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最早主持北京城改造的人2021-12-09 15:10·北京日报客户端6 r# N* O2 A% F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每周六晚上8点,赵老师准时在旧京图说读者群开讲老北京。 天安门前开市场 上期说到1914年内务部总⻓、交通部总⻓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先生主持拆掉了天安⻔前千步廊,形成了⺠国年间的天安⻔市场。  1900年的千步廊,清廷已无力维护,御道两边已杂草丛生。图为八国联军在千步廊前耀武扬威。  1901年在天安⻔城楼上从北往南拍摄。可⻅明正统年间重建的千步廊东侧,远处可以看到已烧毁的正阳⻔,城台上是断壁残垣。  1901年破败积水的千步廊,从南往北拍摄。  1913年从正阳⻔上往北拍摄,近处是中华⻔(清代大清⻔),远处为天安⻔,其间为千步廊。  1916年正阳⻔上向北拍摄,千步廊已经拆除,两侧各有一截皇城城墙,其间形成一个⻓方形广场,进行了绿化。  1916年在天安⻔城楼往南拍摄。天安⻔广场比较宽敞,有不少游人。  1918年左右在中华⻔内从南往北拍摄。远处是天安⻔,可⻅天安⻔广场宽敞,路面平坦,路侧栽种了丁香树。 朱启钤安排将拆除千步廊木料、砖瓦等,都用于中央公园的建设,这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中央公园设计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华南圭先生,在公园中留下四宜轩、塘花坞、水榭、来今雨 轩、习礼亭、格言亭、投壶亭、迎晖亭和兰亭八柱等保留至今的经典景点。中央公园于1914年10月10日对社会开放。 开辟城南公园 1916年,在朱启钤先生的努力下,先农坛也开辟成了对市⺠开放的城南公园。  先农坛观耕台,北面是聚福殿  观耕台近景  城南公园的一处院落景点 观耕台在明清两朝是皇帝每年必去的地方。从明嘉靖年间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每年农历的三月上亥日,皇上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先祭先农神,然后到聚福殿更衣,脱下祭先农神的礼服换上⻰袍犁地。观耕台前有属于皇帝的田地,大小恰是一亩三分。百姓常用“一亩三分地”形容各人分内之事,盖源于此。皇帝这一亩三分地分为十二畦,皇上右手扶犁左手执鞭从观耕台前东侧开始往返犁地。明制 往返犁四趟,清朝往返三趟,称三推三返。推返如仪皇上便从观耕台 ⻄侧拾级上台坐上宝座,观看王公九卿臣下和⺠间评选选的优秀资深 农夫一起耕种,仪式完成再从东边下台。明代观耕台每年临时搭建,到清乾隆十九年建成有汉白玉栏杆和黄琉璃装饰的观耕台。 1914年至1916年间朱启钤除了主持开放了北京两座大型公园外,还主持了北京城区的市容绿化工作。挖排水沟、路侧绿化,在较大的 空地种花草形成小型免费公园供市民休憩等。 成立古物陈列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启钤主持创办了古物陈列所。清朝覆灭前后,对其在北京、沈阳、热河的多处宫殿行宫已无力辖制,其中的大量文物财宝陷于遭遗失盗卖的险境。1913年左右,朱启钤先生了解到多起盗卖国宝的消息,乃向政府建议将清廷在热河、沈阳宫殿园囿中的文物国宝运到北京妥善保管并陈列开放参观。1913年10月,经北洋政府批准,朱启钤委派内务部杨乃庚等,会同逊清内务府人员,在热河都统姜桂题协助下设立起运陈设处,先将行宫园林中所有物品全都集中后,经滦河水路运到滦州,再转火⻋运到北京。 从1913年11月18日到1914年10月28日,分七次全部运到北京,没有丢失损坏,共有1949箱另1877件,总计119500多件,包括家具、陈 设、铜器、玉器、书画、钟表、书籍、毡毯杂物等,甚至还包括43只活鹿。 1914年1月,朱启钤委派内务部智格先生 会同内务府人员前往沈阳,在沈阳都统张锡銮协助下,从1月23日到 3月24日,分六次将1201箱计114600多件铜器、瓷器、书画、书籍、珠宝、文房用品等顺利运到北京。 朱启钤筹划开办北平古物陈列所,场地就使用清皇室退还紫禁城的一部分,其中大部分用作仓库保管文物陈设,展陈场所只需略加施工改造。改造资金经朱启钤斡旋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拨出20万作为开办费。 1914年10月11日,古物陈列所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古物陈列所在当时具有国家博物馆的作用与职能。展览就设在⻄华⻔内不远的武英殿内,从⻄华⻔进入参观。  故宫局部图。进入⻄华⻔可直接到武英殿  1900年⻄华⻔。匾额上可⻅满蒙汉三种文字  开办古物陈列所后的⻄华⻔,匾额依旧  ⻄华⻔。匾额只有汉字 从1915年6月到1916年10月,东边文华殿也被开辟成为古陈列所的又一展室对外开放。直到上世纪40年代,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合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朱启钤先生主持从热河和沈阳运到 北京的文物,仍为故宫博物院所珍藏并供观众学者参观研究。朱启钤先生保护清廷收藏的国家文物功不可没。 历经5个历史阶段的世纪老人 朱启钤先生还是一位非常有⺠族气节的爱国人士。1937年七七事变后,7月29日朱启钤就明确对江朝宗声明不任伪职(江为日伪“北平治安维持会”会⻓),年底,日寇虽操纵江朝宗任北平市⻓,王克敏为北平“新⺠会”会⻓,仍需要一位资望更高的人物出任高官。王克敏施展手段,利诱威逼朱启钤出任北平市⻓,朱启钤先生不为所动, 因而得罪王克敏和他背后的日本侵略者,日伪“政府”以“勾结抗日社团”为名,对朱先生实行监视,进而以警备区不宜居住为名强行低价征购朱启钤先生在赵堂子胡同的住宅,迫使朱家移居北总布胡同。在那里朱先生闭⻔称病直到抗战胜利。  朱启钤 朱启钤一生之中做的一件错事是拥护袁世凯称帝,1915年9月 还做了登基大典筹备处处⻓。袁世凯死后,朱启钤遭到通缉,直到1918年才由代总统冯国璋赦免。1918年8月,朱启钤再次当选中华⺠国第二届国会参议院副议⻓。 朱启钤先生祖籍贵州开州(今开阳),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一生经历了清朝、北洋政府、⺠国、日伪、新中国五个历史阶段。他在光绪年间中过举人,在1913年8月代理国务总理。解放后的1953年5 月,新中国人⺠政府聘朱启钤先生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当选第一届 北京市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担任中国古代建筑修整所顾问。1961年朱启钤老先生90岁寿辰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亲自在全国政协为他主持了祝寿活动。1964年2月26日,朱启钤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2岁。
3 C) D$ f1 I, O3 k: s3 Z; g |