南岸崩塌,致使湖水全部流入东湖(今朝外)。
  《元史》·列传第八十九 释老传: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
  7、元大都城市建设在城内保留了金代的原东溪两侧李冰、李二郎水神庙,为当街庙。“东溪”的一段变为灯市口大街,与元大都其他大街规划不对称。城外东溪成为接通东护城河的排水沟渠。
  8、明代两庙未动。清代雍正五年,诏封李冰为敷泽兴济通佑王,李二郎为承绩广惠显英王。李冰父子有平等的水神地位。乾隆京城》全图在灯市口显示了李冰庙、李二郎庙及其父子祠堂,两庙规制均为一间,应为金元时期原规制,李冰庙未标注,说明乾隆时期李二郎信仰已转为杨二郎信仰,李冰庙逐渐失去香火。
   9、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二郎庙照片证实两庙规制一致,石狮基本相同。
(以上有历史记载,也有推论,仅供参考)
附唐代、金代、现代地图

7 _3 T6 ^5 y1 N: H
" v/ h8 f* m" v% s  Z
001唐幽州郊区东溪灌渠.jpg
002金代白莲潭灌渠2.jpg
003乾隆京城全图--灯市口.jpg
004呼家楼至白家楼一线的东溪沟渠遗迹.jpg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5: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这座二郎庙坍塌后拆毁,石碑和一对石狮下落不明,现在保留的石狮应为李冰庙南侧石狮。
! {$ W: v# V7 u9 ^1 o, `
* k8 b  x) C7 M4 H1 c
灯市口石狮说明牌.jpeg
发表于 2024-7-31 1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苗,我记得小时候见过。4 O5 L8 B  \( y' `% ]: S; \( G
那时候上小学住校,周六下午放学回家,经常和几个住在东四附近的同学一起走回家,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20: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鸵鸟 发表于 2024-7-31 11:06
+ Z& ~/ o7 ?" ~- J& u这个小苗,我记得小时候见过。5 j; V9 D6 x* R# I7 q9 [( b
那时候上小学住校,周六下午放学回家,经常和几个住在东四附近的同学一起走 ...

. {/ R8 F, e3 p8 R0 c) a, q二郎庙 1961  f# s  [5 N( t- J' ~7 v
) V& }& \" b6 H. R# X) c
! h* [  h7 |& S0 ^/ }
灯市口二郎庙(196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07: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灯市口二郎神最终从李二郎庙演变为杨二郎杨戬庙。据1928 年北平寺庙调查载:“(庙)东西三丈一尺, 南北一丈四尺五寸,房屋一间。”周汝昌所著的《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中,也有一段民国时期二郎庙的描写。“庙虽极小,名气则大。庙供奉的是二郎神杨戬。庙并无门,只是木栅为栏,那不过一间小屋的大小,窄小得有趣……”“印象最深的是庙外两件文物:一是庙门南侧(墙由此缩进数尺,成一拐凹之处)有一汉白玉碑;二是庙门北侧墙上深嵌着一尊古石兽,面与双前腿外露,身子在墙里不知有多大。看碑,其体制大约不过是清初所建,这在北京是‘很晚’的、不值细看的‘东西’,碑上文字从未见路人驻足赐目。那石兽可就古极了。看‘面型’不像狮子,似乎略与西城的石虎有相仿之处。前腿高而挺直,此特点表明至晚也是金、元之古物,与明清做法大有分际。此为何兽?未闻谈者。也许就是二郎神的那个捉孙大圣的神犬?愧不能知。”
    灯市口二郎神转为供奉杨二郎,说明牌上的六位从神是梅山六兄弟。梅山六兄弟,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组合。他们是辅佐二郎显圣真君(二郎神)的六位神仙。分别是: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
    附图:杨二郎脚下的狗窝与一群小神犬
2 g- `& W. m- c; h' ~
" l3 R9 n) |% H
灯市口二郎神庙小神犬.jpg
灯市口二郎神庙对联.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3 07:48 , Processed in 1.17461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