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c# h2 e; Y9 }; F9 ]
米粮库胡同 胡适的名人朋友圈原创2022-05-25 12:12·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3 b A( q. _4 n. Q/ r0 V |5 ?
在米粮库这条三百余米长的胡同中,近百年来,居住过无数文化名人与政府官员,陈宗蕃、陈半丁、胡适、陈垣、傅斯年、徐志摩、邓小平、李克农、孔原等,他们都在这里这里留下了足迹和身影。 胡适曾在米粮库胡同4号居住六年之久,在这期间4号院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
0 Y( z& R! u3 B5 ?1 [5 E& N
% i/ |2 K" j7 i6 u米粮库胡同位于北京地安门内大街路西,全长329.4米,胡同东起地安门内大街,西至恭俭胡同,因以前胡同里有存放米粮的仓库而得名,今称米粮库胡同。 京师坊巷志稿米粮库,疑即明之米盐库。 6 M8 A# p6 @$ f4 k& Z2 [
o/ G7 V* H# [ i2 G
“我的朋友胡适之” 1930年12月,胡适来到北京,携家带口入住在米粮库胡同4号院。这是他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家,有六年之久。 米粮库4号是三层小洋楼,房间比较多。最大的一间房是胡适夫人江冬秀的寝室,其他几间是胡适的两个儿子胡祖望、胡思杜的寝室,以及家里佣人的住房。即便如此,空余房间还有许多,这些房间就成为胡适朋友们的客房,徐悲鸿、徐志摩、丁文江等人来北京,就会应邀住在小洋楼。 (图源网络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
0 m5 `* b2 Z% K5 T7 f2 g1 a6 y0 f由于空间宽阔,胡适的朋友和当时的文化人经常聚集于此。来这里吃饭叙旧的客人有文化界名人,如:叶公超、马君武、罗隆基、潘光旦等;还有胡适从前的同学、学生,如:任叔永、周枚生、蒋廷黻、傅斯年、罗尔纲、顾颉刚等。 胡适的好友黎东方回忆说:“适之先生在北平,住在米粮库。每个星期天,他一定在家,而且客人可以不经守门的老仆传递名片,直入书房。” 当时,访客无论什么身份,胡适一律称其为“朋友”,故一时之间,胡适的“朋友”遍天下。“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了那个时代一句十分有调侃味道的流行语。 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在北大读书时,听过胡适的课,也很佩服他。有一天,何兹全来到了胡适在米粮库胡同的4号院,只见宾客满座,都是年轻学子。他们与胡适有问有答,有讨论,有辩论,气氛热烈。江冬秀曾笑言道:“这是胡适之‘做礼拜’呢!” 原来,在胡适成名之后,前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为保证教学研究工作能正常进行,胡适每周日特别腾出半天时间来接待客人,也被他自己戏称为“做礼拜”。 $ [! v# H; v2 y
“街坊”陈宗蕃与“淑园” 胡适的三层小洋楼东边也是一气派的别墅,主人名叫陈宗蕃。 (图源网络)
P( I. G& ^. y) G陈宗藩,光绪甲辰科(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光绪末年官费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政、经济,毕业回国后在邮传部任职。辛亥革命后曾任国务院参事、北平市参议员等职。 1923年陈宗蕃在米粮库胡同东口内路北,置地十余亩,自行设计,建成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式的住宅,取名“淑园”。 淑园的东墙与皇城城墙紧紧相连,在1927年,当时的内务部要将部分皇城分段招商拆卖,陈宗蕃出资将淑园旁的红墙买下,这段内皇城墙才得以保留。 在淑园居住期间,陈宗蕃完成了最重要的著作:《燕都丛考》。它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专著,此书参考了大量资料,仅引用书籍就达205种,陈宗蕃还亲自踏勘、调查,书中所述内容真实可靠,成为研究近代北京历史地理的一部重要著作。 (图源网络) & y" B+ |9 d# J
有趣的是,历史学家傅斯年在1930年至1933年曾借住在淑园的北房;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在1932年至1937年曾借住在淑园的南房。这给他们拜访胡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图源网络 傅斯年) 9 ~6 r7 f6 X* {, p# \
傅斯年到胡适家从不事先约定,有事没事,敲门就进。据胡适的亲戚回忆说:“傅斯年经常到胡适家来,胡在家即与胡谈,胡不在家,即与其家人谈。我们都喊他‘傅胖子’。” (图源网络 陈垣) 6 S# k* D# W$ [
在《陈垣来往书信集》中,收录了陈垣、胡适两人来往书信36封,写于米粮库共同居住期间的信件就多达24封。两人虽为邻居,却用书信的方式讨论问题,原因咱们不得而知,但正因如此,才为后人留下了两人交往的重要实录。
$ v% G) @! O' p- e! f2 x6 K- y4 J# Q徐志摩在北京最后的一处住所 1917年,徐志摩从天津来到北大上学,他在北大只选修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生活十分轻松快乐,并等待时机去美国留学。在他离国前,他的妻兄(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与梁启超沟通之后,梁启超收徐志摩为入门弟子。后来,徐志摩走出国门,在老师梁启超的帮助下学业有成。 回国后,1924年创办了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一年后,他与陆小曼热恋。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婚礼。两个月后,陆小曼提出迁居上海。此后,徐志摩先后在上海和南京等大学担任教授。 (图源网络 徐志摩与妻子陆小曼)
4 c3 |" P! O2 D$ G1931年初,胡适聘请徐志摩来北大任教。由于“上海生活于我确实不相宜,再兼北方朋友多,加以再三的敦促”,徐志摩再次来到北京。胡适在米粮库胡同的家中,特意为他准备了房间,但这里也成为徐志摩在北京最后的住所。住在米粮库的期间,徐志摩与其同人创办了《诗刊》杂志,并任主编,这为他们这些志趣相投的诗人开辟了另一块阵地。 因妻子陆小曼的原因,徐志摩奔波往返于北京上海两地之间。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从上海返回北京,途中突遇大雾,飞机在济南郊外的党家庄触山坠毁。徐志摩再也没有回到北京,没有回到米粮库胡同的家中。
! n& ?8 R) u/ l7 `! y$ H, Q邓小平卓琳夫妻与两棵松树 1937年夏。胡适离开了米粮库胡同居住了六年的家,相传画家陈半丁购买了这个院落,也有人认为,陈半丁购买的是西侧的半个“淑园”,但两个院落相邻,如今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了。 解放初,开国上将李克农与中央社会调查部副部长孔原居住在这个院落中。 巧合的是,在邓小平100周年诞辰的纪念画册中,有幅1939年的照片,上有两对新婚夫妇,一对是邓小平和卓琳,另一对则是孔原和许明。原来结婚那天邓小平夫妻才听说,孔原和许明也在当天结婚。由于当时胶卷十分珍贵和匮乏,便拍了同一张结婚合影。几十年风雨过后,解放初孔原居住的小院,又成为邓小平的宅院。 院子里有两棵松树,枝叶交织,难分彼此。儿女们认为,这两棵树象征着邓小平和卓琳的感情,相依相伴。又因两人都属龙,儿女们便为两棵树取名“双龙树”。 (图源网络 邓小平与卓琳一家) 7 L: f5 c+ b. G- Y5 p, _& X: s
! q. Z1 `: {" x2 ?$ k3 Q0 f" b9 A' u8 |
从恭俭胡同西侧的路口进入米粮库,第一感觉就是胡同非常狭窄,仅容一人一自行车并排通行。但是拐过“凹字形”的三个弯儿,胡同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 H! [/ O8 D- ~2 z% n7 S2 K
! Y# V8 Z/ s1 h4 p; r2 k几十年过去,胡同南侧古老的院落还大多保存着,胡同北侧历史的遗存正在渐渐消逝,摆在人们面前的多是“钢筋混凝土”,以及密不透风的砖墙和紧闭的铁门,丝毫看不出数十年前“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的景象,这不禁令人感到些许的抱憾和失落。 . |# x3 v' C* ~* I' t/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